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錢鍾書先生在《圍城》裡這樣寫道:「圍城裡面的人想要出來,而圍城外面的人想要進去。」
它的含義是說:人總是嚮往著自己還未曾擁有的,然後又會在擁有以後,去追悔那些已經失去的。
如果媽閣(澳門)真的是一座城,城外的人也許會想進去,但已經在城內的人,一定不會想要出來,哪怕他們在城內已經輸掉了整個人生,他們也不會想要出來……
2019年6月上映的電影《媽閣是座城》,它的結局太過虛妄,它把所有的骯髒和不美好,都在最後的十分鐘進行了一次完美了結。
段凱文是為了大哥,為了情義所以才會不斷地去「騙」、去「賭」;
史奇瀾在連闖三關以後,果斷起身走人,然後他說他真的戒了;
劉總依舊可以衣著靚麗的出現在眾人面前,抱著鮮花,帶著笑臉;
而梅曉鷗的微笑和飽含淚水的雙眼,如聖母一樣,普渡一切陷入泥潭的賭徒;
……
我對所有的演員,在演技上都給予最大的褒獎,他們都是好樣的,吳剛老師依舊很剛,白百合依舊很贊,梁天、錢小豪、黃覺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好樣的。
但我對電影想要表達的精神和最後的結局,給予一萬個「失望」和「懼怕」。
我真的怕,有人會信這個世界有梅曉鷗那樣的人,於是他們可以肆無忌憚的去揮霍別人給予的信任;我也真的怕,有人會信「賭」是可以戒的,於是他們會打著大不了浪子回頭的念想先去放肆一把……
小賭也許可以怡情,但大賭傷的卻不是身,而是人生。
只要你敢用你無法承受的資產去賭一次,你就必定會輸掉一切,包括你的家庭、你的生活、你的榮耀……
以「賭」為主題的影視作品有很多,我們熟知的有《賭神》系列,有《千王之王》,還有近些年的槽點之作《澳門風雲》……但《媽閣是座城》與他們都不同。
我們看到發哥在賭桌上叱吒風雲,看星爺雙手合十,用力一搓,我們都知道這是假的,它標榜的「娛樂」元素,要遠遠大於它的「賭博」元素。
所以大家會把它當成一種消遣的作品去看,會樂、會笑,但不會痴迷。
而《媽閣是座城》不是,整部電影中所有的賭博場景並沒有摻雜一絲的特效,它就是最真實的賭場三稜鏡,一面照出賭徒,一面照出賭場,還有一面便是穿行其中的疊碼仔。
如果它所傳達的理念有一絲不妥和欠佳,那就會讓一部分人信以為真。
《媽閣是座城》明明想要告訴觀眾的是,不要賭、不要賭、不要賭……前半程它很優秀,它已經完美的刻畫了賭徒失去一切的慘象,也足夠清楚的交代了信鬼都別信賭徒的道理。
但千算萬算,終究沒有算到。
他會在最後告訴觀眾,輸了沒事、輸了沒事、輸了沒事……大不了重頭再來!
別說段凱文、史奇瀾浪子回頭的可能性只有萬分之一,哪怕他們真的已經浪子回頭了,最好的選擇依舊是在結尾,讓他們一敗糊塗,一無所有……
有些道理,說破了便失去了教育的意義,對於還未踏入的人,唯一需要告訴他們的只有一句:不要賭,不要嘗試,沒有什麼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至於已經爛賭的人,想讓他們戒毒,興許他們連看電影的時間都沒有吧。
好心辦壞事,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我知道當我寫下這篇不似影評的文章時,遭遇的一定是很多人的咒罵,他們會說這是藝術,他們也會說難道一個人錯了就不能給彌補的機會麼?
我想說:犯錯後重新來過的機會一定要給,但是對於賭徒,只有讓他們絕望、持續的絕望,別去相信他們可以控制住欲望的鬼話。
(文/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