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在關注自己外在的同時,也要想辦法提升內在,讓別人覺得我們有內涵。
如何提升內在呢?那就是多看書。這些年我也看了很多書,雖然無法和那些大咖相比,但起碼覺得自己的內心變得充實,遇到問題也知道該怎麼尋找答案。
這次推薦5本書,有的是讓我們知道自己生活不如意的根源,有的是教我們如何學會愛人,還有的是讓我們如何成長,從而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
1.《原生家庭》
成年以後,很多人覺得生活不如意,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原生家庭引起。
原生家庭,指的是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也就是我們小時候和父母在一起的那個家庭。
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我們童年不幸福。比如,小時候父母經常在我們面前吵架,抱怨。這會讓我們認為這是正常的溝通方式,在和愛人相處時,因為一點點小事,兩人就吵架不已,從而影響感情。
《原生家庭》的作者是蘇珊·福沃德,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她在這本書中分析了各類問題父母的所作所為,以及這些行為是如何傷害我們,並持續影響我們成年後的生活。
讀這本書的意義,並不是讓我們揪出父母的錯誤,而是想辦法與過去和解。因為,誰都不可能選擇自己的出生。只有和過去和解,我們才能獲得平和的心態,和父母和睦相處,在教育下一代的時候,不犯父母曾經犯過的錯誤。
2.《執迷》
愛情是我們每個人都渴求的東西,但是真正面臨的時候,很多人卻沒有掌握與愛人相處的方法。
有的人恨不得24小時都與愛人綁在一起;有的人不停打電話查詢對方的行蹤;有的人讓對方按照自己的你願意去生活。......
看似是特別愛對方,希望和對方好好相處,得到對方全力的愛護。但是這種執迷式的愛戀往往得不到好的結果,越想抓緊,另一方越想逃脫。
如何正常與愛人相處呢?蘇珊·福沃德博士的《執迷》給了我們答案。
蘇珊博士通過這本書,介紹了人們為什麼會處於執迷的愛戀,他們會採取哪些手段來控制對方,以達到對方愛自己的目的,最後還提出了解決辦法。書中不僅有方法,還有很多案例,這些都是愛人日常相處中會遇到的問題。
學會愛與被愛,是我們獲得幸福的前提。明白了什麼樣的愛情是執迷,也就知道在愛情中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愛人。
3.《被討厭的勇氣》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一直覺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好。
在開會的時候,老闆鼓勵踴躍發言,你好不容易有一個想法,但是又怕自己想得不對,千思萬想,想把它完善之後再說,但直到會議結束你也沒能說出來,往往錯過了很多機會。
有的人膽小怕事,唯唯諾諾,不敢真正表達意見,其實根源都是自卑。害怕別人知道真正的自己,從而不認同我們。
真正接受了這樣的狀態還好,但往往是我們每次這樣做之後,伴隨而來的是懊惱、後悔,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也找不到方向,甚至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中,兩位作者採取對話題的形式,分析了我們為什麼在意別人的眼光,為什麼總想得到別人認可,為什麼找不到自己幸福。......
在提問和解答的過程中,作為智者的哲學家岸見一郎也幫助迷茫的青年古賀史健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明白了怎麼做才能找到幸福。
如同心理學大師阿德勒所說,一切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我們並不是沒有自己能力獲得幸福,而是缺乏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4.《財富自由之路》
說實話,這是一本被書名耽誤的書。書中雖然也介紹有如何獲得更多財富的方法,但其實更多的是講如何成長的。當然,最終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實現財富自由。
書的作者是李笑來老師。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從這點來說,他的方法還是行之有效的。
實現財富自由,是我們很多人的夢想,但在實現財富自由之前,我們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成長積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我已經努力了很久,但是看不到曙光,如何才能繼續堅持,還要不要再堅持?如果處於低谷期應該怎麼做?......
這並不是一本傳統的雞湯書,書中也給出了很多的方法,並且這都是李笑來的切身經驗。如果你也想要改變自己,但不知道該怎麼做,可以看一看這本書。
並且,書的後半部分還介紹了投資的一些誤區,以及如何讓自己的財富實現增長的方法。這些方法運用起來,雖然有一定的難度,但比起當韭菜,黑頭黑腦地衝進投資領域,讓自己血本無歸還是值得的。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成長路上不可錯過的寶典。
5.《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
很多人喜歡讀小說,但往往看的都是那種輕鬆的網文。因為那些讓我們覺得輕鬆,裡面有大多數人想要得到的一切,比如遇到一個霸道的總裁,專愛她一人,滿足她所有對異性的嚮往。
這種小說完全是為了放鬆而寫,反而還會讓人不知道如何找到另一半,即使找到也不知道如何相處。比如,你找到一個男朋友,會不自覺和那些小說的男主比較,覺得對方不夠在乎你。
要想學到知識和經驗,還要從那些經典的作品入手。這些作品雖然也有虛構的成分,但是作者寫實地描寫了人物的經歷,遇到事情該如何做,以及給有什麼值得借鑑的意義等等。
這類作品描寫比較細緻,所以我們看的時候要有耐心,如果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就更能看明白所表達的意思。
《文學課:如何輕鬆理解偉大作品》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文學教授託馬斯·福斯特。他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專門教授經典文學和當代文學課程以及創意寫作。
這本書雖然是給青少年打造的文學閱讀指南,但是從他的經典作品《如何閱讀一本文學書》中節選而來,相對薄了一點,也更容易閱讀。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文學作品中那些天氣描寫,以及文學作品中出現的不起眼的物品,這些代表著特殊的意義。
比如,書中會出現吃吃喝喝的畫面,如果不閱讀這本書,我們可能就以為是平常的聚餐。坐著告訴我們:掰開的麵包是代表著分享與和平,把麵包掰開意味著不會把對方的頭顱掰開,人們往往是請朋友吃飯,而不是會請敵人用餐。
看懂了這些細節,才能幫助我們讀懂文學作品。
外在的東西只能讓你第一眼看起來很美。但書籍從內在幫我們提升,隨著閱讀的書越來越多,你的內在越來越出彩。看董卿就知道,她這年為了主持《朗讀者》讀了很多書,從她的身上,我們也感覺到她的與眾不同。
有句話說得很好,我們堅持讀書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