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與《紅樓夢》之判詞相似

2021-01-09 學知篤行

在中國古代,圖讖這一形式來自唐代袁天罡與李淳風二人合著的《推背圖》。圖讖的本義是指用文字和圖錄來預測人物或事件的走向與結果的算命方式。

在《金瓶梅》中,吳神仙給西門慶家中眾姬妾的卦辭與《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判詞極為相似。

(一)吳月娘的卦帖:上面畫一個官人(西門慶)和一位娘子在上面坐,其餘都是侍從。有坐有立,守著一座金銀財寶:「往後只好招個出家的兒子送老」。吳月娘的兒子孝哥最後出家為僧了。

(二)孟玉樓的卦帖:上面畫著一個女人配著三個男人,頭一個小帽商旅打扮(前夫為商人);第二個穿紅官人(西門慶);第三個是個秀才(李衙內),也守著一庫金銀。西門慶死後,孟玉樓改嫁了李衙內。

(三)李瓶兒的卦帖:畫著一個娘子,三個官人;頭一個官人穿紅(梁中書);第二個官人穿綠(花子虛,李瓶兒給他戴綠帽子。);第三個穿青(西門慶),懷著個孩子(官哥),守著一庫金銀財寶,旁邊立著個青臉獠牙紅髮鬼(潘金蓮)。

(四)潘金蓮沒趕上算卦的,她自言道:「他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裡就是棺材。」一語成讖,潘金蓮後來被武松殺死在水洋溝裡。我們再來看看《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的判詞:

(一)林黛玉與薛寶釵的畫: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判詞: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說的是林黛玉;「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說的是薛寶釵。寶釵有「停機」之德,黛玉有「詠絮」之才。

(二)賈探春的畫: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狀。判詞: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泣江邊望,千裡東風一夢遙。這幅畫暗喻探春像一隻風箏似的在清明時節遠嫁到海外番邦,她不忍離去,掩面哭泣。

……

其他人的判詞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水是有源的,情是有因的,正本朔源,方知始終。

相關焦點

  • 紅樓夢與金瓶梅有什麼共同點?紅樓夢一主角的原型是西門慶
    譬如《金瓶梅與紅樓夢》、《紅樓夢是金瓶梅之「反模仿」和「倒影」論》,這些論文均發表於核心期刊並被多次引用。不過本文不是搞學術研究的論文,此處我們只談紅樓夢中一個著名主角和西門慶兩人之間的瓜葛,只因二者如出一轍。
  • 盧興基:從《金瓶梅》到《紅樓夢》——尋找小說史的一段軌跡
    這與《金瓶梅》的勸懲意相似。紅學家們認為,《風月寶鑑》的另一則重要故事即第十三回刪去的賈珍與秦可卿的翁媳通姦,這一「舊稿」的故事已不見於現今所見的《紅樓夢》的各種本子,這一回經過刪改的文字隱隱約約地透露了今各本《紅樓夢》都已不見明確描寫的一些情節。它是曹雪芹的《風月寶鑑》的舊稿經作者刪改未盡而留下的一些痕跡。
  • 《紅樓夢》第五回判詞
    他所讀的詩句、聽的歌詞,都是某一女性的「判詞」,像我們在廟裡抽出來的一支籤。小男孩似懂非懂,因為事情還沒有發生,有些人物還沒有出場。那些「判詞」是天機,仙姑透露給賈寶玉,好像要他警醒,可以事先避免。然而沒有用,希臘悲劇裡的「命運」都是躲不掉的,《紅樓夢》的「悲劇」也是躲不掉的。一開始告知這些人的「結局」,繞來繞去,還是繞到了命運準備好的終點。
  • 《紅樓夢》判詞中的秘密(上)
    在《紅樓夢》微劇場P2的評論部分中,我們說到,87版電視劇《紅樓夢》沒有寶玉進入太虛幻境的那一段,著實有些可惜。
  • 《紅樓夢》判詞中的秘密(下)
    在太虛幻境中,賈寶玉看到了《紅樓夢》中很多角色的判詞。這些判詞,是用比較隱晦的詩句,講出了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結局。
  • 《紅樓夢》十二釵判詞詳解
    《紅樓夢》是未完的巨作,續本很多,現行最為通行的續本一般認為是高鶚的續本。為什麼這樣呢,是因為大家一般認為高鶚的續作更符合曹雪芹前八十回的情節設定。那麼,曹雪芹對全書人物身世與情節有什麼提前設定呢?(87《紅樓》開篇的石頭)我們認為,最主要的是《紅樓夢》第五回的判詞與詞曲的預設。實際上,要讀懂《紅樓夢》,讀懂第五回的十二釵判詞極為關鍵,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分解一下這些判詞。
  • 紅樓夢判詞及解讀(上)
    作者將她倆在一首詩中並提,除了因為她們在小說中的地位相當外,至少還可以通過賈寶玉對她們的不同的態度的比較,以顯示釵黛的命運遭遇雖則不同,其結果卻都是一場悲劇。這樣,聲稱「毫不幹涉時世」的曹雪芹,就大膽地揭開了政治幃幕的一角,讓人們從一個封建家庭的盛衰遭遇,看到了它背後封建統治集團內部各派勢力之間不擇手段地爭權奪利的骯髒勾當。賈探春所說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你」的話深長含義,也不妨從這方面去理解。
  • 《紅樓夢》判詞中的秘密(中)
    在太虛幻境中,賈寶玉看到了《紅樓夢》中很多角色的判詞。這些判詞,是用比較隱晦的詩句,講出了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結局。
  • 《紅樓夢》、《聊齋》、《金瓶梅》大比拼,狹路相逢勇者勝。
    更能品讀書中散發的文學氣味,哪一首詩都會讓人匪夷所思,那一段情都會撩起每個人心靈的風帆,帶入一片愛情的汪洋……不僅僅是這些,還有當時的地域文化,語言文化,風俗特色,飲食文化,建築風格,習俗等等,高層次的還有《紅樓夢》的作者,是不是作者的自述,以及書中各種的懸念和未解之謎,再加上後續的刪減和別人的續寫,讓這個偉大的工程增添了很多耐人尋味的神秘味道。
  •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判詞及人物命運
    圖冊判詞和後面的《紅樓夢曲》一樣,使我們能從中窺察到作者對人物的態度,以及在安排她們的命運和小說全部情節發展上的完整藝術構思,這在原稿後半已散失的情況下,特別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在我們讀的後四十回續書,不少情節的構想就是以此為依據的。金陵十二釵正冊:林黛玉、薛寶釵、賈元春、賈探春、史湘雲、妙玉、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巧姐、李紈、秦可卿。
  • 《紅樓夢》:十二金釵,十二判詞,句句真言
    《紅樓夢》中「賈元春歸省元宵」大篇幅寫她在元宵節這天回家省親,骨肉親情讓人落淚。賈元春的判詞中,「虎兕相逢大夢歸」也預示著她最後死於殘酷的政治鬥爭。惜春最後出家,在《紅樓夢》第7回中就提及她經常與小尼姑智能兒交往,還戲言要剃了頭做姑子去,這也是一處伏筆,賈府敗落後,「獨臥青燈古佛旁」就是惜春最後的結局。
  • 《紅樓夢》中三個人物的特殊判詞
    《紅樓夢》中三個人判詞比較特殊,值得拿出來講一講。一個是賈元春,一個是賈惜春,一個是秦可卿。這三個人都是主角,都屬於金陵十二釵裡的人物,可是在小說裡,他們又不經常出現,對他們印象又不深,究竟曹雪芹寫她們的意義任在?
  • 《紅樓夢》裡賈元春的判詞透露了什麼秘密?紅樓死結指的是什麼?
    賈元春是《紅樓夢》裡非常重要的人物,她雖然只正式出場一次,卻成為牽動賈府命運至關重要的關鍵人物。她貴為皇妃,但是也躲不過悲慘死去的命運,為什麼這樣說呢?今天就跟大家探究一下。第一,紅樓死結指的是什麼?有關《紅樓夢》的四條最難破解的不解之謎,有兩條與她直接相關。
  • 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地位是否堪比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
    在一個日益開放的社會環境下,有一本被禁的名著也許應該得到正視,那就是《金瓶梅》。一聽到《金瓶梅》這3個字,估計不少人都會想入非非。在不放大《金瓶梅》中的某些描寫下,《金瓶梅》在文學藝術造詣方面以及通刻畫的明代中國市井文化生活的細膩度,絕對是超越一大批名著的存在。有人說《金瓶梅》是《紅樓夢》的先驅,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
  • 欲望與沉淪,靈魂與救贖 | 《金瓶梅》與《紅樓夢》誰更偉大?
    金瓶梅寫破敗的人生,是成年人的哀書(田曉菲語),紅樓夢裡也有破敗與幻滅,是悲涼之霧,遍被華林(魯迅語),都是我們的生死,我們的哀樂,我們的歌哭。 其實當你更了解《金瓶梅》的世界後,回頭再看《紅樓夢》的世界,你就會產生一種不同的感覺:你會更明白它究竟好在哪裡。
  • 《紅樓夢》十二金釵判詞及解析,漲姿勢!
    正冊判詞之迎春【判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梁。【解析】賈府的二小姐迎春和同為庶出卻精明能幹的探春相反,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所以有「二木頭」的渾名。在《紅樓夢》中,它牽動全書的線索」。這無非是說,續書把寶黛悲劇烈軍屬成因婚姻不自由而產生的悲劇是提高了原著的思想性。我們的看法恰恰相反。所謂「更深一層的反封建意義」,如上所述,原著本來就有的。《紅樓夢》雖暴露封建婚姻罪惡,但決不是一部以反對婚姻不自由為主題或主線的書。
  • 《紅樓夢》:元春的判詞出現的兩種情況,究竟那一種更符合本意
    在《紅樓夢》裡,關於元春的判詞因為版本的不同而出現了兩種情況。但在小白看來,還是認為第二種情況更可靠一些。第一種情況:虎兔相逢大夢歸。元春判詞中的這句話,本意是,人們遇到虎年、兔年時,會行大運,但隨後的「大夢歸」,又似乎是對這種意思的諷刺。
  • 94期_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判詞
    該別墅之豪華富麗,連元春都覺太奢華過費了!元妃雖給賈家帶來了「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但她卻被幽閉在皇家深宮內。省親時,她說一句,哭一句,把皇宮大內說成是「終無意趣」的「不得見人的去處」。這次省親之後,元妃再無出宮的機會,後暴病而亡。正冊判詞之三
  • 我為紅樓寫判詞——《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判詞賞析
    今天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賞讀金陵十二釵判詞和。紅樓十二曲既然賞讀判詞,不妨胡謅一段,可作笑談。誰言紅樓遺春夢,可知寶鑑照眾生。非是文武雙全,每日刀光劍影。直殺得,獨木逢春葉不發,兩地含淚悔芳華。方知曉無我便是有我,大家即為小家!
  • 《紅樓夢》中元春的判詞如何理解?從元春之死看其命運
    清 改琦繪《紅樓夢圖詠》之元春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這是《紅樓夢》中第五回裡,作者給元春的判詞,概括了元春的命運。怎麼理解這四句話呢?我認為是這樣的——「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是說元春在宮裡度過了二十個春秋之後,懂得了不少道理。所以在她青春年少的時候,才能像火紅的石榴花開那樣,光彩照人,被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是非」即「對錯」也即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