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挑戰高齡 上海新華醫院為高齡阿婆置換心臟主...

2020-12-21 新民晚報

陳阿婆88歲了,心臟裡的主動脈瓣發生了嚴重的狹窄,心功能減退,隨時有猝死的風險,但家裡人還是希望老人能更高壽,轉診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心胸外科。醫院為這位高齡老人度身定製了微創介入主動脈瓣置換的手術方案,術後第二天,老人就恢復了正常的主動脈瓣功能,下床活動了。

圖說:新華醫院為老人度身定製了微創介入主動脈瓣置換的手術方案 來源/醫院供圖

從3年前起,陳阿婆就出現反覆活動後胸悶、氣促、頭暈,原以為是年紀大了,1年前到當地醫院就診後,才發現是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心功能減退。陳阿婆還有呼吸功能不全、糖尿病,當地醫院告知家屬,手術風險極大,保守治療。然後,陳阿婆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這一年裡,一動就氣急,吃藥也不能緩解,隨後還出現了活動後暈厥。

上海新華醫院心胸外科主任梅舉教授為陳阿婆檢查診斷認為,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趨勢,高齡老人會更多地出現在手術醫生的面前,是保守還是更積極的治療?這需要家屬和醫生共同抉擇。

目前,對於主動脈瓣疾病的治療,外科的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但外科手術需要在心臟停跳、體外循環下手術,手術創傷較大,對全身臟器的影響較大。對於高齡、心功能差、有呼吸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消化道疾病等合併症的患者,外科手術風險較高。有很多高齡、心功能差、有嚴重合併症的患者無法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最終因心功能衰竭死亡。

梅舉為老人選擇了微創治療的方案——經導管的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方案。經導管的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是一種介入治療技術,不需要開胸,通過穿刺股動脈,使用導管將特製的人工瓣膜送到主動脈瓣的位置,替代原來病變的主動脈瓣,恢復正常的瓣膜功能。這一治療避免了老人經歷體外循環及開胸手術,創傷很小,術後患者恢復很快。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相關焦點

  • 88歲嚴重心臟病阿婆挑戰成功,置換心臟主動脈瓣!高齡老人得這個病...
    陳阿婆88歲了,心臟裡的主動脈瓣發生了嚴重的狹窄,心功能減退,隨時有猝死的風險,但家裡人還是希望老人能更高壽,轉診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心胸外科。醫院為這位高齡老人度身定製了微創介入主動脈瓣置換的手術方案,術後第二天,老人就恢復了正常的主動脈瓣功能,下床活動了。
  • 北醫三院心臟中心成功為96歲高齡老人完成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
    一周前,李爺爺再次因為夜間呼吸困難來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急診。急診科大夫用聽診器一聽:心臟的雜音非常響亮,趕緊安排了超聲心動檢查,這才找到了病因:李爺爺的主動脈瓣鈣化非常嚴重,幾乎已經無法有效開放,急診診斷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遂被收入心臟外科病房。
  • 微創不開胸,高齡老人更換心臟主動脈瓣
    近日,在株洲市中心醫院副院長何毅、心內科主任郭書紅、副主任羅莘的指導下,結構性心臟病團隊歐陽繁博士、唐江副主任完成了今年第6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這是湖南省地市級醫院率先開展此類術式,標誌株洲市中心醫院心臟介入治療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 廣元市成功開展首例不開胸置換心臟主動脈瓣手術
    近日,廣元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病中心採用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R),不開胸、不藉助體外循環成功為心臟主動脈瓣嚴重狹窄的馮先生實施了心臟主動脈瓣置換。該手術創口不足4毫米,患者術後第二天即下床活動。市中心醫院TAVR術的成功運用,開創了川北地區心臟瓣膜病治療先河。
  • 西安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賈千金 徐寶玲 記者 李海濤 李佳)老年主動脈瓣膜疾病再次創新治療技術。近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結構性心臟病微創治療團隊,採用國內領先的心血管3D列印技術進行多模態影像評估,成功為73歲老年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來自陝西西安的73歲患者李紀(化名),兩年來經常胸悶氣短,並伴有間歇性心悸,在近期突然加重。
  •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完成市級醫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
    以往的治療方式以開胸手術和藥物治療為主,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因其創傷小、恢復快,取代傳統開胸手術。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劉劍雄帶領的心臟瓣膜團隊用微創的方式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這也是成都市市級醫院裡首家完成此手術的醫院。
  • 我院成功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病例簡述患者是一位78歲女性,1年前因出現心衰症狀明確診斷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拒絕外科換瓣手術,經藥物保守治療無效,病情進行性加重,不能耐受任何體力活動。楊桂棠副主任醫師詳細了解病情後,迅速為其完善了相關檢查,充分評估患者病情。
  • 專家共識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中國專家共識(2020更新版)》發布
    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又稱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TAVI),是指將組裝完備的人工主動脈瓣經導管置入到病變的主動脈瓣處,在功能上完成主動脈瓣的置換。自2002年首例成功以來,TAVR已成為老年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的一線治療手段。我國TAVR起步較晚,但自2017年兩款國產瓣膜上市以來,我國TAVR已進入快速、全面發展階段。
  • 主動脈瓣手術無需開胸!重慶康心醫院成功開展首例TAVR手術
    「心臟手術真的可以不用開胸嗎?」「是的,部分老年心臟病患者無需開胸即可進行手術!」近日,重慶康心醫院為一名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患者成功實施了「不開胸的心臟手術」——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手術)。
  • 全國首例心肺復甦下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置換術成功
    12月9日上午,來自湖北仙桃的餘大爺回到協和醫院複查,經查他術後人工瓣功能良好。這意味著全國首例心肺復甦下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置換術圓滿成功。△心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為患者複查餘大爺今年73歲。7月,他因突發胸悶、呼吸困難,被家人緊急送往協和醫院救治,經診斷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要立刻進行搶救。進入手術室前,餘大爺突然出現急性心衰,緊急進入手術室後出現呼吸心跳停止,血壓降低為零,病情十分危急。
  • 不用開胸,經導管做手術!78歲高齡患者「換瓣」難題解決了
    ,無法承受開胸手術,綜合考量下,煙臺山醫院心血管內科為其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成功為該患者植入了主動脈瓣膜 。術後經心臟超聲評估顯示人工瓣膜無瓣周漏,手術效果顯著,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據了解,該患者胸悶、憋氣一年多,曾在其他醫院多次就診,經藥物治療後症狀改善不明顯,近兩個月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活動耐量明顯減退,稍事活動即可誘 發,夜間不能平臥,伴雙下肢水腫,既往有高血壓及2型糖尿病病史。
  • 高齡老人「不開刀」進行心臟換瓣手術
    瓣膜好比心臟的「開關」,在心臟每天持續不斷的為全身供血時,起到讓血液往正確的方向流動的作用,若一旦失靈,輕則胸悶氣短,重則心衰死亡。64歲的潘伯就是其中一員,在被送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就診時已發生嚴重心衰、命懸一線,高齡、體弱、基礎疾病多種種指標都意味著傳統的開胸手術已不再適合潘伯,再重重挑戰下,醫生只能施行了一種無需開胸的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挽回一條性命,中山一院心血管醫學部主任董籲鋼教授表示,不是每一位像潘伯這樣的患者都能如此僥倖,上了年紀後應儘早進行心臟彩超篩查,將關口前移
  • 全國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在西安實施
    近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結構性心臟病微創治療團隊再次在老年主動脈瓣膜疾病中開創先河,採用國內領先的心血管3D列印技術進行多模態影像評估,成功為73歲老年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 七旬婆婆面臨二次換瓣 醫生為她不開胸完成心臟手術
    4歲的黃婆婆家住武漢市礄口區,2006年,她因心臟瓣膜病到醫院進行了二尖瓣及主動脈瓣生物瓣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今年1月,黃婆婆在小區戶外散步時,突然出現胸悶氣短,休息幾分鐘有所好轉,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她的胸部不適越來越頻繁,上個月開始出現咳嗽、胸痛等不適。
  • 病例報告丨股靜脈-房間隔途徑經導管二尖瓣置換術一例|二尖瓣置換...
    生物瓣膜衰敗後二次開胸換瓣是導致心外科手術高風險的重要因素。2020 年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南推薦經導管二尖瓣植入瓣中瓣作為高風險患者的替代方案。本文報導了 1 例 77 歲二尖瓣生物瓣衰敗男性患者,經評估為外科高風險,行股靜脈-房間隔途徑的經導管二尖瓣置換。
  • 八旬老人患心臟病 不開刀成功置換心臟「零件」
    老人心臟出問題 不能手術拖了兩年2015年,鍾婆婆開始出現活動後暈厥,眼前發黑的情況,發展到後來,甚至出現心力衰竭,日常生活中幾乎不能平地行走,稍微運動一下都氣喘籲籲。醫院診斷後,發現鍾婆婆是心臟內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但因為鍾婆婆年齡太大,體質弱,採取心胸常規開胸外科手術治療方案會有較很大的風險。
  • 市衛生健康局:84歲老人成功置換主動脈瓣
    近日,市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在省人民醫院羅建方團隊幫助下,成功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標誌著陽江地區心臟手術技術邁上新臺階。84歲的曾阿姨因反覆發作心悸氣促2年,上個月開始病情加重,於近日來到市人民醫院心內科治療。
  • 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成功開展川東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
    四川在線 彭英松李婆婆今年77歲,「因連續一月反覆出現胸痛,突發暈厥2小時」來到華西廣安醫院就診。經檢查診斷為心臟瓣膜病、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心房顫動,心功能Ⅳ級。像患者這類疾病,內科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如不手術幹預治療會隨時危及生命。
  • 心臟瓣膜病治療|二尖瓣|瓣膜|主動脈瓣|-健康界
    近年來,結構性心臟病經導管治療的發展已遠遠超過了過去的15年。自從2000年第一代球囊擴張式瓣膜被引入血管狹窄病變治療,新型裝置、替代技術及新治療途徑已經使心臟瓣膜病治療變得更為精準。經導管修復術與置換術使我們具備了治療心臟入口及返流病變的能力。
  • 不開胸骨就能置換主動脈瓣,64歲阿叔8年的困擾解決了
    置換主動脈瓣,開胸大手術?張叔一想到這樣的手術就害怕,結果沒想到,醫生只通過1個幾釐米的小切口,就順利完成了手術。8月2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閆玉生教授團隊為張叔實施了微創的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使得張叔免受「開胸之苦」,順利重獲「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