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例!省立心外科專家不開胸,給患者心臟換主動脈瓣

2020-12-25 健康界

心臟瓣膜疾病是困擾老年人群的常見病,

它會影響心臟血液正常流動,

嚴重的會導致心功能異常、心衰等問題。

以往遇到此類問題,

時常需要開胸手術,

修補壞損的心臟瓣膜。

不過,

近期福建省立醫院心外科的一項微創手術的運用

可讓患者免除開胸手術的痛苦。

    聽說要開胸 患者直擺手

今年50歲的王先生近來時常活動後氣喘加劇,端午節前,他去福建省立醫院檢查,發現原來是心臟裡的主動脈瓣出現較嚴重的返流,讓通過這扇「門」的血液無法正常供應全身。

接診的心外科主任醫師謝琦了解了王先生的病情後,建議他儘快手術治療,修補主動脈瓣。

然而,用傳統的手術方式修補,需要開胸。一聽要開胸,王先生嚇得連連擺手,堅決不做。

「難道就沒有更微創的手術來修這個瓣膜嗎?」術前,王先生的兒子試探性地詢問謝琦。

有倒是有,王先生兒子的詢問,讓謝琦想到了一種微創手術方式——3D全腔鏡主動脈瓣置換

它只需在身上打三個「鑰匙孔」,在3D腔鏡的幫助下,即可完成手術。

可糟糕的是,主動脈瓣在心臟裡的位置特殊——它緊貼胸骨,藏在心臟最裡邊,難於顯露,而且所在的空間特別狹小,一直被視作全胸腔鏡心內直視手術的「盲點」。

「用腔鏡做這個手術,就好像是在隧道的遠端修補一扇門。如果操作不當,極有可能失敗。即使是國內最高水平心臟中心,也只是在年初才有些成功開展的案例。」謝琦說。

見王先生和家屬特別希望進行微創手術,謝琦決定根據多年來開展胸腔鏡下各種微創心臟手術積累的豐富經驗,配合去年引進的3D胸腔鏡設備,為王先生實施3D全腔鏡主動脈瓣置換。

    微創傷口僅4釐米 術後第一天可下床活動

要成功實施這項手術,首先得在術前準確定位主動脈瓣的位置,若稍有偏差,可能切口打開後,腔鏡都無法準確伸達患處。

為此,謝琦在影像報告、超聲定位的幫助下精心設計定位點,並規劃好患者的手術體位,以便最大範圍擴大手術空間。

在麻醉科,體外循環科及手術護理團隊的密切配合下,手術採用經典的「三孔法」,選擇右側第三肋間切口作為主操作口,加上3D胸腔鏡的幫助,醫生在操作過程中的視野變得更為立體。

5個小時,我省首例3D全腔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順利結束。手術刀口僅4釐米,剛夠要置入的生物瓣勉強通過。

由於術中創傷小,胸部骨性結構沒有被破壞,疼痛感明顯減少,王先生術後第一天就下床活動,今天就出院了。如此快速有效的治療過程,讓王先生一家十分滿意。

    心臟瓣膜中度以上返流 應早做治療

人的心臟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它們就像心臟中的4道小門,通過開合管理血液的流動方向和流量。

一旦心臟瓣膜出現疾病,血液流動方向和流速、流量就會發生變化,從而出現一系列的心臟疾病。

心臟瓣膜疾病有些是先天的,如主動脈瓣正常有3瓣,而亞洲人常常一出生就只有2瓣。

年輕時,這並不會對身體有太大影響,但時間久了,2個瓣膜因過度使用就會增厚、鈣化,開合出現問題。

而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後天因素也會導致心臟瓣膜出現鈣化,影響開合。

當然,隨著年齡增大,心臟瓣膜也會自然地出現退行性病變,出現「小門」關不緊的情況。

心臟瓣膜疾病多呈現慢性發展的過程,一旦超聲檢查發現心臟瓣膜返流出現中度(++)以上的情況時,就要儘早手術治療。

「如果拖延治療,有可能導致心臟負擔加重,即使手術,效果也會差很多。」謝琦說。

END

編輯:喬一

福建衛生報記者:林穎

通訊員:陳鈺濤

相關焦點

  • 全省首例3D列印應用心臟換瓣手術成功
    最近,南昌大學二附院的醫護人員,成功挽救了一位心臟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的生命。這次手術,也是全省首例3D列印技術應用在心血管臨床上。心臟主動脈瓣,它就像一個閥門,引導人的心臟的血液流向。主動脈瓣狹窄,是老年人較常見的瓣膜退行性病變,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危及生命。以前,需要通過開胸手術來實現換瓣;2016年,江西省心臟手術開始微創介入後,雖然不需要開胸了,但對於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依然存在一定風險。
  • 廣元市成功開展首例不開胸置換心臟主動脈瓣手術
    近日,廣元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病中心採用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R),不開胸、不藉助體外循環成功為心臟主動脈瓣嚴重狹窄的馮先生實施了心臟主動脈瓣置換。該手術創口不足4毫米,患者術後第二天即下床活動。市中心醫院TAVR術的成功運用,開創了川北地區心臟瓣膜病治療先河。
  • 全國首例心肺復甦下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置換術成功
    12月9日上午,來自湖北仙桃的餘大爺回到協和醫院複查,經查他術後人工瓣功能良好。這意味著全國首例心肺復甦下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置換術圓滿成功。△心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為患者複查餘大爺今年73歲。△主刀醫生尚小珂教授為患者手術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團隊快速決斷,在人工胸外按壓的輔助下,在股動脈開了一個小口,用7秒的時間,將一根很細的導絲送入,這根導絲的前端承載著一個縫著人工瓣膜的支架。隨後,為患者植入人工瓣膜(TAVR)。當植入的瓣膜徐徐展開後,患者的心跳與呼吸最終全部恢復。
  • 「光明日報」這項技術無需開胸就能挽救主動脈瓣重度狹窄老年患者...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心內科成功為一名64歲重症瓣膜患者施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患者入院前嚴重心衰,命懸一線。經多學科專家會診,TAVR團隊李怡副主任和莊曉東副主任醫師提前制定多種手術預案,克服重重困難,挽救患者生命。
  • 主動脈瓣手術無需開胸!重慶康心醫院成功開展首例TAVR手術
    「心臟手術真的可以不用開胸嗎?」「是的,部分老年心臟病患者無需開胸即可進行手術!」近日,重慶康心醫院為一名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患者成功實施了「不開胸的心臟手術」——經心尖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手術)。
  • 不用開胸,經導管做手術!78歲高齡患者「換瓣」難題解決了
    ,無法承受開胸手術,綜合考量下,煙臺山醫院心血管內科為其實施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成功為該患者植入了主動脈瓣膜 。術後經心臟超聲評估顯示人工瓣膜無瓣周漏,手術效果顯著,目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據了解,該患者胸悶、憋氣一年多,曾在其他醫院多次就診,經藥物治療後症狀改善不明顯,近兩個月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活動耐量明顯減退,稍事活動即可誘 發,夜間不能平臥,伴雙下肢水腫,既往有高血壓及2型糖尿病病史。
  • 北醫三院開心臟瓣膜病門診,換瓣可以不開胸!
    有了新技術和新模式的雙重保駕護航,中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反流患者將有更好的獲益。TAVR手術創造更多治療機會10月15日,在北醫三院心內科的胸痛中心介入手術室,一場高難度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順利完成。由唐熠達教授帶領的專家團隊,為一位84歲的高危主動脈瓣狹窄合併心力衰竭患者換瓣,老人重獲「心」生。
  • 院士執刀TAVR手術再獲成功 患者無需開胸即可換瓣膜
    圖說: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手術團隊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早上9點剛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上海德達醫院首席醫療官葛均波院士帶領手術團隊
  • 心臟裡的「降落傘」壞了,微創不開胸完美修復!浙大一院完成全國...
    這些瓣膜壞掉了 只能開胸、開心進行修復或置換 隨著微創介入技術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瓣膜病患者可以享受 不開胸就治療疾病的紅利
  • 心臟換瓣不「開胸」,六旬老人獲「心」生——懷化市首例TAVR手術...
    患者出院前送上錦旗表示感謝1月6日,在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TAVR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患者成功出院,該手術為懷化市首例,標誌著市一醫院心內科微創瓣膜置換手術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入院後,超聲科立即為其行食道超聲,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主動脈瓣二葉瓣畸形、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病情危重,一旦出現症狀,生存時間極短。TAVR手術是一種非開胸的微創瓣膜置換手術,僅僅穿刺股動脈通過介入導管技術,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位置,取代自身瓣膜,完成人工瓣膜植入,從而恢復瓣膜功能,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快等優勢。
  • 心外科醫生的「換門術」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是血液循環的動力環節,有人把它比喻成「水泵」,這個泵內部有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四扇「門」,隨著心跳不停開啟閉合。該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或出現併發症時,多數只能依靠外科手術治療,這種手術就是心外科醫生的「換門術」——心臟瓣膜術。
  • 哈醫大二院利用經心尖TAVI手術治療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患者
    2020年1月,家人帶著他到哈醫大二院進行檢查,診斷為「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回家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和考慮後,蘇大爺和家人於11月末選擇來到哈醫大二院心外科一病房接受心臟瓣膜置換手術治療。術前,超聲醫學科杜國慶教授(左三)為患者進行超聲檢查。
  • 我院成功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病例簡述患者是一位78歲女性,1年前因出現心衰症狀明確診斷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拒絕外科換瓣手術,經藥物保守治療無效,病情進行性加重,不能耐受任何體力活動。楊桂棠副主任醫師詳細了解病情後,迅速為其完善了相關檢查,充分評估患者病情。
  • 協和醫院微創換瓣膜技術救治急危重症患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協和醫院能獨立開展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動脈瓣換瓣手術,微創換瓣膜技術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日,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團隊會同超聲影像科、心內科、麻醉科、手術室等逾20人的多學科團隊成功施行全國首例心肺復甦下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置換術,系該院完成的第300例介入瓣膜術,數量創華中地區之最。患者術後僅4小時成功拔管脫機,順利恢復意識,無後遺症,已順利出院。
  • 華西醫院陳茂:TAVI,不開胸也能給心臟換個門
    不開胸的主動脈瓣狹窄解決方案所謂結構性心臟病,就是心臟的「硬體問題」。比如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以及各種瓣膜疾病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茂介紹,人的心臟有兩堵牆和4扇門。兩堵牆是左右心房之間的房間隔和左右心室之間的室間隔。
  • 心臟「閥門」關不緊 專家妙手裝「新門」
    而對於心臟瓣膜病好發的中老年人群體來說,傳統開胸手術因創傷大、失血多等高風險,令許多患者望而卻步,放棄了手術機會。日前,65歲的葉老太因患有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等嚴重的心臟瓣膜病,成功接受了廣東省中醫院的手術救治,這是華南地區中醫系統首例經心尖微創主動脈瓣置入術(TAVI)。該手術由心胸外科團隊聯合心血管內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多學科協作完成。
  • 心臟換瓣不「開胸」,六旬老人獲「心」生 懷化首例TAVR手術成功開展
    患者出院前送上錦旗表示感謝1月6日,在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TAVR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患者成功出院,該手術為懷化市首例,標誌著市一醫院心內科微創瓣膜置換手術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入院後,超聲科立即為其行食道超聲,確診為先天性心臟病、主動脈瓣二葉瓣畸形、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病情危重,一旦出現症狀,生存時間極短。TAVR手術是一種非開胸的微創瓣膜置換手術,僅僅穿刺股動脈通過介入導管技術,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位置,取代自身瓣膜,完成人工瓣膜植入,從而恢復瓣膜功能,具有創傷小、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快等優勢。
  • 心臟手術不開胸 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紅網時刻12月23日訊(通訊員 徐朝軍 楊楠)近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醫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為湖南省中醫醫院中首例。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尹曉清介紹,由於心臟有較強的代償功能,主動脈瓣狹窄早期可以沒有很多不適,患者一旦出現症狀,病情將迅速進展,有猝死的可能,2年內超過一半的患者會死亡(死亡率50%),並且主動脈瓣狹窄往往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手術置換瓣膜。
  • 西安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近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結構性心臟病微創治療團隊,採用國內領先的心血管3D列印技術進行多模態影像評估,成功為73歲老年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來自陝西西安的73歲患者李紀(化名),兩年來經常胸悶氣短,並伴有間歇性心悸,在近期突然加重。
  • 全國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在西安實施
    近日,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心血管外科結構性心臟病微創治療團隊再次在老年主動脈瓣膜疾病中開創先河,採用國內領先的心血管3D列印技術進行多模態影像評估,成功為73歲老年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實施國內首例國產球擴瓣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