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樂欣賞 • 詩班靈修】 聖詩學及聖詩的應用(二)

2021-02-28 杭州詠歌依服飾

 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象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象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塞 53:7》

歌譜說明:《他顧念我》歌詞作者是拉姆博(Dottie Rambo),歌詞翻譯者段毓貞女士,是林聲本牧師的愛人。曲調採用了家喻戶曉的愛爾蘭傳統歌曲Danny boy(丹尼男孩)的曲調,文中推薦的兩個視頻(第一,Libera;第二,The King's singers)均為Danny boy的歌詞,弟兄姐妹可以僅作參考。五線譜取自《聖歌選集3》,感謝洪潔光弟兄製作提供簡譜。

排練說明:詩班獻唱時最好是無伴奏合唱,也可以用電管琴或鋼琴伴奏。需特別注意這是二二拍子,起拍於第一拍的弱位置,不可以唱成四四拍的感覺。另外,每句四小節,必須一口氣完成,前半句催後半句收;最後的結束句,可以在「他顧念我」之後的逗號處呼吸,然後漸慢結束全曲。

節期說明:本詩可以使用於受難周,作為對救主受難於加略山,在十字架上傾倒自己生命之奇妙宏恩的回應。

聖詩結構(韻律分析)

所有詩體都有節奏(rhythm)。聖詩的詩和音樂有關,因此聖詩的節奏比一般的詩更為重要。外文的文字有單音字,亦有複音字,複音字有兩個以上的音節(syllables)。

外文詩有腳﹑有步(feet),會「走」(walk),會「前進」(march)。每「步」由二或三個音節組成,其中一個音節為強音(accented)或前或後,另外一至兩個音節為弱音(unaccented),不必同為一字。目前我們只簡便計算一行(line)詩句裡音節的數目,將其分為組(group of numbers),合若干組﹑行與詩節(stanzas)成為一首聖詩。稱這些基本單位(組)的綜合體為韻律(meter),一首聖詩的活力在此。加上韻腳(rhyme)使之和諧優美。

配上曲調節拍號(time signature)所標示各個音符與小節(measure)的拍子(beat);唱起來如循起伏的丘陵,朝最高峰前進;又如後浪推前浪,滾滾而來,拍岸有聲,以此作為它的頂點,再由作曲家用盡技巧,四部和聲,繞梁三日,美不勝收!用以稱頌三一真神,得蒙喜悅。

中文字全部是單音字,因此每一行的音節的數目就是等於字數。我們今日一般華人教會所用的聖詩,大部分都是從歐美的聖詩翻譯過來的,因此一定要依照原詩的節奏和組合,把重要的字放在強音上,把次要或虛字放在弱拍上。每行的字數與原詩的音節相符合,也要依照原詩的韻腳,同時要把原詩的含義和情感表達出來,因此聖詩的翻譯是所有翻譯中最難的一種。

至於聖詩寫作,通常由詩人選擇某種韻律,再由作曲家依同樣韻律配合編譜而成。音樂的韻律的體式不下一百四五十種,繁複變化,殊非常人所盡能體會,通常使用的可概括為四類,即抑揚格(iambus),如alone(指弱音,指強音);揚抑格(trochee),如onward;揚抑抑格(doctyl),如delicate;與抑抑揚格(anapaest),如intervene,以及它們的變體,略述如下:

一. 抑揚格

  意思是指在任何一組音節中,一音節為弱音,第二音節為強音,大部分的長韻律(Long Meter[L.M.])(88.88)﹑中韻律(Common Meter [C.M.])(86.86),與短韻律(Short Meter [S.M.])(66.86)的聖詩,都以抑揚格為基礎。莊嚴宏偉,經常把聲調與詩意推進到強健有力的終點,用於提出某項建的詩句最為相宜,現在把這三種主要的韻律解釋一下:

a.  長韻律(88.88)

站在歷史觀點上看,讓我們先談長韻律,因為聖安波羅修(St. Ambrose)在第四世紀便用此律作聖詩。他的聖詩O splendour of Gods glory bright共有四行,各為八個音節(88.88),等於四個抑揚格步。韻腳的安排為AABB(即一﹑二與三﹑四行分別聯句押韻),或ABAB(一﹑三與二﹑四行隔句押韻)。長處在音節多,用於宏偉壯麗的主題可盡情發揮;但易陷於呆滯單調,可供會眾學習歌唱的配曲,尤其難找,通常很少人唱。華滋(Isaac Watts)為長韻律最成功的作者,因此大的場地正適合他那些崇高的主題。如「奇妙十架歌」(When I survey the wondrous cross)等。

長韻律的變體為88.88.88或888.888.。前者依ABABCC﹑後者依AABCCB押韻。

b.  中韻律(86.86)

第一﹑三行各包括八個,第二﹑四行六個音節。前者等於四個,後者三個抑揚格步(86.86),為聖詩中的通用韻律,亦即流行民歌的韻律。韻腳的安排為ABAB,偶或只在二﹑四兩行押韻。「千古保障歌」(O God, our help in ages past)是很好的實例。

本韻律的特徵是常用單音節的字。簡單中肯,易於學習和講述事實。第二﹑四兩行的結尾都可以休息,讓人集中精神唱下一行。最重要的為每一行均以強音作結,使詩句強健有力。4/4最常用以配合本韻律。

c.  短韻律(66.86)

  第一﹑二﹑四行各包括六個,第三行八個音節(66.86)。前者等於三個,後者四個抑揚格音步。在英語韻文詩篇,這是最少使用的韻律。理由為音節太少,作者每將想在第一行傳遞的音象留待第二行補敘,再於剩下來的十四個音節發揮。長處在直接與簡潔的首句頗能引起注意,「系連妙結歌」(Blest be the tie that binds); 「我愛教會」(I love thy kingdom, Lord)為實例。

二. 揚抑格

  第一種揚抑格為65.65.,如「黑夜來臨歌」(Now the day is over),或65.65. ,如「信徒精兵歌」(Onward, Christian soldiers),與Onward這一字的語氣正相符合,所有77.77均屬揚抑格。假如把第一行的第一個音節去掉,或在第二行的開頭加上一個音節,是中韻律的變體。假如把開頭的弱音去掉,也可說是長韻律的變體。通常為隔行押韻,另一體式為8's與7's的配合,很能把詩句堅強的特徵表明出來,如「榮耀天軍歌」(Angels, from the realms of glory),揚抑格比抑揚格直接,為需要興奮激動時所用最通常的韻律。

三. 揚抑抑格與抑抑揚格

揚抑抑格的聖詩很少,因為全以拉丁文原始用字的體式寫成。它的姊妹韻律抑抑揚格為詩的傳統音律,在韋斯利(C. Wesley)之前認為供教會使用,不夠高雅。這兩種韻律均為三個音節,當然最好用於長的詩句。其中抑抑揚格已漸被淘汰,以抑揚格代替。

6's與4's配合成為優美的揚抑抑格。最好的例子為664.6664,如「三一來臨歌」(Come thou almighty King);11.11.11.11.為人特別喜愛的抑揚揚格韻律,如「馬槽歌」(Away in a manger)。

3. 聖詩演變歷史

  因篇幅關係,只對各時代聖詩演變的主流作一簡述。

一. 早期教會時期

  主後七十年聖殿被毀,福音已傳出猶太國境,但外邦信徒受猶太人的逼迫,後者不接受基督為彌賽亞。自七十至一百三十二年間,羅馬皇帝打垮了猶太國家主義,原猶太教崇拜儀式日漸廢除,使得基督教有較大的自由去釐定新的崇拜儀式與音樂體式。

關注我

微信號:hzygyf(←長按複製)

詠歌依服飾:教會唱詩服飾推動者

電話:18968701857

郵箱:ygyfsjin@163.com

服務:批量採購及服飾代理

版權說明: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聖詩學》第二課 導論、聖樂分類
    請點擊連結欣賞:【合唱欣賞】帕勒斯特裡那《教皇瑪切爾彌撒曲》文藝復興時期宗教音樂的三大聲樂曲是:彌撒曲、經文歌和牧歌。自馬丁路德改教以後,基督教脫離天主教,開始出現基督教聖樂的發展。馬丁路德的至理名言:「天底下再沒有任何東西能比音樂與神學的結合更為美好。」馬丁路德為了培養信徒的靈修生活能自律的產生虔誠的信仰,他創造了聖詠合唱(Chorale)與讚美詩(Hymn)。這些讚歌的旋律多選自當時德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歌曲,聽起來極為樸素與平和,音樂曲式則屬於A-A-B曲式。
  • 深圳教會舉辦第二屆聖詩頌唱會
    在一個半小時的頌唱會上,600多位詩班員獻上了12首混聲合唱,聖詩均來自於世界華人基督徒聖樂作品,比如由市基督教兩會聯合詩班獻唱、紀哲生牧師創作的《浪子回家》中的《神愛世人》等詩歌。本次頌唱會由深圳市基督教兩會聖樂部主辦、基督教布吉堂協辦,同時也得到了全市各堂點的大力支持。
  • 認識聖詩 --【聖詩學】第一課
    聖詩不同於古典音樂的高不可攀,很多是牧師或平信徒,被神感動而寫下,它是平凡而感人心弦的,特別是歌詞都有押韻(rhyme),又含有很深的神學意義,除了用來讚美上帝,也用之抒發信仰理念,我們應該進一步尋求對聖詩的認識,如此更能領受其內涵,對我們的信仰也有正面的價值。
  • 聖詩賞析—齊來謝主歌
    1985年繼續攻讀教會音樂,主修聲樂。1991年膺選為神學院公演中女低音獨唱角。曾多次應邀赴多倫多、舊金山等地演唱神曲「彌賽亞」及「以利亞」。她在美國教會中擔任兒童詩班指揮近十五年.。並曾每年在中華基督教會音樂崇拜研究院主辦的東西岸音樂營中教授聲樂、教會音樂、崇拜學等其他課程。曾錄製經典聖詩第一輯:《我寧願有耶穌》,第二輯:《耶穌愛我》。
  • 【聖樂賞析】《來啊,至聖彌賽亞》
    在梵二對禮儀歷進行改革前,聖誕慶期比現在長得多,一直從聖誕節持續到次年2月2日。與此對應,一些地區也選擇加長將臨期的時長,比如在法國,人們從11月11日便收斂心神開始為聖誕節做準備,到聖誕節為止共40多天;11月11日又是都爾的聖瑪爾定(Sanctus Martinus Turonensis)瞻禮日,因此法國人又稱自己這個「加長版」的將臨期為「聖瑪爾定的四旬期」。
  • 聖詩後面需加「阿們」嗎?選自《教會音樂的功能》
    教會弟兄姐妹經常會問唱詩後用不用加上阿們,下面分享此文章希望對弟兄姐妹能夠在聖樂服侍上有所幫助。由於原文章是用繁體字寫成的,為了方便大家閱讀,我重新把文章打成簡體字,主賜福各位!當代教會音樂及聖詩學的權威Erik Routley(英國歸正宗教會的牧師,神學家,風琴師,聖詩學家,著數及論文百餘部,在美國普林斯領域之衛思敏寺特聖樂學院任教多年,於1982年去世)在其《教會音樂與基督教信仰》(Chuch Music and Chrustian Faith)一書,對此問題當做詳細的解說。以下即參考大作提出討論。
  • 【聖樂欣賞】凱薩琳•詹金斯演唱《Abide with Me》(夕陽西沉)(音頻+歌譜+介紹)
    1815年他在愛爾蘭一教會任副牧師,兩年後,有一位同工病危,他前去探望,他們同讀保羅書信,這時聖靈大大地作工,開啟了他屬靈的眼睛,改變了他整個生命。 在教會中,他特別關懷幫助貧苦的兒童,他生活清苦,但心中充滿屬天的喜樂。1823年賴特自願去一個偏僻的漁村事奉,他在那裡事奉了二十四年,粗魯無知的漁夫似乎不能欣賞他,他經常寫詩表達心靈的感受。
  • 聖詩推薦 |《夜盡光天》
    《夜盡光天》的詞作者相傳為中世紀教會的一位著名教父聖格列高利(St.Gregory l,約540-604)所作。全詩以歡快明朗的筆調,虔誠祈求的祝願,鼓勵信徒迎接上主榮光普照的黎明。聖格列高利,又稱大格列高利,540年生於羅馬一個貴族家庭,青年時學過法律,在政界享有盛名,曾任羅馬市長。但他像保羅那樣,視世界榮華富貴為糞土。
  • 音樂靈修——個人的音樂靈修
    親愛的朋友你好,我是駱雲秀,很高興和你共度迎風傳頌節目的時間,周四是「音樂靈修」的環節,今天,雲秀想和你談談個人的音樂靈修,讓我們透過讀聖經、唱詩歌來親近神。
  • 【靈修分享】香港聖公會鄺保羅大主教-2018復活節牧函
    這種不是全身投入水裡的洗禮方式,在禮儀上不足以表達聖洗禮的真正意義,也就是表達人「在罪上」和「自我」的死,以及與耶穌基督同復活進入新生命,加入已領洗者群體的生命。 我們在復活節慶祝的新生命,不單指每主日返回聖堂崇拜上帝,也不單指是拼命讀經、祈禱、熱心事奉和向人傳福音。這些都是基督徒應做的分內事,但這還不足夠。
  • 聖詩推薦:Be thou my vision成為我異象
    利河伯按:今天利河伯在微博上看到了英國哈裡王子大婚的一個視頻剪輯,開場部分就是婚禮上的畫面,背景音樂是聖喬治教堂詩班唱的一首聖詩,我一聽,應該就是今天利河伯要推薦的這首經典聖詩《成為我異象》。這首詩歌最初引用愛爾蘭民謠 With My Love on the Road,1919年被收集在愛爾蘭聖詩中,則以一小山名Slane為曲調名。相傳在公元五世紀時,國王有令,在復活節前夕,必須由他在山上點火,宣稱春到人間。那年愛爾蘭聖人聖柏爵克(St. Patrick)在Slane山上先國王燃點火炬,國王感於他的勇敢,準他在愛爾蘭傳道。後人為紀念他,尊他為愛爾蘭守護聖人。
  • 傳奇聖詩《恩友歌》最經典翻唱版本,原作者的故事更加感人
    他很小就開始在教堂唱歌,十幾歲時,就已經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教會二重唱詩班的一員。1855年,在那些痛苦的過往和與上帝親密同行的經歷中,約瑟夫寫下了《恩友歌》這首聖詩。他說這首讚美詩是「主耶穌和我一起寫下的。」
  • 聖詩|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點擊下方↓↓↓文字目錄即可閱讀全文聖詩|萬福源頭聖詩|萬古磐石為我開Rock ofages,Ceft forme聖詩|成為我異象Be Thou My Vision聖詩|因他活著Because He lives聖詩|數算主恩Count Your Blessings聖詩|我知救贖主活著I Know that My Redeemer Liveth   歡迎關注:改革宗 Reformed
  • 【聖詩分享】歷代婦女多聖賢--段毓貞
    她說她所以願意這樣做,是因為「聖詩對我的影響深遠。它是我孤苦無依的童年時期的喜樂,是我徬徨困惑的青年時期的鼓勵,是我疾病纏身時的安慰。我立志獻身事主,也是受聖詩的啟發和感動」。      她是林聲本牧師的妻子,二人在聖詩創作方面互相促進。她曾發表過一些創作的兒童詩歌與經文短歌。
  • 【靈修分享】香港聖公會主教院2017將臨期牧函
    所以,將臨期是我們警醒及預備自己的時期,亦即是要好好裝備自己,藉聖言及聖事重新鞏固我們的信仰,在靈修及祈禱中,讓天父不斷更新我們。當我們經歷整個將臨期禮儀,重拾將臨期的精神時,便會發現上帝其實已經將耶穌再臨時的新天新地預備好;而我們亦會頓然醒悟,我們時常以為是我們在等候基督,但其實是基督一直在等候我們,等著要施恩予我們,振奮我們,堅固我們,給我們信德、望德及愛德,促使天國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