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公眾號日劇與音樂部屋,你和日劇只有一步之遙
導讀:很多原本只是漫畫中的劇情每年都在日本的高中生身上不斷發生,通過NHK的紀實節目,帶你感受日本高中生的別樣熱血青春、最近有小夥伴給部屋君說因為兩年前我寫的金足農的故事讓他迷上了甲子園,部屋君非常欣慰,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更多人了解甲子園,甚至喜歡上這個文化。
看到上面這個MV,你是不是和部屋君一樣已經熱淚盈眶了呢?然而,今年我們卻看不到這樣的場景了。
日本高校棒球聯盟本周宣布,受疫情影響,原定於8月10日開幕的「第102屆夏季甲子園」將取消舉辦,這是「夏季甲子園」自二戰結束以來首次停辦。
我們常在動漫或者日劇中聽到「甲子園」這個詞,那他是什麼意思呢?
甲子園是一座位於日本兵庫縣西宮市的棒球場,這座球場承辦了歷屆日本高中棒球的全國大賽,經過各地區選拔賽後,各地區的冠軍隊伍將在8月匯集到這座球場,進行全國大賽,「甲子園」也被指代為是高中棒球全國大賽,甲子園又分為春和夏,其中夏季甲子園的意義更為重大。
這個消息傳來,不少日本媒體以「悲痛」作為標題
對於日本的高三男生來說,可以說是他們的夏天戛然而止了。
在聽到夏季甲子園大賽取消的消息後,日本各地棒球部的孩子們都流下了「球兒淚」。
「夏天結束了」在日本是有特殊含義的一句話,是一夜長大的意思,是戀愛無疾而終的預兆,是青春消失殆盡的季節,是從夢想跌入到現實的分界點,對棒球少年來說,就是結束徵戰甲子園的日子。
而對於今年的高三棒球部同學來說,他們的夏天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
也許我們沒有經歷過,所以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為什麼一個體育運動比賽,會被描述的如此嚴重,今天部屋君就給大家說說日本高中生們的別樣青春。
日本有著發達的校園體育文化,其中棒球比賽的甲子園和足球全國大賽並稱為「夏之甲子園,冬之國立」,棒球是日本的第一運動,甲子園的影響力還是遠高於在國立競技場舉辦的足球大賽。
棒球在國內相對冷門,但在日本卻是項全民追捧的運動,日本關西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宮本勝浩估算稱,甲子園取消所帶來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將超過67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5億元)。
全日本超過4000所學校的15萬名學生參與,通過地區選拔,最終選出49支球隊作為各地代表,參加全國大賽,也就是站上了甲子園球場的舞臺。
甲子園孕育了無數球星,已經變成了一種文化,安達充的體育漫畫代表作《棒球英豪》在上個世紀90年代曾經風靡國內,主人公上杉達也歷經種種考驗,繼承了因車禍意外去世弟弟的夢想,最終在高中最後一年獲得了夏季甲子園的優勝,成為優秀的投手。
女主角小南的一句 —— 「帶我去甲子園吧」,成功擊穿了所有棒球男兒的心臟,流傳至今。
盛夏陽光,樹影蟬鳴,汗水與泥土,遺憾與堅守,少年和少女……加在一起,便是日式青春的最好詮釋。
在《H2》、《菜鳥總動員》、《求婚大作戰》等日劇中,其實我們也感受到了日本學生們對甲子園的執著。
在日本,校園內總能看到男生練習扔球接球的身影,對於大多數日本的高中男生來說,甲子園就是夢想之地,他們為此訓練三年,就是夢想踏上甲子園的舞臺,而通過結束甲子園之旅告別青春,是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儀式。
如果有幸能參加過甲子園,甚至是拿到冠軍,是人生履歷中非常光輝的一筆,甚至以對未來找工作都是一塊敲門磚。
在日本,甲子園的關注度甚至高於職業棒球聯賽,主流電視臺對賽事進行全程直播,各大報紙頭版報導比賽新聞,對小球員來說,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甲子園影響的遠不止是球員自己,它的輻射範圍可能是一整個地區,NHK的紀實節目《紀實72小時》就向我們展示甲子園背後不同的人生百態。
不過節目的鏡頭不是對準比賽場上奮勇拼搏的小球員們,而是聚焦了當地的人們。
位於福岡的東築高中在2017年拿到了縣冠軍,時隔21年獲得了參加甲子園的資格。
這所文武雙全的學校培育了不少名人,培養了棒球巨星鈴木一郎的仰木教練、影壇巨星高倉健都畢業於此。
教室裡高三學生們在緊張的複習中,但心情還是按捺不住,他們的同學即將出徵全國大賽。
小鎮上的一家理髮店門外貼著東築高中進軍甲子園的新聞,老闆娘順子是多年來一直為球隊加油的粉絲,球員們經常來這家店剪頭髮。
對老闆娘來說,這一年的夏天有特殊的含義,因為街道改造,開了30年的店要關閉了,她說「和高三學生們一樣,我今年也要畢業了」。
這時候東築高中在地區大賽獲勝,感覺像是送給她的禮物,她決定要去甲子園現場觀賽。
這家書店的老闆是八年前東築高中棒球部的隊長,對於後輩們參加了甲子園,他感到高興的同時,也很實誠的說自己嫉妒他們
因為當年在縣大會的決賽中惜敗,倒在了甲子園的門外,至今想起來,他仍然是心情複雜。
晚上和朋友們的聚會中,大家一起暢懷當年打棒球的時光,他說「那種興奮,為目標付出努力,現在已經不會再有了」
前一天還贏了,第二天就輸了,被淘汰了,有一種失去目標的感覺,是人生中所面臨的第一個挫折。
隔壁的小哥也是棒球部出身,現在是銀行員,坐他旁邊的上司吐槽,現在工作都沒見你這麼努力。
一位開大阪燒店的老奶奶也是球隊的老粉絲,他們說:「一切美好都集中在小球員身上,看到他們就像看到當年的我們,從我們老人角度來看,他們真的非常棒」
她說自己一位熟人還特意買了可以看到訓練場的公寓,這位老人和他的妻子是球隊的鐵桿粉絲。
他幾乎每天都會眺望球場,看球員們訓練。
老人說,因為這所學校,才讓他們堅持了下來,原來兩位老人都身患過重病,17年來 操場傳來的聲音,陪他們度過了痛苦的疾病和不安。
在學校裡,有650名學生集結,他們要坐上夜間大巴,坐上10小時的車,前往甲子園球場,為自己的球隊應援。
雖然不是參賽者,但一位男生已經緊張到不行了,盤腿讓自己鎮定。
比賽開始了,全鎮人們都懷著「自家孩子」參賽的心情觀看
這對老夫老妻全神貫注的看著電視中的孩子們,然而很不幸的是,東築高中首場比賽就遇到了傳統強隊濟美高中,一開始就被壓制了。
老人的眉頭緊鎖,眼裡滿是擔憂,但也表示「沒關係,才第一局」。
另一邊,正在上班的銀行小哥用手機看文字直播。
小哥因為母校的落後也萬分焦急,上班都沒心思了。(摸魚的樣子像極了高中時上課偷偷用手機看NBA文字直播的部屋君。)
留在學校裡的學生們也在看著直播,心情完全隨著場上的表現而改變
奇蹟沒有發生,大比分輸給了強隊,但當地居民還是掛出了大家集資做的慶祝學校進軍甲子園的橫幅
「從我們老人角度來看,他們真的非常棒,每天六點就看到他們出現在球場」
他們儘管輸了,但還是有很多人從中深受感動,並找回努力生活、積極面對困難的熱情與勇氣。
就似乎也是很普通的故事,不知道為何短短24分鐘的節目,部屋君給看哭了好幾次。
這樣的感動,在很多日本學校發生著。
來自雪鄉長野縣飯山市的飯山高中在2019年第一次打入甲子園,成為「全村的希望」。
整條街的人們都在為他們感到自豪
整條街的人為他們送行,目送這些孩子前往聖地
飯山市還安排了70輛大巴車,帶鄉親們前往現場觀賽,球員都表示:「沒想到飯山有這麼多人」。
看臺上,飯山應援團集體穿白色服裝,營造出了家鄉雪景的樣子,沒能去現場的鄉親們也組織了一起在體育場看比賽。
他們的運氣也很不好,首場就遇到了連續多年登場的勁旅仙臺育英,20:1慘敗,但鄉親們感到很自豪了,拿下了歷史性的一分。
甲子園的青春,不只是球員們的青春,也是為他們加油的應援團成員們的青春。(日本體育文化中又衍生出了應援文化,包括啦啦隊、應援團、奏樂隊等等,推薦日劇《啦啦隊之舞》)。
飯山高中的兩位經理在比賽前用球隊在家鄉訓練場上的土包進了護身符,希望凝聚了大家三年汗水的雪鄉之土能給隊員們帶來好運。
慘敗後,隊長代表全隊對兩位經理表示了歉意,辜負了她們的期待。
同時,他們也把從甲子園球場挖來的土,作為返禮,送給了兩位經理。
這不是傷心的淚水,而是感動的淚水,對她們來說,這或許是青春最好的禮物吧。
賽場上有更多的感動,很多原本以為只是漫畫中才有的劇情,其實每年都在很多甲子園選手身上發生著,甲子園永遠不缺少傳奇。
朝日電視臺每天播報賽況的節目《熱鬥甲子園》中,就用記錄了很多球員背後的故事。
青森縣的八戶學院光星高中,每個球員都帶著經理親手縫製的護身符。球隊現在總共100人,經理做了101個,多出來一個是去年去世的球員吉川。
隊員們把「友情」二字寫在帽子上,要帶著共同奮鬥過的吉川站上甲子園的投手丘上。
「看到帽子就覺得吉川在守護著我們」。
《棒球英豪》中的兄弟搭檔在甲子園中非常常見,島根縣石見智翠館高中的關山兄弟就是其中一對。
兄弟完成了初次也是最後一次一起在甲子園登場,他們默契的配合為球隊得分。
還有國學院的中澤兄弟,這對雙胞胎搭檔了11年,終於一起在甲子園並肩作戰。
北海道旭川大的球員們平常有教小朋友打球,他們的比賽也讓留在家鄉的孩子們非常關注。
輸給強隊星稜高中後,孩子們給旭川大的球員送來了安慰
後來,旭川大的球員把甲子園的土帶回去送給了這個孩子,說「希望你以後進入甲子園後,把土還給我」。(在比賽結束後,可以挖甲子園的土帶走作為紀念)
從孩子的眼中,我看到了甲子園文化的傳承。
新潟縣日本文理高中的長坂同學就是小時候看甲子園的經歷,讓他埋下了甲子園夢想的種子,2007年外公帶他去看了日本文理在決賽逆轉獲勝的經典比賽。
12年後,他自己也成為甲子園的主角,外公也再次坐上了觀眾席,這次是看自己外孫比賽,他感慨萬千,外公手上還拿著當年的球票。
不過這次外孫的球隊沒有逆轉,外公把緊握在手中的球票送給了外送,上面寫著「辛苦了,謝謝」。
宮崎縣富島高中的泉耕成同學在預選賽前受傷了,於是他作為應援團的團長為隊友加油,抱著「一定要帶著泉去甲子園」的信念,他們在地區大賽中獲勝。
泉同學應援時戴著的手套上,寫滿了球員們的名字。
比賽結束後,大家把土送給泉同學,一一和他擊掌擁抱,有一個球員抱著他痛哭,似乎泉的肩膀是最好的宣洩情緒的地方。
德島縣鳴門高中的打手王牌浦同學從小熱愛棒球,父親為了他而放棄公司的工作,專門開了一個棒球館,為孩子訓練創造場所。
甲子園的勝利非常重要,但似乎對山梨學院的孩子們來說,雖然輸球了,但他們也不感到遺憾,該做的都做了,有這種心態是受教練所影響。
賽後教練哽咽這說「是你們教給我金錢買不到的東西,這不是悔恨的淚水,而是充滿感激的淚水」。
關東中學的平泉同學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和爸爸一起打球,後來爸爸去世了,但他沒有放棄,母親帶著爸爸的遺照到現場看孩子的比賽。
高知商業高中的王牌山中其實一隻手天生殘疾,母親為此每天自責,但棒球拯救了這對母親,讓孩子重新回到正軌,她也感謝照顧自己的孩子隊員們。
上面這些故事在甲子園中實在太多了,大家可以去B站搜「熱鬥甲子園」看。
說到奇蹟,自然不能忘了2018年的金足農高中,當時吉田輝星給大家留下了太多的感動。
▲金足農選手全身後仰唱校歌,對萬裡晴空表達最崇高的敬意
1993年,吉田輝星的父親是金足農的一員,連續兩次在秋田縣的決賽輸了,其中一次是一分惜敗給明櫻高中。
20多年後,兒子吉田輝星婉拒名校邀請,也加入金足農,2017年,同樣是在決賽中遇上明櫻高中,然而再次敗北,但兒子沒有輸兩次,在2018年他們終於贏了明櫻。
帶著這份傳承,吉田輝星立下只有少年才有膽氣去兌現的誓言:「如果父親沒有做到的話,那麼就由我帶領大家,攻上甲子園吧!」不過,這還只是傳奇的開始。
在甲子園舞臺上,實力不是很強的金足農連續兩場在最後時刻逆轉,瞬間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也成為家鄉的驕傲。
▲金足農選手力量的源泉——來自秋田的大米
持續的勝利,讓金足農的預算不夠花了,秋田人民們連夜緊急募捐,因為他們代表了全縣人民,是大家的希望。為了讓更多秋田人民可以前往甲子園現場,日本航空JAL臨開增加了秋田飛往關西的航班,秋田的學習也提前放學,讓學生們都能看到比賽,秋田很多企業也放半天假,表示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為金足農應援。
▲決賽結束後頒獎時,天空出現了彩虹
青春總是遺憾的,決賽中 他們沒有延續奇蹟,輸給了傳統豪門大阪桐蔭,不過已經足夠傳奇了,給平成最後一個甲子園,也是第100屆的甲子園,添加了傳奇色彩。
賽後,學校收到了1.9億日元的捐款,而後來吉田輝星入選U18日本國家隊,與大阪的精英們一起比賽,現在他作為職業選手,繼續棒球夢想。
從金足農的這次甲子園之旅,我們看到甲子園的意義早已不只是勝負或者奪冠與否了,比賽本身固然重要,但是少年為了目標拼盡全力的姿態才是這場大賽真正的意義。
全日本參賽的學校超過4000所,但能入圍甲子園的只有50所左右,冠軍也只有一個,一個人的高中三年也只有三年,能參加甲子園的人是極少數的,但不參加或者沒奪冠就是失敗了嗎?顯然不是,重要的是你是否做到的「不負青春、不負夢想」。
▲約50校有資格參加甲子園,最後奪冠的只有一支,所以輸家有98%
正如甲子園那句經典的理念「高校球児の98%がここで敗者になる、そしてもっと強くなる」(98%的高中生球員在這裡被打敗,然後變得更強)
對於絕大多數日本高中男生來說,甲子園有著非凡的意義,代表了他們拼搏過的青春,能夠打進甲子園或許是一生的榮譽,即使沒有進入全國大賽,這種為一件事全身心努力的經歷也可以收穫了一生的財富。
少年啊,青春不就是用來不計後果的燃燒的嗎?失敗了怕什麼?賭上自己的青春去做就是了,即便是失敗了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