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靈》的結尾,大魔王Jake為了追殺自己的兒子Danny,跑進了迷宮。隨後因為迷路被凍成雪糕。當一切都要完美落幕的時候,畫面一轉,我們看到了1921年的老照片,一個和Jake長得一模一樣的男人站在酒店的宴會廳正中間。
一個講述了19世紀80年代的電影,最後卻落在了20世紀,這部電影到底講了啥?
影迷、網友在電影問世後,經過了50年不斷解讀,提出了幾個熱門的觀點。
1. 陰謀論
第一個,《閃靈》反諷了印第安人大屠殺。
具體的證據就是牆上的印第安裝飾,畫像,和這個罐頭。
第二個理論,說是電影反映了猶太人大屠殺。
證據就是Danny身上的數字42,因為猶太人大屠殺是1942年開始的。還有印表機是德國的牌子,演員身上的老鷹是德國的標誌,而庫布裡克自己是猶太人。當你把猶太人,德國,打字機和42放在一起,就是猶太人大屠殺。
最後一個熱門理論,就是阿波羅登月陰謀論。美國民間一直有登月陰謀論,大概就是登月的整件事都是政府搞出來,美國人根本沒有成功登月過。而庫布裡克,就是那個拍攝登月假視頻的人。
而《閃靈》的拍攝,就是庫布裡克告訴大家,「我拍了登月視頻」。
網友的證據是丹尼穿的那件毛衣。上面是一個畫著「阿波羅11」的火箭。
以及,庫布裡克把原著中的217號房間改成了237號房間,因為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是237,000英裡。
(把你的腦洞,也寫在下方評論區哦)
這些理論腦洞雖大,但都有不同的人為之站隊。
大概就是「一千個人眼中的一千個哈姆萊特」。
然而,即使這些理論成立,但他們只概括了《閃靈》的一小部分外在隱喻,那麼《閃靈》這個電影,到底講了啥?
庫布裡克說:「《閃靈》講的僅僅是,一家人在一起慢慢瘋掉。」
2. 隔離中的瘋狂
與世隔絕在影片中常被提起,也是《閃靈》的主題之一。
因為Jake的新工作,一家人不得不搬到與世隔絕的旅店生活五個月。
影片開始,我們得知Jake有酗酒的毛病。我們看到了三個關係疏離的人,和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
這個不穩定的家庭,被關在了一起,沒有社會中的瑣事打擾。他們遠離社會,只有彼此,但是卻從未真正在一起過。
他們除了最開始來酒店坐在同一個車裡,基本上沒有再在一起待過。
白天Jake要麼在房間睡覺,要麼在書房寫作。而Danny和媽媽Wendy則會在一起看電視,散步,各自探索酒店。
他們沒有像正常的家庭一樣一起坐下吃飯,每個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為了表現這種隔離感,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大部分時間是一個人在鏡頭中,即使兩人聊天,也很少使用過肩鏡頭。
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下,酒店的空曠逐漸的將他們逼瘋。他們開始了互相猜忌,很快也開始了互相廝殺。
這種一家人中的追逐與殺戮,不就是家庭不和睦的一個誇張化表現嗎。
3. 雙面性
影片中的每個角色,都有他們各自的雙面性。
最明顯的是Danny,他嘴裡住著Tony。Tony是在父親對他施暴之後出現的。
Tony的意圖是保護Danny免收傷害。從《閃靈》故事的角度,Tony是Danny的閃靈,從心理分析的角度,Tony是Danny受到心理創傷後,分裂出的另一個人格。
Jake的雙面性在他們一家到了酒店後在逐漸地展現出來。表面的Jake是個還可以的丈夫和父親,但是酒店的惡靈逐漸將他邪惡的一面逼了出來,成為了Wendy說過的酗酒Jake。
正常Jake雖然有點古怪,但酗酒Jake就暴力和可怕得多。
Jake的心理裂變,原因有二。
第一個表面原因就是Jake被酒店的閃靈影響了,那個邪惡的,想要血洗酒店的惡魔逐漸的佔據了自己的心靈。
第二個原因就是他遇到了寫作瓶頸或障礙,內心受到了巨大的折磨。他列印的一摞「只工作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變傻」就證明了他的才思枯竭。這種壓力之下所帶來的暴躁,也自然是他後來瘋狂行為的一個解釋。
電影的視覺語言,也充分地為我們變現了這種雙面性。
首先是鏡子。我們在鏡子中,經常能看到事物的真實性。
我們第一次看到Tony,就是在鏡子裡面。之後鏡子中的Jake,也預示了他的分裂與變化。
再到Jake在237房間看到了美女,在鏡子中只能看到老太太腐爛的身體。
還有就是著名的Murder場景。
其次,片中大量使用對稱,也是暗示了這種雙面性。
片中地板的裝飾,講究的場景設計,甚至令人毛髮豎起的雙胞胎,都是對稱的。
甚至,整個酒店,都和外面的迷宮是對稱的。
開始的Jake自己在酒店,以及Danny和Wendy在迷宮玩兒,對應了結尾時的Wendy自己想辦法逃出酒店,以及Danny逃離Jake的殺害。都是這種兩面性,或者對稱的表達。
而這種從玩樂到擊殺的過程,也是這個三口之家的破碎過程。
關於《閃靈》,你有什麼不一樣的解讀嗎?希望大家踴躍在評論區留言。
喜歡本視頻的朋友,不要忘記點讚,訂閱,分享給你的朋友們。
如果你有什麼想要分析的電影,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
CINE馬拉松,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