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臟對身體極為重要,所有器官都是通過心臟來供應血液,一旦心臟有問題,其他器官功能受損,甚至沒辦法正常運轉,因此很多患有心臟疾病的人都需及時採取措施,避免傷害。在眾多心臟疾病當中,心臟瓣膜病也是常見一種,一般此病發生需要及時服用藥物,但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進入晚期,只有手術才能控制。
什麼是心臟瓣膜病?
人的心臟分為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4個心腔,在其中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連,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連,而心臟瓣膜就在心房和心室之間,它主要是保證身體血流能向同一個方向流動,保證心臟之間能正常運作,在心臟中不同部位的心臟瓣膜有著不同的名稱,主要有主動脈瓣、肺、脈瓣、二尖瓣、三尖瓣。
而心臟瓣膜病是指這些瓣膜因為各種原因發生病變,導致血液不能正常流動,最終讓心臟功能異常導致心力衰竭。
心臟瓣膜病對身體有什麼傷害?
心臟瓣膜病出現後,會對心功能造成損傷,而當心功能受損身體的血液供應也就會跟著受影響,導致其他器官運作有問題。在臨床上有很多進入晚期的心臟瓣膜病患者,同時伴有肺動脈高壓,讓身體循環變差,最終導致腎臟和肝臟受損,引發衰竭。
心臟瓣膜病進入晚期只能做手術嗎?
大部分心臟瓣膜病患者在服用藥物後能讓症狀有所緩解,但如果是在早期通過藥物並且遠離誘因能避免其他傷害。當瓣膜病變到一定程度時,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通過手術治療能讓瓣膜功能恢復正常。在目前手術治療是讓心臟瓣膜疾病治癒的主要方法,及早治療對身體的傷害就越小。有些患者到了晚期,因為器官損傷導致不能進行手術,因此要知道進入晚期後,如果沒有器官損傷以及異常做手術能控制疾病。
總的來講,心臟瓣膜病在發生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讓疾病得到控制讓心臟運作正常,防止其他器官受損。但並不是所有心臟瓣膜病患者都需做手術,只有在嚴重影響血液流通或者是存在特殊情況時,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手術,能讓心臟瓣膜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