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自由:好女人,翹家去

2021-02-06 心靈自由

你,是否厭倦了老是當好人?老是把別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你,不需拋家棄子,也不用離群索居。改變人生!你,只要出走一個周末,就夠了!

 

你,了解自己嗎?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嗎?在為家庭、為所愛的人忙祿多年之後,你是否早已遺忘夢想與自我?


只要你願意,即使只有短短一個周末的時間,也可以通過這本書,瞬間改變你的人生!

 

「安德森誠摯懇切的語調,深深吸引許多女性,如同安德森一般,她們都覺得自己需要時間與空間來重新創造自己。」——《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瓊·安德森/文

 

在這本書裡,我用了許多女子的聲音和故事,她們都是我過去九年來認識的人。有些例子是綜合體,有些直接取自我的周末工作坊,有些則是根據我為此書進行的一些訪談。無論是那一種,為了保護這些女子的隱私,我都不用她們的真名,因為她們都還在成長蛻變中。
   
引言

   

大凡三十到七十歲之間的女性,都可能提出同樣的問題:「在我為所有人做了一切事之後,我該為我自己成為什麼模樣?」
   

 「不可能的,」我聽見有人這麼說,「這太麻煩了。」
   

 「我的擔子那麼重,怎麼可能完整地回答這個問題?」也有人這麼說。
   

好吧,也許是這樣。但正如你所知,我曾為了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與期待,而變得很空虛,甚至到了絕望的地步。單純的活著已讓我再也撐不下去,我知道我需要傾聽心的聲音,開始多照顧自己一點。但我和你一樣,不知道該怎麼做。接著,有那麼一天,我決定改弦更張,一度蹺家。從此之後,我不再回頭。
   

這回出走純粹是一時衝動,當時我已是半百之人,心想再不做就沒機會了——我打算去傾聽心底的聲音,或是繼續隨波逐流。在我的內心深處,我知道有無數沒人聽見的渴望、構思與計劃,長久以來,我已經習慣對它們視而不見。該是解放它們的時刻了!離家出走似乎是唯一的答案。到一個我可以離群索居的地方——遠離朋友、家人和外在的影響,這可以幫助我重新開始,回頭重新聯繫過去的我,以及我想成為的我。
   

當然這是必須付出代價的。我決定獨自搬到鱈角(Cape Cod),這個想法對我的親朋好友來說,就算不對他們形成威脅,至少也是不受歡迎的。除了一個摸不著頭腦又憤怒的丈夫之外,還有許多朋友與舊識都說我自私,其他人則斷言我已經成為一個激進的女性主義分子。我對最後這個粗糙的標籤怒不可遏,難道他們看不出來我只是站在人生的轉折點上,我只是需要一個新的方向嗎?然而,這些論斷仍舊讓我感到萬分懼怕——我似乎已經失去悲憫之心,甚至已經有點瘋狂了。但我只知道我又累又空虛。這個文化堅持要我們去做事(do),而不是做自己(be),我心中柔軟的部分已被深埋,甚至不太喜歡自己當時的生活。
   

獨居一年的時間裡,我的足跡踏逼鱈角所有的沙丘與海灘,也漸漸理出了頭緒,我重新探觸自己的本能與直覺,修復了因為忽視自我而產生的傷痕,並挖掘出一塊嶄新的畫板,我可以在上頭重新設計我的餘生。一路走來,我覺察到那許多撒在路上帶著倒鉤的標籤對我毫無影響。它們反映的只是旁人對改變的畏懼,以及因為無法再依賴我而產生的恐懼。我的任務只是要救一個我唯一能救的生命——我自己。
   

在那一年之中,我有幸遇見一位睿智的老婦人,她成為我的好友與導師。瓊•艾瑞克森(Joan Erikson),我稱呼她為老瓊,她嫁給知名的心理醫師艾瑞克•艾瑞克森(Erik Erikson)為妻,和他合作發明了一套理論【編按:Identity Crisis(認同危機),認為「個人認同」是經過八個人生階段的循環而組成。她除了和丈夫共事之外,還是個畫家,也是個很好的聽眾與探索者。她教我如何迎風起舞,如何拾起生命中掉落的線頭,如何活在當下,如何滋養關愛我的身體,以及如何熱愛探險:永不止息。她的友誼支持我走過這趟艱困的旅程——她用笑聲和她熱愛的歌曲為我委頓的精神打氣,她在分外寂寥的暗夜陪伴著我,她幫助我走出絕望,找到我的目的感,鼓勵我找回生產力,分享我的故事。我珍視她給我的最重要的課題:任何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智慧,任何人提供的支持,我們都有責任接受,然後,最重要的是,將它傳遞下去。
   

因此,當一些老朋友來訪,注意到我不僅步履輕盈,神態更是快活無憂,就說她們也想像我這樣,於是,我從頭憶起那帶領我走向轉變的各個步驟。最初的幾個月裡,我都是在暗中摸索,只是讓日子一天天過去,而沒有清楚的方向和目標,但我的經驗確實形成了一個模式,還有若干練習幫助我繼續前進。在老瓊的鼓勵之下,我將我的故事依時間順序寫成三本暢銷的回憶錄,目的是鼓勵其它婦女走出自己的生活,就算不是出走一年,也要離開一星期或一個周末,學習傾聽自己的心靈想要訴說的話。
   

那些書挑動了許多人的神經,無數婦女湧進書店想要見我,還有人邀我出席她們的讀書會,還有數不清的信件與電子郵件,都是要表達她們解放的心情,因為終於有人將她們的感覺訴諸文字。慢慢的,我無力再回復這些信件。每一個人都想要更多——更多故事,更多靈感,更多指引。有兩封信闡明了這個重點:
   

我剛讀完《漫步在海邊》(A Walk on the Beach),心蕩神馳不能自己。在我人生的這個時點,過去二十七年來我所知所為的一切均將來到終點而有所改變,我敬佩你有勇氣掌控自己的人生。但你都是如何做到的呢?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嗎?有沒有什麼樣的準則可以讓我一路追隨?
   

 我剛讀完《海邊的一年》(A Year by the Sea)。你的書在許多方面觸動了我。
   

我今年五十二歲,是該重新塑造自己的時候。乾脆收拾行囊到海邊去,這個方法好極了,但對我來說卻是遙不可及。我似乎凍結在我的空間裡,我也想離開一段時間,但如果,永遠離開就未免太嚇人了。你如何擁有這股勇氣呢?你是如何活過那些乏味的時刻?你怎麼樣讓自己不會不耐煩?在你的書裡,這一切都顯得很簡單,但我知道不是這樣。我該怎麼做呢?
   

顯然其它女性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之外,也都想要找到其它的目的。她們需要的只是時間,最好有人在旁敲邊鼓表示支持,外帶一點溫和的引導。因此,我開始主持「海邊周末營」(Weekend by the Sea Retreats)。大約八年後的今天,各種女性從全國各地來參加這些周末營,以及在各處巡迴舉辦的工作坊。這些女子的自我,被她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歲月徹底掩蓋了,如今她們來這裡學習如何將它們挖掘出來。她們來沙灘漫步,分享自己的故事,以及在我的後見之明的協助下,重新找回她們真正的自我。她們都帶著痛楚(the ache)而來,說她們的婚姻如一灘死水、孩子需索無度、空巢期剛開始、上司傲慢自大、事業沒有一點挑戰性,以及,是的,生命已經失去光彩。我迎接她們說:「歡迎成為我們的一員,姐妹們。該是重生的時候了!」
   

這些婦女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呢?自以為無所不能的女強人;孩子已經離家而渴望有個新方向的家庭主婦;新寡或剛失婚的婦女,在這成雙成對的世界裡,必須面臨一個寂寞的未來;年輕的媽媽,首度逃離生活中不停需索的噪音與活動;懷疑自己是否錯失了什麼的未婚單身女性。除了做母親的人之外,還有許多女兒、姐妹、姑姑阿姨、祖母和朋友們,來自全美五十州和加拿大。她們既絕望又充滿勇氣——準備要付出一切做好自己。在周末營裡,她們學著活在當下,逸出常軌,棄絕規條,耽溺於偷閒的時光裡,完美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採取行動強迫改變。
   

對許多人來說,真正的走開,即使只是一個周末,都是一件奢侈的事,但我們無論如何都必須找出時間讓自己做出改變。是的,有許多束縛牽絆。但這些大多是我們自己一手造成的。我上電視節目「歐普拉脫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時,曾談到離家尋找自我的觀念,前排有位女士舉手,堅持說她不可能做這樣的事。「我有好幾個孩子,」她抱怨說,「還有一份工作和一個丈夫。」
   

我感覺到她認為我的故事很難理解,也覺得忿忿不平,但我擺脫我的罪惡感,坐挺了身子,直直的看進她眼裡,問道:「一年裡面有八千七百個小時,你卻連二十四個小時都找不出來留給自己,你不覺得很可憐嗎?」
   

 「可憐!」歐普拉拉長了聲調,慢條斯理的回答。「你聽見了沒?可憐!」
   

 觀眾一陣哄堂大笑,但在節目結束之後,過了許久,我才明白我們談到了一個重點。如果女人找不出時間來讓自己恢復元氣,那的確是很可憐的。事實上,我認識的婦女之中,沒有一個人敢說,她的家人會硬要她找出二十分鐘的快樂時間,更別談有誰會催促我們去尋找自由或解脫了!我們必須伸出手去自己抓取。這個伸手的動作需要大量的意志與勇氣,但是正如瓊•艾瑞克森有一回跟我說的:「坐在那兒等著生命來找你,那才是真懦弱。」
   

不要繼續在我們的皮膚之下當個陌生人,一分鐘都不需要!我們已經當好女孩當得夠久了。這本書就是要激勵你獲得新生。其中有些是我在海邊那一年按照直覺實行的步驟,或是在海邊工作坊遵循的程序,外加一些我自己和其它婦女的故事。
   

我並不打算讓它成為一件艱難的工作,也沒有任何時間限制。我們女人不需要更多的工作,或是任何人來告訴我們該做什麼。況且,心靈的工作是不能有時間架構的。尋回自我的道路就和走上這趟旅程的婦女一樣多,而且到頭來人人都必須設計自己的路徑。
   

有些人也許寧可讓自己的焦慮簡單溜過。她們不想聽到什麼輪到她們上場的話,不想讓人家把她們從自己的角色中拖出來,不想克服自己多年來根深柢固的怯場習慣而走進聚光燈下,不想發出聲音、大聲喊道:我要,我需要,我就是我。
   

但是使她們裹足不前的並不只是這些心理障礙而已,她們也缺乏引導。我們都需要更多的導師。我們的傳統支持體系瓦解了。有太多家庭因為離婚或分居而相隔兩地。母親和女兒很少分享同樣的信息、價值觀或期望。太多人覺得孤立無援,動蕩飄泊。本書中,我寫出我自己的故事,外加其它參與周末營的婦女的故事,我希望你能夠開始自在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對我們追求自我的過程也不會覺得不安,並能夠開始尋找你的支持網。
   

這不是一本傳統的實用秘訣書。我無法忍受那種書,它們總是假設我們只要記住那些步驟,遵循那些規則,就可以令自己變得完美。誰要變得完美?完美是注射肉毒桿菌除皺,擁有六號身材;上帝從來沒打算讓我們變得一模一樣。不是的,這本書是要給你一個脈絡背景,一種社群感。你只要慢慢翻閱這些章節,或是利用一個周末的時間,實際進行本書「後記」裡的各個「推動計劃」步驟。你可以和朋友分享,或是自己進行。周末營的朋友會肯定地說,離開家庭一個周末並非不可能,而且還可以得到一個能夠改變一生的經驗。因此,我力勸大家,每個人都要設法找出這個時間。你可以利用後面的一些空白頁,記錄自己的成長,或是自行寫出一本日記來。
   

無論你決定如何使用這本書,我都鼓勵你去買本日記,一面讀一面寫。你的反應和我的文字會形成對話,也會成為你自己原創點子的跳板。我光是在那一年,就記下所有的想法與經驗,而且我會不斷回頭參考它們,從中得到鼓勵和靈感。你可以視自己的需要,前後跳躍式的閱讀不同的章節,但是最好從第二早開始看,才能明白自己也需要改變。
   

我們必須重新評估自己的例行事務與規則,在這場奮鬥之中,我們大家都是姐妹,因此需要鼓勵彼此去冒更多的險。正如艾略特(T. S.Eliot)所說:「唯有那些冒險走遠路的人,才可能發現自己能夠走多遠。」
   

因此,當你渴望找到真正的自己,提振自己頹廢的精神,想要即起即行、豪放一番,或甚至只想自由的享受當下,放開想要掌控的雙手,修復受損的心靈,或是尋回自己埋藏的部分——這本書就是為你寫的。這是你的機會,可以深入了解你的問題,改變平時的例行公事,遠離規範,質疑現狀,每一天找回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畢竟,生命就只是一個響應而已。
   

在每一個女人的生命裡,總會有個時候,她必須為自己負責。你的時候到了嗎?當然,這會需要一點訓練、決心、信任與時間。但是到頭來,你就會明白柏拉圖的話:「未經檢視的生命就是被浪費的生命。」因此,向前走吧!即使你心底的聲音說不要,依然縱身跳下;然後別再回頭。這回終於輪到你了。
  

 周末之前  知道自己需要改變


    醒醒啊,姐妹,該輪到你了!


    「當土壤因為耗竭而貧瘠,心靈就有段休耕的時間」
    ——豪爾•瑟曼(Howard Thurman)
   

 承認你已經迷失
   

完整的生命是需要培養的。當我們放下手中的犁,不再播種,忘卻施肥,就會喪失我們的莊稼。然而我認識的大多數女子,都是為了某種更偉大的利益,而讓自己的生命憔悴枯萎。
   

我們被教會適應的藝術,因此大多養成一種無我的行為模式;我們為了支撐起別人的生命,讓自己活得單調乏味,我們不再能夠想像任何冒險、浪漫、意義或自己存在的目的。簡單地說,我們已經偏離軌道,不再滿足自己,而只是愚蠢地以為,在我們做了這麼多,在長久的施予、嘗試與勞碌之後,有人會給我們一些補償。但是白馬王子是個難笑的笑話,童話故事裡善良的仙女都死光了。我們並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大多以痛楚而終。我們每天醒來都覺得內心遭到啃噬,渴求得到更多,期待來一趟大檢修,但我們毫無頭緒,而且已經疲倦或是沮喪得無法有所作為。我們這一生就像個大水罐一樣,不斷的把自己往外倒。難怪我們會覺得空虛,可是又缺乏所需的能量、可以幫助我們的準則,或是任何形式的引導與支持。是的,該是改變這一切的時候了。
   

第一步就是承認自己已經迷失。在英格瑪•博格曼(Ingmar Bergman)的電影《面對面》(譯註:Face to Face,又譯《面面相覷》)中,珍妮是個成就不凡卻心靈空虛的女子,她說:「我們(女人)演好自己的角色;我們學會臺詞;我們知道人們會希望我們說什麼。到頭來,甚至不用刻意去做,因為我們隨時都是戰戰兢兢的。」要讓我們放棄表演習慣,回到幕後本來的面目,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我是個居住在郊區的媽媽,有兩個兒子,我是個忙碌的生意人背後的支柱,我是個好女兒和好媳婦,孝敬四個年老的父母,也是個可信賴的大家庭成員和別人的朋友。我被我的工作時程和電話綁住,我以自己為榮,因為我是個多功能的奇蹟,我可以一路治療我擦傷的膝蓋,受傷的心情,甚至一些朋友瀕臨破碎的婚姻。一通電話,我就會高興地開始經營學校的義賣,處理教會的募款,為足球和籃球比賽切橙子、倒汽水,同時在本地報紙投稿,好為他們多賺點蠅頭小利。我的行事曆都填滿了,以致必須在邊緣的地方多貼一些白紙。
   

我會在早上跳下床來,穿上衣服,做好早餐,裝好便當,跟大家揮手再見,清理廚房,出門散步,辦好雜事,處理好工作上的差使,回到廚房去準備晚餐,然後進行另一回合的清理,跟每個人親吻道晚安,最後再回到自己的床上。大多數時候,我表現得太好,甚至沒有人會來幫忙。如果有人想要插手,我就會把他們推開,我有自信掌控一切。
   

 我很瘋狂,但我覺得自己很重要,很有成就感。畢竟,我不是曾安排出最成功的晚宴、假期和特殊的家庭活動嗎?我會幫助別人,而且他們的進展和微笑似乎就足以令我滿足了。我的自我價值來自於擔任一個居家的照護者,仿佛我生來就是為了扮演這個角色。
   

回頭想想,我發現這樣的訓練是從青春期開始的,當時我的身體開始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旦賀爾蒙開始分泌,接下來四十年的歲月就已經自己畫好地圖。我渴望求偶、生殖、照護,這些渴望都比我自己堅強——令人暈眩的刺激與欲望,還有角色扮演的激流一路將我淹沒。
   

但是擔任這麼一個隱形的付出者,終究是有缺憾的,有種感覺始終徘徊不去,我過得並非真的如此充實。懷疑的感覺時常溜出來,給我一陣莫名的刺痛,例如,當我媽媽在幫我準備晚餐時,會不時叨念著她那老掉牙的經文:「做媽媽的人總是啃雞翅膀。」那是一個古老的笑話,在大蕭條的年代,聰明的家庭主婦有辦法用一隻小小的烤雞餵飽一家六口。然而,每當我聽見母親談到必須吃那最沒人愛吃的部分,就不禁替她覺得難受。難道母親不重要嗎?難道她們不是和任何人一樣,也都需要營養?
   

我們的兒子上大學之後,這些懷疑的聲音更常出現。行事曆上開始出現空白,我突然多出了太多無所事事的時間。現在我該做什麼呢?令人沮喪的是,我一點頭緒都沒有。我一向忙著照顧別人,卻忘了自己也有需求,也有欲望和目標。於是我和我的女性朋友們相聚時,酒喝多了,就開始相對而泣。我們都驀然發現自己始終沒想到應該投資個人的未來。更嚴重的是,吾友雪若的結論是:「你不會因為更年期到了,就得到一隻金表做為獎賞!」
   

為了撫慰受創的心靈,我們開始去租電影,主題總是與女性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有關,就想看看每一位女主角都是如何走出泥淖。在《再見艾麗斯》(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裡,柏絲汀(Ellen Burstyn)離家出走;在《第二春》(Shirley Valentine)中,雪莉也一樣;在《不結婚的女人》(Unmarried Woman)裡,姬爾•克萊寶(Jill Clay burgh)躱進一連串的婚外情之中;而在《權勢下的女人》(Woman Under the Influence)這部片子裡,可憐的吉娜•蘿蘭(Gena Row lands)發瘋了。
   

這些故事都沒有給我們一個有力的解決方案,因此我們各走各的路。維吉尼亞去申請法律系;艾得麗亞取得她的房地產中介執照;不久前才新寡的茱荻則找了個情人,一起環遊世界;海倫「出櫃」;茱莉熱情當個祖母帶孫子;雪若則是和丈夫一起跑到緬因州——她最愛的一座島上。我為朋友們的行動拍拍手,但是她們的選擇對我來說,更像是希望藉由外務或新的戀情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而不去理會自己的渴望。我有別的渴求,卻又似乎找不到。
   

我猜我是在期待一個徵兆或事件——某種儀式的發生,讓我得以解脫,好自由踏上新的跑道,有個新的身分。確實有些儀式:我的兒子們大學畢業了,搬到他們的新家;有一個結婚了,另一個也已經訂婚;父親過世;丈夫步入五十。但這些轉折都只是繞著別人打轉。雖然我切身貼近這些事件,也受到它們的改變,卻沒有一個是以我為中心。同樣的,我又在等待各種特殊時刻、節慶,而在這些事件的激情過後,心情又蕩到谷底。
   

然後在一個聖誕節假期,我去看已婚的兒子,當時我開始真正感覺到,自己必須停止向別人求助;生命中的任何改變,都必須由我自己發動。打從羅賓和我抵達,我就覺得像個外人。孩子們有自己對佳節的看法,雖然他們請了雙方的家人,那大多數的計劃對我來說卻都是陌生的。更慘的是,我想要提供的所有協助好像都沒人理會。我不斷跟自己說,孩子們必須拒絕我們,才能過自己的日子。但我還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接受這種權力的轉移,也無法接受我這全新的小角色。因此我退回臥房裡,以免顯得尷尬。許久之前我就知道,中國式的「衝突」,就是兩個女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我決心不要讓自己置身於這種處境。
   

如果要說實話,我只想要回我過去的角色。我要繼續設計與掌控傳統的佳節——做我們老祖母的咖啡蛋糕,打開聖誕襪,在拆開禮物之前吃個早午餐,吃完班尼迪克蛋才算結束。但是,許久之前我就明白,留在「我要」的位置只是自我意識作祟而已——我還是要兒子們覺得我重要,我要用我的方式過假期,我要佳節就和過去一樣。我必須放下「我要」,開始專注於「我是」,才能找到我所追求的新生活與快樂。該是成為新的自己的時候了,第一步就是承認我已經迷失。聖誕節之後不久,有件怪事發生,迫使我必須更進一步傾聽自我的邀約。我的喉嚨出現一種奇怪的感覺,漸漸地讓我幾乎無法吞咽。我心想可能是食道癌,或至少是嚴重的胃食道逆流!我在恐慌之中,急急的跑去找我的內科醫生。經過幾個回合的檢驗之後,她的結論是,目前的症狀什麼事也沒有。她沒開藥給我,只是給我一本書,露易絲•賀(Louise Hay)寫的《創造生命的奇蹟》(You Can Heal Your Life)。在這本小書中,她說明負面情緒與嚴重焦慮往往會導致身體的疼痛——這是身體在告訴我們,要改變我們的模式,必須活得不一樣。就我的情況來說,我必須承認,我只是再也吞不下我的生活方式了。因此,我排除恐懼,開始了尋找新自我的寂寞功課。
   

我開始找的心理醫生為我的覺察暍採。「恭喜你要開始做自己的英雄,」她說,「這是困難又孤獨的工作。你得破除過去的模式——像你這麼慈祥的女人,這點並不容易做到,但是很值得。」她持續提升我的意識,卻沒說應該如何從這些愚蠢的模式中走出來,如何撫慰我內心的痛楚,或是該如何成為自己的英雄。我依然如在霧中,不知如何進行,也繼續和我的冷漠、枯燥與停滯不前的感覺戰鬥。


【附錄二】讀書會導讀
   

以下的引言、討論問題和作者介紹,都是為了讀書會在閱讀瓊•安德森的《好女人,蹺家去》時,讓大家更深入的討論。我們希望它們會提供一些思考與討論本書的有用方法。欲取得更多信息,請上網站WWW.joananderson.org
  
引言
   

想像有個女人,她為了讓每一個他人的夢想成真,做得有聲有色,但是她自己的希望與目標都落到所有應辦事項之後。她投注無數的感情與身體的能量從事社會公益,滿足別人的需求。她覺得自己彷佛淹沒在無休無止的職責洪流之中。她在閱讀本書時,瓊•安德森就要拋給她一條救難索。這位危機中的女子可能是你,也可能是你身邊的人。無論如何,《好女人,蹺家去》會讓你開始將你的靈魂修飾完善。
   

 瓊•安德森在鱈角那年的故事已經是個傳奇。她的兒子離家,丈夫接受新工作之後,她走了激烈的一步:她決定花點時間獨處,照顧自己,而非家人的需求。在海邊獨居的那幾個月,她慢慢拋棄多年的不安全感和表面功夫,裸露出一個堅強有主張,而且貨真價實的女人。她不允許自己的情感再次枯竭。《海邊一年》是她這次獨居的回憶錄,不久她成為一位暢銷書作家,於是她明白,自己先前感受到的耗竭與空虛感,也是無數來自各行各業的女性的相同感受。自從一九九九年《海邊一年》出書之後,她在她的周末工作坊中,也和成千上萬的女性分享她轉化中的智慧。如今《好女人,蹺家去》讓每一位女性有機會在兩天兩夜的抽離時間裡,體驗到療愈的喜悅。這本小書文辭懇切,裡頭滿是教你自我解放的練習與瓊的醒世良言,它將會開啟一個新世界,使你的人生備感充實。
   

你也許會想要自己一個人讀完這本書,或是和你的摯友共讀,或是與一群人一同分享。你可能會選擇一個遠遠的地點,或是離家很近的地方。你甚至不用在一個周末裡做完所有的練習——這個學程絕對不是要你去遵循規則的。這是一本可以帶領你通往自由的方針,無論你選擇那一種閱讀方式,我們都希望如下的主題與問題有助於強化你的閱讀經驗。

 

討論主題與問題

1.在本書的引言裡,瓊告訴我們:「我曾經為了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與期待,而變得很空虛,甚至到了絕望的地步。單純地活著已經讓我再也撐不下去。」「單純地活著」這樣的概念適合用在你身上嗎?有什麼徵兆顯示這樣的生活方式,已經讓你無法再支撐下去?

2.瓊在周末前的主題包括「雜亂無章的行事曆」。你在整理完那許多使你耗盡心力的活動,並選擇使你精神奕奕的新活動之後,發現了那些模式或主旨?你最喜歡的活動表現出真正的你應該是什麼模樣?
   

3.你開始閱讀星期五的章節「抽離的重要性」,你對「抽離」的定義有何改變?你最想離開什麼?最不想離開什麼?
   

4.在尋找靈感的練習中,你選擇那一位你很崇拜的親戚?她如何主張她的獨立性?假如此刻她和你一同抽離,她會跟你說什麼?
   

5.你透過童年的照片研究自己的成長過程時,其中的形象使你大吃一驚嗎?其它親戚對這些照片和記憶有何響應?他們印象中的你和你自己回憶中的你一致嗎?
   

6.瓊•艾瑞克森在養成充實的人生方面,成為作者最偉大的導師。你的生命裡,誰可以做為你的瓊•艾瑞克森?在這些藝術上,你會想要教化哪些人?
   

7.艾瑞克森的生命循環八個階段和你成長過程中的裡程碑相比,有何相同或不同點?你在編織你的生命循環織錦時,發現自己有那些優點?
   

8.你在星期六的漫遊中,對你的獨處時刻有何感受?你允許自己在沒有旅遊行程的情況下,花時間去探索一個開放的空間,你對自己的心智與身體有何新發現?大自然是否以「歡迎」來迎接你,就像海豹有時對待瓊的海灘訪客一樣?
   

9.寫一封信給自己,捕捉這個甦醒的過程,這麼做的感覺是什麼?你在信中是否使用一個特定的語調或聲音?你過去和自己對談時,是否都是表示支持,而且態度很溫和?
   

10.用星期六早上那章裡的平衡輪,對照你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哪個領域似乎最有挑戰性?你如何面對這個挑戰?在自我的區塊當中,那一個部分會得到你全新的關注?
   

11.在十字練習中,你發現了那些新的方向?你在探索各個可能性的過程裡,會拋棄那些習慣、人、義務與情緒?你答應自己下一次何時抽離?在此之前,你預期自己會有什麼樣的轉變?
   

12.你對重返常軌階段的印象是什麼?你對生命的看法有何改變?別人眼中的你有何改變?
   

13.瓊在後記末段,寫到她一直很擔心兒子的「耐力賽跑」,直到她和他共同跑了一次,才不再擔心。「它之所以是個很棒的運動,就是因為辛苦」,他跟她說。有些挑戰會傷害我們,有些挑戰則有助於發揮我們的潛力,最好的分辨方法是什麼?
   

14.一般而言,女人和男人的人生有何不同?為什麼有那麼多女性會覺得沒有必要照顧自己,卻只是一心二思的照顧別人?有什麼能夠改變這種潮流?
  

----

書名:好女人,翹家去
原書:A Weekend to Change Your Life: Find Your Authentic Self after a Life time of Being All Things to All People
作者:瓊•安德森(Joan Anderson)
   
作者簡介


瓊•安德森(Joan Anderson):畢業於耶魯大學,是資深新聞工作者,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著有三本非小說類的女性書籍:《海邊一年》(A Year by the Sea)、《未完成的婚姻》(An Unfinished Marriage)和《漫步在海邊》(A Walk on the Beach)。她也寫兒童讀物,如《1787:第一次感恩節大餐》(1787:The First Thanksgiving Feast)、《美國家庭農場》(The American Family Farm)等,以及備受讚譽的專題著作《戒除看電視的習慣》(Breaking the TV Habit)。

 

瓊曾因漠然的婚姻關係陷入停滯,同時面臨中年生活重心轉移的困頓,她毅然離開家庭,前往麻州鱈角的海邊小鎮獨自生活了一年,繼而在海濱生活中探索到新的力量和轉機。瓊在深刻體驗了凋零和重新綻放的生命後,開始借著寫作與更多的女性分享她的心路歷程,進而針對女性議題,和媒體角色發表演說,同時主持「海邊周末營」講座,與學員分享她在海邊獨居一年的學習成果,探索簡樸生活的要素以及如何活在當下的藝術。瓊曾應邀上《歐普拉脫口秀》等多個知名電視及廣播節目,與觀眾談論她暢銷書。瓊目前與丈夫定居鱈角,持續經由寫作和眾多女性分享心路歷程,並幫助更多背負傳統包袱的女性重新認識自我。


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瓊•安德森,在本書中提供了精闢的建言與靈感,幫助女性發掘真正的自我,了解自己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重建具有創意、獨立又充實的人生。瓊•安德森在本書中運用自己的人生經驗,以及她在工作坊中的所見所聞,讓女性朋友明白如何脫離自己在眾多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恢復自己的真實本性。依循本書的實例與導引,讀者將可培養自己長期被忽略的才能,不再需要屈就自己,進而重獲新生、改頭換面、為自己而活。

 

安德森提出了抽離(retreat)、修復(repair)、重拾(retrieve)、重組(regroup)、再生(regenerate)、重返(return)等六個探索自我的階段,以及詳細的自我設問和實作清單,簡明易於操作.她條理清晰、循序漸進地引領所有女性讀者按照自己的步調,踩著書中寶貴的經歷前進。這個可以帶來持續改變的旅程,時間不需要多,只要短短一個周末,就夠了。

 

《好女人,蹺家去》將瓊•安德森的自我探索技巧帶到世界各地,不僅探討眾多女性為了完全發揮潛力而做出的奮鬥,也揭示出更多令人驚奇的成分.幫助女性重新發現自己。讓自我夢想再現生機。

 

目錄

     作者的話
    引言
    周末之前:知道自己需要改變
    醒醒啊,姐妹,該輪到你了!
    承認你已經迷失
    破釜沉舟
    讓你的生命得到應得的關注
    雜亂無章的行事曆
    行事曆控管
    「但是」封上「而且」
    星星的力量
    星期五:抽雕的重要性
    自我始於抽身走開
    獨處說帖
    成為自我與靈魂的學者
    一名女子抽離的故事
    追求抽離——從小處做起
    延長抽離時間
    認識自己的歸屬感
    我離開的一切
    星期五晚上:找回天然的自我
    將你自己一塊一塊收拾好
    堅韌的根
    黑羊領導羊群
    讓舊的自我脫胎換骨
    親戚的能力
    攝影機從不眨眼
    生命循環邏輯
    生命的顏色
    意圖
    瘋狂拼布
    星期六:修復身髓與靈魂
    打開寂靜,關掉聲音
    抓住屬於你的日子
    清空
    減輕負擔
    機緣
    大海來的禮物
    搜索自己的靈魂
    部落異象搜尋
    寧靜時刻
    我在沙灘上找到了什麼
    身體與靈魂
    讓身體動起來
    真心對待你的身體
    高度保養的新視野
    別再打擊你的身體
    如此自我照護
    泡湯與裸泳
    訓練身體與靈魂
    星期日早上:尋找平衡與界限,重新整理自己
    放棄每個旁人的期望
    甦醒
    來自沙中的情書
    平衡的行為表現
    什麼該留,什麼該丟
    優惠券
    施與受問卷
    星期日下午:擁抱你的第二春,讓自己朝氣蓬勃
    凝聚力量,投資自己
    開始你的第二春
    第二春的最佳典範
    好好活著,就是最佳報復
    我們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永無止境的十字路口——多選題
    勇敢
    小而美的旅程
    第二春問卷
    收集讚美
    周末之後:回家
    決定在老地方當個新人
    重返常軌
    慢緩腳步,別走太快
    秘密就力量
    保持清醒
    鹽巴姐妹
    創造自己的生命線
    生命線步驟
    擁有生產力
    後記
    串連點滴
    改變人生的周末推動計劃
    附錄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

活動:第四期上海心靈自由書友會

時間:2014年3月9日(周日)14:00-17:00

主題:《踏上心靈幽徑》by 傑克·康菲爾德

地點:上海浦東陸家嘴商城路297號申金大廈主樓408室(浦城路口。9號線商城路站(略近),2號線東昌路站,均從4號口出站,步行6至10分鐘即到)

 

報名方式:微信回復報名或加入書友會微信群報名。告知聯繫方式。如報名成功,會回復確認。

 

費用:30元/人  現場提供有機健康茶點

活動:第三十五期北京心靈自由書友會

時間:2014年3月9日(周日)14:00-17:00

主題:《初學者的冥想書》by 傑克·康菲爾德


地址:泥廬餐廳(東城區國子監街40號東方戲劇院內,地鐵5號線,1號線雍和宮站出)
費用:書友會免費,茶水費自理。

報名方式:微信回復報名或加入書友會微信群報名。告知聯繫方式。如報名成功,會回復確認。

 

心靈自由書友會是以心靈成長為主題的互助團體,以閱讀、討論、導讀、分享等形式,做持續性、系統性的團隊學習。每期採取主題閱讀的形式,每次一個主題,深入探討。 為了保證交流的品質,書友請預讀材料。書友會每期10人左右,活動時間約三小時,空間有限,請提早報名。

 

--

1.北京心靈自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中信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克裡希那穆提精選文集終於出全了!4月<心靈日記>和<論關係>,5月<論自由>和<論真理>,7月<世界在你心中>和<點亮自性之光>,12月<最好的教育是愛>和<生命筆記>,以《心靈日記》開始以《生命筆記》結束,美好的因緣。採用類似佛經的素樸裝幀,高大上+深小美。祝願諸位書友從閱讀起步,通過實修,轉化自我。傾聽人生的智慧,喚醒沉睡的靈性,重拾生命的熱愛與敬畏,在愛的行動中抵達自由之地。各大網絡書店皆有售。

2.心靈自由與磨鐵黑天鵝圖書合作出版的「正念減壓之父」喬·卡巴金《不分心:初學者的正念書》也已上市銷售。各大網絡書店皆有售。歡迎書友購讀,並分享讀後感。

3 .心靈自由與果麥文化合作出版的佛教心理學大師傑克·康菲爾德《初學者的冥想書》也已上市銷售。各大網絡書店皆有售。歡迎書友購讀,並分享讀後感。

 

4.心靈自由與時代華文書局合作出版的超個人心理學經典文集《超越自我之道》也已上市銷售。各大網絡書店皆有售。歡迎書友購讀,並分享讀後感。

 

相關焦點

  • 女人:有了自己的房子,才算有真正的身心自由
    【明一悅讀原創,感謝喜歡,謝絕抄襲】自由的最高境界,是身心皆自由。身體,在自由的空間裡,不怕為誰而打扮。心靈,在自由的國度裡,只憑自己的喜好而舒展。身為女人,想要擁有身心雙重自由,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嗯,說到這裡,肯定有槓精會說「替房產打廣告吧」,明一倒想問問,房產需要打廣告嗎?能買得,會買,甚至早就買了。
  • 下巴翹面相圖解
    想要知道下巴翹的人面相如何,可一起來看看下文的分享!1、在相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巴兜兜,晚景無憂」,其中的「兜」表示翹起的意思,所以如果一個人的下巴比較翹,就表示此人晚年運勢不錯,可以衣食無憂,合家歡樂。
  • 倉鼠翹家徒手爬牆,渾圓美臀意外成為焦點,網友:身材好搶眼!
    Kuro趁家人不注意翹家出來,劈腿爬牆擠出渾圓美臀,照片分享出來讓網友笑噴直呼:「意外發現鼠寶的好身材,身材好搶眼」。住在神奈川的推特用戶@mx1hr經常分享愛寵的生活點滴,家裡除了倉鼠之外,還飼養兔子和貓咪,這天她心血來潮幫Kuro的籠子換地方放,沒想到卻意外讓鼠寶有翹家的機會。
  • 《象棋的故事》:走出規則的桎梏,方能迎來心靈的自由
    他希望通過一個業餘西洋棋手的精神世界,為他一生都未曾出現的精神自由做展望。我將結合《象棋的故事》,從小說的創作背景、象棋代表的隱義及象棋故事背後的對生命的思考三個方面,詮釋茨威格終身的追求--追求心靈的自由。
  • 民國第一風流女人餘美顏,一生倡導性自由,結局很悽慘
    餘美顏的父母沒想到女兒將來能出人頭地,畢竟在那個時代,女人的第一要務是相夫教子。他們希望在能嫁給豪門之前把女兒培養成名媛。 方向是對的,但餘美顏不是個好女孩,她心裡有反叛的一面。從小接受的西式教育,使餘美顏女渴望自由戀愛,嚮往心靈伴侶。 有一次她偷偷愛上了鄰居高大英俊的兒子,但遭到父母的毆打。
  • 【心靈小說】自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新年好!我的半自傳體心靈成長小說已在「簡書」開始連載,將於1月末連載結束。歡迎收看。如您有「簡書」帳號,期待您給我點個「喜歡」,留下幾句感想。出生在70年代末,在嚴格的家教和學校教育中成長起來的我,像沙漠裡的人渴望水一樣渴望自由。終於長大後,我一路迫不急待地掙脫父母、掙脫學校、掙脫老闆,一路換住處,換城市,換工作,但是卻發現自己只是從一個籠子換到另一個籠子裡而已。絕望到底時,我突然連接上了一個神秘的力量,在它的指引下,一個奇妙的內在轉變之旅從此展開……在明白過來之前,我已經一步一步地「掉」進了自由和快樂裡。
  • 李多喜淡妝亮相,穿白T牛仔褲秀S曲線,前凸後翹真有女人味
    在所有的穿著物品中,休閒裝是最能容納一個人身體的,無論多高多瘦,休閒裝物品都可以輕鬆掌控,但是,如果你想穿有性感女人味的休閒裝,那對你的身體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除了高挑苗條之外,還要前凸後翹,這樣穿出來的感覺才更加迷人,韓國女演員李多喜的好身材是眾所周知的,以她的高顏值,她穿休閒裝也很有魅力!最近,李大喜出現在韓國職業棒球比賽中負責開球。她改變了過去性感的著裝,出現在休閒的白色t恤和牛仔褲裡。簡單低調的物品還是被她帶著S感穿著,太吸引人了。
  • 自由女人 ——我看龔琳娜
    我走進了龔琳娜的內心世界,看到了她的自傳《自由女人》,也體驗到了一個歌者從封閉到放開,從世俗的成功者到真正的自由人的發展歷程。龔琳娜是第九屆CCTV青年歌唱大獎賽的銀獎,本來一條康莊大道在等著她:全國各地演唱接踵而至,甚至只需要張嘴巴對對口型,就輕鬆賺到金錢和名利。
  • 打開慧眼推薦電影:《房間》-- 重返自由,更重要的是逃離心靈的牢籠
    至此,電影前半段都在講述如何逃出肉體的囚禁,主要是媽媽的自由渴望,兒子則只是聽從媽媽的指令。然而逃出生天並不意味著理所當然的幸福團圓,畢竟被囚七年,母子二人都面對著如何逃出心靈的囚禁的問題,這也許更加艱難。這也是影片後半段的主題所在。影片藉此探討了人在內心中對自由和禁錮的定義。對於媽媽,7年前她還是個17歲走在上學路上的少女,在禁錮中她無時不刻渴望著回到甜蜜的家。
  • 許晴夜跑被路人拍照,51歲依然前凸後翹!她是怎麼保養這麼好的?
    許晴夜跑被路人拍照,51歲依然前凸後翹!她是怎麼保養這麼好的?這兩天許晴又&34;了一把,路人拍到她夜走的照片,身材簡直太好了!前凸後翹螞蟻腰,一頭烏黑的短髮,比年輕人還要輕盈的感覺~~要知道許晴是1971年的,今年已經51歲了,和她同齡的女明星也沒有幾個比她保養好的,更別說普通人了!
  • 《心靈自由之路》:享譽全球的身心靈導師,改變了胡因夢的一生
    他留下的大量著作,全部都是空性流露的演講集和講話集,內容通俗易懂,只要花一些時間閱讀,就會在心靈上有所體悟。他只教人一件事情,就是觀察自己,深入的探索自己。他說:「想探索自己,必須先自由。是一開始就自由,而不是最後才自由。」
  • 身材對女人有多重要?看這位美女或許就明白了,前凸後翹自帶光環
    身材對女人有多重要?看這位美女或許就明白了,前凸後翹自帶光環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美的追求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古代人們以胖為美,比如大家公認的美女之一楊貴妃。而今人們精神層面提升了,人們開始追求凹凸有致,臀翹腰細身材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當今社會,以貌取人的思想屢見不鮮,就拿求職來說吧,有不少通告上都提到身材好,顏值高的人優先,男人如此,女人更不例外。顯而易見,現在容貌美只是一方面,身材好才是更重要的。女人你的容貌在美,超胖的體型,水桶腰,大象腿,那你的美也會大打折扣的。
  • 《心靈傳輸者》一部隨心所欲,無限自由的影片
    Jumper,即心靈傳輸者,男主角因為掉入冰水無意中「覺醒」了自己的能力——隨心所欲的進行空間移動,這種理念從頭貫穿到片尾,早上漫步在紐約街頭,中午在東京品嘗壽司,下午在羅馬古蹟中徜徉,黃昏時分欣賞倫敦的落日,想去衝浪因為沒浪可以瞬移到有暴風的地方,完了還可以坐在獅身人面像的腦袋上喝飲料,真是愜意。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有點孤獨。
  • 身材好一定得前凸後翹嗎?
    說她水桶腰的,要知道她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媽了,生了孩子後,還能保持這樣的身材很厲害了,一些女人生完孩子就像大媽了,她看著卻像二三十的小年輕。說她臀部不夠翹,我反而覺得她這樣剛剛好,穿什麼裙子都能遮住,一些翹臀的穿短裙感覺都遮不住。
  • 45歲李玟不愧是「馬達臀」鼻祖,身材依舊前凸後翹,女人應自律
    女人得此狀態,夫復何求!很多了解李玟的網友都知道,她也是一個健身達人,從年輕時候到現在,健身一直伴隨著她,不愧是「電動馬達臀」的鼻祖,在那個大家還在一致追求「瘦」的年代,李玟就已經練就了一副前凸後翹的好身材
  • 組圖:金莎旗袍造型亮相金雞百花獎 前凸後翹盡顯好身材
    照片中,她穿著一件墨綠色的旗袍,色調古典優雅盡顯成熟女人味,修身線條修飾完美身形,前凸後翹性感又迷人。金莎旗袍造型亮相金雞百花新浪娛樂訊 11月25日晚,金莎旗袍造型亮相金雞百花獎。照片中,她穿著一件墨綠色的旗袍,色調古典優雅盡顯成熟女人味,修身線條修飾完美身形,前凸後翹性感又迷人。新浪娛樂訊 11月25日晚,金莎旗袍造型亮相金雞百花獎。
  • 剪了短髮 頭髮卻翹起來該怎麼辦
    短髮其實也可以很好看,短髮我也剪過,我認為剪了短髮頭髮翹起來了,不是你後悔剪了短髮的有原因。如果你懂根據自己的髮型選擇合適的短髮髮型和打扮,你依舊美麗又有魅力人生漫漫長,誰沒有一時的衝動。或許某一天,你也像我一樣因為的感情上的失敗,拿自己的頭髮出氣。
  • 認知和體驗「無待」,獲得心靈自由和精神「遨遊」
    在中國古代的文化中,有一個在面對仕途失意而又不願與世俗同流的情境下能夠獲得心靈慰藉、重新獲得生命活力的思想理念,那就是走向心靈自由和精神「遨遊」。達致心靈自由和精神「遨遊」,就需要在心靈上進行一次認知上的革命,超脫有待而認識無待,衝破思維枷鎖而獲得心靈自由,擺脫心識侷促而實現精神「逍遙」。有待與無待,是《莊子》思想中的一對重要價值觀念。
  • 當意式輕奢遇上愛美愛自由的生活家
    王瑞麟,模特、演員,業餘兼職「中國好僚機」。因為所有的工作都與美和自由相關,所以,他的審美被「養刁了」,從穿衣到居家,第一要素就是「美」。因此,掌上明珠這套「都市伯爵」樣板間,能夠充分滿足他對家居的審美。
  • 從浪跡天涯的蘇敏到遺夢廊橋的弗朗西斯卡,女人的自由何處安放?
    「9月24日,我帶著我的家『出逃』了,在出了第一個收費站後,我第一次感到了自由」——這是56歲離家自駕遊的蘇敏女士寫在自己微博上的話。莫名想起《廊橋遺夢》原著中,女主弗朗西斯卡寫給兒女的那封信:「羅伯特·金凱德是完全不同的,我畢生從來沒有見到、聽到或讀到過像他這樣的人。要你們完全了解他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