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是我們一生追求話題,這是一個短時間內看不到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忍受自我否定,別人嘲笑甚至是打擊,但是想要成長,這些問題必須克服,具體如何做呢?可以參考下面這5本書,這些是我在迷茫或遭受打擊時必看的書籍。
1.《財富自由之路》
書的作者李笑來認為,我們之所以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是因為過去的概念已經不夠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接受新知識,重新定義和升級舊有的作業系統,這個過程就需要我們通過讀書來洗腦,洗去舊有,或者錯誤的觀念。
比如我們努力一段時間後,看不到收穫會覺得迷茫,甚至產生抱怨,為什麼別人努力就能收穫,而我卻只有苦悶?
李笑來認為這是沒有認識到成長是一個不斷積累、前進的過程,前期幾乎沒有收穫,只有越過成本線,才有成果。沒有收穫,也說明積累還不夠,並且很多技能都是複雜的,看似是一個,但要做好卻需要好幾個技能的配合,比如寫作。不是我們寫出來就完事,還要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邏輯能力、溝通能力等相互配合才能寫出好文章。
這本書除了解決成長中的迷茫之外,還給出了成長的方向和關於投資的一些基本常識。比如,想成為一個卓越的人,就需要培養多維的競爭力,讓自己多和厲害的人耳濡目染地在一起,時刻讓自己保持希望等等。
書中的很多概念也是大多數人都會遇到,並且作者解釋得比較深入淺出,用大家都能看懂的語言解釋了這些問題,有時候還拿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能讓我們得到很大的啟發。
2.《天才假象:從刻意練習、心理策略到認知陷阱》
沒有人不嚮往成長,可大多數人在努力一段時間後就會放棄,他們認為自己天賦不夠。
《天才假象》的作者薩伊爾·馬修斯在調查了莫扎特、貝克漢姆、泰格·伍茲等著名人物的成長曆程之後,發現所謂的天才,也只是比大多數人付出了更多努力。
莫扎特的爸爸是一位音樂家,在對莫扎特訓練之前,他已經通過對莫扎特哥哥姐姐的訓練,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在莫扎特三歲時,他開始全職輔導莫扎特練琴。莫扎特還沒過6歲生日,其練習時長已經達到了3500個小時。
小孩子的可塑性本來就強,再加上經過哥哥這些試驗過的方法,莫扎特想不成名都難。
這世界上大多數的成功者靠的並不是天分。愛因斯坦也是學渣,三歲還不會說話,上小學時還經常被罰站,大學也是復讀一年才考上,成績更是倒數經常倒數,畢業後也找不到工作,家裡蹲了兩年,才在別人的介紹下找了一份工作。但這些都不影響他的成功,天分從來都不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別人有了成績我們會羨慕,但又不想努力或者心血來潮努力一陣就放棄,然後自欺欺人地說,「自己不是那塊料」,」我沒有天分「,這些只是不想努力的藉口而已,就像知乎上的那句名言,絕大多數人努力的程度還不到拼天賦。
《天才假象》告訴我們,執著於天賦是一種認知陷阱,成功從來都是刻意練習,克服各種心理障礙,讓技能內化的過程。
3.《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
這本書的副標題《如何成為一個厲害的人》,一下子吸引了我。一直想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可努力了很久卻還是普普通通。為什麼我沒有成為理想中的自己呢?我和那些厲害的人還有什麼差距,抱著這些問題我打開了這本書。
書的作者是浙大心理學博士採銅,書中的很多內容都是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告訴我們為什麼不厲害,比如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大多數人信奉差不多都行,而厲害的人只要做就把它做到極致,這樣的結果自然也導致了我們和其他人沒什麼區別。
這本書從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努力、創造7個方面出發,分析了大多數人存在的狀況,提出了如何做才能精進,每一部分都介紹得十分詳細。和李笑來的《財富自由之路》一樣,這本也是勵志書,但是展現出的內容更細緻。
對我最有感觸的是如何讀書那一塊。採銅認為讀書就應該像解碼一樣,不僅要站在讀者的角度知道內容是什麼,還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分析,是如何向讀者展現這些內容。我的讀書方式就像是一個旁觀者,沒有深入細緻的閱讀,自然感覺很多書讀了也沒有用。
這本書,也許不能讓我們成為厲害的人,但至少讓我們知道了不厲害的原因。
4.《被討厭的勇氣》
勇氣是一種很重要的東西。有了勇氣,我們才敢提出不同意見,才敢在有疑問的時候發問,讓自己成長起來。但是,大多數人往往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一遇到問題就不敢發聲。害怕問問題讓別人覺得太蠢,害怕讓別人覺得自己淺薄無知,害怕提出不合適的問題而被批評,這些都阻擋了我們成長的腳步。
《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是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他們一個是哲學家、心理學家,一個是作家。在書中,古賀史健以迷茫青年自居,他以向哲人岸見一郎討教的方式解開了自己迷惑的東西,全書用對話體的形式說明了我們因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而缺乏勇敢面對的勇氣。
我們總想得到別人的認可,為了對方的認可而去努力,也活成了對方期待的樣子。但是,成長是自己的事情,要學會為自己負責,這就需要我們不要再追求別人的認可,學會分離課題,知道成長最重要,而別人怎麼看是他的事情。
做到這些,我們就能坦然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問題不怕,找到問題答案才能讓我們成長。從此也不會再害怕提問題,因為成長是我們自己的事,即使被嘲笑,但如果就此獲得成長也值得。
除了不敢提問之外,我們還需要找回自信。長期缺乏勇氣會讓自己什麼事情都不敢嘗試,這也導致錯失很多機會。
如何找回自信呢?那就是建立自己的共同體(可以理解為一個小團體,比如社群),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向別人提供幫助和奉獻,在對方發自內心的認可當中找到價值,獲得信心。
除此之外,書中還講述了過去、人際關係和未來對我們的束縛。這些也是讓我們感覺不到幸福的重要原因,如何做呢?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選擇的權利在我們手中。當我們從這些解脫出來之後,就會發現我們其實一直都很自由,原來真正讓我們裹足不前的正是我們自己。
5.《遙遠的救世主》
這是5本書中唯一的一本小說,豆瓣評分8.7。作者豆豆以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愛情為主線,講述了男主丁元英如何帶領一群年輕人殺入商海,讓一個名不見傳的小公司變成舉世聞名的大公司的過程。在我看來,這本書最重要的是揭示了人們在面對機遇時應該如何面對。
丁元英是一個商界奇才,為了給女朋友芮小丹一個禮物,決定在王廟村和一群年輕人建立公司,不僅幫助當地人脫貧,也帶領幾個年輕人成長。
王廟村是有名的貧困村。很多人苦苦掙扎,到頭來過得依舊是貧困的生活,有能耐的年輕人都在城裡面開店或者是找別的發展機會,剩餘的都是老弱病殘。丁元英的到來,讓他們覺得找到了救世主,自己只要跟著丁元英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但是,最後卻發現,沒有誰是誰的救世主,能夠救自己的永遠是自己。
劉冰是公司的司機,也是辦公室主任(雖然是他自封的)。面對如此好的機遇,劉冰只顧著享受這個機遇帶來的榮耀,覺得開著公司的配車——那一輛寶馬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生活,不用再努力奮鬥,也不願意再用心付出。但他不知道的是,公司的配車始終是公司的,只有通過努力獲得的東西,自己才可以一直擁有。
而經理葉曉明卻意識到這是個機會,也知道抓住這個機遇努力提升,盡心地為公司付出。雖然不斷地嘗試改變,但最終還是因為太懼怕損失,從而錯失和公司一起成長起來的良好機會。
肖亞文是女主的同學,同時也是男主曾經的手下,卻能夠在危機之中發現機會,勇敢地出手,盡力付出最大的努力。當然,最後她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每個人都期盼機遇,但機遇真正來臨的時候,我們卻和《遙遠的救世主》中的劉冰、葉曉明一樣,很少能抓住機遇。我們往往認為,機遇既然來了,肯定會給想要的東西,根本不想再付出努力。如果機遇來臨之後不繼續努力,那麼我們只是藉助這個機遇出去看了一眼,又回到了原點。借用書中的原文就是,扒著井沿看一眼,又縮了回去。
所幸這個時代機遇很多,但如何對待,這就需要每個人認真考慮。
這5本書解決了我們成長曆程中的大部分問題,對於渴望成長的人來說不可錯過。如果你也覺得迷茫或者是受到了重重打擊,建議看一看這些書。它們會讓我們找回勇氣和動力,繼續踏上追求成長的道路。正如《肖申克的救贖》中一句話:任何時候,能夠真正把你從深淵拉上來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