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的跑船人 | 在線影展

2021-02-13 騰訊圖片

第156期

騰訊新聞出品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跑船人是京杭大運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平民百姓的視角記錄好跑船人的生活是時代的需要。獨立攝影師姜濤自2015年10月起跟船拍攝,記錄了京杭大運河全線及長江、贛江處,跑船人的工作和生活。

京杭大運河位於中國東部,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裡。

古代陸上運輸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速度慢,運量小,費用大,所以大宗貨物都儘量採用水路運輸。

長江流域得到開發以後,中國逐漸形成了經濟文化中心在南方,而政治軍事中心在北方的局面。為保證南北兩大中心的聯繫,開闢並維持一條縱貫南北的水路運輸幹線,就變得極其重要。在海運和現代陸路交通興起以前,京杭大運河的貨物運輸量一般佔到全國的3/4。

1842年,英軍在鴉片戰爭中奪取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處的鎮江,使道光皇帝迅速求和,籤訂《中英南京條約》;1853年後,太平天國佔據南京和安徽沿江一帶十多年,運河漕運被迫中斷;1855年黃河改道後,運河山東段逐漸淤廢,從此漕運主要改經海路;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用輪船承運漕糧;1904年,漕運總督也被撤廢;1911年,津浦鐵路全線通車,從此京杭大運河以及沿線城市的地位一落千丈。

2002年,京杭大運河成為中國大陸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環節和通道;2006年獲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將浙東運河、隋唐大運河與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京杭大運河合併,名稱改為「大運河」;2014年6月22日,包括京杭大運河在內的「大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在這古老的京杭運河上,南來北往的貨船仍然絡繹不絕。駕駛這些貨船的人們,被稱之為「跑船人」。對跑船人來說,船就是他們無根的家。圖為船老大徐華文正在清艙。

「世間三樣苦,開船打鐵磨豆腐」,這句順口溜說出了跑船人的心理,這是跑船人最真實的寫照。魯濟寧貨3508號在等閘,船老大徐華文在船艙裡檢查柴油機是否缺少機油的。

魯濟寧貨3508號貨輪船娘蔡霞正在起錨,準備啟航。

魯濟寧貨3508號貨輪進入長江後,船老大徐華文與船娘蔡霞日夜兼程輪流把舵開船兩晝夜,到達目的地南京梅鋼碼頭,徐華文到頭睡在駕駛艙的座椅上。

魯濟寧貨3508號貨輪結束了濟寧到南京的航程。回到微山等貨,跑船人利用等貨空餘間隙,回劉莊看望父母孩子。

古老的京杭運河上,貨運船隻川流不息,依水而生的跑船人,一年有300多天生活在船上。

他們奔走在運河兩岸的各個碼頭,裝貨、卸貨、等貨、等閘、過閘、航行.日復一日,他們過著隨遇而安、漂移不定的水上「遊牧」式的生活。跑船人在船上也可以買菜(賣菜)。

運河上,一天往來的船隻無數。每一條大船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發家史」。買船,賣船,再換船,這似乎是跑船人難以逃脫的一個命運。

他們工作在這裡,生活在這裡,也把家安在了這裡。

在船上做飯、吃飯已是再尋常不過的事。

小家庭在船艙「家」中一起吃飯。

像這樣生活在運河上的跑船人有很多,他們的家人、孩子一般也都在船上生活。

生活在運河上的跑船人。

夜幕降臨,跑船人在過閘中。

船載著的不光是生活,還有夢想與傳承。跑船人有歡樂、有無奈,也有渴望,更有夢想。

1958出生於山東省,高級會計師,網名:京杭大運河居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電力攝影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登山協會高山協作員。2010年8月成功登頂玉珠峰,2011年取得四川省登山協會高山協作員資格,2012年坐著大巴車青進新出去西藏珠峰大本營,2013年無背夫、無嚮導、重裝、獨自一人徒步珠峰南大本營(EBC),2015年拍攝《百歲老人的回遷夢》參加侯登科紀實攝影獎,2016年獲得山東省攝影家協會「德藝雙馨」優秀會員。

用平民百姓的視覺 記錄平民百姓的故事

  我追求的是,記錄好自己身邊人,記錄好自己身邊的事,用平民百姓的視角記錄平民百姓的故事,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百姓、反映老百姓關注的題材,運用故事化組照的表達方式,記錄普通人群最樸實、最自然的生活狀況。

  作為運河之都、孔孟之鄉的濟寧攝影人,我從2015年5月開始拍攝京杭大運河三部曲,《濟寧老運河清淤》、《京杭大運河的冬泳人》、《京杭大運河的跑船人》。尤其是《京杭大運河的跑船人》,它講的是:在這古老的京杭運河上,南來北往的貨船仍然絡繹不絕。駕駛這些貨船的人們,被稱之為「跑船人」。對跑船人來說,一年365天,船就是家,河道是路。他們奔走在運河兩岸的各個碼頭,裝貨、卸貨、等貨、等閘、過閘、航行,日復一日,他們過著隨遇而安、漂移不定的水上「遊牧」式的生活,船載著的不光是生活,還有夢想與傳承。跑船人,有歡樂,有無奈,也有渴望,更有夢想。

  除此之外,我還拍攝自己身邊的題材。如:《濟寧老運河清淤》、《電力蜘蛛俠》、《坐著公交看濟寧》等等。在審美趣味上追求生活中的自然與本色,不組織、不擺拍、不幹預、不表演。關注生活中的小人物,以小的視角反映大的時代,記錄平民百姓的喜、怒、哀、樂,記錄他們的勞動智慧,記錄他們對生活的期望與夢想。只有用平民百姓的視覺,記錄平民百姓的故事,才是最真最美的。

相關焦點

  • 京杭大運河的終點為何在杭州?
    圖-隋朝京杭大運河示意圖 到了隋朝,隋煬帝的老爹——文帝楊堅,早在開皇四年,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京杭大運河,雖然兩者起點和終點都一樣,甚至部分航段也是重疊的。
  • 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即將在京開幕,活動亮點搶先看
    時至今日,京杭大運河在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發揮重要作用,有關大運河的故事被世代傳頌,故事的迷人之處就在於故事仍在繼續。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以下簡稱"2020京杭對話")將於9月23日在北京開幕。
  • 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小河公園……剛剛,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項目...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李林蔚 鮑聖慧 如水墨一筆懸浮於運河之上的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是鳥巢設計團隊的奇特設想; 隈研吾主導設計的小河公園,將會給世界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杭鋼舊址上
  • 京杭藝術家泛舟大運河:以雅之名 集河之蘊
    王剛 攝戲曲表演、書法繪畫、詩朗誦、藝術交流……8日,大運河京杭雅集活動在浙江杭州大運河畔舉行,京杭兩地藝術家泛舟大運河杭州段,以雅之名頌古今,集河之蘊流新芳,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大運河文化交相輝映。運河畔,曲韻流觴。「南碼頭,北碼頭,戲班日日隨水流。中國戲曲自古就有『水路傳播』的說法。」
  • 流淌千年的京杭大運河,如何激蕩下一個千年?
    6月18日,當人們在「6·18」這天縱情「圍獵」喜愛的線上商品時,流淌了千年的京杭大運河,也迎來一個「重要時刻」——  為廣泛聽取各地意見、提高《江蘇大運河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編制水平,6月18日下午,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在淮安召開《江蘇大運河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規劃》蘇中蘇北片區徵求意見座談會。  這場會有多重要?
  • 京杭大運河最古老的一段,位於揚州市區,很多遊客把它錯過
    說起江蘇旅遊,很多遊客想到蘇州、南京和揚州市,說起江蘇GDP最高的城市,很多人知道是蘇州。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蘇州和南京都不是江蘇最繁華的城市,反倒是現在被定為二線城市的揚州市地位超然,是李白、杜牧等人鍾愛的詩意和浪漫家園。
  • 中國京杭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海外傳播)活動基地落戶杭州
    國家武術研究院湘湖國家講武學堂智庫專家田蘇輝、吳彬、江百龍、王培錕、錢源澤、陳順安、呂韶鈞、凌耀華、嚴國興、邱魯德等100餘人應邀出席了揭牌儀式。杭州市拱墅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張路紅在致辭時介紹,2019年12月舉行了中國京杭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啟動杭州首站籤約儀式,努力打造運河兩岸各省市共享的武術品牌。
  • 京杭大運河,中國太陽城,九達天衢,神京門戶,天下第一雞
    山東德州,京杭大運河由北往南進入山東的第一座城市,歷史上自從大運河開通後,德州就是運河沿岸的重要碼頭,南北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的重鎮,尤其是自元朝以後,德州是從南方九省往北京運輸貨物非常重要的漕運碼頭,必經之地,自古德州便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的美稱。
  •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項目取得重大突破!一期計劃年底開工!
    最新消息期待許久的新進展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暫名)項目一期順利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項目設計效果圖建設內容包括約5.7萬平方米的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約5萬平方米的大運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及配套項目。項目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工程計劃今年年底開工。
  •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項目取得重大突破
    :21 來源: 楊枝甘露 舉報   拱墅發布消息,期待許久的新進展: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院
  • 張寶娟在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開幕式暨主論壇上作主題演講
    本報訊 (記者 吳濤) 昨天上午,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京開幕。市委副書記、市長、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主席張寶娟應邀出席開幕式,並在主論壇上作主題演講。她指出,揚州和WCCO將與所有運河城市一道,齊心協力、共建共享世界運河城市命運共同體,共同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 大運河申遺範圍不只是京杭大運河 跨8省35市(圖)
    開幕式上,國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揚州為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牽頭城市,其核心理由是:揚州與大運河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對中國經濟、文化發展有著重要貢獻。  這是歷史的賦予和擔當!揚州人暗下決心,一定盡己所能,以世界遺產的評價標準做好境內運河遺產保護工作,為全線申遺做出榜樣。
  • 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京杭大運河,兩岸歷史遺蹟、人文景觀眾多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縱貫南北,是一座溝通中華民族兩千多年文明的橋梁。運河揚州段是大運河最古老的一段。揚州古運河水質清澈,沿岸有很多名勝古蹟,風土人情獨特有趣。 夜幕降臨,沿著河堤漫步,燈火密布,夜景宜人,從東關古街走到盡頭就可到達運河。
  • 歷史大深度:京杭大運河能不能完全歸功於隋煬帝
    隋唐大運河的開始 人工大運河在我國古代是指兩條大運河,一條是京杭大運河,另一條是隋唐大運河。在論述京杭大運河時,我們必須明確區分。隋唐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但實際意義上的運河非始於隋。據史書記載,洛陽附近水路交通歷史悠久,漕運更為發達。西漢時每年從洛陽運往長安的糧食多達400萬石。
  • 觀影碎碎念丨《普通人》《在京都小住》《京杭大運河》《尋找手藝》
    性教育場面也拍攝得十分美好坦誠,與其說是大尺度,不如說是夠真實,從學生時期到大學結束的時候,兩個人的表現都十分吸引人,拍得特別美。《在京都小住》推薦度:****一部紀錄片式的日劇SP,女主角工作失意,來到了京都的舅公家裡小住。
  • 四地藝術家以藝會友 「京杭風韻」運河雅集啟航
    北京通州大運河仿古畫舫「通運號」上,著名書法家郭寶慶現場揮毫,寫下對千年大運河的詠嘆。9月24日,作為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重要活動之一的「京杭風韻」運河雅集活動在通州大運河舉行,來自北京、浙江、杭州、揚州四地藝術家以藝會友,在通州運河上一邊欣賞兩岸的美景一邊切磋交流。
  • 文昌大橋東岸公園有新進展 京杭之心旁可登山賞運河風光
    記者昨天在京杭大運河採訪時看到,經過施工人員的奮戰,京杭大運河景觀帶建設部分景觀顯露雛形:京杭之心旁的小山涼亭主體建成,用不了多久,市民便可以到文昌大橋旁登山賞運河風光。記者在京杭大運河文昌大橋段採訪時看到,在京杭之心旁、文昌大橋北側的京杭大運河邊,一座小土山已經成型,開始進行景觀打造和綠化栽植。小土山頂上,施工人員正在建造景觀亭,目前景觀亭主體已經建成,為重簷六角亭,古色古香;而在山坡上,綠化人員正在栽種樹木……登上這一小土山,京杭大運河、江揚大橋和旁邊的文昌大橋、京杭之心會議中心等建築一覽無餘。
  • 「我7000歲」|徐秀森|京杭大運河|黑陶|博物館|...
    提起隋唐大運河,就不得不說河北邯鄲的館陶縣,這裡因漳河、衛河的交匯而聞名。兩千多年的歷史上,館陶從未更名,豐富的歷史積澱,讓館陶綻放出迷人的風採。跟隨行走大運河採訪組走進館陶縣,領略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漳河衛河交匯處來到館陶縣採訪大運河,有一個地方不得不去,館陶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牛蘭學如此說道。
  • 京杭對話:杭州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將重返北京展出
    浙江圖書館供圖9月23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將在北京舉行。該活動以「運河上的京杭對話,共建共享新未來」為主題,包含京杭大運河專家研討、系列主題展等子活動。此次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將參加「鑑古藏今共建共享千年運河」系列主題展。《四庫全書》中的「乾隆御覽之寶」印。
  • 北京遠洋樂堤港:一場跨越千年的京杭對話|商業地產
    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同時也是最古老運河之一的京杭大運河,更是中國商業和文化交融的象徵符號之一。 如今,在京杭大運河的南端,與運河相依的杭州遠洋樂堤港,在古老的運河底蘊中煥發出了時尚的商業之光,而當樂堤港這一商業品牌穿越南北,跨越千裡來到大運河的另一端,並生根於此,這又將是何等意味悠長的一場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