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仔細研究了一下《長安十二時辰》的差評

2021-02-08 娛姬電影

關注  『娛姬來了』▲  你想看的這裡都有

這年頭,閉眼吹和睜眼罵最讓人惱火。

《長安十二時辰》播了。

效果怎麼樣?評分來說話。

當然,不是說豆瓣評分就一定準確。(但也請不要因為評分再次攻擊豆瓣,它已經受了太多次傷害)

但是大概率上,即使有粉絲控評,也達不到這個量級,8.7分。

即使這樣,一星和二星仍然堅挺在評論區的上方。

娛姬看完了《長安十二時辰》更新的12集,真的打從心底裡感到開心。

剛看劇的那一刻,就覺得劇的畫面質感太讓人舒適了。

服化道,打光、攝影手法,完全的電影質感。

同樣描繪的盛唐長安,很多人都拿它和電影《妖貓傳》做對比。

故事劇情也很抓人,有點像是古代的《反恐24小時》。

在這24小時,易烊千璽演的李必和雷佳音演的張小敬一起來拯救長安。

節奏很緊,故事性很強,它是一個多線劇情同時在發生的故事。

就是兩個主線,李必負責朝堂,張小敬負責在底層查案。兩個人的主線也在交叉輝映。

所以差評主要是集中在哪個方面呢?

首先就是diss易烊千璽。

說自己不太敢說,然後緊接著評論易烊千璽真的不好看。

要不就是和上面完全不一樣的觀點,說易烊千璽包裝的真漂亮,但是裡面不過是一坨屎。

然後就是語言上的攻擊,這年頭還在說掏糞三子,明眼人看出來的惡意。

要不就更加簡單直接了,「討厭易烊千璽」然後一星,沒有理由。

甚至連《這就是街舞2》發生的事情,也拿到《長安十二時辰》的評論裡來說。

接著就開始說易烊千璽在臺詞上的問題。

演技上的問題。

對比戲骨來說,易烊千璽在演技上的確還有進步空間。

臺詞功底和一些眼神的把控上,有時候會被雷佳音壓下去。

但個別對手戲上,完全已經超過同齡演員很多。

李必這個角色的詮釋需要千璽更老成一些。

但這個眼神可不是面癱.你自己品一下。

易烊千璽在整部劇中即使沒有加分,那也是中規中矩,沒有扣分的。

易烊千璽演技罵完,還有一群罵雷佳音演技的。

甚至說法都不帶換的。

面癱。

出戲,油膩。

雷佳音面癱?他恨不得每一秒臉上都有小動作和表情.

油膩?

這部劇完全不油膩吧娛姬都沒見過雷佳音跑這麼快過。(沒有瞧不起雷佳音的意思)

各種動作戲。

眼神就更不用說了。

動圖在線教你如何做個狠人。

甚至還有說因為有人給《陳情令》惡意打1星,所以給《長安十二時辰》也打個一星。

這種情況,不止一人。

有些差評都是這樣的毫無邏輯,不知所云。

其次,就是針對這部劇的。說製作過於粗糙實在難以下咽。

???製作過於粗糙?

在外在的置景、服化道和唐風禮儀上,大到高度還原了長安城的108坊。

故事每集半個時辰,即現在的一個小時,片頭日晷的刻度投影指示當時的時辰。投影隨時間順時針旋轉。

服飾都是儘量對應唐朝時期的古畫和泥塑版本。

細節幾乎做到了每一個路人。

如果這都叫製作粗糙,什麼才叫做製作驚豔?

國產劇很少能夠做到這個程度了吧。

接著,就是說劇情,剪輯和節奏太怪。一分心就不知道在演什麼。

因為導演是曹盾,很多人都在質疑他的敘事能力。


但劇情這個,娛姬覺得《長安十二時辰》和《九州牧雲記》不一樣。

《九州》的缺陷在於世界觀太大,故事線多而雜,而且分線的時間久,主線不明朗,集數又多。

但《長安十二時辰》的主線非常清晰,就是在講十二時辰裡保衛長安的故事。

李必解決高層,張小敬解決底層。二者聯繫緊密,相互博弈,為了共同的主線努力。


然後一個小時,一個小時的逼近.

看的時候真的一分鐘不能快進和倍速,國內觀眾看劇總是愛看下飯劇,但是這種高密度的劇,對很多人來說,就是消化不了。

其實如果當成一個長篇電影來看,就不會這麼覺得了。

甚至有些劇情,真的讓人佩服古人在沒有手機和高級通訊手段的情況下,如何傳遞訊息。

驚嘆於他們的智慧。

另外還有人質疑的是故事是爛故事,浪費了好本子,羅裡吧嗦長篇注水。

注水?節奏這麼快還注水?

不同於一般古裝劇一下子50集,70集,就25集還注水?

國產劇現在很少能夠做到25集就結束的

一般這種大製作都恨不得讓所有的道具物有所值,賺夠本,能拉多長拉多長。

這種長度的劇就真的只是純粹追求劇的質量了。

最後說說很多人對於臺詞太過於晦澀難懂的看法。

這倒是真的,很多意思如果語文考試不過關,即使過關了,看劇也很容易理解錯意思。

嚴重點,就是不懂。

這部劇倒是能夠很好地學習文言文了,至少娛姬漢語言的朋友已經興奮地不亦樂乎了。

另外劇裡千璽的文言文臺詞和詩句真的很多,且難以理解。

什麼「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我們大概都跟雷佳音一樣,只要知道「他要做宰相」這一個意思就好了.

個別文言文臺詞,導演是為了起到科普和儘量還原大唐的感覺,但對於故事的發展,它的影響力也沒有那麼大。

每當有好劇的時候,一堆人去罵。娛姬就不理解,沒辦法,只好從罵的方向來看,他們究竟在罵些什麼。

知彼知己,才能知道國產劇的觀眾怎麼樣才能被滿足。

的確,有小部分罵的評論很中肯,雖然不能贊同,但是至少他們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可是剩下的一大部分罵的無釐頭,就是為了罵而罵。

爛劇,娛姬罵是因為他們辜負觀眾,往觀眾懷裡塞垃圾。

可好劇被罵,是辜負了創作者的一片真心。

這確實是娛姬不願意看到的。

只是希望每個創作者和觀眾都不應該被辜負吧!

否則下一秒,爛劇又回來了。

相關焦點

  • 《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差評!
    這本書確實很值得一讀,70多萬字的小說我一口氣讀完,雖酣暢淋漓,但原著中本身的一些BUG也讓我看的很累。比如在原著中「如果長安城裡只能救一人,那一定選聞染」的張小敬,到了後面竟然冒死救唐皇楊玉環,這是為了不搶馬嵬坡生離死別的戲碼?比如,龍波是烽燧堡戰役中,220人僅剩的3人之一,這生死弟兄張小敬說賣就賣了?
  • 《長安十二時辰》,好看!
    >撰文:曾於裡雖然是最受期待的網劇之一,但《長安十二時辰》的開播卻是最低調的。《長安十二時辰》海報《長安十二時辰》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歷史懸疑推理小說。而跳脫時空局限,就可以將陰謀的網拉扯開,各色人物粉墨登場,權謀爭鬥翻雲覆雨、險象環生,經由長安危險的十二時辰,看盡長安城,也看盡長安人。這也是為什麼一天的時間,《長安十二時辰》可以拍60集,目前上線的25集是第一季。像經由張小敬的救城,觀眾也跟隨他走在長安的一百零八坊,看到了盛唐的種種日常。
  • 到底誰在差評?我爬取了3W條評論 | 長安十二時辰
    就拿《長安十二時辰》如火如荼的評論大戰來說。這裡,就有一個程式設計師爬完了《長安十二時辰》的30000條評論,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來源:Alfred數據室ID:Alfred_Lab作者:AlfredWu最近,悄悄上線的《長安十二時辰》在朋友圈被吹爆了:年度最佳古裝劇、服道化精緻、電影質感、良心劇等讚美的聲音不絕於耳。
  • 長安十二時辰觀光指南
    大家好,我是凹叔。最近《長安十二時辰》可火了,閉眼誇準沒錯。但我偏不。索性今日左手一本《唐朝穿越指南》,右手高舉領隊小紅旗,帶大家長安十二時辰遊。保證聽過導覽之後你們不僅能一遍看懂《長安十二時辰》,同時不用百度就能在一臉懵逼的小夥伴面前侃侃而談,各種歷史知識信手拈來。
  • 《長安十二時辰》:且看且珍惜
    今年出這一部《長安十二時辰》,實屬凋零景象中的一點安慰。《長安十二時辰》對服飾的考據《長安十二時辰》很講究。劇情且不說,服裝、道具、打光、對唐朝社會風貌的考據等,就比普通古裝劇上了一乘。它涉及朝廷,但著眼點是升鬥小民。高層鬥爭藏於冰山之下,表面可見的是小人物在長安城中的艱難抉擇。
  • 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走紅 來陝西感受長安人的十二時辰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古城旅遊再次火爆全國。嚮導劉國楊表示,他自己也看過《長安十二時辰》的小說。「最近接待的遊客,不少要求用吸管吃火晶柿子。我就得給遊客們解釋:這種凍柿子的吃法,是冬天才有的節令產物。」
  • 《長安十二時辰》手稿曝光:太太太美了!!!
    《長安十二時辰》講了個啥呢?追劇的理由千千萬,但一位叫@清風拂過山崗 的網友最打動我,他說,「馬伯庸筆下的長安,就從書裡走出來了。」何止馬伯庸筆下的長安,多少人心中那個魂牽夢繞的長安,被還原了出來?雖然《長安十二時辰》有不少地方值得探究,但視覺尤其。為什麼呢?
  • 長安十二時辰
    年關將至,總想起《長安十二時辰》裡面熱鬧的景象,前段時間出了一期《一日看盡長安花》,小夥伴們被盛唐色彩吸引,反響不錯。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是什麼?長安十二時辰各人物結局他死的最慘 長安十二時辰最新劇情介紹
    距離上元節花燈大會只剩下短短的幾個時辰了,張小敬必須在上元節花燈大會前抓住搞破壞的刺客。在調查與追捕中張小敬還發現靖安司中竟然有敵人的內應,在一次次的鬥智鬥勇中,張小敬終於在最後關頭揭穿了背後主謀,阻止了破壞的發生,解救了唐城裡的黎民百姓。長安十二時辰結局在小說《長安十二時辰》中,張小敬和李泌聯手揪出了幕後真兇賀東,保護了長安城。
  • 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的十二微評
    ▪緣起:《長安十二時辰》講述盛唐時期發生在都城長安上元節(元宵節)的一次「反恐24小時」行動。故事時間節點選在天寶三年——安史之亂的十年前,編劇馬伯庸查過史料,該年無特別重大的歷史事件,方便進行較為純粹的故事創作。
  • 《長安十二時辰》喊你做演員了
    上半年豆瓣最高分的大陸劇集,非《長安十二時辰》(以下簡稱《十二時辰》)莫屬。 「群像」如今成為了觀眾表揚《長安十二時辰》的關鍵詞之一,而這個關鍵詞背後,該劇選角團隊負責人曹友俊帶著他興諾影視工作室的同僚們,過手了成千上萬個演員。
  • 雜記——《長安十二時辰》
    去年抖音平臺上有人推薦《長安十二時辰》這本書,趕上當時活動便買了,但由於工作原因一直都是斷斷續續地看,一直到離職之前連上冊的三分之一都沒看完,忙完了公積金,剛剛開始正式找工作,時間相對富裕,就把這套書又撿起來了。
  • 專訪 | 艾如:蠻橫千金《長安十二時辰》成長記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艾如將一個果敢霸氣的長安第一千金演得活靈活現,讓人讚譽有加。表面上王韞秀大大咧咧,愛惹事且蠻橫,但實際上她是一個很有責任心的人,當知道長安城處於危機時,她並沒有一味困惑於為何眾人都要欺騙她,而是一心想著如何通知遠在城外的阿爺,解救長安危機。
  • 《長安十二時辰》火了之後,我選擇給自己降溫
    ■馬伯庸 談起新作,免不了會與之前的《長安十二時辰》相比較,對於兩者最大的不同,馬伯庸說道:「《長安十二時辰 由於《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的熱播,讓《兩京十五日》又一次得到影視行業的青睞,據馬伯庸透露,目前已經授出影視版權。
  • 《長安十二時辰》24個小時,我卻好像看到了一生
    答案毫無疑問:《長安十二時辰》《長安十二時辰》講述的是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十二個時辰,用現在的時間計算就是二十四個小時。我們看過太多劇,它可能講述一個青春,描繪一種人生,也可能講述一個傳奇人物的人生。但講述一個二十四小時內的故事,講真的,還是國產電視劇的第一次。
  • 看《長安十二時辰》,過長安雅士生活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熱播,長安城又復成為萬方矚目的焦點,先生這樣長安雅士生活的踐行者,那一種自豪感自是不在話下,兼且處處能於此劇中找出共鳴和雅士生活的暗合之處,不免十分得意。「不讀詩你都不好意思看《長安十二時辰》,真的…..」先生一面說,一面興致勃勃道:「《詠柳》、《短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幾首都有了,我想一下,有沒有杜甫的句子?」
  • 《長安十二時辰》:細節決定能否拯救長安?
    2019年國產劇最大的驚喜肯定是《長安十二時辰》,甚至可說近五年內都沒有與之相媲美的國產劇,而且這還是一部只在網絡平臺播放的網劇,一般來說,我們都會認為網劇的品質會比電視臺製作並播放的電視劇差,但這部投資了6億元的網劇不管是服、化、道還是劇情上都明顯比大多數電視劇質量要好一大截。
  •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必,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說起《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相信很多朋友,應該都不會陌生了,這部劇在2019年開播,在開播之後,當時就獲得了很高的人氣,並且在口碑方面,也是有著不錯的成績,如今這部劇開播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可能很多人都已經快要忘記這部劇的結局了,但是,即便如此,這部劇還是在30多萬人打分的情況下,拿到了8.3
  • 遊「長安」 十二時辰哪能夠?
    而拯救長安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一個即將被斬首的死囚張小敬身上,他將在短短的十二個時辰裡拯救長安……《長安十二時辰》劇情由此展開。劇中,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剛從獄中被放出來奉命查案,可他辦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去吃水盆羊肉。據說,那時的長安人習慣了一清早就去吃水盆羊肉,因為頭湯又清又鮮美。
  • 我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看到了古裝劇的魅力
    >《長安十二時辰》可以說是近期最為火爆的一部網劇。甚至《長安十二時辰》裡「長安」這個地名從技術上講也無法百分百認定為今天的西安,因為明清時代有一個習慣,把京師(北京)叫做「長安」,甚至有一本關於北京的古代地方志名字就叫做《長安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