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中國漢族,一直流傳著一個習俗,快過年是時候人們會用「殺年豬」的方式犒勞自己一年的辛苦,並且迎接新一年的到來。至今,在許多農村地區,這個習俗依存在。在漫長的冬天裡面,他們會殺掉家裡養了一年的豬,那一天還會叫上親朋好友來吃飯,隨後又將豬肉做成各種美食,煙燻肉就是其中能存放時間最長的一種。
《朝野僉載》裡面就說過,在大唐年間,有人靠養豬致富,所以說養豬是我國的一項傳統一點都沒錯。而在十二生肖裡面,豬也有一席之地,豬雖然是大家都愛吃的一種肉類,不過在百姓心中,對豬沒有一點歧視的色彩,還認為豬年出生的寶寶很有福氣,會親切的稱他們為金豬寶寶。
在明朝以前,歷史上面鮮有姓朱的皇帝,到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擊潰了各路人馬,成為大明的開國皇帝。在古代對於皇帝的名號都是十分尊敬的,一般人不可和皇帝同名,就連同音也可能受到牽連(不過同姓沒關係)。如果大臣或者百姓於皇帝同名,他們在得立刻改名,不然的話,輕則削官剝爵,重則會面臨殺頭的大罪。
而「豬」和「朱」同音,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時候,朱元璋可以不在乎,但是當了皇帝,朱元璋的姓和「豬」同音是一件尷尬的事情。且朱元璋是一個脾氣暴躁、討厭貪官的人,雖說虎毒不食子,朱元璋當年卻親手下旨殺了自己犯錯的兒女,對自己的兒女都能如此心狠手辣,對於豬,朱元璋會怎麼對待呢?
要知道,豬肉是百姓的主要肉類食物,如果說禁止養豬,將豬奉為聖物,一頭豬的壽命有20年,將他們養到老又不殺,那只會增加百姓和朝廷的負擔,所以當時的朱元璋對豬並沒有太過追究。到了明朝的第十世皇帝朱厚照手裡時,卻頒布了一道《禁豬令》。
朱厚照自1505年繼位以來,沒有幹過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甚至在治國方面也沒啥突出的貢獻,在朝期間隨心所欲,對妨礙自己的宮規隨意修改,忠良之士的勸誡他都聽不進去,還被當時8位宦官蠱惑,他治理國家期間,百姓並不愛戴。
而他頒布《禁豬令》是在正德十四年,當時朱厚照微服私訪,來到了儀真,此時這個地方也快要過年的了,百姓們都在殺年豬,朱厚照聽到豬的慘叫聲此起彼伏,心中不免開始聯想,自己姓朱,而這些豬的慘叫聲也刺痛了他的心,立馬下旨不準百姓再養豬殺了。
不僅如此,還將豬改了個名字,很多人可能會猜,是不是將豬叫做「彘」,因為在古代,這個字本來就是指豬,如果是這樣,那麼大家就猜錯了,朱厚照將豬改了個名字叫做「豕」(shǐ),從此以後豬在明朝都讀豕。
當過頒布《禁豬令》三個月以後,百姓就受不了了,狗肉兔肉牛肉羊肉可以不吃,但是豬肉怎麼可以不吃呢?不僅百姓不高興,大臣們沒有豬肉吃也很難受,而朱厚照自己也沒有豬肉吃滋味也不好受。於是又下了道聖旨將《禁豬令》罷免了,重新讓大夥吃上了豬肉。
到了清朝時期,朱王朝被推翻,人們又重新開始將豬叫做「豬」,而不是叫做「豕」。對比一下朱元璋和朱厚照,前者是開國的偉人,條件不好也勤奮好學,雖然殺伐果斷,但是做事深思熟慮,考慮周全。而朱厚照繼承了皇位,從小在宮中長大,卻養出了一身貴族病,當遇到「殺豬」事件時,更是只聽從自己的想法,完全不顧全大局,造成了後來頒詔又廢詔的局面,將自己陷入難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