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條件允許,醫生都會建議寶媽首先考慮順產,順產的好處誰都知道,產後護理也是一大難事!「HOLD住姐」謝依霖也不例外!她就調侃自己,邊笑邊尿,邊噴嚏邊尿,邊咳嗽邊尿」,還稱自己是「漏尿狂魔」。
順產媽媽特別偉大,只有經歷過才會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小金總結一些順產護理小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惡露就是女性產後子宮蛻膜脫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產後1~3天,量多、顏色較紅,以後顏色減淡、量少,10天後呈淡黃色,一般在4~6星期會完全消失,每個產婦恢復情況不同,也有媽媽持續更久才會完全乾淨。
正常的惡露有血腥味,不會有異味或惡臭。生完寶寶後,新媽媽的惡露護理主要得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產婦排惡露期間陰部比較敏感,保持乾淨、透氣很重要。建議產婦上完廁所後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經常更換衛生巾,穿純棉內褲,防止發生感染。
惡露減少時,產婦可以試著下床走動,這樣有助於氣血運行和分泌物的排出,加速排惡露的周期。
產後可以多吃些清淡有營養的食物,比如雞蛋、小米粥、豆製品、軟面等,避免過早吃人參等大補食物。
1.傷口保持清潔乾燥
生完寶寶後,第一步要讓自己的傷口保持乾燥和清潔,避免傷口發生感染而影響身體的恢復。
2.邁開腿運動起來
新媽媽在產後也要有規律的起床四處走動一下,多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恢復。
3.肚子上傷口 可適當按摩
有些剖腹產的媽媽們會覺得傷口特別難看,可以用手指頭輕輕隔著矽膠貼按摩3-5分鐘,這樣能夠減少疤痕的產生。
4.定期檢查
如果在剖腹產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新媽媽們的傷口還是沒有癒合,那麼就需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了。
5.多吃富含纖維素、高蛋白食物
在日常的飲食中,多吃一些高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如蔬菜、魚肉、雞肉、豆腐等。這些食物不僅能夠促進血液的循環,同時還能夠改善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
縫合後1~2小時刀口部位出現嚴重疼痛,而且越來越重,甚至出現肛門墜脹感。
產後2~3天,傷口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有時伴有硬結,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
腸線傷口裂開或拆線後發生傷口裂開,此時已經出院,應立即去醫院處理。
一定要去醫院!一定要去醫院!!一定要去醫院!!!
孕媽們在生產的時候消耗了大部分營養和力氣。產後又大量出汗和排惡露,這個時期也消耗了營養。所以在產後飲食上,孕媽們一定要特別注意。
產後坐月子少不了麻油料理,不過,炒過的麻油變得較為燥熱,因為身上有傷口,暫時不宜食用麻油料理,產後的第一餐飲食應首選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食物。如糖水煮荷包蛋、衝蛋花湯、藕粉等。
如水果、雞蛋、瘦肉等食物,因富含蛋白質與維生素,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表皮代謝功能,有利於傷口的組織修復,以促進癒合的速度。
每一位產後媽媽都要經歷一個特殊的生理時期,稍微不注意護理,就有可能造成感染,留下月子病等病根,所以,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項:
產後女性特殊的身體狀況以及照顧寶寶耗費的體力,常常讓人心情煩躁,這會影響子宮收縮,引起傷口出血,因此要積極調整心態。
分娩過程消耗大量體力,產後虛弱,因此要保證足夠的時間休息。
即使沒食慾,也需要進食,進食的食物最好是選擇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
術後及早開奶並儘可能哺餵寶寶,寶寶的吸吮還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子宮出血,使傷口儘快復原。
分娩後2小時內最容易出血,要特別注意,若產後2-24小時內仍有出血的情況,應積極檢查。
縮肛運動在坐臥姿勢下都可以進行,可以促進括約肌的收縮和陰道緊緻。
產後一周,媽媽體內的荷爾蒙發生變化,奶水明顯增加,媽媽會感覺到乳房發熱變硬,如果寶寶不喝母乳或吸得不夠,就會有脹奶的困擾。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漲奶之痛呢?
每次哺乳之前,麻麻先用溫毛巾進行熱敷一分鐘,讓乳房放鬆,有利於乳汁分泌。在哺乳後、兩次哺乳中間,若乳房脹痛厲害且寶寶不願意吮吸時,可以進行冷敷,有利於讓乳房降溫,減輕腫脹,冷敷時間因人而異。
如果寶寶吃奶時情緒不穩定,很有可能是因為媽媽哺乳的姿勢不當。在哺乳時媽媽應該讓寶寶含住整個乳暈,而不是只有乳頭的部分。
如果寶寶吃得較頻繁且新媽媽需經常外出,那麼擠奶的次數就要更多才不會脹奶,建議擠奶間隔時間最好不要超過4小時。
要退奶的媽媽應少食魚、湯汁,降低水分攝取,以免脹奶。
若不能母乳餵養,媽媽們可以用冰敷,並服用醫生囑咐的止痛劑,或食用韭菜、麥芽水,不可再按摩、刺激乳房。
懷孕期間很辛苦,寶寶出生以後發生的各種變化也會很難受,另外,新媽媽要注意保持愉悅的心情和充足的睡眠,這樣才能帶出健康快樂的寶寶呀!
產婦坐月子有哪裡誤區需要注意?別再傻傻的「被束縛」了。準爸爸準媽媽一定要牢記哦~
新春將至!金月匯月子會所安康店,新春送金福啦!即日起,我們將不定時派送金福給大家,三百份金福隨機送!祝願大家牛年大吉!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