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初八「順星節」。這一天,我國民間有祭拜順星的習俗,希望在新的一年裡全家平平安安、順順噹噹。
傳說這一天為眾星下界之日,所以制蠟燭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而每年正月初八日為諸星君聚會之期,又傳為「諸星下界」之日,故在這天祭祀星君(即順星),便有可能獲得星君的垂佑,在新的一年裡,全家事事順心!一順百順 !
依照傳說,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人的一年命運如何,完全操在這位值年星宿手裡,而每年正月初八為諸星君聚會之期,故在這天祭祀星君(即順星),便有可能獲得星君的垂佑。
因此,人們有的到白雲觀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燒香順星。但不論是否去廟裡進香,是日晚間,天上星鬥出齊後,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
春秋時代,古人曾以「木星」的運行規律紀年。由於木星11.86年運行一周天,接近於十二年,古人便將周天劃分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經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稱。所以把木星稱為歲星。我國道教發展後,受「歲星紀年」的影響,認為每年有一個值歲的神靈,職權很大,稱為太歲。以十二地支為序,每十二年循環一次。擴散到民間,由「太歲頭上不能動土」,演變成了土地的主人,當然也就是農業豐欠的主宰了。所以每逢穀日,民俗要進行祭星活動。
天上群星聚會,人間需要祭祀,特別是本命年的人,尤其要祭星。
「祭星」活動主要在晚上,夜間供神。在平遙,「祭星」的具體做法是,用白面做成一個個小杯狀的麵團,擺成「卐」形圖案,再用紙捲成捻,上蘸油,放入其中點燃(後用蠟燭替代)。祭祀用一張神碼,上寫「 奉供 南鬥六郎 北鬥七星 九燿星君 二十八宿 滿天星鬥老爺之神位」,夾在神紙夾子上,貢物是加入豆腐、粉條、核桃仁、花生仁麵湯熬煮的「素麵茶」,放在院中正中受祀。一說需要燃燈七七四十九盞,也有點二十八盞的,以取一年順遂吉利。天黑後,待星星出來,以北鬥為目標祭祀,隆重燃放鞭炮並擺貢「祭星」。祭祀後,待殘燈將滅,將神碼、香根一同焚化,祭祀完成。
也有說祭星儀式需擺108盞,或者49盞,最少9盞,代表日、月、水、火、木、金、土,羅侯和計都這九位流年照命星宿。
正月初八,除了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祭星節外,也叫穀神節,祭穀神,也是祈願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傳說初八(女媧)造了穀子,這樣人生活吃用的就都有了。
裝的五穀的是鬥,可代表著日進鬥金。
所以很多商家選擇在初八開市,除了八和發諧音外,還有穀神節的因素。
平遙人家的拜祭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小小縮影,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望和祝福,雖然已經缺少了很多儀式和內容,但拋除迷信,穀神節中所蘊涵的重視農業、珍惜糧食的思想,值得繼承。
又見平遙綜合出品
圖片:網絡
編輯:xiao Xi
微信:yjpyxi
郵箱:youjianping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