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心臟瓣膜病門診開診。繼開設心力衰竭、房顫及抗凝、起搏、代謝等心血管專病門診後,該院在心血管精準醫學道路上邁出新的一步。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主任唐熠達教授介紹,這裡將開展最先進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配備心內、心外、呼吸、麻醉、康復等專科醫生組成的多學科診療(MDT)小組。有了新技術和新模式的雙重保駕護航,中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或反流患者將有更好的獲益。
TAVR手術創造更多治療機會
10月15日,在北醫三院心內科的胸痛中心介入手術室,一場高難度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順利完成。由唐熠達教授帶領的專家團隊,為一位84歲的高危主動脈瓣狹窄合併心力衰竭患者換瓣,老人重獲「心」生。
「為老人換主動脈瓣風險與挑戰兼具。」唐熠達教授說,該患者主動脈瓣的開放程度不到正常人的1/4,心功能非常糟糕,急需進行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常規外科手術更換主動脈瓣需要開胸,手術期間需要讓心臟停止跳動,使用體外循環來維持患者的生命;手術創傷大,出血多,恢復時間較長。而且,這名患者高齡,腎功能衰竭,不到正常人的1/3,同時合併肺部感染,很有可能無法安全下臺。即使成功完成了手術,術後康復也是非常困難的。
經過綜合評估,唐熠達教授建議為患者實施TAVR手術。TAVR是一種革命性的介入治療技術,通過股動脈置入導管,將特製的人工瓣膜精準送到主動脈瓣的位置,代替原來有病變的主動脈瓣。手術避免外科開胸和體外循環,不需要輸血,創傷很小,術後患者恢復快。
在團隊密切配合下,手術獲得成功。術後超聲檢查顯示,老人的人工瓣膜工作良好,與原瓣環貼合緊密,TAVR常見的併發症——瓣周漏幾乎沒有出現。
在唐熠達教授看來,對於部分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來說,TAVR手術意味著希望。他介紹,傳統外科手術是多數重度瓣膜病患者的首選治療手段,但存在創傷大、術後死亡率和併發症較高等風險。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瓣膜退行性病變發病率不斷增加,主動脈瓣狹窄逐漸成為這一人群最常見的瓣膜性心臟病。這些老年患者因為高齡、體質差、病情重,或者合併多種疾病,基本無法接受開胸手術。TAVR手術由於微創,打破了這一治療困局。
北醫三院心內科設立心臟瓣膜病門診後,TAVR手術將在該院更順暢地開展。「一旦瓣膜病患者出現症狀,後期健康狀況急轉直下。危急時刻,患者將通過專病門診走上診療的『綠色通道』,第一時間被發現和幹預,必要時開展TAVR手術。」唐熠達教授如是說。
多學科協作促進個體化治療
除了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精準的就醫路徑,開展多學科診療(MDT)也是北醫三院心內科心臟瓣膜病門診的另一張「好牌」。
心臟瓣膜病門診主要針對主動脈瓣狹窄或反流的患者。這類患者往往高齡,有許多臨床合併症,心臟功能差,腎臟、肺功能可能也有問題。在手術,以及整個治療過程中出現併發症的風險比較大。這就要求在治療和康復期間,包括心臟科醫生在內,麻醉科、呼吸科、感染科、營養科、康復科等多科室緊密協作,為患者提供更完善的個體化治療。
MDT是近幾年才在國內發展起來的先進診療模式,作為一家知名的綜合性醫院,北醫三院多學科支撐能力強,已經在MDT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如今,心內科心臟瓣膜病門診開展MDT,實屬水到渠成、駕輕就熟。
專科能力強是基礎。北醫三院心內科成立於1958年,是教育部重點學科和全國知名的心血管疾病診療、科研和教學單位,國家級冠心病介入治療、起搏電生理和心臟康復培訓基地,也是國家胸痛中心認證單位、國家心衰中心和房顫中心的建設單位。尤其是,該科與康復科合作,在國內引領心臟運動康復,康復教育和康復訓練已成為心內科病人的基本治療內容。
「以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復通常是在出院後開展,現在提倡把康復提前——從出院後到院內,從院內到床旁,從床旁到床上。患者術後很快就要開展握力、呼吸等訓練,有助於功能恢復。」唐熠達教授介紹道,北醫三院的心臟康復團隊非常健全,不僅有營養、呼吸等專科醫師,還與北京體育大學開展合作。
如何聯動其他專科醫師,實現MDT模式在心臟瓣膜病門診的高效運轉?北醫三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徐昕曄介紹,心內、心外、麻醉、呼吸、康復、營養等專業醫師組成了TAVR小組,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協作機制。在術前、術中、術後,小組為患者提供全鏈條服務。
徐昕曄舉例說,在每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進行TAVR手術之前,組內會討論患者病情,從各專業角度為患者的診療計劃提出建議。手術主要由心內科和麻醉科醫師協作完成,心外科醫師則進行體外循環和急診手術的備臺,以應對術中出現的嚴重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等情況。如果患者在圍術期合併或繼發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呼吸科醫師會及時介入。術後第二天開始,康復科和心臟康復專業的醫生會指導患者進行一期心臟康復訓練。每位患者在住院期間和出院時,都將獲得專業的生活方式和飲食建議。
「在患者康復出院後,小組會對患者住院期間的診療過程進行復盤,總結經驗教訓。」 徐昕曄說,如此能夠持續提高TAVR小組的診療水平。
做強亞專科才能壯大心內科
隨著心臟瓣膜病門診開診,北醫三院心內科的專病門診隊伍又添一員。其與冠心病、心力衰竭、房顫及抗凝、起搏、代謝等心血管專病門診一起,共同架構起該院心內科發展的骨架。
「這是學科亞專科細化的結果。」唐熠達教授說。心內科醫生通過專攻某個專業方向,對某一類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以及技術應用更熟悉。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有共性,也有差異性,在學科交叉方面側重點也不一樣。比如,治療房顫和神經科有關聯,治療瓣膜病跟腎臟內科、呼吸科交叉多。不斷做強亞專科,一個科室才能豐滿,精準治療才能更好地實現。
雖然在病例數量上無法與心血管病專科醫院相提並論,但是北醫三院作為大學附屬醫院,始終保持著「學院派」的嚴謹治醫傳統。唐熠達教授說:「疾病重在預防,通過在門診開展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預防意識和健康管理能力,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延緩疾病進展的有效舉措。作為大學附屬醫院,醫生們在課堂上通過給醫學生講課,可以培養未來的醫療人才;醫生們在門診通過對患者進行科普宣教,可以提高公眾健康素養水平。」另外,綜合醫院的學科多樣性,也為心內科開展MDT診療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在打造拳頭科室、品牌科室的道路上,北醫三院心內科不會止步。
文:健康報記者 喬寧
【來源:健康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