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京杭大運河由北往南進入山東的第一座城市,歷史上自從大運河開通後,德州就是運河沿岸的重要碼頭,南北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的重鎮,尤其是自元朝以後,德州是從南方九省往北京運輸貨物非常重要的漕運碼頭,必經之地,自古德州便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的美稱。
德州最有名的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德州扒雞」了,被稱為德州三寶,另外兩寶是金絲棗和西瓜。德州扒雞歷史悠久,已經伴隨著大運河發展了千百年,扒雞的誕生和成名是和京杭大運河分不開的。從元朝將大運河「改直」以後,隨著漕運興起,德州運河兩岸商業交流異常繁榮,南來北往的客商對食物的需求促成了這道名菜的登場。
德州扒雞就是德州風味的燒雞,最開始是在運河碼頭、驛站等地方挎著籃子賣燒雞的老人,因為味道獨特很受人們歡迎,逐漸改良,精工細作,就製成了讓人垂涎欲滴的燒雞,肉嫩汁多,味香色紅,不光好看而且好吃,這就是德州扒雞的最早的樣子。只是那個時候能吃得起燒雞的不是富商就是達官顯貴,普通老百姓吃燒雞就有點奢侈了。到近現代德州扒雞經過部分領導人的稱讚而聞名全國,甚至還遠銷海外,有了「天下第一雞」的名號,現在也成了魯菜的經典菜品。
德州的另一寶金絲棗歷史比扒雞還要悠久,德州葛石鎮的大棗栽培已經有兩千七百多年歷史,這裡的棗林面積達到八萬八千多畝,品質優良。古代的眾多典籍對德州大棗都有記載,《詩經》、北宋的《太平御覽》等,更是將這裡的大棗譽為「仙人棗」、「王母棗」,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中《紅樓夢》、《水滸傳》中也都寫有關於葛石大棗的故事。
從這些記載可知古代德州大棗的品質和歷史,現在的棗林裡的棗樹有很多都是古代種植的,從它們粗壯的樹幹便可看出。歷代很多名人在經過德州時也都會到此一遊,葛石棗林曾留下了孔子、李白、蘇軾、文天祥等人的足跡,他們也紛紛為這一大自然的饋贈留下千古詩句,也為德州大棗增添了諸多傳奇故事,成為歷史佳話。
凡是京杭大運河經過的地方都留下的中國的歷史遺蹟,在德州武城縣境內的大運河南岸,有一座千年古鎮,叫四女樹、安樂鎮,這個名字有點奇怪,這裡水路交通發達,自古商賈雲集,是運河上的重要碼頭。現在是著名的景區四女寺,相傳在漢景帝時這裡有一家四個女兒,都很聰慧孝順。
為了表達對父母的感恩各種了一棵槐樹,約定誰種的槐樹先枯誰就出嫁,而長勢茂盛的則留下敬孝,沒想到這四棵樹長得都很好,她們四姐妹只好都留下侍奉父母,後來四姐妹成仙遠去。人們為了紀念她們將這個小鎮改名為四女樹,並且建寺供奉,這座鎮也因為此改為「四女寺」。
山東這片人文底蘊深厚的土地上自古以來人才輩出,西漢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東方朔,曾深受漢武帝喜愛,大膽諫言,為漢王朝的興盛立下大功,為歷代文人墨客、達官顯貴以及皇室所折服和推崇,被各界尊為「智聖」。還有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既是大書法家也能領兵打仗的顏真卿,這些歷史上各領風騷的名士都在德州留下世人傳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