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產業抗疫「兄弟連」:你轉產口罩機,我上下遊救急

2020-12-27 騰訊網

健倉科技園是深圳寶安的一個普通工業園,位於廣深高速旁的松崗大道邊,沿途車流稀少,但在園區前道路上,卻排著等待入園的車隊長龍。門口特設的防疫崗亭上,4名保安不放過任何入園人員的體溫數據和出行信息。

園區內,時不時會有大巴載著幾十名衣裝較厚的青年進來,他們會放下行李箱,聽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然後進大樓去向新成立口罩機廠的公司德富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德富萊公司」)報到。

「他們是我們公司招的臨時工。現在很缺人。」德富萊公司財務經理小方告訴南方+記者,這些臨時工是從兄弟廠臨時調配過來的。

疫情期,一些產業鏈關係緊密的防疫物資工廠緊密協作,在人力、資源、技術和管理等方面互通有無,成為珠三角製造業轉產防疫物資時的新現象。

「這種協作現象比較突出,也比較積極。未來,製造業要在人才、技術、工藝等方面隨時準備好應急協作。」深圳市電子裝備產業協會會長施皓稱。

節後放棄高利潤行業「轉產」口罩機

從1月19日深圳確定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之後,為確保企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兩不誤兩促進,深圳積極協調支持企業增能、擴產、轉產、全球採購,千方百計籌集防疫物資。在這場「口罩」保衛戰中,一批深圳製造業企業主動加入產業鏈中。

位於寶安松崗健倉產業園的德富萊公司是一家知名自動化設備生產商,為華為、富士康、浪潮等大型企業提供自動化生產線和自動化改造方案,在自動化和測試領域擁有多項行業領先的專利技術,在智慧型手機等消費類電了產品測試設備市場佔有領先地位。

自德富萊公司的口罩機投產成功以來,收到社會大量訂單以及國瓷委和各級政府的協助要求,德富萊公司本著奉獻的精神,加班加點、日以繼夜的進行生產。

德富萊公司董事長屠國權介紹,庚子新春以來,因見疫情加重,口罩機設備嚴重緊缺,公司放棄了利潤更高的電子產品自動化生產線的研發和生產,農曆正月初三(1月27日)開始籌備研發力量,改造口罩機的自動化生產線。

拿到寶安區節後首批覆產企業資質後,德富萊就投入緊張生產,首批全自動口罩生產線於2月23日向中國石化完成交付,並隨後實現口罩機的量產。

該公司成功投產之後,開始承擔國務院國資委醫療物質專項工作組部署的口罩機生產任務,被廣東省政府列為重點口罩機生產企業,已向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兵器集團、深圳市發改委及重慶市政府等企業發貨幾十臺口罩生產設備,成為交付速度快、數量多的設備商之一。

日前,德富萊公司還為深圳市捐贈了一臺價值近50萬的口罩機,用來供應深圳市民的免費口罩需求。

產業鏈緊張時一天才睡一兩個小時

記者3月10日下午兩點半採訪屠國權時,他正在辦公室與一名技術人員討論新的口罩機研發方向,桌子邊放著一個沒有打開的盒飯。

在屠國權看來,作為一家智能工廠軟硬體一站式解決方案商,研製口罩機其實沒有技術挑戰。爆發式的訂單需求,依然讓德富萊面臨多項考驗。

首先是產線處於「爬坡」期時的挑戰。

過去的兩周,屠國權24小時待在公司,盯著口罩機的原材料進貨與產品生產。他將口罩機從早期研發、製造、調試到量產的整個過程,稱為一個「爬坡」的過程。

據悉,一臺口罩機有1100多個零部件,需要聯繫上百家上下遊企業。德富萊雖然復工早,但因口罩機上下遊復工企業嚴重不足,導致口罩機產業供應鏈不完善,使得德富萊所急需的一些核心元器件缺工少料,比如每個口罩機都需要5個超聲波部件,一直處於短缺狀態,已經從1千元一隻的單價漲到2萬多元,還買不到。「因為供應鏈沒起來,原材料廠家經常不按時送貨,拖到半夜才送過來,產線負責人每天睡一兩個小時就不錯了。」

而且,在初期,一臺口罩機設備的調試時間甚至比生產時間還多,很多工藝瓶頸需要「磨練」解決。

目前,德富萊公司約有200餘名湖北籍員工因為疫情難以到崗,公司現在在崗員工約400人,其中臨時工人佔20%,其他兄弟工廠支援約有20%。

「現在工廠最缺的是工人。」屠國權強調,目前口罩機廠工人時薪在50-70元,但工人待崗不穩定,很多人不願意上晚班,晚上點數時常常見不到人。

湖北籍員工無法復工、新增產線帶來的招工難題,都成為口罩機的生產過程的波折,由此還出現一些外地中間商上門要貨的插曲,好在德富萊依法依規並以國家需求為重點而化解。

產業鏈協作應急聯盟應「疫」而生

記者了解,針對產業鏈難題,德富萊公司與上下遊企業組成了產業鏈協作應急聯盟,其中與4家企業關係較為緊密,一起整合資源,分工協作,攻克零配件不足、人力緊缺等難題,保障了口罩機的順利供應。「比如世椿公司給這次借我們幾十個員工,怎麼發工資都沒細講;振華興公司也派人給我們產線的管理出主意。」

據深圳市電子裝備產業協會會長施皓介紹,疫情暴發後,深圳轉產口罩產業鏈企業有四五十家,以德富萊為代表的一批深圳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在此次疫情中,以社會效益為重,雖然轉產初期沒有經驗、原料和市場等,但依靠原有智能製造優勢,在全產業鏈上下遊的技術、人力、原料和管理等方面,與其他公司互補有無,組成產業鏈協作應急聯盟。

屠國權介紹,這種臨時性的民間的產業鏈應急聯盟,一定程度上紓解了德富萊公司的產業鏈緊張難題。到上一周,即3月初,德富萊公司的口罩機生產進入正軌,一條口罩的生產調試周期從10天減少到目前的3至4天,可日產20臺口罩機。截至記者採訪的3月11日,該公司已生產100多臺口罩機。預計一周之後,即3月中旬可日產30臺口罩機。

施皓認為,這種產業鏈內部人才、資源及技術協作現象在這次疫情期間比較突出,也比較積極。未來,珠三角製造業要在人才、技術、工藝等方面隨時做好應急協作的準備。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負責人在2月1日透露,該市有5家公司具有口罩生產資質,工廠每日能生產20萬隻口罩,還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 而到了3月7日,深圳在產口罩生產企業15家,口罩日產能達383.38萬隻;在產防護服企業2家,防護服日產能達3200件;在產紅外額溫計生產企業11家,紅外額溫計日產能達1.4萬個。此外,累計採購在國內和國外市場採購各類防護物資超過1500萬件,其中口罩1452.7萬隻。

屠國權稱,口罩機的緊缺狀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而隨著疫情在全球擴散,公司正在加快研發更為簡便低廉的智能口罩機來解決更大面積的市場需求。

【記者】李榮華

【作者】 李榮華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深圳衛視開播
    作為深圳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定點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科研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也集結了這樣一批勇士,他們奮戰在一線,時刻與這場艱苦的戰「疫」面對面,真實的他們是什麼樣?快來!深圳衛視特別策劃全國首檔醫務人員親身視角直擊抗「疫」一線VLOG《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
  • 三槍內衣緊急轉產口罩!將通過藥店等渠道供給市民
    在這種情況下,以生產內衣聞名的三槍集團緊急轉產口罩。2月26日,上海浦東新區康梧路555號三槍工業城的廠房內,兩條「非醫用類、一次性普通口罩」生產線正24小時滿負荷運轉,產能達到每天10萬隻,而不久前這裡還是倉庫。
  • 上海老牌子三槍內衣緊急轉產口罩,帶你看看「三槍口罩」是如何生產...
    在這種情況下,以生產內衣聞名的三槍集團緊急轉產口罩。 「近期,還將有幾十條產線將會陸續投產,預計到3月上旬,口罩日產量有望達到百萬片。」三槍集團一名工作人員透露,這些口罩未來將會通過藥店等渠道供應給市民。
  • 儲備10億隻口罩,東莞塘廈為全球抗「疫」貢獻力量
    今年5月,東莞市塘廈鎮防疫物資出口產業聯盟成立後,迅速布局,構建防疫物資產業集群。本月底,該聯盟預計將在全球範圍內建立100個防疫物資儲備庫,儲備10億隻口罩,為國外老百姓的防疫需求提供便利,助力「東莞製造」支援全球抗「疫」。
  • 安諾伊KN95全自動口罩機
    安諾伊摺疊式KN95全自動口罩機口罩真的會脫銷嗎?其實它的生產是以秒計的。目前,安諾伊智能KN95全自動口罩機產能50-70pcs/min,全機採用全鋁架構,人機互動界面、三菱主控系統,國外名牌伺服馬達,大師級調試團隊,信賴安諾伊,質量有保障。
  • 《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③:大愛小愛
    《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③:大愛小愛 2020-02-19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個瞬間都溫暖人心,2020年度央企十大暖鏡頭等你點擊
    相關連結:76天,6萬央企「白衣戰士」譜寫抗疫戰歌4、武漢告急,我們來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醫護人員是主力,醫療物資是保障。按時送達醫護人員和醫療物資抵達「戰場」一線,就是與搶救生命賽跑。相關連結:夫妻檔、父子兵、兄弟連……央企CP,一起戰「疫」!8、爸爸你去救人,我在家等你回來1月27日,貴州省派出的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出徵當天,航空工業通用醫療三〇二醫院呼吸內科醫生吳澤坤6歲的兒子送爸爸出徵。
  • 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發行收官 確保資金「花在刀刃上」
    抗疫特別國債發行收官據新華社,7月30日,隨著2020年抗疫特別國債(四期)第四次續發行完成招標,今年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發行收官。具體來看,自6月18日首次招標開始,採用續發行方式的抗疫特別國債共發行了十六次,期限品種以10年期為主,適當搭配5年期和7年期。
  • 肯德基與你一起抗「疫」,讓愛傳遞
    肯德基,致敬英雄,傳遞抗疫正能量  3月21日,肯德基積極響應武漢天河國際機場號召,攜手中圖機場商業集團,為抗「疫」凱旋的支援湖北醫療隊送上離別伴手禮。這些以「武漢感恩有你」為主題的伴手禮,共計5000份,內含一套武漢抗「疫」紀念版風景明信片、一張肯德基超值大神卡年卡;同時,肯德基還為白衣戰士提供了咖啡、九珍果汁、可樂等飲品,滋潤每一位白衣戰士的心田,致敬每一位萬裡赴戎機,救鄂於疫情的「逆行者」,感恩每一位被口罩遮擋了容顏的白衣戰士。
  • 《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開播 這個VLOG實在不一般
    作為深圳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定點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科研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也集結了這樣一批勇士,他們奮戰在一線,時刻與這場艱苦的戰「疫」面對面,真實的他們是什麼樣?快來!深圳衛視特別策劃全國首檔醫務人員親身視角直擊抗「疫」一線VLOG《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
  • 現在連紙尿褲內衣工廠都轉做口罩馳援
    此舉引發廣泛關注,有網友留言點讚,「紙尿褲內衣工廠轉做口罩,能快速提高口罩產能,屬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一個很好體現。」上班族的口罩,或許正在趕來的路上。2020開年魔幻一幕:網易嚴選崩了,我還沒買到口罩「我能想到最後悔的事,就是沒在過年前多買兩包口罩。」
  • 從抗「疫」戰中看中國答卷
    在這次抗疫中,我被組織選派到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參與抗疫。在社區我看到了一份優秀的中國答卷、深圳答卷。黨的領導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關鍵核心。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們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繫群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政治優勢。一是在抗疫戰中彰顯了黨強大的領導力。
  • 真實記錄和講述機械人抗擊新冠疫情的事跡 中機企協組編《戰「疫...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機械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既是基礎產業,也是國之重器。機械行業的基礎性和服務性造就的企業文化,使機械人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每當災難發生之際,機械人的身影總是無處不在。「國有難,擔重任,責無旁貸」的高度政治責任感,「民有災,彰愛心」的優良行業傳統,在抗疫中得到了充分展現。
  • 復工復產的「拼命三郎」
    回到廣東後,他組織12名幹部全部返崗,迅速投入到緊張抗疫工作中,奮戰80多天。原本打算節後陪老母做肝移植手術的願望,也沒能實現。  在湖北疫情最緊急的2月初,劉志剛與工信部駐企特派員密切配合,組織奔赴廣州、江門、東莞等地,協調推動企業利用庫存零部件復工復產、加班加點、緊急保供。他建立對壓條機、口罩機等生產企業產銷臺帳雙備案工作機制,督促相關企業每日上報產銷情況、匯總分析。
  • 2020肇慶關鍵詞盤點:抗疫大考
    全市抗疫大幕由此揭開。 肇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時間建立健全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戰時指揮體系」,先後召開81次市疫情防控形勢研判會,形成統一指揮、全面部署、立體防控的工作格局。
  • 推動共同抗疫,助力復工復產-昆航開通客改貨國際航班
    推動共同抗疫,助力復工復產-昆航開通客改貨國際航班 2020-05-09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港醫護團隊攜手同心抗「疫」,他們有這樣的深圳故事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港大深圳醫院發揮深港合作的獨特優勢,快速建立疫情防控制度、防控指引和防控標準,有序面對疫情。無論是前線的醫護人員還是後方的行政保障人員,港大深圳醫院深港醫護團隊同心抗「疫」,他們共同譜寫了一段感人的「深圳故事」。
  • 生物醫藥創新產業園成創新高地
    深圳華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周旋如是說。國企擔當,共克時艱,助力藥企復產復工據悉,疫情防控最為緊要的關頭,在園區運營方深福保集團的傾力支持下,深圳市生物醫藥創新產業園區企業成為深圳市第一批覆工復產的藥企,甫一復工即投入到全面防疫的研發生產中,為抗疫作出了突出貢獻。
  • 口罩機現場演示,每分鐘生產120片每片1毛錢,再也不愁買不到了
    好幾家口罩機的生產廠商把口罩機搬到了現場,展示口罩生產流程以及生產能力。現在的口罩機,生產能力普遍達到了120片/分鐘。 提供消殺機器人、智能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等職能防疫設備、平臺的金大智能、北京中雲等企業,醫療廢物轉運車、救護車製造企業宇通客車、鄭州紅宇等,提供新冠狀病毒IgG+IgM抗體檢測試劑盒的深圳綠詩源,各參展企業共攜數百款應急防疫最新產品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