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有喝茶的習慣,但是迫於閒暇時間有限,無法用蓋碗泡一道一道品鑑茶湯,進而選擇用保溫杯來泡茶喝。
然而民間有一種說法是:「保溫杯泡茶會中毒,甚至致癌」!
保溫杯真的不能泡茶喝嗎?
保溫杯泡茶致癌?
剛看到「保溫杯泡茶會中毒」這種說法時,小編也嚇了一跳,立馬去各方查詢。
發現有些專家聲稱:「泡茶會腐蝕保溫杯,並析出重金屬,會使人慢性中毒,存在致癌隱患」。
而這種說法來源的矛頭,幾乎都是指向媒體報導「奪命保溫杯」。
但是這些報導說的是啥?說的是劣質保溫杯裝開水、泡茶,會導致鉻、鎳、錳等重金屬過量析出。
鉻會引起皮膚、呼吸系統損傷,長期鉻中毒會導致肝腎損傷,甚至引起皮膚癌;
鎳會影響心腦血管疾病、甲狀腺功能等,增加人的致癌風險;
錳會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引起記憶力減退、失眠等現象。
但是請注意,這裡說的對象是劣質保溫杯!不是指保溫杯泡茶這件事兒!更不是茶導致的!
正規的304不鏽鋼、316L不鏽鋼表面經過鈍化,形成緻密氧化膜,是惰性材料,使用這樣材質的不鏽鋼製作的保溫杯,就不存在這類問題。
可見「保溫杯泡茶會中毒」一說並不成立,有問題的是那些不良廠家的良知。看到這裡小編是真心佩服那群「磚家」,也慶幸這是虛驚一場。
當然如果還是心存疑慮的朋友,也可以選擇陶瓷杯、玻璃杯和搪瓷杯,不用金屬材質的保溫杯,自然也就不需要過於擔心重金屬中毒。
而且這些材質的保溫杯,在使用過程中幾乎不會釋放出有害物質,可以放心使用。
保溫杯不適合泡茶?
認為保溫杯不適合泡茶的人,除了被誤導的「致毒說」,還存在著一種「風味說」。
雖然他們不否定保溫杯泡茶的安全性,但是他們認為喝茶應該用蓋碗泡,才不會浪費好茶。
用保溫杯泡茶,茶一直在高溫環境中泡著,會大量浸出鞣酸和茶鹼等物質。不僅會使得茶湯色澤濃重,失去茶原有的滋味,還會導致茶湯滋味苦澀難入口。
而且茶鹼和鞣酸的過量吸收,也更容易導致腸胃不適。
此外,茶葉中的維生素、黃酮等物質不耐高溫,而且在持續的高溫中,會使茶葉中的芳香物質大量揮發,不僅減少了茶香,也大大降低了茶葉的飲用價值。
這樣泡茶更好喝!
其實,保溫杯並不是不能泡茶,而是一些茶友用錯了方法。這裡小編給大家推薦3種方法,讓你用保溫杯也能泡出好喝的茶。
1、減少茶葉投量
保溫杯泡茶,茶一直泡在水中,內質一直被浸出,前一兩泡就釋放了80%以上內質,會導致前兩泡湯濃味苦,而後便淡而無味。
因此,用保溫杯泡茶時,我們可以選擇減少茶葉的投入量,比如白茶正常投茶量為5g,保溫杯泡放2-3g白茶就行了。
這樣就能有效的避免茶湯濃度過高,保證茶湯滋味適中,也能避免一次攝入過多茶鹼,造成腸胃不適。
2、降低衝泡水溫
保溫杯的保溫效果,會使茶葉長時間的處於較為恆定的溫度中,如果加入的開水溫度過高,就容易導致營養物質快速流失。
因此可以選擇使用70℃左右的溫水泡茶,或者熱水泡再加點涼白開降低水溫,適當降低泡茶的水溫,就能避免溫度過高導致破壞營養物質。
而且溫度較低茶葉內質釋放速度也較慢,保溫杯也不會讓水溫很快下降,這樣既喝到合適口感的茶,也不會那麼燙嘴。
3、茶水過濾分離
保溫杯是沒辦法隨時進行茶水分離的,如果先用玻璃杯泡茶,再將茶湯濾出倒入保溫杯,就不用擔心茶葉一直泡在水中,導致濃度過高。
並且先用玻璃杯泡,能更好的控制茶湯濃度,對茶湯也有適當的放涼作用,能讓你更快的喝上茶。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茶水分離杯代替普通的保溫杯,既能隨泡隨喝,又能泡出你想要的白茶味,還能隨時茶水分離,一舉數得。
最後,在這裡要強調一點,保溫杯用完一定要及時清洗。
保溫杯內膽比較厚,杯身較長,會有大量細菌藏匿在衛生死角中。經常衝洗保溫杯,尤其是各個衛生死角,能避免保溫杯產生茶垢,也防止細菌滋生。
在洗保溫杯時,可在杯中放入一點小蘇打衝洗內膽,清洗完要將杯中的水漬充分晾乾後,再蓋上杯蓋。
原創聲明:本文由吾雨茶課堂原創,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轉發分享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