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故事》:走出規則的桎梏,方能迎來心靈的自由

2020-12-24 大腳愛文學

文丨大腳

《象棋的故事》是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中篇小說。

小說講述的是在一艘從紐約開往南美的輪船上,一位業餘西洋棋手擊敗西洋棋世界冠軍的故事。

乍一看整部作品,描寫了只是一個很普通的逆襲故事,實則是在講述納粹法西斯對人心靈的折磨與摧殘。

西洋棋需要遵循它固有的規則,在這個規則之內,象棋內外的手段都是允許的。象棋隱義當時納粹法西斯政權裡,強者為弱者制定的令人顫慄的規則,而作者茨威格在這個令人沮喪的規則的桎梏裡,沒有迎來精神上真正的自由。他希望通過一個業餘西洋棋手的精神世界,為他一生都未曾出現的精神自由做展望。

我將結合《象棋的故事》,從小說的創作背景、象棋代表的隱義及象棋故事背後的對生命的思考三個方面,詮釋茨威格終身的追求--追求心靈的自由。

一、休閒的方外之地,隱藏著一顆絕望的心

茨威格的一生跨越了兩個世紀,經歷了20世紀那兩次慘絕人寰的世界大戰,他親眼目睹了歐洲從繁榮走向衰敗的歷程。

同時,二次世界大戰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傷害,因為他的反戰思想,1933年納粹政府上臺後,他遭到了驅逐,從此開始流亡生活。1938年,德國合併奧地利,他失去了國籍,隨後他加入英國籍。1940年他從紐約移居巴西,在巴西度過了最後的兩年。

處於巴西這個方外之地,他享受著寧靜的落日,體味著象棋的魅力,然而他的內心是掙扎的。如同一個英勇的戰士,當別人都在為自由拿起槍拼命的時候,他卻安逸地享受著落霞的餘輝。他為自己的心得不到救贖而自責,可以想像到他的內心是多麼絕望。

雖然他的身體是自由的,但他的心依舊處在規則的桎梏裡。他嚮往心靈的自由,所以他還是拿起自己最擅長的武器,用他的筆書寫著對納粹法西斯慘絕人寰制度的批判。《象棋的故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完成。他在小說裡設置了一個「我」,在「我」的提醒之下,B博士恍然清醒過來,脫離了自己為自己製造的牢籠,並因此告別棋局,終生不再碰象棋,真正迎來了心靈的自由。

如果茨威格的生命中也有一個如《象棋的故事》中那個「我」,或許也能如B博士一樣,重新走出規則的桎梏,迎接心靈的自由。

然而在他所處的世界,強大的法西斯制定了令人顫慄的規則和制度,亡了國的茨威格在強大的規則內,沒能得到解脫,在自傳體散文集《昨日的世界》創作後不久,茨威格夫婦結伴自殺。

茨威格為我們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如傳記《三大師》和《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在他的文字裡,我們看到了他對法西斯勢力深惡痛絕的控訴,也看到了他細膩柔情的情感世界,但終究他找不到解救自己的途徑,如同《象棋的故事》裡的被關押的B博士一樣,因為孤寂,空虛,他為自己設置了牢籠,困住了身,也困住了心。

1945年,二戰結束,納粹法西斯戰敗,如果茨威格沒有自殺,或許那時他有衝出桎梏的能力,得到心靈的自由。

然而,這個世界唯獨缺少如果!

二、64個黑白格子的棋盤是牢籠,是規則內不可更改的冷酷世界

《象棋的故事》的內容是從一艘從紐約開往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輪船上開始,船上的人流熙熙攘攘,有好奇的孩子在輪船的樓梯跑來跑去,甲板上還有一支樂隊在演奏。

「我」走到專為客人散步的甲板時,突然發現西洋棋世界冠軍琴多維克的身影。他是一個智力低下,記憶力和想像力嚴重缺乏,唯獨在下象棋這件事上顯示出得天獨厚的高超才能的古怪的天才,也印證了「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他必定會再為你打開一扇窗」。

「我」對他起了興趣,於是通過一系列的小伎倆獲得了與世界冠軍對弈的機會,「我」作為業餘的棋手輕易被世界冠軍擊潰,直到一位神秘的B博士出現,他將棋局的形勢扭轉。

這位神秘的B博士一生充滿傳奇,他是奧地利保皇派及教會的財富管理員和聯絡員。他為人謹慎,心思慎密。德國法西斯吞併奧地利時,為了獲取皇室的財富及其他的秘密,把他關在了一個空徒四壁的房子裡,讓他承受空虛和寂寞,從而瓦解他的精神,套取他腦中的資料。

正當B博士的心靈為此險些堅持不住的時候,他利用審判人員的疏忽,偷來了一本象棋的棋譜,為了讓自己的精神免於崩潰,他培養了自己的象棋才能,但他的棋路與世界冠軍琴多維克不同,因為無人與他對弈,他的象棋才能體現在精神上,是盲棋的形式。而被關押期間,長期與自己的對弈讓他的精神分裂甚至於瘋狂。

在出現精神分裂後,他在醫院得到了一位醫生的幫助,最終逃離了那個地獄,但醫生建議他不要再下象棋了。

B博士為了證照自己也能像正常人一樣「在真正的棋盤上用具體的棋子與人對弈」,B博士接受世界冠軍的對弈要求。

第一局他完美地取勝了,但第二局開始,世界冠軍採用了卑鄙的拖延戰術,讓B博士焦躁不安甚至為此再次出現精神的錯亂。

在「我」的提醒之下,B博士恍然清醒並因此告別了棋局。

回顧這部小說,象棋顯含著對規則的具現,是真實的,但也隱含著對茨威格所處的世界做虛幻的暗喻。

小說中出現了幾處場地代表著牢籠,是規則的世界,不可更改,如棋盤中的棋子,那是茨威格對心靈的自我限制,讓人悲戚。

象棋的64個黑白格子代表了一個不可更改的世界,它是一個牢籠,你可以在裡面發揮你的想像及創造力,盡全力去贏得對方,不管在棋盤內外你採用什麼手段都是為勝利,但象棋的規則限定了棋子的能力,每個人都是棋子,只能接受棋子的命運,如同茨威格在德國法西斯主宰的世界裡,身在其中的棋子,茨威格能做的不多,他曾經想要投筆從戎,為打敗希特勒直接效力,可傲慢的英國人不理睬他的這股正義的熱情。他失落,他內疚,最終也導致了他自殺的命運。

小說中的輪船,也是一個牢籠,它遨遊在寂遼無邊的海洋,這艘船代表了規則,代表了不可更改的世界,在船上你可以做任何能做的事,但脫離了船,你會被淹死,身在其中的人們看似身心都是自由的,但回過神來發現,一切都只是虛幻的。

B博士在關押期間,那間讓惡夢伴隨一生的空徒四壁的房子也是一個牢籠,既是具體的牢籠,又是精神的牢籠。當B博士遭受夜以繼日對精神的摧殘,讓他潛意識對所處的空間做自我的限制。如同在第二局開始後,被世界冠軍拖延導致心裡焦躁不安時,他在吸菸室用腳步丈量精神的牢籠一樣。他來回地走動,但他走動的範圍就是曾經關押他的那間房子的空間。

同樣小說中那個吸菸室也是相對的牢籠,人們沉浸在吸菸室的象棋激戰中,他們在圍繞象棋這個事情上,不願意就此離開,吸引他們進行一局又一局的對弈。

茨威格通過《象棋的故事》給我們帶來一個他不能改變的既有虛幻又有真實的世界。這是對納粹法西斯最為嚴厲的批判,故事的主人公一開始像是「我」,又像是那個自以為是的世界冠軍,其實茨威格給這本小說設定的主角是B博士,也可以說是他自己。B博士在那個小房子裡的遭遇就像是在述說著茨威格自己的故事,被法西斯摧殘著脆弱的心靈,差點為此精神分裂。

最終,B博士走出了對自己的限制,可惜茨威格沒有,是他無能嗎?我認為不是,只是他對納粹法西斯的不滿。不敢苟同筆尖上的文字會改變世界,也不敢苟同生命僅僅是要活著,人的生命應當有理想及追求才更有意義。

三、不敢苟同是對生命的尊重,帶著一股寧可玉碎的悲壯

對於茨威格的評價,很多人都會說他的心不夠堅強,如果堅強一點,或許他就不會自殺了,但我在他的文字中看到的不是這樣。

在《象棋的故事》裡,B博士最終在「我」的提醒之下,走出了快要分裂的精神世界,他混亂的精神裡雖然帶著潛意識裡的自我限制,那是被納粹法西斯摧殘的創傷,但他在「我」的提醒之下,還是回復了對精神的控制,他的心因為有「我」的存在重見天日,避免了精神的桎梏。這也是茨威格對於內心的渴望,他同樣希冀得到心靈的自由,但是他的不敢苟同恰恰反應出他對法西斯控制社會的不滿及反叛,這讓他的文字多了更多思考生命的人文色彩。

富蘭克林說過:不惜犧牲自己以圖苟安的人,既不配享受自由,也不配獲得安全

在巴西最後的兩年裡,茨威格享受著很自在的日子,他白天趕稿子,下午和妻子下下象棋,但每天的工作也長達八九個小時。那時他在為自傳《昨日的世界》忙碌。

茨威格的自傳《昨日的世界》中,他提到,「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要對一個陌生民族感恩戴德似的,因為自己呼吸了他們的空氣」。

能想像到他一個失去了國籍的人,加入一個讓他痛恨的國家,還說著這個國家的語言,他內心多麼掙扎,他不願意就此苟延殘喘,也不願就此放棄自己的理想,只為追求身體的安逸。他追求的是心靈的安寧和自由,他帶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悲壯。

《昨日的世界》裡茨威格曾說:「永遠不要只拿時間一個維度去度量生命。比起時長,你還可以賦予生命更多,信仰、智慧、尊嚴與愛,這些都比單純的時間重要,如果可以,我也願意用生命去捍衛。」

茨威格用自己的生命捍衛了活著需要有理想和追求,即使因此看不到勝利的曙光。但在他的文字裡我看到了他對當代社會被摧毀的同情,也多了對法西斯政權奴役世界的痛恨,同時還帶著對於生命本身的思考。

《象棋的故事》講述的不單是象棋本身,還給我們帶來關於生命的意義的探討。

相關焦點

  • 兩軍對對碰 溫酒斬華雄 象棋的規則
    小故事:溫酒斬華雄東漢末年,董卓把持朝政,袁紹、袁術、公孫攢、曹操等諸侯不服,就組成聯軍,攻打董卓。然而,董卓手下有個虎將叫華雄,此人勇猛異常,連斬聯軍俞涉、潘鳳兩員大將,諸侯無不驚恐。這就是「溫酒斬華雄」的故事,後人為稱讚關羽的英勇善戰,以詩讚曰:「威震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咚咚。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戰場是不是與棋盤上的兩軍對對碰很像?
  • 中國象棋故事:你知道為什麼紅棋先走嗎?為什麼兩帥不見面嗎?
    中國象棋是一項非常有趣味的智力運動,它源遠流長規則簡單,對抗性強,老少鹹宜,受到我國大眾的普遍歡迎,街頭巷尾茶餘飯後,興致勃勃的殺上一盤,更有一群在旁觀戰的助手參謀,指手畫腳面紅耳赤,夾雜著歡聲笑語,既陶冶情操又鍛鍊智力,真是其樂融融啊,有一首詩說得好:
  • 象棋的故事
    —— 每天分享 短篇小說 pixabay.com 象棋的故事 (奧地利)史蒂芬·茨威格 張玉書譯 一艘定於午夜時分從紐約開往布宜諾斯艾利斯去的遠洋客輪上
  • 來自茨威格與希特勒的精神對弈|《象棋的故事》中所隱含的真相
    其中《象棋的故事》便是他所創作的最後一篇中篇小說,揭露了法西斯對人類思想的侵蝕和折磨。如果說茨威格的代表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起來婉轉可泣的話,那麼《象棋的故事》讀起來就是暢快淋漓,跌宕起伏的情節讓人拿起書來就想馬上讀完。小說採用的是多層框架敘事結構,大的框架是在一艘遠洋郵輪上所發生的,眾人與琴多維克的對弈。
  • 象棋「胡司令」故事——借鑑創新
    當時有人批評胡榮華學圍棋和西洋棋「不務正業」,但沒想到,後來胡榮華正是借鑑了圍棋和西洋棋的思路,在象棋的布局上創下了新路。 一般來說,象棋布局中,當頭炮擺好後,除了打出去或為了防守,一般是很少自己卸掉的,更沒有在毫無危險的情況下主動卸掉的先例。但圍棋中有種判斷得失的方法叫「解剖」。
  • 自由與規則
    這個小故事大家聽完只是覺得玻璃傻,但是想過我們日常時候其實也差不多嗎?中午接娃路上,她在說老師在學校對他們限制了,雖然她一直屬於比較聽話的孩子,但是心裡對老師的限制還是有點不滿,我問她看到前面的紅綠燈了嗎?
  • 圍棋與象棋(中國象棋、西洋棋、日本將棋)該如何選擇?
    西洋棋應該最難,因為規則更複雜,對於人的智力開拓作用更大。日本西洋棋(將棋)不談虛的,就只說趣味性和實用性,選圍棋最佳。中國象棋最簡單,普及度最高,但相對來說規則最死,能發揮的餘地不多。如果不經過刻意訓練,大概率下不過普通手機軟體。小霸王上的象棋都玩過吧?
  • 象棋九陰真經
    》文/孫浩宇一直以來,我都在網路上尋覓那兩首傳說中的前後象棋歌。非也,要得驪珠,必入深海,經過一番工夫,終於,在《李開先研究資料彙編》一書中,我看見了那「久聞其名而未見其面」的《前後象棋歌》之廬山真面目。 先介紹一下《前後象棋歌》的作者李開先吧。
  • 極限挑戰 | 極限象棋:明星效應中開拓象棋等傳統文化的全面傳播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極限挑戰》中最後一個環節是以象棋暗棋為遊戲基礎進行的腦力遊戲,節目組將其和前幾輪遊戲進行串聯,為觀眾呈現了一把精彩絕倫的極限象棋。暗棋是一個利用象棋棋盤與棋子來進行的棋類遊戲,它的規則沒有象棋般複雜,走棋在上,被吃子在下,雖然暗棋看起來如此的簡單,但卻一直受到大眾的喜愛。
  • 中國象棋名師班 本周日,象棋車輪戰等你應戰
    來自鼓一小六年級的朱柯宇同學,得知本周日有一場與中國象棋「金牌教練」的車輪戰,立馬就報了名。今年寒假,海都報特邀我省象棋「金牌教練」王榮塔和省內象棋名將王石,聯袂執教「海都中國象棋名師班」。為了在開班前檢驗孩子們的水平,本周日,兩位名師向榕城對中國象棋感興趣的孩子們「下戰書」,跟孩子們展開「車輪戰」,老師一人對弈多名孩子。當然,針對零基礎的孩子,現場的象棋講座也將讓孩子們感受象棋的魅力。
  • 認知和體驗「無待」,獲得心靈自由和精神「遨遊」
    在中國古代的文化中,有一個在面對仕途失意而又不願與世俗同流的情境下能夠獲得心靈慰藉、重新獲得生命活力的思想理念,那就是走向心靈自由和精神「遨遊」。達致心靈自由和精神「遨遊」,就需要在心靈上進行一次認知上的革命,超脫有待而認識無待,衝破思維枷鎖而獲得心靈自由,擺脫心識侷促而實現精神「逍遙」。有待與無待,是《莊子》思想中的一對重要價值觀念。
  • 公知頭子方舟子: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中國沒有大象
    中國象棋是棋文化的一種,它的歷史悠遠流長,象棋的規則簡單易懂,只要下兩把就能掌握規矩,象棋起源於中國,然而方舟子確認為象棋起源於印度。關於印度象棋的記載,可以追溯到中國南北朝時期,而在那之前,中國就早已發明了象棋,在南北朝時期,象棋的規則就已經和現在無異。
  • 【佳片在線】《心靈捕手》----走出心靈地獄!
    一個自幼被捨棄、飽受精神摧殘的數學天才少年;一個經驗豐富處於事業低谷的心理醫生.若兩者相遇,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 閒談中國象棋一代宗師——胡榮華(下)
    我小時候是個挺不自信的人,因為跟別人玩遊戲老輸,但是從象棋裡我逐漸找到了自信。第一次接觸象棋是在我8歲的時候,當時上海的象棋棋風是很盛的。「1980年的這場慘敗就是在四川樂山舉行的全國棋類比賽,首輪胡榮華就對戰楊官璘,胡輸給楊。這次胡榮華的樂山慘敗被列入1980年中國體壇的十大新聞之一。
  • 象棋故事:「棋壇宗師」楊官璘3
    楊官璘怏怏不樂地走出賽場,心中暗道:「如此和下去,真比輸棋還難 受!自擂臺賽開始以來,一直很順利,難道我要栽在侯玉山手裡不成?」七、大戰群雄 楊官璘回到住處,腹中飢餓,打電話從館子裡要來幾樣可口飯菜,拿筷子夾了幾樣放在嘴裡嚼來嚼去, 卻難以下咽。一是連日鏖戰使他過度勞累,胃口不好;二是與侯玉山連和六局,不分軒輊,寢食難安。
  • 象棋等級分前32位國手隔空對戰;2020寶安杯全國象棋網絡挑戰賽
    2020年6月14-18日由中國象棋協會、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市象棋協會承辦,深圳棋院、深圳市弈川文化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寶安區智力運動協會協辦的2020「寶安杯」全國象棋網絡挑戰賽在天天象棋APP上舉行。
  • 破除原生家庭桎梏——《傳教士第3季》
    別看第二季收視率不咋地,AMC依舊很頭鐵地續訂了第三季,而且會拍完整個四季故事。經歷了苦苦尋找上帝後,暴力傳教士傑西·卡斯特終於意識到上帝一直就在眼皮子底下,自己太過愚鈍當初沒能參透玄機。當他幡然醒悟再轉頭尋找時,被聖徒殺手和聖杯組織打亂。
  • 心靈自由:好女人,翹家去
    她教我如何迎風起舞,如何拾起生命中掉落的線頭,如何活在當下,如何滋養關愛我的身體,以及如何熱愛探險:永不止息。她的友誼支持我走過這趟艱困的旅程——她用笑聲和她熱愛的歌曲為我委頓的精神打氣,她在分外寂寥的暗夜陪伴著我,她幫助我走出絕望,找到我的目的感,鼓勵我找回生產力,分享我的故事。
  • 老將新秀爭輝 共享象棋文化 亞洲象棋城市團體網絡賽高潮迭起...
    小  經過為期一周的激烈角逐,2020年亞洲象棋城市團體網絡賽在上周日迎來了落幕時刻,來自亞洲12個國家和地區的26支參賽隊在過去一周的時間裡以棋會友,共享象棋文化的魅力,攜手呈現了一場精彩的象棋盛宴。
  • 榮光再現 棋王齊聚 ——2020「碧桂園杯」全國象棋冠軍邀請賽重磅...
    2020「碧桂園杯」全國象棋冠軍邀請賽將於2020年12月11日在順德碧桂園度假村舉行。對於向來以面對面對戰,經常圍觀探討棋藝的「國粹象棋」而言,更是雪上加霜。為了更好地豐富廣大象棋愛好者在防控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國象棋協會多次舉辦「業餘棋王賽網絡賽」、「女子明星快棋表演賽」、「特色學校網絡賽」等線上賽事,讓眾多象棋愛好者通過網絡也能盡展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