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省吃儉用,任勞任怨,農民工的積蓄都去了哪裡

2021-01-11 愛吃草莓地小可愛

在家種地不夠花銷,出去闖闖,還可能攢點積蓄。所以現在有很多人選擇了外出打工這一條路。但殘酷的事實擺在面前,那就是有些人都打了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的工,為什麼家裡的積蓄還是沒有呢?可能有的人會覺得奇怪,但仔細分析下來也就不難理解了。

最重要的我認為就是家庭原因。出來打工的那些人家裡都是有老人和娃子的,單單娃子上學的問題提起來不算什麼,確實是現在學費很便宜。但是日常花銷卻一點不少,甚至有的家長生怕委屈了孩子有求必應。而且上學的時候還得有額外補習支出。這時候萬一長輩的再生病那更是雪上加霜。所以留不住錢和老人和孩子是息息相關的。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打工本來就是零散活。沒有保障,可能今天有明天就要等。不僅僅是沒有工作量的保障,連自己人身的保障也沒有,諸如五險一金或者是年終獎福利那是想也別想。並且他們幹的大都是一些粗活,重活和體力活,像這種活本身就掙不了多少錢,好點的話,可能一個月會掙到五六千,如果差點的話,可能一個月也就是三四千塊錢。真的很少有達到7000以上的。所以說這是一個硬性局限性,在工資本來就不高的情況下是很難存得住錢的。

其實還有一些原因,那就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攀比心日益強烈。手裡好不容易剛掙了點錢,追潮流趕時尚,買一個新手機,然後媳婦再買個口紅,買點化妝品,買點衣服。這樣下來,這個月哪裡還有錢?要留下來存錢。說了這麼多,我以為他們沒有積蓄的原因就這麼幾個。

我覺得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而且我覺得他們本身以及政府應該做一些什麼事情,首先是他們自己,要努力提高自己,擺脫底層勞動力的地位,依靠技術和能力,以及自己的實力,還有管理經驗,讓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大,選擇自己合適的崗位。這第二點就是,不攀比,勤儉節約。這第三點就是國家加強一下基層的建設,重視一下各種的福利保障制度,生病了有人看,老了有人管著。

希望能夠早日改變這種現狀,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在這裡我希望農民越來越富有,社會越來越興旺,國家越來越強大。

相關焦點

  • 農民工逐漸老去,年輕人不願出苦力,以後「農民工」會不會消失?
    第一:農民工賺錢不穩定沒有前途很多農村年輕人都是看著村裡的長輩常年外出打工的,每年剛剛過完年,村裡人就會收拾行裝,背著大包小包,三五成群的開始外出打工,也沒有什麼固定的地方,哪裡工資高就去哪裡,有時候還會白跑一趟,白白地搭上路費不說,還耽擱了不少時間。
  • 職場上老老實實任勞任怨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如果說職場是一個大池子,那池子裡都是形形色色的人群,有老老實實任勞任怨工作的,有花言巧語玩忽職守的,也有能力超群獨特存在的,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在職場上的地位都是不一樣的。對於那些老老實實任勞任怨上班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 農民工討要工資難主要原因到底是在哪裡
    以為人是包工頭叫的,活是包工頭包的,很多農民工兄弟都不了解包工頭,其實包工頭也是人。說白了,包工頭和農民工兄弟一樣,有的時候還不如農民工,至少他們每個月還有錢拿,而包工頭搞不好年底拖都要被拖死。這找法律途徑一走就是幾個月,你說農民工哪裡等到幾個月,農民工一個月就幾千萬把塊工錢,他們更要生活,更要吃飯,這麼辛苦這麼累都是為了錢。
  • 中國「最勵志」農民工,虧光積蓄後,用9年開5000家店,來自河南
    簡而言之其實就是普通老百姓群體,特別是三四線城市農村地區的人,只要你喜歡精打細算,喜歡砍價,那麼都算下沉市場中的一員。想要拉攏「下沉市場」群體,自然就是要從低價格入手了,所以拼多多精準地抓住了消費者們的需求,獲得了絕大的流量。除了拼多多,快手和趣頭條也是抓住了這部分人群,從而走向了成功。
  • 夜闌心語|每一個努力的今天,都在積蓄勇攀高峰的力量
    大學畢業就隻身一人去了深圳,進入一家美食網際網路公司工作。因為工資不高,只能在關外租住民房,然後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趕地鐵去公司。工作也很辛苦,她是新人,除了要做很多雜活,加班更是成為一種常態。作者庫諾·阿米埃特【瑞士】要說累不累,那肯定是累的。
  • 老人最大的悲哀是把所有積蓄都給了兒女,你認同這句話嗎?
    父母心疼子女是一種天性,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樣。而中國的父母無疑又是其中最無私、最偉大的,他們為了兒女操勞一生、無怨無悔,寧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儘量讓兒女過得更好,可以說,父母為了兒女可以犧牲一切。然而,現實中也有一些特例,父母雖然為兒女付出很多,可是當父母老了,沒有收入來源,需要子女贍養的時候,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 都說招人難?年輕人不進工廠都去哪裡了?
    以前沿海城市的市區居民90%的人都是工人子弟,但是這些人已經徹底不做工人了,郊區的年輕人也鄙視做工人,就算再沒有門路,那也得在工廠找個清閒的管理職位,三心二意的混日子。一大批中小製造業如今世道不好,之所以還能勉強維持,是因為有一批60後、70後的農民工在支撐,他們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歇,也不敢鬧,他們拼命幹活的動力是子女絕不再進廠當工人,能夠改變家族命運。
  • 「農民工」新稱號出爐,不再「貶義化」而且含義深刻,你知道是啥嗎?
    隨著種地的利潤慢慢縮小和市場物價的飛升,很多農民都放棄了在家種地的機會,選擇進入城市當中打工賺錢。這些人一般都是從事建築、化工、餐飲等各個行業,可以說這些年城鎮、城市經濟等能夠得到快速發展,和這些農民工是有直接關係的。因為有了他們的吃苦耐勞和辛苦付出,才擁有了現在的繁華,但他們所處的社會地位卻非常低。
  • 農民工圖書館臨別留言,網友都看哭了……
    從6月24日開始,一張湖北農民工在廣東東莞圖書館讀者留言表中的留言圖片在朋友圈熱傳,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真誠和無奈讓無數網友為之動容。這則留言寫著: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願你越辦越興旺。識惠東莞,識惠外來農民工。湖北農民工2020.6.24據了解,2004年,我國著名哲學家、歷史學家任繼愈為東莞圖書館題字時寫下了「知識惠東莞」,被這位湖北農民工在留言裡引用。
  • 曾經遍布大街小巷的「補漏幫」麵包車,如今都去哪裡了?
    「補漏幫」一般都是夫妻檔,小孩留在老家,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他們就出來外面謀生掙錢。一輛小麵包車,不僅是他們的交通工具,更是他們的「家」,他們就在車尾搭帳篷睡覺、洗澡、做飯。這是他們習以為常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實屬不易,但在幾年前,「補漏幫」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們一年四季漂泊在外,就像吉卜賽人一樣四海為家,哪裡有活幹,就在哪裡落腳。「補漏幫」這群人自認為是一座城市的維護者,但也有一些老百姓會覺得他們是坐地起價的街邊「遊擊隊」,更有不少市民被坑。
  • 農民工的日常夥食,10塊錢就飽了,你可能吃不到,但是他們吃的很好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裡,有這樣一群人幹著「髒、累、苦、差」的工作,徘徊在社會底層,他們就是在工地幹活的農民工。一天賺三五百元,平日裡省吃儉用,為了家人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咬牙硬撐。而他們每天吃飯,最在乎的不是菜餚是否美味,量多實惠才是硬道理,本期帶大家看看農民工每天都吃些什麼?
  • 樊振東奪冠:我的金牌背後,有農民工父母的心血和眼淚
    點擊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樊振東出生於農村,父母都是在廣州打工的農民工。從農家孩子成長為世界冠軍,他的每一個腳印裡,都浸透著平凡父母的心血和淚水……01樊振東1997年出生於湖南省祁東縣金橋鎮塘灣村,父母都是農民,他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及所有親戚都是祁東人。
  • 農民工有了新名字,你知道叫什麼嗎?你覺得好聽嗎?
    我國農村地區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比較緩慢的,為了帶動農村發展這些年來我國對農村也提供了很多幫助,不過在農村地區依然有不少農民為了更好的發展選擇背井離鄉,來到大城市打拼。很多農民來到大城市裡做苦工,在工地搬磚,辛苦幹活,任勞任怨,他們對於我國的發展建設是非常重要的,每年我國都有大量的農民工來到城市打工,有數據顯示在2019年,我國的農民工數量達到了2.9億!
  • 石建祥: 為農民工寫詩的「工地詩人」
    石建祥說, 無論是古詩詞還是現代詩, 他都仿寫了不少。 為此, 他自學鑽研古詩格律、 平仄、 押韻和填詞等。 「古詩我尤其喜愛五絕、 七絕和七律, 詞牌尤其喜愛 《行香子》 《浪淘沙》 《滿庭芳》 等, 現代詩尤其喜愛十四行詩。」  35年工地情  現已年過半百的石建祥是一個農家子弟。
  • 農民工工資討要困難其源頭是在哪裡
    前幾天我們說到農民工資被拖欠其原因不在包工頭,其實現在國家出了新政策,決不能拖欠農民工工資,我們的農民工兄弟也是苦惱,這錢怎麼就到年底都拿不到,原因取決於國企央企有沒有打款,那麼打款了這麼可能沒有農民工工資呢,那麼如果按時間打到工程隊的款項我想沒有哪個包工頭敢欠農民工一毛錢,現如今包工也難
  • 每天帶你讀點書,富爸爸系列,省吃儉用的代價
    大家好,關注我,每天帶你讀點好書,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慢慢的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優秀!接下來一段時間,我會每天給大家分享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羅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系列》,一起來學習吧!當聽說理財大師說「減掉你的信用卡,買二手汽車,抑制你對生活的欲望」時,我知道他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就像我的富爸爸說的,任何事情都有代價的,通過省吃儉用來變成富人的代價就是你得繼續省吃儉用,而要一個富人像一個窮人那樣生活,就是個太大的代價。
  • 一個房間住4對農民工夫妻,最尷尬是夜深人靜,一塊布隔開生活
    每天到下午6點左右,小吃街就熱鬧起來,一些農民工夫妻也會來到小吃街改善生活。其中有個王姐跟我是老鄉,聊過之後熟悉起來。她跟丈夫來工地幹活已經一年多了,家裡有2個上小學的兒子,為了讓兒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她再苦再累也願意。
  • 為什麼農民工獨寵「蛇皮袋、塑料桶」?答:大爺始終是你大爺
    A:這人一看就是農民工B:你從哪看出來的,而且這麼肯定?A:你看,蛇皮袋、塑料桶,農民工的打工神器。蛇皮袋(編織袋、尿素袋)、塑料桶對於在外打工的農民工朋友而言,確實是「聚寶盆」。因為只要出門有了這兩樣寶貝,全身家當都可以裝進去,走哪帶到哪。農民工外出打工的時候,很多工地上需要自備棉被等一些生活用品,去工地上買太費錢。如果離開一個工地,上另外一個工地,丟掉不帶著也太可惜。這麼多東西帶一次,就如同搬家一般,但是都可以塞蛇皮袋和塑料桶裡面,扛到下一個工地上。
  • 有一種窩囊,叫任勞任怨
    家庭需要正常的生活,子女的學業需要我們擁有足夠的經濟支撐,年邁的父母需要我們施以援手……這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我們慎之又慎地辛勤耕耘。我們工作需要小心謹慎,因為這是我們最大的經濟來源,一旦有個閃失,背後的家庭就成了壓在肩上的千斤重擔,我們就會像失去了支撐點的脊梁,隨時有可能讓自己難以撐起背後的家。
  • 印度農民工疫情下艱難返工 宗教和民族問題都比不上失業
    他知道,誰都沒法憑空變出工作來,他只想在危機時刻與家人在一起。最初疫情只在城市裡傳播,他想著回到家能安全點。 但在回家這一關上,邦政府讓他大失所望。封城後,所有公共運輸立即停擺,工地也停工了,他被困在10人一間的宿舍裡,只能從手機看到初生女兒的照片。一個多月後,政府為農民工開設了火車專列,為了保持乘客間的距離,火車不能滿載,票價則漲到了平時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