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不鏽鋼杯子喝茶會中毒?看完這個你就懂了

2021-02-19 慧眼消費

天氣漸漸涼了,不少人的水杯也由玻璃杯變成了不鏽鋼杯子。近日,網上曝光稱,泡茶會腐蝕不鏽鋼杯子,溶出鉻危害人體健康。一時間引來了許多關注。用不鏽鋼杯子泡茶真有這麼可怕?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怎樣挑選不鏽鋼?我們真的要小心「不鏽鋼+茶」的組合嗎?

我們先看看央視記者做的一組實驗↓

  在節目中,記者進行了如下實驗:用全新的不鏽鋼杯泡茶,放置72小時後,不鏽鋼杯的內壁出現「被腐蝕的痕跡」,由此便得出「不鏽鋼釋放鉻危害健康」的結論。而至於這個過程中究竟溶出了多少鉻,節目中卻沒有給出檢測數據。用不鏽鋼杯子泡茶,真的要擔心鉻帶來的風險嗎?這要從不鏽鋼的性質開始說起。

不鏽鋼大家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不鏽鋼製品,但這些「不鏽鋼」的性質並不是完全相同。嚴格來說,不鏽鋼是一類合金鋼的總稱,根據其結構和化學成分又可以細分為鐵素體鋼、奧氏體鋼、馬氏體鋼、雙相鋼和沉澱硬化鋼等等。

  奧氏體、馬氏體之類的名詞平時不常被提起,而「301鋼」、「304鋼」之類的名字更加為人所知。這些編號指的是AISI的鋼牌號。不同編號的不鏽鋼性能特點各不相同,他們有的更耐腐蝕,有的更易成型,有的則強度更高。

不鏽鋼也會生鏽


  「不鏽鋼」這個名字會自然地讓人們認為這種鋼材不會生鏽,而事實上,不鏽鋼並不是「金剛不壞之身」,它只是相對不容易發生鏽蝕而已。

  不鏽鋼的耐腐蝕能力主要取決於其中鉻元素的含量。當不鏽鋼中鉻的含量達到12%時,在大氣環境或氧化環境中,鉻可以自發形成一層薄薄的鈍化膜,阻止進一步的氧化與腐蝕,因此日常使用時一般不會生鏽。但是,在遇到酸、鹼、鹽(鹼性物質對不鏽鋼的影響相對較弱)等物質或者鈍化膜被破壞的時候,腐蝕的情況還是可能發生。

不鏽鋼水杯泡茶會析出鉻嗎?

  首先可以肯定地說,在某些情況下,不鏽鋼確實會被腐蝕,並導致部分鉻溶出。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符合國家標準的不鏽鋼食具中鉻的析出量極少,並不需要擔心它影響人體健康。

  考慮到鉻(特別是六價鉻化合物)的健康風險,世界各國都針對不鏽鋼食具中鉻成分的遷移量制定有嚴格的規定。在中國的相關國家標準中規定,不鏽鋼器皿的鉻遷移量應不超過0.4毫克/平方分米,而這個遷移量的測定方法是在4%的醋酸溶液中煮沸30分鐘然後浸泡24小時。4%的醋酸溶液pH值約為2.5,將一塊不鏽鋼丟在裡面煮沸30分鐘再浸泡24小時後,每平方分米表面遷移出的鉻不應超過0.4毫克。

  而與醋酸溶液不同,茶水只有非常微弱的酸性(茶水的pH根據種類和濃度各不相同,通常在5~7之間),對不鏽鋼的腐蝕作用也要小得多。假設用pH為5.5的茶水來做這樣的浸泡實驗,要想遷移出0.4毫克的鉻,大約需要246個小時,也就是連續浸泡10天,這還得是在保證不鏽鋼表面沒有鈍化膜存在、反應一直發生的前提下才能達到。在實際情況中,茶水不會在不鏽鋼杯裡沸騰30分鐘,再考慮上鈍化膜的因素,實際反應速度還會更慢。

  因此,只要你使用的不鏽鋼杯子是符合標準的產品,一杯茶別放太久(如果真把茶水放上好幾天,發黴變質恐怕才是首先需要擔心的問題),就不用擔心遷移出的鉻元素超標了。

不鏽鋼餐具和廚具安全嗎?

  對於不鏽鋼餐具和廚具在實際使用中的金屬離子釋放量,也有不少研究數據可以參考。有研究指出,與其他廚具相比,用不鏽鋼鍋烹調的食物中鉻與鎳的含量有輕微上升,但食物中絕大部分的鉻和鎳依然來自食材本身,這一點輕微的上升也不會使日常攝入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可耐受攝入量(TDI)。

  另一項研究發現,將酸性較強的醃檸檬(pH=2.6)在不鏽鋼餐具中放置數小時,釋放到其中的鉻含量約為1.31~2.47x10-10克/千克,而在餐具盛放牛奶、咖啡或茶時則沒有檢測到明顯的重金屬釋放。在對不鏽鋼電熱水壺和咖啡機的檢測中,也沒有發現明顯的鉻離子釋放。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日常使用不必擔心,但不鏽鋼製品確實不適合作為長期存放食品的容器,尤其不宜用來盛放鹽、醬、醋等調味品。存放這些食品調料,還是用陶瓷或玻璃器皿比較好

挑選不鏽鋼,小竅門靠譜嗎?

  我們常聽到的一些挑選不鏽鋼製品的方法,例如磁鐵來分辨不鏽鋼材料的好壞,靠譜嗎?

  不鏽鋼冶煉過程中出現微小波動或變化,可能使304不鏽鋼獲得磁性。另一方面,不鏽鐵經過脫磁設備處理之後,也可以輕鬆逃過磁鐵的檢驗。由此可見,用磁鐵來辨別不鏽鋼既有可能放過「壞人」,也有可能冤枉「好人」,實在沒有多少參考價值。

  首先,要看材料。在常見不鏽鋼品種中,304鋼是鉻遷移量較少的一種,看編號就能輕鬆選出304鋼。一般不鏽鋼製品上都會印有 「18-0」,「18-8」之類的編號,前面的數字表示鉻含量,後面的表示鎳含量,「18-8」對應的就是304鋼。不鏽鋼含鎳量提高,其耐腐蝕性能也會隨之提升。  除了材料,還應該觀察不鏽鋼製品的「長相」。如果表面存在缺陷,也會增加鉻遷移的可能,因此最好選擇外觀無明顯缺陷、表明平整且光滑、光澤度一致的產品。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選擇正規廠家和品牌,遠離「三無」產品。

來源:慧眼消費綜合編輯整理

給你一雙慧眼

識別質量陷阱

倡導品質生活

長按關注慧眼消費

懂消費 | 重品質 | 享生活

投稿/合作:cncete2014@163.com

聯繫電話:010-83886976、88018825

相關焦點

  • 經常喝茶,用什麼「杯子」最安全?2種杯子對身體無傷害
    但現代人大多關注健康細節,比如說泡茶水的杯子,應該用什麼杯子衝泡茶水?對於杯子而言,到底什麼材質的更加安全?淺談您喝水所用「杯具」,希望您能欣然笑納。喝茶用什麼杯子更安全?兩種杯子最適合喝茶:從安全性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建議大家用玻璃杯泡茶飲茶,它是最好的選擇。相對而言,玻璃杯在衝泡使用的過程中並不會滲出有害物質,對於各種溫度的水都可以盛裝。
  • 不鏽鋼杯子哪個品牌好,Bemega316不鏽鋼保溫杯怎麼樣
    這個天氣有一個這麼棒的保溫杯真的太好了!禮盒包裝送人也很有面子!喜歡的趕緊入手吧!包裝精美,有盒還有袋,還贈送了刷杯子的刷子,杯子的每個結構都很細緻,還是316鋼的,材質過硬。把茶水倒在小杯子裡品茶剛剛好哈!杯子是316不鏽鋼材質的,非常的健康安全~~保溫效果可以,晚上的熱水,早上起來溫熱;這個杯就是適合用蓋子倒水喝,直接嘴對杯口喝,滿意~內蓋是帶茶網的彈跳蓋,可以車載使用,茶網的設計泡茶也是很不錯,確實挺方便的!
  • 不鏽鋼杯泡茶會泡出"毒"嗎?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近日,有節目報導稱,泡茶會腐蝕不鏽鋼杯子,溶出鉻危害人體健康。多家網絡媒體轉載了該節目內容,並冠以「千萬別用不鏽鋼杯子泡茶!有毒!」的驚人標題,一時間引來許多關注。 不鏽鋼也會生鏽 「不鏽鋼」這個名字會自然地讓人們認為這種鋼材不會生鏽,而事實上,不鏽鋼並不是「金剛不壞之身」,它只是相對不容易發生鏽蝕而已。不鏽鋼的耐腐蝕能力主要取決於其中鉻元素的含量。
  • 用保溫杯也會重金屬中毒?如果你這樣用可能有點危險...
    網傳:用保溫杯泡茶後的茶垢會腐蝕杯子,進而析出重金屬,導致人慢性中毒。在討論「中毒」時,一定要說清楚劑量。因為劑量決定毒性。保溫杯的內膽多為不鏽鋼材質,其中的鉻、鎳等金屬元素決定著不鏽鋼的耐腐蝕能力。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符合國家標準的不鏽鋼(比如 304 鋼)食具中鉻的析出量極少,並不需要擔心會影響身體健康。
  • 【觀察】徐靜波:日本人與客人喝茶為何不用自己的杯子?
    回到日本以後,我細心的觀察一下,發現日本人無論是企業家也好,政治家也好,在招待客人喝茶時,他們的杯子確實和客人是一模一樣。  我這個人不怎麼相信星座,但是我還挺相信血型,我周圍的朋友當中,仔細觀察一下他們的性格,發現他們的性格與他們的血型特徵,還真有許多相似。日本曾經做過一次調查,發現日本A型血型的人偏多,A型血型的人有什麼性格特點呢?他們做事認真,追求完美,但死要面子。
  • 央視真相報告:不鏽鋼杯泡茶有風險!
    然而近日,網上曝光稱用不鏽鋼杯子泡茶有慢性中毒的危險,這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用不鏽鋼杯子泡茶真有這麼可怕,事實真相究竟如何,近日,央視記者特地進行了一番實驗。很多市民表示,不鏽鋼水杯比較乾淨衛生,即使摔地上也不會摔爛,而且天氣越來越冷,用玻璃杯子喝熱水顯然不太合適。那麼,用不鏽鋼杯子泡茶合適嗎?央視記者隨後進行了一番實驗。記者首先找來了一個全新的不鏽鋼水杯,在裡面泡上茶,蓋緊杯子,靜止存放了72個小時。
  • 為何這個小小的喝茶杯子,沒有一點裝飾,就能獲得大獎?
    喝茶很簡單的一件小事,在國人眼中,再平常不過了,喝茶就需要茶杯,杯子你肯定見多了,但是這樣的品茗杯你見過嗎?似玉非玉,質感細膩,觸感溫潤,材質通透,半透明,可以看到杯子茶湯的輪廓。看起來像是白玉,卻非白玉,其實是中國的名瓷--玉瓷。
  • 知茶,懂生活,你知道這些喝茶的基本禮儀嗎?優雅又不失禮數
    現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託,以免水熱燙手,讓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3】茶水要適量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俗話說,茶倒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我們喝酒時,會給客人倒滿,感覺是滿滿的情誼,但喝茶與喝酒不同,酒是冷的,我們倒滿客人接過去不會覺得燙,如果是滿滿一杯剛衝泡的熱茶,拿起茶杯的過程可能會輕輕晃動,不僅茶杯會燙手,如果不小心溢出茶湯,也會燙到手,所以倒茶倒七分就夠了。另外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衝出的茶沒啥味道。
  • 不鏽鋼保溫杯泡茶、泡枸杞會中毒?疑問一次說清!
    「不鏽鋼保溫杯泡茶、泡枸杞會慢性中毒?」 「保溫杯放牛奶和豆漿是在養細菌?」 「保溫杯刮花了也會有重金屬?」保溫杯內壁使用的不鏽鋼屬於惰性材料,很難被腐蝕。所以「保溫杯泡茶會析出重金屬」是不成立的。
  • 不鏽鋼保溫杯有3個數字,2個字母要記清楚,再放心養生
    保溫杯這個東西可是從小就有接觸,上學的時候,教室裡面還基本上沒有飲水機可以打水喝,都是要求學生自己從家裡面自己帶水。其實現在也不例外,雖然學校教室裡面有了飲水機了。但是我們依舊會讓自己的孩子的帶上保溫杯,裡面裝著熱水。因為我們的觀念裡面是,多喝熱水有利於身體健康。實際上也是這樣,喝熱水會有一股舒適感。
  • 用這種杯子喝熱水等於「喝毒」,你還在用這種杯子喝水嗎?
    所以,常常有人會只用一次性水杯來喝水,有些人會在喝完冷飲之後,還會用這種一次性的水杯去倒熱水喝,殊不知,常用一次性水杯喝熱水可能會導致身體「中毒」哦! 專家提醒:長期使用一次性塗臘紙杯喝熱水,很有可能會導致多環芳烴化合物進入人體,並在酶的作用下會形成致癌物,最終有導致癌症的可能。 因此,在使用一次性水杯時請分清冷熱杯,如果需要飲用溫水,也應該在加入了冷水之後兌入熱水,水溫不高於5度,這樣才能防止蠟性物質的溶解。
  • 保溫杯泡茶會中毒?90%的茶友都交了智商稅!|吾雨茶課堂
    現在很多人都有喝茶的習慣,但是迫於閒暇時間有限,無法用蓋碗泡一道一道品鑑茶湯,進而選擇用保溫杯來泡茶喝。  然而民間有一種說法是:「保溫杯泡茶會中毒,甚至致癌」!  保溫杯真的不能泡茶喝嗎?
  • 這種杯子不適合用來喝水,趕緊換掉,每個人家裡都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高質量生活家 微信號:gzlshzs早之前有篇題為「千萬別用不鏽鋼杯子泡茶!有毒!」的文章在朋友圈頻繁出現,說是不鏽鋼杯泡茶,會溶解出大量的重金屬鉻!——是事實還是謠言?戳視頻,看專家解答視頻來源:一辨真偽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符合國家標準的不鏽鋼杯子中鉻的析出量極少,所以大家不需要擔心它影響身體健康。
  • 這種杯子不適合用來喝水,趕緊換掉,每個人家裡都有……
    早之前有篇題為「千萬別用不鏽鋼杯子泡茶!有毒!」的文章在朋友圈頻繁出現,說是不鏽鋼杯泡茶,會溶解出大量的重金屬鉻!——是事實還是謠言? 戳視頻,看專家解答 視頻來源:一辨真偽 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符合國家標準的不鏽鋼杯子中鉻的析出量極少,所以大家不需要擔心它影響身體健康。
  • 挑選保溫杯有訣竅,方法簡單實用,讓你輕鬆買到物美價廉的杯子
    人每天都要喝水,除了吃飯睡覺以外,喝水是我們維持身體活動技能的必需品,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盛水的杯子出了問題,那麼水這個維持生命的必需品,會不會也成為了危害我們生命的「兇手」呢?小麗的奶奶在前天接小麗放學的路上,小麗看到了一個小攤販擺攤賣一些印著可愛卡通圖案的保溫杯,十分喜歡,扭著性子央求奶奶給她賣一個。
  • 一隻喝茶的玻璃杯子,憑什麼成為茶具界的「明星」
    喝茶已經不是為了解渴,更是一種文化,不管是自己一個人獨處,或者是朋友、客戶來訪,都要泡上一杯好茶相待。說起中國的茶葉,最牛的要數綠茶了,國內綠茶的市場佔有率達70%,綠茶湯鮮葉綠,深受茶人的喜歡。綠茶有一個特點,就是鮮嫩,茶葉的原材料都是採摘自新鮮的嫩葉,或者是嫩芽,所以在衝泡綠茶的時候要非常小心。
  • 喝茶真諦: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你懂了?
    有一日,無心看書寫字,想起那套精美的茶具還在書櫃裡睡大覺,於是翻箱倒櫃找出來,擦掉上面的浮塵,洗了杯子,把茶壺茶碗鋪排開來,洗茶、泡茶、分杯、聞香、品茗。
  • 真相是……
    保溫杯相關傳言也不甘寂寞緊隨其後:保溫杯泡茶太久會讓人中毒,保溫杯中不能盛放枸杞水……到底是真是假?保溫杯泡茶太久會讓人中毒?有傳言稱,泡茶後會產生茶垢,茶垢會腐蝕保溫杯,進而析出重金屬,最終導致人慢性中毒。真相:由茶水淤積而成的一層垢物,不含腐蝕性成分。保溫杯內壁使用的不鏽鋼屬於惰性材料,很難被腐蝕。
  • 妙玉用自己的杯子給賈寶玉喝茶,賈寶玉為什麼不喝呢?
    在這種狀態下你說寶玉可以去單獨找妙玉喝茶嗎?寶玉在大觀園一天到晚都忙得很,他基本不出大觀園。你說他有可能想去找一個自己沒什麼感覺的女尼姑喝茶或者聊天嗎?妙玉相貌也不錯但完全沒有到達寶玉的評判美人的標準,更別說達到寶玉見一面就驚呼媽呀天呀地呀的地步。寶釵的肌膚可以定住他的眼球,黛玉是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而妙玉是看了一眼什麼都不是,連一個花瓶的感覺都沒有,就是一個地上人間的普通女孩子。
  • 10萬塊的杯子?當然要用來喝茶咯!
    「沒事兒,這裡的杯子你隨便挑隨便用,不會壞,杯子就是拿來用的呀。」端坐一旁的俞大師倒是看得很開,拿過一盞小小巧巧實際要價10w+的青玉品茗杯,斟了茶水遞過來:「你喝喝看,用青玉杯喝茶的口感比用瓷杯更好,滑!」抖抖嗦嗦接過來,顧不上喝茶,仔細端詳摩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