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二刷了黃曉明、尹正主演的《鬢邊不是海棠紅》和第一遍看的時候有很大的不同。第一遍看的時候,只是覺得社會動蕩不安,民族的文化就沒有辦法發展,就連唱什麼戲都得由侵略者來決定,真的是被壓迫的令人氣氛!第二次再看的時候,總會想到德雲社,也許是因為自己開始喜歡德雲社的原因,作為德雲女孩,我想和大家聊聊自己看《鬢邊不是海棠紅》為什麼總是會聯想到德雲社的原因:
一、名字都有雲字
德雲社,水雲樓,是不是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
2.都是因為熱愛才在一起
水雲樓:是由商細蕊帶領著一種師兄弟組成的戲班子,劇中的商細蕊燒了師兄弟的賣身契,徹底尊重他們的選擇,喜歡、愛好戲劇的人留下,不喜歡的、不願意的讓他們自由選擇。經過這一件事情,就可以證明留下來的都是打心底裡熱愛戲劇的,願意傳播戲劇的人,並不是為了名和利才留在水雲樓,更何況那個時候的水雲樓也是籍籍無名。
德雲社:在德雲社創建初期,根本沒有什麼名氣,大家都是因為喜歡和熱愛相聲,大家才走到一起,為了心中的理想在一起。後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知道德雲社,聽過德雲社,喜歡了相聲,選擇了做相聲的傳播者。
3.都是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振興傳統藝術
水雲樓:在民國初期,梨園的上座率並不是很高,雖然戲班子很多,但是觀眾並不是很多。一開始的水雲樓也是籍籍無名,都是因為班主商細蕊對戲劇的執著,對戲劇、對傳統文化的執著,使得水雲樓慢慢名聲大震。商細蕊大膽結合當時人民的文化需求演出新戲《趙飛燕》、《宮廷內部的秘密》等多部新戲,滿足了當時觀眾對京劇、戲劇的需求,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戲劇、了解了戲劇、愛上了戲劇。用自己以及身邊人的力量振興了戲劇,使得國粹京劇在動蕩不安的時候被流傳下來。其中有一個片段是商細蕊在上海演出崑曲,並沒有多少人來欣賞,來的人都是各有目的。還有姜榮壽的仙人步伐,在經過這個事情讓商細蕊明白不管是哪個民間團體,都是在弘揚民族族文化,都該被尊重、被理解,所以他決定拍電影,保存下來將要消失的技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水雲樓保存了、傳承了中國優秀的曲藝。
德雲社:郭德綱一直在教育自己的徒弟們要踏踏實實的學藝,老老實實地做人。淺下心來好好鑽研相聲,研究相聲,傳承相聲,創新與發展。郭德綱是那麼說的也是那麼做的,他在年輕的時候,為了說相聲,什麼苦都吃過。不管吃什麼苦,都絕不輕言放棄,才有了現在的德雲社。
4.戲比天大
水雲樓:即使侵略者逼迫著他們改戲,商細蕊也拒不低頭。不管情勢如何危機,為了來看他們的觀眾,堅持演出到底。
德雲社:
郭德綱:有一次演出僅有一名觀眾,也盡心盡力的表演,絕對對得起每一位觀眾手裡的票錢。
嶽雲鵬:父親去世,他在臺上哭著說:「只要有一個人是衝著嶽雲鵬來的,他就絕對不會改籤機票,一定要堅持演出。」
張雲雷:受傷五個月復出,再次站在臺上忍受著疼痛,不顧腳腫,只為對得起為他而來的每一位觀眾。
秦霄賢、孟鶴堂、周九良、周九齡、張九南都是帶病堅持演出
以上的各位都踐行了那句:戲比天大。
5.都有令人羨慕的友情
水雲樓:商細蕊和寧九郎的亦師亦友的情誼,商細蕊和程鳳臺的神仙般的情誼,程鳳臺為了商細蕊上刀山、下火海都不會皺眉;商細蕊為了程鳳臺刺殺日本人,進大牢,唱啞了嗓子都在所不惜。
德雲社:大家都知道德雲社的師兄弟的情誼一直被德雲女孩所津津樂道。師父曾經還頑皮的逗張雲雷,他對張雲雷說,聽說他在德雲社人品不怎麼樣,讓大家做一個遊戲,願意和他站在一起的不要動,不願意和他在一起的向後一步。一聲令下,除了楊九郎,所有人都向後走了一步。這個遊戲就是想告訴張雲雷——不管以後發生什麼,眼前有喜歡他的二奶奶(粉絲),身邊有搭檔楊九郎,身後有師父和眾位師兄弟默默地支持,讓他放心。
以上就是我觀看《鬢邊不是海棠紅》聯想到的德雲社的原因。您看完以後聯想到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