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劇《棋魂》拍攝時,受到眾人的嘲弄,等到2020年末上映,出乎意料,多少大劇大海淘沙,海中翻船,這部劇卻冷飯炒出新意,評分居高不下。其中不少為人稱道與側目之處。
穿越者
一、格澤曜日
連續劇《棋魂》的關鍵人物褚嬴,幻像從南朝梁穿越到清朝初,再穿到現代1997年,香港回歸這一年,全國振奮的日子,與小學生時光產生交集,隨著劇情的進展演變,事情開始變得好玩起來,不同於玩物喪志,更不同於坐等天意,由好奇而入局,由虛榮而有尊嚴,有離合,有笑泣,更有奮力拼搏,力爭上遊。
劇中褚嬴的降臨,有一個含蓄的解釋,筆者雖未觀看完全劇,已感受到劇中包含的意思:格澤曜日。這個名詞初見,像日韓泊來品,細究卻未必。華夏幾千年文化,惠及周邊四鄰。從漢武帝採用儒家學說獨尊儒術,董仲舒登堂入室,就提出、發揚「五行始終說」、「天人感應」等,以今人目光來看,屬於虛無飄渺唯心之極一類。
這些概念就包含星座學說,包括天上星辰與日月的移動變化,又賦予各星辰以名號,作分別,這也符合儒家學說的「禮」。官職有「星官」,史書有「天文志」,都是與這一類沾邊的。星空中星座分三垣,二十八宿等,都有它的特定意義,而它們的變化又映射到人間萬事萬物,星辰再分吉星兇星。
格澤算是吉星瑞星,但它並不固定,偶然閃過,屬於客星,與居大位的主星不能產生衝突,以客犯主,在重名份上下的古代是大兇大逆的。唐代司馬貞就認為它是主君的座駕,出現有助益。《史記》則描述它的形狀:如炎火。這樣,就大概能理解格澤星了,既是炎火,必然耀眼,等到光芒萬丈,就是格澤曜日,光亮可以與太陽爭輝。非常燦爛的時刻,褚嬴在一刻降臨順理成章,他的出現又是體現星格的「相助」!
圍棋小國手
二、天地二氣 陰陽 三世因果
觀看了幾集《棋魂》,可能家有中二少年,容易入心上腦,除了情節偶爾令人莞爾外,大方向還好,明線暗線穿插,一個或一群學生努力成長的故事:沒有經歷風雨,哪能輕易見彩虹。
選圍棋的方向也較佳,高端大氣,不是誰都能輕易點評的,省去一大堆口水。圍棋是大道,筆者也不敢妄評,其中提到的棋理,包括下棋是互相信賴的過招,深為認同。褚嬴執著千年,有點好奇這「神之一手」會如何收場?大概會歸於玄學範疇解釋,不然還真難處理。
他提到的天地有二氣,這是中國古代儒道主流說法。三國演義中就有蜀漢秦宓與孫吳使者張溫的辯論,張溫拋出刁問,被秦宓頂回,又以「混沌初分,陰陽剖析,輕清上浮為天,重濁下沉為地」為主題難住張溫。道家又把這兩種氣分為陰陽,以一生二,二生三的易理釋天下萬物流轉變化,又有以「一」為太極,一生二,則有陰陽,陰陽生萬物的說法。可以說,褚嬴的陰陽二氣源遠流長,大合本原。
從褚嬴千年不回頭的執著看,其中可能暗含有佛家的三世因果之說,他在南朝梁種因結果,再在清朝遇上小白龍,再種因再結果,心願難酬,遊走天地,機緣巧合,碰到小學生小光,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既然遇上,必有因果。至此,已是三世,從佛家方面說,是該了結了。
因果
三、棋道和世事百態
觀看《棋魂》的觀眾,絕不僅只有青少年,動漫遊戲愛好者應該大有人在,連筆者這種早已過了「為賦新詞強說愁」年紀的人,也成為該劇的忠實觀眾,從造型尤其是褚嬴的裝扮看,日漫味道太濃,劇中雖拼命國產化,還是有一些痕跡出現。
誰的少年不懵懂,年少輕狂,不識天高地厚,這是年輕的特點,等老成持重了,慮事周密,謀無不中,未必就是對的好的。青少年重情義輕理性,年歲漸老,會逐漸重利輕義,明白活著的可貴。人生不同境界不同階段,如站在不同的山高處看事處事。但如果說唯利是圖,或只是以利益為標杆,一味趨利避害。那麼,真不好說年歲漸大,就越長進了。
記得早年曾看過一句話:美國的嶽母與女婿,中國的婆婆與媳婦。都是鬥爭一輩子的對手。如果不懂包容,沒有換位思考,只求實不務虛,死結永遠難以解開。正如筆者所見的幾十年來周圍及所能接觸的父母子女,他們也正走在宿命的輪迴中:當子女時,就和父母不對付,做了父母,就和子女不對付,一輩子擺脫不了,代代相傳!
濠梁之辯中庄子和惠子各施詭辯,有一句名言流傳至今,「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兩代之爭,多出於「我就是正確和權威」而缺少包容,以為天地萬物需以我為中心轉,才是正理。幾千年君權至上,眾星拱月的思維,形成定式。放到親情家庭中,就很難有和諧關係。《棋魂》的亮點之一,就是在試圖解釋和理清這些,小孩子一步一步成長,或者看著可笑,但他們這種「證道」的方式,值得認真對待和尊重。
迷思和追索
四、梁武帝愛棋成痴 因棋殺人
有小友推薦一部連續劇《棋魂》,一看之下便被吸引,為其中涉及的歷史、圍棋、道心、禪意打動。有笑意也有沉重,輕鬆不失端莊,劇中棋魂的穿越者來自南朝梁,愛棋成痴,執念在心,遊走天地間,算孤魂野鬼吧。
棋魂追隨在小學生時光身邊,這種題材應該受到廣大學生朋友們的喜歡。畢竟,誰不願意輕鬆而又高端優雅不費力的作弊而博得滿堂喝彩呢!所以,小光的妥協理所當然,何況還有各種誘惑,這對小孩子來說是不可抗拒的。
劇中的褚嬴原是梁武帝的棋伴棋友,也符合歷史人物實際,傳說梁武帝好棋成痴,曾請一個榼頭師為自己傳道受法,在等待時,與棋友對弈,下得興起,恰好近侍來報:榼頭師求見。梁武帝棋戰正酣,已困住對方大龍,正在落子收網,落子時大喝一聲:殺。近侍嚇壞了,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連忙傳旨「殺」,可憐榼頭師就不明不白的這樣死了。
圍棋,曾在中國颳起一股旋風,聶衛平大名曾如雷貫耳,他身負重託,潛修棋藝,與日本同道中人多次對弈,在1985年第一屆中日圍棋擂臺賽中,以主將身份反敗為勝,之後實現了中國棋手首次戰勝日本「超一流」棋手的重大突破,連創佳績,掀起了一股圍棋熱潮,圍棋對於我國,實有一段深遠的前情往事。
五、漫不經意的幽默
《棋魂》劇中既有高光的圍棋說理,也有一些小插曲,日漫原作沒有讀過,只覺得該劇無論從演員選將,還是情節呼應,都有閃光點,從主角時光和俞亮兩人的選角,都極用心,兩人有極到位的表演,俞亮的家學淵源、重如泰山,不經意流露出來的深沉,有大師風範;小光的跳脫、沒有耐性、好玩小聰明等常人該有的缺陷,也佔了不少,貴在真實。
弈江湖道場的大弟子嶽智,是資方的後人,在道場飛揚跋扈,連老師也不放眼裡,在小光洪河等人抓鬼時,嶽智被小光一腳踢傷面部,鼻青臉腫,知道捅了大漏子的小光賠禮心切,要送他一本日曆:全是港星舒淇的圖片。旁邊幾位看了直流口水。不料嶽智見了大怒,認為小光要害他。搞得眾人莫名其妙。原來舒淇諧音「輸棋」。怪不得棋下得很好,腦袋的轉速也是槓槓的!正如股市流行的幾則笑話:碰上比你大的,不能稱大哥,要叫兄長,大割聽了晦氣,兇漲好。
圍棋也有江湖流派,沒人疼的孩子龍彥,挑戰全國圍棋道場,機緣巧合來到小光這裡,正巧小光被大老師罰掃地不能參加擂臺賽,被迫成為掃地僧。面對挑釁,在褚嬴的支持下,小光坦然應戰。這時,龍彥說了一句估計不少人聽不懂的話,要小光多運動,少吃辣。讓人莫名其妙。
褚嬴在旁邊聽了意會,掩著嘴笑,也不回小光的問話。這是久坐之人的通病,長時間坐著少運動,容易生痔瘡,雖是小病,折磨人無數,忌吃辣和油炸的東西,容易發作。劇中諸如此類偶爾幽人家一默的不時可見。還有如「無論什麼青春,都得給時光狠狠衝刷」,「等我哪天心情好了,給你做一個紅燒牛肉麵燉老壇酸菜」,語帶雙關,極有內涵。
棋逢對手
六、棋二代的高光 草根的奮鬥
觀看《棋魂》的時候,可能有人注意到開頭就遇上的對手:時光和俞亮及其背後的東西。俞亮何許人也?圍棋世界冠軍的兒子。老爸是冠軍拿到手軟的餘曉暘,師兄是九段棋手,自己有神童之名,從小就把目標定在世界級的舞臺上,妥妥的棋二代,高光晃眼。
郝富申飾演的俞亮,把棋二代表面謙卑骨子裡的自負十分到位的表現出來,他對時光的執著,某種程度上,是這種自負受到外力無情的輾壓,他必須找回來,不然他就「死」了,並不一定是要提高棋藝。而時光,一出場就是一個熊孩子,機緣巧合得到神助,連捏棋都不標準,卻能依靠棋魂的指點贏了最耀眼的新星,那種感覺一定爽極了。
俞亮才高高傲自負,他對別人的謙虛,在其他人看來更像一種嘲諷,雖愛棋近於痴。細看起來,卻未必是發自內心自我的喜歡,更多應該是耳濡目染,家學淵源,在其父的影響與帶領下而成。他恰到好處的禮貌,下棋下哭的表情,其實都在表達一種壓抑。這點可以從俞大冠軍初出場對弈時光看到,雖大度,卻咄咄逼人。俞亮的早慧,大概是家長高壓而成。
直到30集,時光的家裡身邊,從沒有出現出父親的身影,還有他老媽阻止他學圍棋時說的話「我辛辛苦苦賺錢」,很懷疑時光是單親家庭,這就很好理解前期時光近於窩囊的性格:不堪大任、信口雌黃等。父母在每一個人的成長中不可或缺,沒有母親,會失去柔軟,沒有爸爸,也容易沒了堅毅。所幸,時光長大了,在棋魂的引導下走上奮鬥之路。但,現實中,真有這種好事嗎?
狹路
七、時光險勝嶽智如範進中舉 被命運捉弄的沈一朗
峰迴路轉的劇情,《棋魂》中險境頻出的定段賽終於圓滿收官,最後一局對弈,時光對上弈道場實力與資本並重的嶽智嶽少,挺意外,時光中局扳回,險勝嶽智。恍若夢中的時光,進入僧人入定之境,對旁人來報喜的聲音充耳不聞,等到回過神來,大喜若狂,手舞足蹈,奔走於棋場內,見人就施以擁抱大禮,這一幕,就如範進中舉。
不同於範進的老年得志,時光少年登科,正如扳師父所說,從來沒有一個人在第一次參加定段賽就能成功定段的!時光有主角光環,集各種寵愛於一身,所謂的險境,以劇外人看來,都是為了增強功力而人為設置的挫折,是必然跨得過去的,與現實不同。時光經受的打擊,如果放到現實,很可能早就一蹶不振了,談何新秀上榜定段!
與時光不同,沈一朗棋運坎坷,參加了幾次定段賽,都是先勝後敗,可以連勝七局再連負三局的,次次名落孫山。這一次參賽,又是旗開得勝,中途碰到時光,緊張過度,希望越大越放不開,對弈中犯規悔子,被時光提醒後認輸。又在女友的幫助下,也擠進最終的定段決賽。可惜,能否評得上段位,又被時光左右。只有時光對弈嶽智時輸了,沈一朗才有可能上位。
因為事先不知道形勢的微妙,贏了嶽智,才知道相當於把沈一朗上進通道堵死。這時劇中出現毀三觀的一幕,筆者認為是非常唐突的:時光為此愧疚不已,自責連連,和上次提醒悔子一事如出一轍,還在慶功宴上被同學們調侃侮辱。這算什麼事!光明正大要讓位給蠅營狗苟嗎?難道違反規定就不能指出來嗎?周圍眾人的表現,虛偽而善於和稀泥,在自吹高潔正氣的棋壇,這些思想做法與該劇主線格格不入,令人遺憾。
師徒對弈
八、激流勇退的方緒努力突圍
《棋魂》中常有對比,有明有暗。虛幻褚嬴與現實中人,注重課堂和圍棋追求,父與子,師與徒,上一代和下一代的鴻溝,全劇展現的絕不僅只有圍棋一個方面。它以此為點,帶動全方位思考。俞曉暘與他曾經的得意門生方緒,也是兩個對立面。
俞曉暘孤高自律,自視甚高,以圍棋為主宰,「故君子憂勞之心惕惕然」,這樣的人,人品極佳,不為利益所動,就算獨處,也是「君子不欺暗室」,他對兒子俞亮,期望極高,自小就以世界冠軍勉勵教導,而俞亮也以此自勉。可惜,從年少輕狂走過來的中老年俞曉暘,也犯了每一個人幾乎都會犯的錯誤:僵化和自以為是。
俞曉暘自以為淡薄名利,卻不知他正為另一種名利所困,世界冠軍、國手、天下第一人,這些光環,使他被禁制在如孫悟空用棒子劃出來的無形圈子裡,不敢輕越雷池,棋越下越僵化,自縛於人,自己卻一無所知。與褚嬴對弈的一局棋,讓他得以悟道,從自我的圈子中走出來,真正拋開名利,走出棋局。
方緒作為世界冠軍、中國國手的大弟子,性情灑脫,不守清規,受教於俞曉暘,作風卻完全不同,青出於藍卻拐了個彎勝於藍。某豆有網友評論說,褚嬴那一局棋,對手如果是方緒,未必能贏下來,他的棋風比其師更不落俗套,既有凝重也有偏鋒,根本難以事先準備應對。但沒有真正比過誰能知道呢!
方緒的長處是創新,這可能與世間萬物的核心是「變」一致,順應時勢,在堅守的同時必須突破求變,方能生存發展,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他最後與師兄白川走上圍棋啟蒙之路,與他之前開辦圍棋網站的思路一脈相承:有堅守有創新,方是正理。食古不化只有自取滅亡。
守心
九、呆若木雞:定力和時光、徐俊朗、嶽智
呆若木雞這個成語,開始並不是貶義詞,出自《莊子》,如同它勸人讀書悠著點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被後人斷章取義為勸學的名句。呆若木雞本意是修養到一定程度,不為外物所動,「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天地在於一心,可以說是定力修為到了極高境界。
圍棋不比其它,更注重個人修養特別是「靜」的功夫,可惜的是,統觀全劇,除了俞曉暘接近拘泥的靜功,全劇幾乎沒有見到令人心折的「泰山崩於前而神色不變」的棋手。論小時候,以俞亮的家學淵源、多年修為,橫掃千軍後被時光依靠褚嬴的指導摧殘,失控放聲大哭時,雖是小孩子心性未泯,何嘗不是靜功不到所致!
歲月催人老,長大的小光和小亮,自始至劇終,小光的靜功一樣未達化境,還是一點就炸性格型,這樣的性格,能下到國手和出國,可能只存在小說中。而小亮,雖漸成氣候,但流於表面,還談不上「靜若處子,動如脫兔」,更別說呆若木雞了。輕觸則怒,擾之即亂,怎麼可能下好圍棋呢!
最明顯的例子是徐俊朗和嶽智,摩託車手後轉型為工地工人的徐俊朗,在比賽中以暗示、恐嚇、誤導等手法影響時光,而時光明知有問題還是中招,心理的脆弱可知。嶽智本來目無餘子,但是在周圍各人,特別是他爺爺請來當家教的俞亮屢次心理暗示下,終於眾望所歸的連輸給小光,心理素質可見一斑,定力更無從談起。
三世因果
十、蘭因絮果呼應格澤曜日 一花一世界
格澤曜日在筆者第一篇《棋魂》劇評便有所涉獵並解釋,這種天象中國古代較少記載,只說是瑞星吉星,有輔助帝星之象,形狀如火炎。千年棋魂褚嬴機緣巧合,在執念的驅使下,適逢其會,二次降世附身時人身上,在南朝梁是本我自我實我,在清朝附身於小白龍身上,走向他我,到現代,附在時光身上,從他我走向自我,克服我執我念,證得無我超我,就此解脫,釋懷神之一手,放下勝負執念。處處無我,處處有我。
從開始到結束,蘭因寺在劇中若隱若現,寺中若干無名僧人一舉一動牽動棋壇風雲,左右棋局走向,是真出世?還是真入世?國手俞曉暘來寺裡學習過,時光俞亮等人也在此找到突破或轉折。這寺院大有玄機。隱隱感到此寺和褚嬴大有關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的詩,側面證明了南北朝並立時南朝寺院的興盛。
而褚嬴提起來欲說還休的恩主梁武帝蕭衍,就是佛家的鐵桿粉絲,他信佛信得進了執道,不吃肉,不穿綢緞,不接近女人。還多次捨身出家,要朝中大臣出錢贖他回來。以他的作為,他在生時所建僧寺可想而知,陣容豪華,數量也可觀,現在推測有400多座。劇中利用這些史實進行延伸,既以梁武帝的臣子說事,就以棋痴開始,以佛緣結果。
說回蘭因寺,這個名字也有由頭,出自春秋故事,鄭文公侍妾燕姞夢見天女贈給她一朵清幽的蘭花,不久她就與鄭文公結成了夫妻。比喻美好的因緣,有好的起因。正如劇中的褚嬴,有好的開始。但這個名詞被後人延伸出一個成語:蘭因絮果,柳絮隨風飛。蘭因寺只含蓄的包含了前兩個字,後兩個字需要揣測出來。
蘭因絮果指有好的開始沒有好的結束,善始不能善終,這也暗合棋痴梁武帝與棋魂褚嬴,更暗示褚嬴與小光的離散結局,從更高的高度看:無論棋聖或九段,多少風雲人物,最後沒有例外歸於寂然。《棋魂》值得一觀,不盡在於它暗藏奮鬥不息的理念,更有它抽身旁觀的智慧,既能入局,又能出局,這應該才是這部劇想要表達的東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