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傳祭星禳解方法:
關於祭星禳解之法,經過千百年的民間演變,目前已變得五花八門、面目全非。其原因,是眾多研究者總想在前人基礎上有所變化突破,從而炫耀成自己的獨特術法。本文限於篇幅,主要只簡單羅列出最基本、最原始的其中一種個人居家燃燈祭星操作方法,供有興趣研究者了解參考。
1、燈陣布法:
此陣法流傳不太統一。古時多用油燈,現多改用蠟燭。
2、禳祭時間:
①太陽星:每月二十七(午時11-13時)。黃紙書寫「日宮太陽天子星君」。燈12盞。面西。
②太陰星:每月二十六(辰時7-9時)。黃紙書寫「月宮太陰皇后星君」。燈7盞。面西。
③木 星:每月二十五(卯時5-7時)。青紙書寫「東方甲乙木德星君」。燈12盞。面西。
④火 星:每月二十九下界(巳時9-11時)。紅紙書寫「南方丙丁火德星君」。燈15盞。面西。
⑤土 星:每月十九下界(申時15-17時)。黃紙書寫「中央戊己土德星君」。燈5盞。面西。
⑥金 星:每月十五下界(酉時17-19時)。白紙書寫「西方庚辛金德星君」。燈8盞。面西。
⑦水 星:每月二十一下界(亥時21-23時)。皂紙書寫「北方壬癸水德星君」。燈7盞。面西。
⑧羅睺星:每月初八下界(戌時19-21時)。黃紙書寫「天宮神首羅睺星君」。燈9盞。面北。
⑨計都星:每月十八下界(未時13—15時)。黃紙書寫「天尾官分計都星君」。燈20盞。面西。
此流傳內容除面向方位不大相同外,其他基本一致。
3、禳祭儀規:
大致包括牌位書寫、祭臺布置、過程要求等。最為簡單的方法:找一張桌子(也可直接在整潔的地上),擺上星牌、燈陣、香爐。如是祭吉星,要讓室外自然光透進(此稱順星,要見到光亮,星光最好),如是祭兇星,要閉緊窗簾(此稱躲星,迴避自然光是主要標誌。但躲星只限在正月二月祭星時考慮,三月之後祭星一律按順星法,接納自然光)。待時辰一到,點燃三支香並三拜。將所有燈盞全部點亮,然後靜坐祈禱直到時辰結束。當然,儀規還有更為複雜的一些方法和禁忌,有興趣者可從相關古籍和網絡上查找。
4、初八統祭:
我國民間一直流傳有正月初八順星開運改運的說法,其意是講,九星每年會在各自發揮能量之前,於正月初八這天作集中調頻,如在這天順星(又叫接星、迎星),則能帶來一年的吉運。其方法:一是到寺廟祭星。在古時,此主要是道家的開運法門,後來佛家也改造出了自己的一套儀軌,甚至因八的諧音,在有些地方還演變成了八仙節。因此,從正月初七子時至正月初八,許多道佛觀廟都會舉辦一些祭典活動。各個道觀一般都設有元辰殿(俗稱「星宿殿」或「順星殿」),殿中供有六十年花甲子的六十位星宿神像。凡要順星之人,首先到殿中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宿(如甲子年生人,星宿為金辨大將軍),並在像前祭拜。然後,再到當年當值的星宿(如當年是癸亥年,太歲名為盧程大將軍)像前祭拜。二是在家中順星。《燕京歲時記》:「初八日,黃昏之後,以紙蘸油,燃燈一百零八盞,焚香而祀之,謂之順星」。其方法,是在正月初八晚七時(戌時)天上星鬥出齊後開始順星祭祀儀式。三是戶外祈福。有曰登高法。過去在蜀地,有黃昏後以北鬥為目標祭祀登高的習俗。有曰養谷法。赴花卉市場選購一些觀賞作物(如「觀賞穀子」等)在家中栽培,一年四季悉心養護。有曰放生法。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
需要說明的是,九星禳祭法不可與盲派命理學上的躲星法混為一談,其與九星法完全不是一個理論體系。在我國盲派命理學中,有一套專門的壓運串宮躲星方法,此是以流年為太極點,將太歲、青龍、喪門、六合、官符、小耗、大耗、朱雀、白虎、貴神、弔客、病符十二神納入四柱和三桓後,看兇神加臨情況,遇兇則需要躲星。
以上四篇關於祭星開運改運由來的文章,旨在介紹我國古時所流傳的一些星相術的基本知識,不可以此用於封建迷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