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喜一直在追一部顏值超高的劇——《偽裝者》。
先上圖:
明樓
明誠
明臺
帥爆的明家三兄弟
明鏡
於曼麗(曼麗妹紙穿旗袍真好看)
汪曼春(連大反派都這麼漂亮)
B站上有好多組CP,
臺麗黨(明臺曼麗),天台黨(明臺王天風),樓春黨(明樓曼春)……
但是,
小喜從頭到尾一直堅定地站樓誠(明樓阿誠)這對CP!
他倆的戲簡直比男主女主更帶感好嗎!
同樣的禮服(你倆是要結婚麼……)
愛的眼神(被看一眼簡直要酥死了~~)
竊竊私語(已被大哥和阿誠的低音炮嗓音迷倒)
這是情侶款風衣麼?
在劇中,明樓代號「毒蛇」,是新政府、軍統、中共三面間諜。原著小說作者、《偽裝者》編劇張勇對大哥的評價是:「毒蛇手段風雷策,一片丹心三面諜,絕世無雙」。實際上,明樓的原型——袁殊,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偽裝者」。他曾以中統、軍統、日偽、青洪幫等多重身份打入敵人內部,獲取了大量情報。但他的真實身份卻是一名真正的中共特工人員。其身份的多面複雜,諜戰生涯的驚險離奇,人生經歷的跌宕起伏,絕對可稱得上是諜海風雲中的傳奇人物。
袁殊其人
袁殊(1911~1987),原名袁學易化名曾達齋。出生於湖北蘄春蘄州鎮。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袁學易改名袁殊。
1927年,袁殊參加北伐軍,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18師政治部連指導員。1928年加入狂飆社。1929年留學日本,專攻新聞學。回國後1931年3月16日,在陳望道等人的幫助下,創辦《文藝新聞》。
袁殊從事情報工作是從《文藝新聞》開始的。
1931年2月,李偉森、柔石、胡也頻、馮鏗、殷夫等五作家被國民黨秘密殺害,國民黨當局嚴密封鎖消息,任何報紙均不敢報導。袁殊不顧個人安危,以讀者來信詢問的形式率先披露了左聯五君子遇害的消息。這一事件引起國內外巨大反響,國民黨政府無可奈何,勒令《文藝新聞》停刊。從此,袁殊與左聯建立了聯繫,並擔任了「中國文化總同盟」常委。
《文藝新聞》在共產黨領導的左聯的幫助下,迅速發展壯大。從初始的3000份發行量,最後發展到了10000份,有了很大的影響,共產黨作為組織的力量,給予了袁殊事業帶來了巨大的成功。袁殊私下裡和好朋友翁從六有過一段談話,翁從六問:「我們現在是不是就跟著他們了呢」袁殊回答「除了他們,沒有別的路的。」
1931年6月,袁殊向「文總」的朱靜我提出了入黨申請。10月,在南京路一家白俄的咖啡店裡,潘漢年、王子春在跟袁殊談過一段話後,兩人作為袁殊的介紹人,在沒有宣誓儀式的情況下,袁殊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而袁殊從此作為中共的情報人員,與王子春單線聯繫。
袁殊在經過一段情報工作的培訓後,王子春讓他設法利用關係打入到敵人的內部。袁殊想到了表兄賈伯濤。袁殊給他去信,表明自己已經厭煩左翼的活動,想謀求一個穩定的工作。賈伯濤收到信後,寫了一封介紹信,寄給了同鄉湖北人的吳醒亞。吳醒亞,老同盟會員,系CC中央級大將,在青洪幫輩分也很高。由於老朋友推薦,吳對袁殊並不懷疑,當即要他加入自己的湖北幫,為他打探內部社會的消息。
袁殊通過吳醒亞的關係,到新聲通訊社擔任跑政治和外交的外勤記者,因此能經常出席南京政府的記者招待會,了解一些國民黨政府的內幕消息。同時,作為新聲通訊社記者,袁殊也時常去日本駐上海總領事館的記者招待尋找關係套取情報。在逐漸與領事館的人員熟絡起來後,袁殊利用自己出色的日語結識了日本駐滬領事館外交官巖井英一。袁殊答應了巖井英一要求其提供情報的要求,並享受外務省每月付給袁殊 200 元的情報經費。袁殊又成了日本外務省的情報人員。
袁殊交際能力強人脈關係廣,為了擴大情報收集,他號召包括自己在內的十名新聞工作者換帖,稱為「新聞十兄弟」。這裡面左、中、右傾向各方面的新聞記者都有。袁殊藉助記者編輯們的談話以及投稿的文章,來把握各個勢力的情報與傾向。
由於袁殊的消息又快又準,儼然成為「紅人」。為了加強自身的保護色,開拓情報來源,袁殊加入了青洪幫,成為可以和杜月笙、黃金榮平起平坐的「通」字輩師兄弟。
杜月笙
抗戰爆發後,戴笠一時找不到熟悉日本問題、又有相當的日本關係的人。杜月笙提醒他,有一個叫袁殊的日本留學生與日本領事館副領事巖井英一關係不錯,戴笠聽了很高興,於是親自登門拜訪。當袁殊將這一情況向潘漢年匯報後, 潘漢年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於是,袁殊搖身一變又成了軍統上海區國際情報組主要成員,不久便因「工作出色」升任情報組組長、第三站站長。
戴笠
上海淪為孤島後,袁殊奉命(潘漢年之命,表面則是戴笠之命)留了下來,以軍統少將的名義,成立了秘密行動小組,專門懲辦侵略者與槍殺臭名昭著的漢奸,並得到了軍統局的獎勵。1938年夏,袁殊親自領導策劃炸了日本在虹口的海軍軍火倉庫。此又組織了伏擊漢奸、偽江蘇省省長陳則民和偽大民會會長馮心如的秘密行動。由於袁殊迭立奇勳,戴笠把他召到香港予以獎勵。在香港,袁殊還秘密會見了潘漢年。
袁殊從香港回到上海後,即按照戴笠的部署,策劃暗殺漢奸特工總部頭目李士群的計劃,但由於計劃暴露,袁殊也因此而逮捕。巖井聞訊後,立即以領事館名義和以袁殊是外務省系統情報人員為由,向丁默邨和李士群要人,此事只好不了了之。
在抗戰期間,袁殊既為巖井英一組建新黨(即「興亞建國運動」)參與汪兆銘政權,又為國共兩黨提供情報。此外,他與巖井英一的關係,成為共產黨與日本進行情報交換的重要紐帶。1945 年,袁殊安全轉移到蘇北解放區,結束了長達 15 年的秘密情報生活。
1984年的袁殊(右二)
建國後,1955年,袁殊因「潘漢年案」牽連,被捕入獄。
1965年,以「軍統特務」、「日本特務」、「漢奸」,判處15年徒刑。
1975年出獄後又被送到武昌大軍山的一個農場,進行勞動改造。
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為潘漢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通知》,袁殊等大批受潘案牽連的人也得到了平反,恢復了名譽和黨籍,成為一名離休人員。
1987年11月26日深夜零時30分,袁殊在解放軍309醫院病逝,享年76年,死後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P.S:
因為公眾號是小喜一個人在維持,
小喜明年即將畢業,學校的事情會比較多,
忙不過來的時候可能偶爾會暫停推送,
還望各位看官見諒~~
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