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正在逼近?默克爾剛對華作出重要表態,德國就有下一步行動了|...

2020-12-20 騰訊網

撰文、校對丨南喬

全文989字,閱讀約需2分鐘

目前,部分西方世界國家正試圖在美國印太戰略的框架下,重新在這片水域構建起一張由所謂西方價值觀控制的、針對中國的"對華封鎖網"。

根據最新消息,德國國防部長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確認,在2021年,德國正計劃向印太地區派遣一搜護衛艦,加強與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美國等"志同道合"的國家在該地區的合作。

事實上,在更早的11月5日,卡倫鮑爾就在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組織的一次活動中明確表示,希望增強與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該地區國家的合作,並且保障德國在當地的利益。

"搖擺"的歐洲

卡倫鮑爾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視為默克爾的"接班人",但近些日子,她的一些表態似乎與默克爾和馬克龍發生分歧。在默克爾強調"歐洲必須用我們自己的手來決定自己的命運",馬克龍高呼"北約已經'腦死亡'"的同時,卡倫鮑爾撰寫了題為《歐洲永遠都需要美國》的文章,並發布在了《政治報》上。

本次護衛艦事件又是歐洲正"搖擺不定"的鮮明例證:一方面,默克爾剛剛明確表態,要明確歐洲在包括外交、經濟、數字等政策上與中國的"共同立場",而另一方面,在國防安全問題上,德國又選擇與西方世界國家堅定地站在一起。

"志同道合"的國家

卡倫鮑爾曾經不止一次強調,本次德國之所以會派出護衛艦,參與到澳大利亞的軍事行動中,是因為澳大利亞和德國是"志同道合"的國家。她聲稱德國和澳大利亞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即使西方政客至今不願意承認,但從包括在《布雷雷頓報告》在內的一系列反人類罪行上的表態來看,他們的所謂"價值觀"和"利益"中,根植著刻骨的種族主義和意識形態偏見。

日媒:德國加入"對華封鎖網"

在提到向印太派遣護衛艦是,卡倫鮑爾毫不掩飾地指出,德國的行動針對的是中國在南海地區的主權聲索。卡倫鮑爾聲稱,"北約"應該在這一地區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而日本媒體直接在評論中指出,這是德國已經明確承認,自己正在計劃加入美國印太戰略框架下的"對華封鎖網"。

中方早就明確表態,有關國家應該在地區局勢的穩定上提供"正能量"。在印太地區,尤其是南海問題上,德國可以說是一個純粹的域外國家。在域內相關國都已經就"南海行為準則"達成一致的同時,德國、美國這些域外國家的頻頻動作,是南海地區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本文為沙漠雄鷹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環球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默克爾卸任後,德國真要變臉?日本德國勾結信號強烈,必須當心
    而最近,更是有需要當心的現象出現:有日本官員表示,強烈希望德國和日本一起舉行聯合軍演。據「德國之聲」報導,近日,德國和日本兩國進行了一次線上會議,德國防長卡倫鮑爾與日本防務大臣岸信夫參會。在會上,日本的防務大臣向德方表態,稱自己「強烈支持」此前德方提出的計劃,即德軍派出軍艦進入亞洲,並與多國在印太地區海域舉行聯合軍演。
  • 默克爾應對四大危機的四大品質
    作者:向長河 國際問題學者  臨近年終歲尾,有三條新聞讓德國總理默克爾再度成為國際輿論的焦點:一是日前在德國議會演講時雙手合十大聲疾呼人們注意保持社交距離以應對「第二波疫情」;二是再次榮登美國《福布斯》雜誌發布的年度「全球百大最有權勢女性排行榜」榜首,而且是連續十年榮登榜首
  • 默克爾放棄連任德國總理,「自願」背後是什麼「陽謀」?
    有人感激她帶領德國渡過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但也有人對她大開國門接納難民造成的問題極為不滿。她擊敗了競爭對手,成為了德國政壇上罕見的女議員,這下成功引起了科爾的注意。科爾邀請默克爾在總理府中見面,僅僅會面兩次後,科爾就把婦女兒童部部長一職交給了默克爾,直接將毫無政治經驗的默克爾提拔到了德國政壇的領導階層。
  • 「對華戰車」又增一員!默克爾邁出危險的一步,俄:藏得可真夠深
    此前已經有四個國家結盟,如今德國也加入到美國戰隊,默克爾邁出的這危險的一步,實屬不明智決定。但是此前德國國防部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將長期與中國進行經濟合作,中國市場是德國最大受益市場,貿易合作能夠鞏固兩國友好關係。 隨後,德國畫風突變,表示德國會加強與澳大利亞溝通,建立良好外交關係,響應北約國家相關政策。言外之意就是加入美方陣營,與印度、日本以及澳大利亞共同協助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相關事宜。俄羅斯媒體指出,德國藏得真的很深,其的野心現在才展現出來。
  • 德國基民盟將選新黨首,默克爾接班人會是誰?
    由於基民盟與其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基社盟)組成的聯盟黨有望贏得今秋大選,因此不少分析稱,基民盟新黨首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任德國總理。也有分析指出,新黨首仍需面臨大選競爭挑戰。 有望誕生總理人選 從2005年起就擔任德國總理的默克爾兩年前宣布,無意在2021年德國聯邦議院選舉中參選總理。
  • 多虧有中國才會更好!德國企業無視默克爾擔憂,在中國投巨資建廠
    因為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已經快速擺脫疫情,經濟也正在迅速恢復,因此,這家德國企業希望充分利用這點。 該企業的執行長弗蘭克·康拉德還表示,希望能夠在2025年之前,將中國銷售額佔比提高到25%。 除此之外,德國東部圖林根州的汽車傳感器供應商執行長也同樣表示,希望能夠在中國完成25%的銷量。
  • 德國總理默克爾檢測結果呈陰性,為什麼說德國是抗疫「模範生」?
    德國總理默克爾22日宣布,將在各州實施「人際接觸禁令」,核心內容包括禁止兩人以上聚集、關閉餐館和咖啡館堂食,有效期不少於兩周。默克爾的發言人23日宣布,默克爾首次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接下來幾天她還將接受多次檢測。據報導,德國公共場合佩戴口罩者明顯增多。
  • 被要求對華強硬後,默克爾當即作出表態,這番話讓「反華者」失望
    但是還有人試圖挑戰中國,他們甚至要求默克爾在外交態度上對中國強硬,但是默克爾的言論卻讓這些"反華者"失望了。02德國內部有人看不清楚形式在中美貿易大衝突之下,卻有很多人看不清楚形勢。德國國內有一部分人在政治傾向上就採取著"反華"態度。據報導,近期,德國總理默克爾參加了一場線上視頻會議,在會議中有幾位與會的記者要求默克爾在政治態度上對華強硬。但是對於默克爾以及他所領導的德國政府來說,失去和中國的合作是無法接受的。
  • ...北威州|德國政府|德國_時政|亨德裡克·斯特雷克|阿明·拉舍特
    在北威州州長阿明·拉舍特的陪伴下,項目負責人斯特雷克教授在記者會上表示,15%的免疫率已足以明顯減緩病毒的擴散,這意味著現在可以逐步放鬆封城措施了。這一判斷對正在努力參加德國基社盟黨主席競爭的拉舍特有重要意義,他隨後表示北威州議會正在考慮復活節以後逐步放鬆管制的措施。
  • 默克爾含淚懇求德國人遵守規定 每四分鐘就有一人死於新冠...
    默克爾含淚懇求德國人遵守規定 每四分鐘就有一人死於新冠病毒  Emma Chou • 2020-12-10 10:44:21 來源:前瞻網
  • 默克爾拒絕赴美參加G7峰會,並與川普發生爭吵?得出3個關鍵原因
    德國作為歐盟的核心成員國之一,美國也不能將其排除在外,例如G7集團峰會等還是會邀請德國參加,但是德國這次卻根本不打算理美國,直接拒絕了這個請求。德國拒絕參加G7峰會據悉,德國政府發言人賽貝特30號在柏林宣布,德國總理默克爾將不會參與6月在美國召開的G7集團峰會。而其原因是出於美國正在疫情「大流行」階段,不太適合親自到場參與,而這明顯是不給美國總統川普面子了。
  • 美國這次碰上硬茬,德國絕不妥協,默克爾徹底翻臉了:走好不送!
    德國再次對美國霸權說不了。據新華社的消息,德國總理默克爾針對美國威脅減少駐德美軍正式表態,如果美國不願意承擔全球性大國責任,那麼歐洲和德國就會重新評估對美關係。這是美國決定撤軍後,默克爾政府最強硬的一次回應。此前美國宣布將從德國撤走1.2萬名美軍,並把駐德美軍從5萬人減少到2.5萬人,這相當於一次性撤走了一半人。
  • 德國將接歐盟輪值主席,默克爾作東與馬克龍會談
    德國將於7月1日起接任歐洲聯盟輪值主席,面對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德國總理默克爾今天作東與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談。默克爾今天與馬克龍在德國政府國賓館梅塞堡宮會面,兩人會中提到的要點可能包括歐洲振興基金。默克爾與馬克龍共同勾勒出這個基金的框架。
  • 蔡英文闖下大禍!國臺辦作出重要表態後,國民黨4位大佬已經行動
    據臺媒此前公布的民調數據顯示,在近3萬份問卷中,有97%的臺灣民眾反對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有96%的民眾對民進黨當局強制標示的政策沒有信心。對於蔡英文當局不顧民眾反對開放美豬進口的決定,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島內多數民眾從一開始就反對開放進口含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豬、美牛,不能接受以健康為代價進口有問題隱患的農畜產品。
  • 德軍要摻和「包圍中國」,默克爾能否力挽狂瀾?
    時局動蕩下,歐盟內部也並不是多麼堅如磐石,法國和德國在是否退出北約這個問題上就有著不小的衝突。不過如今川普下臺已成為定局,美歐關係或許會有所轉機。一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國家都希望把歐盟各國拉入「反華聯盟」,但是德國似乎並不願意加入所謂的聯盟當中,想要獨立自主的形成對華態度和政策。不過當前德國的態度好像已經有所鬆動。
  • 默克爾罕見落淚後5天,德國封鎖措施全面升級
    距離德國總理默克爾含淚懇求民眾遵守科學防疫規定不過5天,德國將全面升級疫情封鎖措施。據BBC報導,當地時間12月13日,默克爾在同16個州州長進行磋商後宣布,由於該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量和死亡病例數量居高不下,甚至出現了「指數級增長」的勢頭,德國全境將從12月16日起實施「硬性封鎖令」,直至2021年1月10日。
  • 三十而立 根深葉茂 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參觀合肥學院
    10月3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參觀安徽合肥學院。這是李克強與默克爾共同觀看中德合作共建合肥學院30周年圖片展。    10月3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參觀安徽合肥學院。這是李克強與默克爾觀看中德合作共建合肥學院30周年圖片展。
  • 德國一市長送了一大車的難民到默克爾辦公室門口
    德國巴伐利亞蘭茨胡特市市長皮特·德雷爾(Peter Dreier)在去年10月在給德國總理默克爾致電時,對自己所在的地區將要安置如此之多的難民,憤怒地向默克爾表示。三個月後,這名怒不可遏的市長一氣之下叫來了一輛公共汽車,裝載滿共31名難民,浩浩蕩蕩地開往柏林,送往默克爾的總理府外進行抗議。
  • 默克爾沒想到,一篇肯定中國的文章竟然在德國掀起了「軒然大波」
    但在這群瘋子當中,有一個唯一的正常人——德國總理默克爾。已執政15年的默克爾,帶動了德國政治力和經濟的高速發展,更是看透了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她明白德國的首選合作對象正是中國,因為自從2015年開始,中國就是德國最大的商品出口國。而她也準備擴大歐盟和中國的合作,只不過德國國內卻突然出現了反對的聲音。
  • 德國外長表態劍指白宮,美國或將成「孤家寡人」?
    超過13萬的死亡人數,對川普而言無關輕重,畢竟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東西比接下來的美國大選更重要。同樣對於白宮政客而言,大選爭鬥才是現在首要的工作。因此,從一開始,是否佩戴口罩已經不受科學影響,而是由美國政客說了算,他們成功將此問題政治化,美國也因此疫情失控,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