微創不開胸,高齡老人更換心臟主動脈瓣

2020-12-22 瀟湘名醫

近日,在株洲市中心醫院副院長何毅、心內科主任郭書紅、副主任羅莘的指導下,結構性心臟病團隊歐陽繁博士、唐江副主任完成了今年第6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這是湖南省地市級醫院率先開展此類術式,標誌株洲市中心醫院心臟介入治療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患者言大爺,被反覆胸悶氣促折磨多年,輾轉於多家醫院,診斷考慮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2型糖尿病,腎功能不全等,雖經內科藥物治療,病情仍舊反反覆覆,醫生都告訴他,心臟的「門」壞了,打針吃藥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只有通過手術才是唯一的辦法。但言爺爺和家屬們考慮到合併有一系列基礎疾病,一直不敢進行手術治療。

半個月前,言大爺再一次胸悶氣促急性病情發作,通過一系列急救病情有所緩解,但在住院過程中還是有反覆發作,多次轉入心臟重症監護室治療。病情嚴重治療效果不佳,言爺爺非常悲觀,且堅決不同意外科手術治療,家屬束手無策,四處求助。在偶然機會下了解到株洲中心醫院心內二科歐陽繁博士團隊善於解決疑難雜症及重症病人,遂慕名來到株洲市中心醫院。

歐陽繁博士非常重視言爺爺的病情,立即召集非常有臨床經驗的羅莘副主任、心臟重症監護室負責人王成明副主任、結構病亞專科負責人唐江副主任和有豐富經驗護理重症患者的吳萍護士長等一起商討治療方案,最後提出可以採取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經皮股動脈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這一微創手術治療言爺爺的疾病。

當歐陽繁博士團隊告知言爺爺及家屬有辦法且有能力通過不開刀的辦法解決言爺爺的「心病」的時候,言爺爺和家屬非常高興,表示全力配合醫護人員。為了不負重託,不辱使命,歐陽繁博士向心臟中心何毅副院長、李文燦副院長、郭書紅主任匯報,並在院領導及醫務科安的指導下,全院TAVI團隊包括心胸血管外科、介入血管外科、代謝內分泌科、腎內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麻醉科、放射影像科、超聲科、手術室等相關科室集體討論,根據言爺爺病情,選擇最優方案,採取最佳術式,做好應急預案。

討論結束總結時,何毅副院長提出:「我們要拿出株洲市中心醫院抗疫時期的精神,要萬無一失地做到解決病人之疾苦,讓病人快快樂樂地出院」。隨後心內科結構心臟病團隊歐陽繁博士,羅莘、唐江兩位副主任反覆和言大爺及其家屬溝通治療方案,最終言大爺一家接受並同意了在局麻鎮靜下行TAVI治療。

12月6日,歐陽繁博士、唐江副主任在麻醉科、心胸血管外科、介入血管外科,手術室,超聲科等科室的協助下,精細操作,通過腹股溝的小切口,成功將TAV27的主動脈瓣支架成功植入。術後第二天,言爺爺各項指標就基本接近正常,經過心臟重症監護室王成明副主任團隊以及心內二科全體醫護人員精心治療護理,並採用目前最先進的心臟康復措施,言大爺已經能夠健步如飛,困擾他多年的胸悶氣促得到完全緩解。

老人出院時與醫護人員合影

主動脈瓣狹窄(AS)是老年人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過去半個世紀,外科經胸行主動脈瓣置換術(SAVR)一直是嚴重AS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然而,高齡伴有合併症的患者手術風險高,術後恢復慢,因此,醫學界一直在探索創傷更小的經導管治療技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TAVI)為這些患者帶來了福音,也掀開了心血管病介入治療史上新的一頁。

什麼是主動脈狹窄?

主動脈瓣狹窄(AS)是一種常見的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主動脈瓣狹窄發病率不斷增長,多見於>65歲的老年人群,發病率約為2%~7%。

主動脈瓣狹窄的病理改變主要表現為瓣膜的鈣化、增厚,從而導致瓣膜活動受限,心室收縮期有效的瓣口面積逐步減小。

如果把心臟比喻成一個房子,那麼主動脈瓣就是心臟將血液泵入全身的一扇「大門」,主動脈狹窄時,這扇「大門」變形狹窄,打不開也關不上,導致外周器官供血不足。

在病情早期,左心室代償性增厚,以提高收縮力,心排量基本正常,患者可無症狀。而隨著心肌代償能力不斷下降,心室舒張及收縮力越來越差,導致胸悶、黑矇、心絞痛、暈厥,甚至猝死等嚴重後果。

主動脈狹瓣窄怎麼辦?

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的患者均需積極治療,當其逐漸進展並產生相應症狀(胸痛、呼吸困難、暈厥)後,若不經治療,約有50%的患者在兩年內死亡。長期以來,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為主動脈瓣的標準治療方式。

然而,約1/3的患者因其高齡、合併症、存在手術禁忌等原因無法進行這一手術,只能採用內科保守藥物治療,可緩解症狀而不能阻止疾病進展,死亡率極高。2002年,法國醫生Cribier及其同事成功實施首例TAVI手術,為這類患者帶來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

什麼是TAVI手術?

傳統的外科主動脈瓣置換需要打開胸腔暴露心臟,在體外循環支持心臟停跳的情況下進行手術,創傷較大。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是一種微創瓣膜置換手術,患者不開胸,而是通過介入導管技術,僅穿刺股動脈的情況下,逆行將處理好的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位置,在不處理原瓣膜的情況下進行主動脈瓣置換,恢復瓣膜功能。

TAVI手術操作時間短,手術創傷小,患者第二天就能像正常人一樣下地活動。是當今國際上最先進的外科技術之一,對於高危的患者,是更為合適的治療策略。

株洲市中心醫院作為湖南省大型三甲綜合醫院,在株洲市率先開展各類心臟病的介入治療。近年來,各類冠脈支架,先心病封堵,射頻消融、冷凍消融、左心耳封堵、肥厚性心肌病消融等多項技術在我院開展多年,此次成功開展多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應用於主動脈瓣病變的治療,必將為此類患者帶來福音,也為株洲地區心臟介入手術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專家名片

歐陽繁

心內科醫學博士 副主任醫師

現任株洲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兼二病區主任、心內導管室主任,為株洲市心血管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衛生系統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指導教師。

長期從事心血管內科臨床一線工作,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各類心血管疾病的診治,各類危急重症的搶救處置,尤其在複雜冠脈病變如主幹、分叉、鈣化、慢性閉塞病變的介入治療上有較高造詣,冠心病介入診治等各類心臟介入手術逾千臺次,率先在株洲地區開展血管內超聲(IVUS)及冠脈血流儲備分數測定(FFR)、旋磨及藥物球囊治療等技術。臨床科研能力突出,發表論文數十篇,多次獲得全國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發表SCI論文10餘篇。

坐診時間: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唐 江

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碩士,九三學社。株洲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湘雅醫學院兼職副教授,從事心內科工作17年。

2011年進修於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師從國內著名的張智偉教授,方臻飛教授。2013年於德國慕尼黑大學附屬臨床學院作訪問學者。擅長: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治療。

坐診時間

周二、周三上午,周五下午

【來源:株洲市中心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88歲嚴重心臟病阿婆挑戰成功,置換心臟主動脈瓣!高齡老人得這個病...
    陳阿婆88歲了,心臟裡的主動脈瓣發生了嚴重的狹窄,心功能減退,隨時有猝死的風險,但家裡人還是希望老人能更高壽,轉診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心胸外科。醫院為這位高齡老人度身定製了微創介入主動脈瓣置換的手術方案,術後第二天,老人就恢復了正常的主動脈瓣功能,下床活動了。
  •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挑戰高齡 上海新華醫院為高齡阿婆置換心臟主...
    陳阿婆88歲了,心臟裡的主動脈瓣發生了嚴重的狹窄,心功能減退,隨時有猝死的風險,但家裡人還是希望老人能更高壽,轉診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心胸外科。醫院為這位高齡老人度身定製了微創介入主動脈瓣置換的手術方案,術後第二天,老人就恢復了正常的主動脈瓣功能,下床活動了。
  • 主動脈瓣手術無需開胸!重慶康心醫院成功開展首例TAVR手術
    「心臟手術真的可以不用開胸嗎?」「是的,部分老年心臟病患者無需開胸即可進行手術!」近日,重慶康心醫院為一名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患者成功實施了「不開胸的心臟手術」——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手術)。
  • 廣元市成功開展首例不開胸置換心臟主動脈瓣手術
    近日,廣元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病中心採用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R),不開胸、不藉助體外循環成功為心臟主動脈瓣嚴重狹窄的馮先生實施了心臟主動脈瓣置換。該手術創口不足4毫米,患者術後第二天即下床活動。市中心醫院TAVR術的成功運用,開創了川北地區心臟瓣膜病治療先河。
  • 無需開胸 微創技術為患者換「心門」
    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 通訊員/唐江株洲日報訊 因為心臟「閥門」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患者言嗲嗲被胸悶、氣喘折磨得痛苦不堪,加上無法承受傳統開胸鋸骨換瓣手術帶來的創傷打擊,他曾經艱難度日。近日,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及時通過微創介入技術,不開胸就為其替換了心臟瓣膜。這是我省地市級醫院首例,標誌我市的心臟介入治療水平再上新臺階。言嗲嗲患有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冠心病等,由於病情嚴重,必須進行手術。前段時間,他因胸悶氣促急性病情發作,再次住院治療。「若把心臟比作人體的發動機,那主動脈瓣就是心臟泵血最重要的『閥門』。
  • 省立心外科專家不開胸,給患者心臟換主動脈瓣
    不過,近期福建省立醫院心外科的一項微創手術的運用可讓患者免除開胸手術的痛苦。接診的心外科主任醫師謝琦了解了王先生的病情後,建議他儘快手術治療,修補主動脈瓣。然而,用傳統的手術方式修補,需要開胸。一聽要開胸,王先生嚇得連連擺手,堅決不做。「難道就沒有更微創的手術來修這個瓣膜嗎?」術前,王先生的兒子試探性地詢問謝琦。
  • 「超微創」換心臟瓣膜,高齡老人免受開胸之苦
    楚天都市報5月27日訊 (記者劉迅 通訊員陳露 餘宇)5月22日,在心內科、心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學科的配合下,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成功為三名高齡患者完成TAVI手術,今日三位老人都恢復不錯。據了解,這種不開胸的超微創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為高齡老年退行性瓣膜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 北醫三院開心臟瓣膜病門診,換瓣可以不開胸!
    有了新技術和新模式的雙重保駕護航,中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反流患者將有更好的獲益。TAVR手術創造更多治療機會10月15日,在北醫三院心內科的胸痛中心介入手術室,一場高難度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順利完成。由唐熠達教授帶領的專家團隊,為一位84歲的高危主動脈瓣狹窄合併心力衰竭患者換瓣,老人重獲「心」生。
  • 北醫三院心臟中心成功為96歲高齡老人完成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
    急診科大夫用聽診器一聽:心臟的雜音非常響亮,趕緊安排了超聲心動檢查,這才找到了病因:李爺爺的主動脈瓣鈣化非常嚴重,幾乎已經無法有效開放,急診診斷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遂被收入心臟外科病房。主動脈瓣是連接心臟左心室和主動脈的閥門,主動脈瓣狹窄常常由老年性主動脈瓣鈣化或先天性主動脈瓣畸形所致,典型的症狀包括心絞痛、暈厥和呼吸困難,出現了暈厥和呼吸困難的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預期壽命往往不足1年,並且容易發生猝死。李爺爺住進心臟外科病房後,再次因心衰發生呼吸困難,嚴重喘憋甚至無法言語,血氧飽和度只有70%,性命危在旦夕!
  • 「超微創」換心臟瓣膜,老年患者免受開胸之苦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王紫) 67歲老人心臟最重要的一扇「大門」出問題,一直不敢開胸手術,最近經常胸悶喘氣,一活動就難受。上周,在家門口的義診現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梨園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醫生智瑩建議,可通過微創手術換瓣膜,提高生活質量。
  • 8釐米小切口,心臟換瓣手術不用「大開胸」
    楚天都市報7月19日訊(記者晏雯 通訊員鄒亞琴)心臟大手術也可以通過微創「小切口」完成,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王志維教授團隊僅通過胸骨上段8釐米的小切口,就完成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明天,手術後的張先生帶著不為人知的「美容切口」,痊癒出院。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醫大二院成功微創置換心臟瓣膜
    近日,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為一位耄耋老人實施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手術由該院心內心外團隊聯合應用微創技術成功完成。據介紹,與傳統心臟瓣膜手術相比,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術中心臟不停跳,無需開胸和體外循環,手術微創,出血極少,併發症少,術後患者恢復快。
  • 心臟裡的「降落傘」壞了,微創不開胸完美修復!浙大一院完成全國...
    這些瓣膜壞掉了 只能開胸、開心進行修復或置換 隨著微創介入技術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瓣膜病患者可以享受 不開胸就治療疾病的紅利
  • 七旬婆婆面臨二次換瓣 醫生為她不開胸完成心臟手術
    中新網湖北新聞6月16日電 (李晗)七旬的黃婆婆14年前因心臟瓣膜病進行了心臟換瓣手術,今年再次出現胸悶心慌,到醫院檢查,需要進行二次換瓣手術。醫生通過「不開胸的心臟手術」,從她大腿入手「長途奔襲」成功換瓣。
  • 心臟人工瓣膜急性撕裂 微創「瓣中瓣」置換術免卻開胸
    但是,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壽命的延長,越來越多患者的壽命超過了生物瓣膜的 " 壽命 ",老化的人工生物瓣膜容易撕裂,且無法在患者接下來的生命中起效,這就涉及到更換生物瓣膜的問題。" 這類患者的年齡通常在 75 歲以上,出現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肺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等合併症的人較多,傳統的更換生物瓣膜手術需要再次開胸體外循環,他們無法耐受,但藥物保守治療,又無法挽救患者的生命。"
  • 87歲高齡婆婆突發兇險型主動脈夾層 同濟醫生微創手術成功救治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為一位87歲高齡極其兇險的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進行了微創介入手術,經過1個多月的恢復,王婆婆再次回醫院複查,身體狀態良好。據了解,這是國內目前年齡最大的升主動脈支架植入患者。87歲高齡遭遇「人體炸彈」7月18日晚,87歲的王婆婆突發背部疼痛,痛苦倒地。
  • 心臟換瓣不「開胸」,六旬老人獲「心」生——懷化市首例TAVR手術...
    患者出院前送上錦旗表示感謝1月6日,在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TAVR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患者成功出院,該手術為懷化市首例,標誌著市一醫院心內科微創瓣膜置換手術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入院後,超聲科立即為其行食道超聲,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主動脈瓣二葉瓣畸形、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病情危重,一旦出現症狀,生存時間極短。TAVR手術是一種非開胸的微創瓣膜置換手術,僅僅穿刺股動脈通過介入導管技術,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位置,取代自身瓣膜,完成人工瓣膜植入,從而恢復瓣膜功能,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快等優勢。
  • 主動脈瓣狹窄了,不用開胸,腿上扎個洞就能治!
    正常的主動脈瓣和狹窄時的主動脈瓣對比由於主動脈瓣狹窄多為老年性病變,年輕時無症狀,一旦出現症狀,病情就極度兇險,隨時可能發生猝死。然而,過去AS患者的治療需要更換人工瓣膜,瓣膜的置換標準方式為外科開胸手術。眾所周知,開胸手術風險較高,尤其是對手術耐受性較差的年齡較大患者。這也導致很多患者排斥開胸手術。據統計,超過1/3的AS患者由於各種原因沒有接受外科手術,而沒有手術的症狀性主動脈瓣狹窄患者2年內死亡率高達50%以上。
  • 一次微創手術 更換兩個心臟「閥門」
    9月6日,我院心臟中心TAVR團隊成功為一位75歲患者完成微創經心尖聯合瓣膜置換手術。一個入路同時完成主動脈瓣和二尖瓣替換,該手術為山東省首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心臟的「單向閥門」——瓣膜眾所周知,心臟之所以能夠進行永不停止的血液循環流動而不倒流,心臟瓣膜起著「單向閥」的關鍵作用。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尹曉清教授團隊為患者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今年67歲的李嗲嗲,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