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畫面、人物
音樂在表現內容上受到鏡頭影像的影響,產生了確定的意義。人們在觀賞影片時,會不由自主地結合情節、人物情緒、畫面內容等來感知音樂,所以音樂所表現的形象是具體的。即使在觀影結束後,當人們再次聽見其中的音樂,所感知的也大多是影片中特有的形象含義。
影片中較為常規的電影音樂使用,除了用來表現人物,烘託氛圍,還是一個非常好的轉場手段:
(一)艾爾乘坐火車時,回憶起小時候打棒球的場景,運用輕快唯妙的音樂轉場,氣氛輕鬆,令人回味。
(二)艾爾與「鳥人」約定去抓鳥,再到後來冒險抓鳥,為鳥做鳥籠,用了同一種悠揚的旋律,唯有節奏是不斷加快的,兩人的關係進一步深入。
(三)艾爾與「鳥人」在戰後於醫院,首次相遇,運用了一種平靜無助的旋律,仿佛訴說出了兩個男孩心中此時的所有無奈,接著轉到「鳥人」第一次「飛翔」摔斷背。
(四)「鳥人」在床上與小鳥玩耍,痴迷入神,此處也運用了一種優美輕緩的旋律。
(五)「鳥人」的第二次飛翔過程中,帶有搖滾風的旋律貫穿,節奏感極強,帶動了觀眾的情緒。
(六)三人抓狗時,出現的是一種刺激,動感的旋律,給人一種緊張,誇張的視聽體驗,貼切故事情節的發展。
(七)「鳥人」從貓口中救回小鳥,響起美妙的旋律,充滿惋惜和慶幸,情節的「動」與此時聽覺的「靜」形成強烈反差,耐人深思。
(八)醫護人員搞砸艾爾激怒「鳥人」的計劃,又響起了飄渺的旋律,令人琢磨兩個人最後的結局。
(九)「鳥人」赤身躺進籠子裡,又出現了優美動聽的旋律,只有這樣「鳥人」才是有安全感的,他的靈魂才是存在的。
(十)鳥人內心獨白出現,響起激烈的旋律,似在吶喊。
(十一)艾爾徵兵離開,小鳥飛走,最後小鳥撞死在玻璃窗上,再轉場到越戰廝殺中,先後旋律由輕緩到急促。
(十二)運用了一種陰森,沉悶的音樂,來表現屍橫遍野的戰場,此時交雜著「鳥人」的一聲聲咆哮吼叫。
(十三)節奏感較強,充滿動感的音樂,表現的是兩個醫護人員與艾爾打鬥,艾爾反抗並帶著「鳥人」逃離的場景。
(十四)影片是以一個悲劇式的喜劇收尾,片尾的音樂與影片情感表現大相逕庭,是歡喜,高揚,富有動感的,但這種反差,反倒是給人一種做了一場滑稽的夢的感覺。
《鳥人》的音樂使用是優雅的,它不是大張旗鼓地整出一場交響樂,運用靈活多變的「進入」與「退出」形式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彌補了畫面不足以表達的信息與情感表達,亦傳播了導演自身的情感認知與思維,也形成了良好的轉場橋梁,使得整個片子更富生動性與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