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胸也能給心臟換瓣膜 青島這個團隊已完成近30例

2020-12-22 半島網官網

半島網6月24日訊  你聽說過嗎?不需要心臟停跳,不需要開胸,只需要在大腿血管開一個米粒大小的小孔就能夠完成心臟換瓣手術。這項技術就是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I)。

72歲大爺兩度暈倒,禍根是主動脈瓣重度狹窄

兩個月前,72歲的白大爺(化名)在外面活動時候,突然暈倒在地上,意識不清,伴有小便失禁的情況,醒來後自行回家,自己覺得疑惑但也沒有到醫院檢查。

過了一個多月,白大爺在家喝了點酒,突然再一次暈倒,這次家人在身邊,感覺不對,趕緊把他送到醫院,結果一做心臟超聲,發現心臟瓣膜有嚴重疾病,是主動脈瓣膜的重度狹窄,就是瓣膜開口變得嚴重狹窄,腦部供血嚴重不足誘發了暈倒的情況。患者高齡、病情嚴重,常規開胸手術對於老人來說風險大,創傷大。但不做手術存在猝死的風險,患者家屬猶豫再三,慕名來到青島市市立醫院心臟中心,心臟中心東院心內科主任邵一兵,心外科主任牛兆倬,共同研究病情後,決定為白大爺行TAVI手術,並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

克服高齡挑戰,入院第二天順利完成手術

因本患者年齡大、病情重,TAVI術前、術中、術後,醫療團隊都經歷著挑戰。患者入院後的每一分鐘,都考驗著治療團隊的診治水平和應變能力。

入院後科室人員迅速為老人完成了術前檢查和各項準備工作,住院第2天進行手術,手術在先進的雜交手術室裡進行,TAVI團隊全體人員到位。

麻醉順利完成後,手術團隊進行有條不紊的穿刺和準備工作,在左側股動脈靜脈置管,送入臨時起搏導線和豬尾導管,在右側股動脈穿刺,送入輸送介入瓣膜的鞘管,然後利用導管導絲的精準操作,把導絲送入開口只有0.4cm2大小的瓣口裡,建立跨越主動脈瓣膜支撐滑軌,用高壓球囊將嚴重鈣化的主動脈瓣擴開,測量瓣環大小,選擇最理想的介入瓣膜,用輸送器沿著建立的滑軌送到主動脈瓣環位置精準釋放!釋放後測量主動脈新瓣膜兩端的壓力,壓差由術前的80mmHg迅速降到了9mmHg,說明狹窄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再次造影患證實新的瓣膜工作良好,也沒有明顯的反流問題,術中經食道心臟超聲檢查也再次證實人工瓣膜功能正常,位置好,無明顯瓣周漏,術中心功能即有明顯提升,手術非常成功!

「每一例病例都有不同的特點,接受手術的病人多是高齡危重病例,一般情況比較差,容易在各個環節出現問題,所以我們術前會進行專門的討論,對病例進行準確的評估和臨場應變方案設計,各個人員密切配合,確保手術安全。在開展這項技術前,團隊經過了嚴格的技術培訓和反覆演練,多次赴國內外一流醫療機構進修培訓,目前近30例手術病例全部成功,無嚴重併發症發生。TAVI團隊人員包括了心臟內科醫生,心臟外科醫生,麻醉師,心臟超聲科醫生,體外循環師,介入放射科醫生,巡迴護士等十多個人,每個人都負責一部分工作,互相之間密切配合,做到高效率無失誤,才能保障這臺手術的順利完成。」這臺手術主刀之一的牛兆倬主任表示。

TAVI適用於那些患者?

牛兆倬主任表示,TAVI手術創傷小,恢復快,非常適用於那些因高齡、心臟功能不全、合併其他多器官功能障礙、升主動脈鈣化嚴重、接受過心臟手術或合併其它嚴重疾病而無法耐受開胸手術的患者。

「但是介入瓣膜手術也不是適用於所有人,這種介入瓣膜平均使用壽命在八年左右,這意味著8年後可能有一部分的人工瓣膜出現損毀,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再次放入另外一個介入瓣膜,將平均使用壽命延長到16年左右,所以不適合年輕的主動脈瓣膜疾病病人,再就是合併有其他心臟疾病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病人也不適合。術前都會進行嚴格的評估才能決定是否進行TAVI手術」

成功完成近30例,年手術量國內領先

白大爺的手術是青島市市立醫院心臟中心TAVI團隊成功完成的多例TAVI手術的一個縮影。青島市市立醫院心臟中心是一個集合心臟內科、外科、麻醉科、超聲影像等各個科室密切合作的中心,緊緊圍繞心臟疾病進行全方位的治療中心,每年開展各種複雜心臟外科手術超過500臺,介入手術超過3000臺,床位接近300個床位,擁有一支高素質心血管專業團隊,很多項目位於省內領先水平。自從開展 TAVI手術以來,團隊行TAVI手術已近30例,全部成功,年手術量國內領先,手術效果好,術後患者恢復迅速,得到患者、家屬及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我們中心專業劃分合理,在心臟冠脈介入,心臟電生理治療,心臟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療,危重症心臟病救治,心臟康復,心臟影像等各個心臟亞專業方面都有國內知名的專家和學術帶頭人,覆蓋面廣,專業技術精湛,我們根據心臟病情採取最佳的治療手段,內外科之間合作密切,確保能夠提供最佳的心臟病治療效果。」牛主任表示。

TAVI,開啟不開胸換瓣新時代

TAVI(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即通過股動脈送入介入導管,將人工心臟瓣膜輸送至主動脈瓣處打開,從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復瓣膜功能。法國醫生Cribier在2002年完成第一例TAVI,從此TAVI被認為是安全有效微創的主動脈瓣狹窄的治療手段。TAVI 得到 FDA 認證,在2011年11月被允許用於不能手術的病人,在2012年10月被允許用於高手術風險病人。

在我國,TAVI手術主要是近十年逐步開展起來的,現在每年全國數量超過兩千例,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驗證。

TAVI有哪些優勢?

TAVI手術較常規手術優勢顯而易見。無需開胸,僅需在大腿上的股動脈切開一個3mm大小的切口,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極小,手術時間短,術後沒有疼痛,幾個小時後便可以拔管進行流質飲食,患者術後恢復快;無需體外循環,可避免體外循環造成的全身性損傷;無需停跳心臟,能夠更好的保護患者的心臟功能;術後患者恢復快,能夠顯著縮短重症監護及住院時間,為患者節省醫療費用。

通訊員 徐福強 半島網記者 孫貼靜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不用開胸換心臟瓣膜,心內科又完成一例介入瓣膜置換手術
    濟南市民徐大爺在一年前覺得心臟不舒服,喘氣也很困難,甚至都不能下床走動。前一段時間,他來到濟南市中心醫院進行檢查,確診為主動脈瓣狹窄,需要做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由於徐大爺今年80歲了,沒法做開胸手術,家人也非常擔心,中心醫院決定採用微創介入方法,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不需要開胸,就能完成主動脈瓣置換。如今,手術已經完成,徐大爺恢復得也很好,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 不用開胸換心臟瓣膜,心內科又成功完成一例介入瓣膜置換手術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退行性瓣膜病患者在我國人口基數巨大前提下的急速增加,其中主動脈瓣狹窄已逐漸成為這一人群中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主動脈瓣通俗來說就是「心門」,通過這扇門的一關一張,把心臟的動脈血送出去到達全身,支持全身器官的正常運作。
  • 心臟人工瓣膜急性撕裂 微創「瓣中瓣」置換術免卻開胸
    但是,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壽命的延長,越來越多患者的壽命超過了生物瓣膜的 " 壽命 ",老化的人工生物瓣膜容易撕裂,且無法在患者接下來的生命中起效,這就涉及到更換生物瓣膜的問題。" 這類患者的年齡通常在 75 歲以上,出現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肺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等合併症的人較多,傳統的更換生物瓣膜手術需要再次開胸體外循環,他們無法耐受,但藥物保守治療,又無法挽救患者的生命。"
  • 中國醫大一院心血管內科瓣膜介入團隊成功完成2例高危主動脈瓣狹窄...
    第一例患者為一名84歲的老年男性,活動後氣短現象已經有1年了,近一周情況加重,所以來到我院入院。醫生為患者進行心臟超聲後,結果提示患者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合併左室流出道梗阻。因為該名患者已屬高齡,且有很多合併症,所以不能承受外科開胸手術,介入手術成為唯一的生的希望。我院心內科瓣膜團隊經過多學科會診、反覆討論,最後決定對該患者進行TAVR手術。
  • 心臟手術不開胸!贛州這家醫院已連續完成4例高難度二尖瓣成形術
    據了解,4例手術的患者平均年齡為65歲,術前診斷結果皆顯示為「二尖瓣脫垂並關閉不全」,經過專家團隊縝密評估,決定實施「全胸腔鏡下二尖瓣成形術」。四例二尖瓣成形術皆由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廣東省人民醫院瓣膜與微創心臟外科主任黃煥雷與廣東省人民醫院贛州醫院心胸外科首席專家郭海江博士聯手完成。  伴隨著外科技術的進步,心臟手術也向著微創化的方向發展。
  • 「超微創」換心臟瓣膜,老年患者免受開胸之苦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王紫) 67歲老人心臟最重要的一扇「大門」出問題,一直不敢開胸手術,最近經常胸悶喘氣,一活動就難受。上周,在家門口的義診現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梨園心血管臨床醫學中心醫生智瑩建議,可通過微創手術換瓣膜,提高生活質量。
  • 不開胸置換心臟瓣膜 六旬重症患者成功獲救
    不開胸置換心臟瓣膜 六旬重症患者成功獲救 2020-12-03 15:26:04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3日電 (記者 陳靜)主動脈瓣疾病根治的傳統方法是外科手術開胸換瓣,但臨床有1/3的患者由於高齡、虛弱、合併症多、風險高而不能進行外科開胸手術,失去治療的機會。  如今,這樣的狀況已經改變了。
  • 院士執刀TAVR手術再獲成功 患者無需開胸即可換瓣膜
    近日,SAPIEN 3上市後,上海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成功完成。患者是一位高齡女性,有腎功能不全病史20餘年,並伴有陣發性房顫。在完成心臟超聲、主動脈CTA等評估後,醫生經過心內、心外等多學科討論,選擇的手術方案為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 。SAPIEN3瓣膜成功植入後半小時,患者拔除氣管插管。患者現已神志清醒,葛院士連說「非常好」,又叮囑了術後護理注意事項。
  • 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完成一例複雜心臟瓣膜手術
    駐馬店網訊 近日,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成功為47歲心臟瓣膜重度狹窄患者實施心臟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換術+主動脈瓣置換術+三尖瓣成形手術,成功解除其了「心」腹大患,術後患者康復良好,順利出院。據了解,47歲女性患者,近年來輕微活動後心慌氣短多年,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質量,在其它醫院內科治療後症狀無緩解,經多方了解後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入科時患者精神、營養狀態差,心臟瓣膜重度狹窄,心臟擴大到了胸腔邊緣,房顫、手術風險極大,術中血拴一旦脫落梗塞到心腦血管,後果不堪設想,常用手術方法很難保障安全。
  • 8釐米小切口,心臟換瓣手術不用「大開胸」
    楚天都市報7月19日訊(記者晏雯 通訊員鄒亞琴)心臟大手術也可以通過微創「小切口」完成,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王志維教授團隊僅通過胸骨上段8釐米的小切口,就完成主動脈瓣置換手術。明天,手術後的張先生帶著不為人知的「美容切口」,痊癒出院。
  • 華西醫院陳茂:TAVI,不開胸也能給心臟換個門
    不開胸的主動脈瓣狹窄解決方案所謂結構性心臟病,就是心臟的「硬體問題」。比如先天性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以及各種瓣膜疾病等。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茂介紹,人的心臟有兩堵牆和4扇門。兩堵牆是左右心房之間的房間隔和左右心室之間的室間隔。
  • 鄭大一附院心內科姜正明瓣膜團隊完成超高齡、超高難度經導管主...
    傳統的手術治療是外科開胸手術,需要鋸開胸骨、切開心包、心臟停跳、人工體外循環、切開主動脈,切除受損的瓣膜、縫合固定新的瓣膜,創傷大、恢復時間長。經皮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是一種全新的微創瓣膜置換技術,在透視下,經股動脈送入約5mm粗的導管進入主動脈瓣口,放入一個記憶金屬支撐的生物瓣膜,瓣膜到位後會恢復記憶形成人工生物瓣,替換損壞的瓣膜;這種方式不需要開胸、縫合、心臟停跳及體外循環等傳統外科心臟瓣膜置換手術過程,手術時間短、創傷小、術後恢復時間快、耐受性好,是目前心血管領域發展最快最熱門的技術,該技術特別適合
  • 換心臟瓣膜=開胸大手術?非也!開個「小窗」就能換,患者手術當天即...
    揚子晚報網6月17日訊(通訊員 孫卉 羊城 記者 萬凌雲) 難度大、危險係數高,是人們對心臟手術的刻板印象。的確,如心臟瓣膜置換之類的心臟手術確實是需要開胸的大手術,但隨著胸心外科技術的飛速發展,心臟手術也從大切口走進了微創時代。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尹曉清教授團隊為患者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今年67歲的李嗲嗲,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超微創」換心臟瓣膜,高齡老人免受開胸之苦
    楚天都市報5月27日訊 (記者劉迅 通訊員陳露 餘宇)5月22日,在心內科、心外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學科的配合下,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成功為三名高齡患者完成TAVI手術,今日三位老人都恢復不錯。據了解,這種不開胸的超微創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為高齡老年退行性瓣膜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 3D列印技術開展心臟瓣膜手術患者翌日下床第三天出院
    揚子晚報網7月10日訊(通訊員 蘇宣 記者 陳詠)記者10日從揚州蘇北醫院獲悉,該院心血管內科主任何勝虎團隊本月初完成2臺高難度心臟瓣膜介入手術——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其中一例採用3D列印技術預先列印瓣膜,經過3D模型評估和團隊充分討論後施行手術,這也是江蘇省首個結合3D瓣膜列印技術輔助TAVR手術開展的病例。專家研究手術方案。3D列印出心臟瓣膜。導絲送入心室。
  • 協和醫院微創換瓣膜技術救治急危重症患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2月9日,從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介入瓣膜手術體量突破300例,位居華中地區首位。目前,協和醫院能獨立開展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動脈瓣換瓣手術,微創換瓣膜技術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心臟手術不開胸 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今年67歲的李爺爺,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
  • 心臟手術不開胸!微創手術1釐米傷口為心臟換「門」
    今年67歲的李大爺,8年前因為風溼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置換了生物二尖瓣和主動脈瓣。近兩個月來開始出現活動後胸悶氣促,後來被醫院確診為「雙瓣置換術後主動脈瓣重度狹窄伴關閉不全」。此後症狀逐步加重,喘不上氣、睡覺不能平躺,生活都無法自理,需要靠藥物維持生命,情況十分危險,隨時有死亡的可能。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尹曉清教授介紹:由於心臟有較強的代償功能,主動脈瓣狹窄早期可以沒有很多不適。
  • 國產瓣膜領跑新賽道,微創心通守護患者「心門」|心臟|產品|瓣膜|...
    心臟瓣膜交替開合控制血液不逆流據估計,人的一生中,心臟要不停歇地跳動30億次,如此高負荷的工作量給瓣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尤其是主動脈瓣這扇進出房屋的「大門」。國產瓣膜:從「不可思議」到「後來居上」2002年,世界首例TAVR手術在一家法國醫院完成,儘管第一例患者當時就有心源性休克,伴嚴重左心室功能障礙和多種共病症,手術仍然獲得了成功,TAVR的可行性得到了證實。 「這個手術理念當時對業界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張瑞巖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