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時間:9月5日上午 9:55-10:40
線上直播平臺:《測繪學報》
抖音(抖音號:CHXB1957)
線下地點: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主會場
主辦單位:中國地圖出版集團
協辦單位:《測繪學報》編輯部
主講人:國家遙感中心對地觀測合作處 張景副處長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貫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積極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在科學研究、政策制定和行動實施等層面動員併集聚了大量社會資源,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與引領者。作為重要的技術保障,中國逐步建立了氣象、資源、環境、海洋和高分等地球觀測衛星及其應用系統,其觀測能力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中國在環境、資源和防災減災等方面對地球觀測數據的需求。同時,作為地球觀測組織(GEO)的創始國和聯合主席國,中國正逐步向世界開放共享其全球地球觀測數據,並努力提供相關的信息產品和服務。
主講人: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柳欽火研究員
「全球土地退化態勢」也是對2012、2013年「陸地植被生長狀況」專題的延伸與拓展,報告基於我國自主生產的植被生產力數據產品生成了全球土地退化和恢復分布及評價數據集(2000—2018年),分析了2000年以來全球土地退化和恢復態勢,重點突出了土地退化和逆轉的區域,並評估了典型區域土地退化和恢復的驅動因子,可為相關國家、國際組織等掌握土地退化狀況,制定土地科學管理與土地退化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學參考。
主講人: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何國金研究員
「全球森林覆蓋狀況及變化」是對2012、2013年「陸地植被生長狀況」專題的延續與深化,報告生產了最近一期全球30米解析度森林覆蓋產品(2018年)及森林變化產品(2000—2018年),生成了國際首套最長時間序列全球植被生產力產品(1982—2018年)及全球30米解析度長時間序列(2000—2018年)火燒跡地產品。在此基礎上,研究和分析了全球森林覆蓋空間分布及森林生產力現況、2000年以來全球森林覆蓋和生產力變化的區域分異規律及其驅動因素、全球林火空間分布特徵與變化趨勢及其對森林生產力的影響等,可為積極應對全球變化、提升森林可持續管理能力提供重要數據支持。
主講人:北京師範大學 武建軍教授
全球重大自然災害及影響」是2017年該專題的延續與更新,報告基於國內外衛星遙感數據和相關統計數據,對2018年—2019年上半年間15個全球典型乾旱、洪水、熱帶氣旋、森林火災、地震災害事件的影響和恢復狀況進行了分析,評估了防災減災措施在應對不同災害類型與事件中的作用,可為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響應提供參考依據。報告中關於非洲南部熱帶氣旋「伊代」引發的洪澇災害應急監測成果,為中國赴莫三比克救援隊制定災害應急決策方案提供了及時有效的信息支撐。
主講人: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吳炳方研究員
「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報告在連續五年開展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分析的基礎上,從過去單純的作物生產形勢監測與分析,進一步拓展至糧食安全狀況分析,新增了對非洲地區糧食安全形勢的監測與分析,可為增強全球糧油信息透明度,保障全球糧油貿易穩定,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提供重要數據支撐,凸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在保障全球糧食安全中的國際義務。
(來源:測繪學報)
更多精彩文章: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
官網:www.glac.org.cn
Q Q 群:19764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