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校對丨南喬
全文989字,閱讀約需2分鐘
目前,部分西方世界國家正試圖在美國印太戰略的框架下,重新在這片水域構建起一張由所謂西方價值觀控制的、針對中國的"對華封鎖網"。
根據最新消息,德國國防部長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確認,在2021年,德國正計劃向印太地區派遣一搜護衛艦,加強與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志同道合"的國家在該地區的合作。
事實上,在更早的11月5日,卡倫鮑爾就在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組織的一次活動中明確表示,希望增強與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該地區國家的合作,並且保障德國在當地的利益。
"搖擺"的歐洲
卡倫鮑爾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視為默克爾的"接班人",但近些日子,她的一些表態似乎與默克爾和馬克龍發生分歧。在默克爾強調"歐洲必須用我們自己的手來決定自己的命運",馬克龍高呼"北約已經'腦死亡'"的同時,卡倫鮑爾撰寫了題為《歐洲永遠都需要美國》的文章,並發布在了《政治報》上。
本次護衛艦事件又是歐洲正"搖擺不定"的鮮明例證:一方面,默克爾剛剛明確表態,要明確歐洲在包括外交、經濟、數字等政策上與中國的"共同立場",而另一方面,在國防安全問題上,德國又選擇與西方世界國家堅定地站在一起。
"志同道合"的國家
卡倫鮑爾曾經不止一次強調,本次德國之所以會派出護衛艦,參與到澳大利亞的軍事行動中,是因為澳大利亞和德國是"志同道合"的國家。她聲稱德國和澳大利亞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即使西方政客至今不願意承認,但從包括在《布雷雷頓報告》在內的一系列反人類罪行上的表態來看,他們的所謂"價值觀"和"利益"中,根植著刻骨的種族主義和意識形態偏見。
日媒:德國加入"對華封鎖網"
在提到向印太派遣護衛艦是,卡倫鮑爾毫不掩飾地指出,德國的行動針對的是中國在南海地區的主權聲索。卡倫鮑爾聲稱,"北約"應該在這一地區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而日本媒體直接在評論中指出,這是德國已經明確承認,自己正在計劃加入美國印太戰略框架下的"對華封鎖網"。
中方早就明確表態,有關國家應該在地區局勢的穩定上提供"正能量"。在印太地區,尤其是南海問題上,德國可以說是一個純粹的域外國家。在域內相關國都已經就"南海行為準則"達成一致的同時,德國、美國這些域外國家的頻頻動作,是南海地區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本文為沙漠雄鷹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環球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