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院陳茂:TAVI,不開胸也能給心臟換個門

2021-01-20 健康界

在剛剛結束的2015年美國心臟病學會上,歐洲報導了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的最新技術進展,一名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置入術(TAVI)的患者手術當天沒有住院就直接出院了。這讓主動脈瓣狹窄的最新解決方案——TAVI成為結構性心臟病領域的一大熱點。

不開胸的主動脈瓣狹窄解決方案

所謂結構性心臟病,就是心臟的「硬體問題」。比如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以及各種瓣膜疾病等。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茂介紹,人的心臟有兩堵牆和4扇門。兩堵牆是左右心房之間的房間隔和左右心室之間的室間隔。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也就是「牆」破了,可以比較方便地用介入手段來治療,也就是通過導管放置一個類似「小傘」一樣的器械來「補牆」,基本不用開胸手術。

4扇門分別為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的二尖瓣、右心房與右心室之間的三尖瓣,右心室與肺動脈之間的肺動脈瓣,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的主動脈瓣。左心室收縮時,血流向上猛衝,將主動脈瓣推開,然後血液進入主動脈,進而流向全身,維持身體所需,因此,主動脈瓣這扇門可以說非常重要。

「就像牙齒經常用會有缺損一樣,心臟的這些門天天都在推,推到一定程度就有磨損。而且,主動脈瓣是分幾層的,表層有磨損以後,血脂等一些不利因素就有可能進去,久而久之導致鈣化,導致門的活動度減小,對合的地方互相黏在一塊,門開的縫越來越小,就可能引發各種症狀,甚至突然死亡。主動脈瓣狹窄這種疾病早期沒有症狀,但結局非常不好,病情最重的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4%,甚至低於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的5年生存率。」陳茂說。

陳茂說,主動脈瓣因為鈣化性狹窄而需要治療,在過去卻一直需要開胸手術來治療。但發生主動脈瓣鈣化狹窄的患者,一般是高齡患者,一般情況差,合併症多且嚴重,許多患者都不能耐受開胸這樣的大手術。過去醫生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患者一步一步走向心衰、死亡。國外統計資料顯示,臨床上有40%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沒有接受外科換瓣手術,對此類患者而言,保守治療年死亡率高達50%左右

「TAVI的出現讓這一類患者得到救命和改善症狀的機會,也為原本外科手術高風險的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選擇。」陳茂介紹說。TAVI是通過導管,用一個金屬支架與生物瓣膜複合在一起的器械替換掉已經鈣化狹窄的主動脈瓣。「也就是不開胸,給心臟換個門。」

難度大對器械要求高

至今,陳茂所在的華西醫院已完成70餘例TAVI手術。他的體會是,TAVI是一種對醫生操作要求高,對所用器械要求也高的治療方式。

陳茂說,TAVI技術本身對操作要求較高,因此操作者的綜合知識顯得尤為重要。TAVI是一項講究操作者學習曲線的操作,國外數據明確提示,在操作者的學習曲線比較短的情況下,患者出現併發症的機率及手術失敗的機率都會顯著增高。

TAVI需要的不止心內介入醫生,而是一個由心內科醫師、心外科醫師及其他專家構成的「心臟團隊」來實施。「由於主動脈瓣周邊有冠狀動脈開口、主動脈瓣環、升主動脈和心臟傳導束等重要解剖結構,在TAVI操作中,如果嚴重影響了這些解剖結構的功能和完整性,很有可能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併發症發生。而某些嚴重併發症的搶救需要心臟外科醫師的積極參與。因此,心臟內外科組成的心臟團隊共同參與,能夠增加TAVI的成功率。」

同時,術中用來替換原有瓣膜的Core Valve系統也必須是經手工製作的,具備嚴格指控標準的精密器材系統。

陳茂介紹說,目前由於該項技術操作複雜、風險較大,能夠開展該項技術的醫院相對比較局限。雖然該項技術能夠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此類患者病情一般都比較重,操作者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患者的死亡。因此,要更好的發展這項技術,良好的外科團隊支持非常重要。

此外,陳茂還指出,TAVI在中國使用還面臨著獨特的挑戰,「國外患者大部分主動脈瓣仍是原本的三葉瓣結構,而中國患者的主動脈瓣往往由於鈣化而出現其中兩葉彼此融合,被稱為二葉瓣狹窄。而且中國患者鈣化程度也往往比國外患者更明顯,因此TAVI操作方法上與國外有所不同。」

陳茂希望,國內能有越來越多的醫生掌握TAVI操作技能,CoreValve這樣的瓣膜替換系統也能儘早通過我國相關部門審批,讓更多的國內主動脈瓣狹窄患者受益。


相關焦點

  • 華西醫院陳茂參加並主持全球頂級心臟介入治療會議
    近日,全球頂級心臟介入治療會議EuroPCR2018年年會在法國巴黎召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陳茂教授團隊受邀出席大會。其中,陳茂教授作為會議學術委員會委員,擔任會議專題主席、主持與頒獎嘉賓等任務,並就瓣膜病介入治療熱點話題進行主題演講。EuroPCR是現今全球最重要的心血管介入治療學術會議,此次會議吸引了來自全球超過1萬名介入治療專家參會。
  • 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成功開展川東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
    四川在線 彭英松李婆婆今年77歲,「因連續一月反覆出現胸痛,突發暈厥2小時」來到華西廣安醫院就診。經檢查診斷為心臟瓣膜病、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心房顫動,心功能Ⅳ級。像患者這類疾病,內科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如不手術幹預治療會隨時危及生命。
  • 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舉行義診:吸「二手菸」同樣損傷心血管
    /items/201909/19093021093971600005407B.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 四川在線消息(王英力 記者 李寰)9月30日上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舉行「世界心臟日暨全國高血壓日主題活動」義診活動,包括華西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茂教授、黨支部書記陳曉平教授、總護士長遊桂英等在內的數位專家坐鎮現場,專家陣容堪稱豪華。
  • 心臟手術不開胸 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紅網時刻12月23日訊(通訊員 徐朝軍 楊楠)近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醫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為湖南省中醫醫院中首例。今年67歲的李爺爺,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尹曉清教授團隊為患者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今年67歲的李嗲嗲,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國內首例罕見巨大心臟在華西醫院成功安置心臟起搏器
    昨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病房,市民張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足足走了39級樓梯,這讓張女士和丈夫無比興奮。常人輕輕鬆鬆能走完的39級樓梯,為何能讓他們如此開心?原來,23年心臟病史的張女士心臟巨大,心胸比(胸片上心臟和胸廓橫徑比例)達到了驚人的95%,出現嚴重的心跳暫停。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應用DragonFly(TM) 成功完成兩例二尖瓣修復手術
    成都2020年11月11日 /美通社/ -- 2020年11月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陳茂教授團隊成功應用DragonFly™產品通過經股靜脈路徑為兩位外科高危的二尖瓣反流患者實施二尖瓣緣對緣修復手術,患者二尖瓣反流程度由術前的大量降低為輕量和微量。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啟動房顫中心建設,專管「心亂跳」
    在今日召開的華西醫院房顫中心建設啟動會暨房顫卒中預防規範化管理專家巡講會上,華西醫院心內科主任、房顫中心主任陳茂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發出警示,不過,陳茂教授也表示:房顫雖然兇險,但是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
  • 華西醫院心內科:亞專業核心下的團隊作戰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始建於1954年,雖然身處內陸,但並沒有擋住它走出盆地,走向全國的腳步。在2015年度復旦醫院排行榜上,華西醫院心內科獲得心血管病排行榜第九名。除了自身實力雄厚,華西醫院心內科還建立基層聯盟,將技術推廣到基層一線。
  • 國際領先的華西的心臟外科TAVI團隊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成功為一名87歲高齡的美籍華人運用TAVI技術治療重度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目前已經順利康復出院。
  • 不開胸也能給心臟換瓣膜 青島這個團隊已完成近30例
    不需要心臟停跳,不需要開胸,只需要在大腿血管開一個米粒大小的小孔就能夠完成心臟換瓣手術。這項技術就是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過了一個多月,白大爺在家喝了點酒,突然再一次暈倒,這次家人在身邊,感覺不對,趕緊把他送到醫院,結果一做心臟超聲,發現心臟瓣膜有嚴重疾病,是主動脈瓣膜的重度狹窄,就是瓣膜開口變得嚴重狹窄,腦部供血嚴重不足誘發了暈倒的情況。患者高齡、病情嚴重,常規開胸手術對於老人來說風險大,創傷大。
  • 心臟手術不開胸 1釐米切口為心臟換「門」---大眾衛生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通訊員 徐朝軍 楊楠)日前,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團隊成功為一名67歲的二次手術患者實施該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術),心臟手術不開胸,僅僅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便為心臟換上新「門」。
  • 省立心外科專家不開胸,給患者心臟換主動脈瓣
    心臟瓣膜疾病是困擾老年人群的常見病,它會影響心臟血液正常流動,嚴重的會導致心功能異常、心衰等問題。以往遇到此類問題,時常需要開胸手術,修補壞損的心臟瓣膜。不過,近期福建省立醫院心外科的一項微創手術的運用可讓患者免除開胸手術的痛苦。
  • 8釐米小切口,心臟換瓣手術不用「大開胸」
    楚天都市報7月19日訊(記者晏雯 通訊員鄒亞琴)心臟大手術也可以通過微創「小切口」完成,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王志維教授團隊僅通過胸骨上段8釐米的小切口,就完成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明天,手術後的張先生帶著不為人知的「美容切口」,痊癒出院。
  • [今晚20分]中心醫院採用微創技術 不用開胸換心臟瓣膜
    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0年11月18日 13:45 視頻簡介 中心醫院採用微創技術,不用開胸換心臟瓣膜
  •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不開胸,成功換「心門」!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不開胸,成功換「心門」!不用開胸,就能成功換「心門」!12月22日,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在醫院相關科室團隊的配合下,成功為73歲的江大爺,做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這也是渝東北首臺此類手術!
  • 華西醫院舉行冠心病及支架術後患者教育大型活動
    為進一步宣傳推廣「冠心病患者全病程管理項目」的便民措施,開展對廣大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破除健康養生方面的迷信謠言,11月6日下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在臨床教學樓多功能廳舉辦了「愛心護心、與你隨行」大型冠脈術後患者教育活動,心臟內科陳茂主任、陳曉平書記、賀勇副主任
  • 北醫三院開心臟瓣膜病門診,換瓣可以不開胸!
    11月8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心臟瓣膜病門診開診。繼開設心力衰竭、房顫及抗凝、起搏、代謝等心血管專病門診後,該院在心血管精準醫學道路上邁出新的一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主任唐熠達教授介紹,這裡將開展最先進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配備心內、心外、呼吸、麻醉、康復等專科醫生組成的多學科診療(MDT)小組。
  • 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到華西廣安醫院幫扶指導
    四川新聞網廣安2月3日訊(趙丹)1月24日、25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華西廣安醫院聘請的心血管內科學科主任張立教授來到華西廣安醫院開展現場門診1月24日,張立教授在華西廣安醫院進行現場門診,讓慕名前來就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該院獲得了華西專家的醫療服務。1月25日,張立教授在華西廣安醫院心內科庹田副主任的陪同下在心內科查房指導。他首先詳細聽取了主管醫生的病例匯報,認真查閱了病歷,與年輕醫生們一同談論交流,給予指導。在病房裡,張立教授仔細查看了病人,與患者及其家屬親切交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