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聲音中「沉默的藝術」

2021-02-08 LocationSound同期錄音網

原文出處:部分素材來源於豆瓣網及B站用戶    編譯:同期錄音網—於菟

自上世紀有聲電影誕生以來,演員得以從啞巴的狀態中解放出來,開始能夠暢所欲言。與此相應,聲音在影視作品中的重要性逐步凸顯,某些時候甚至超越了畫面的存在。如果說聲音的出現充滿了歷史的必然性,發聲是電影必須完成的使命,那麼電影中出現的沉默瞬間卻又意味著什麼呢?


簡單來講,電影中的瞬間沉默可以算是聲音的另一種特殊表達形式。換句話說,沉默並不產生於「什麼都沒聽見 」的感知效果,而產生自其與聲音的辯證關係——沉默是經由聲音「發明」的,沉默需要被「聽見」。


電影《不法之徒 》(Bande a Part )裡,Frantz難以忍受Odile和Authur之間的親密,提議道:「既然沒什麼話可說,那我們乾脆沉默一分鐘吧」。不僅僅是三人保持沉默不語,整個電影也隨之進入無聲的狀態,我們同劇中人物共處這真實的一分鐘的惡作劇。


《不法之徒》

然而電影裡突然間的沉默,人物的聲音從中消退,鏡頭裡的信息量被無限降低的同時,反而激發我們對眼前無聲的世界的想像力。而此時沉默所產生的停頓、阻滯、沉澱之感,不但沒有削減電影的魅力,反而成為戲劇性而又特權化的瞬間,達到了音樂、對白等有聲語言所達不到的效果。


《推手》

李安導演的電影《推手》中也曾運用到了沉默的瞬間,在影片的第20分鐘,有這樣一個鏡頭:父親站在花園裡抽菸,望向兒子一家人溫馨的睡前畫面。一個固定鏡頭,父親深吸一口煙,轉身回望,鏡頭從前景到遠景的對焦——從愁眉不展的父親,到遠處燈光溫馨的一家三口。父親的瞬間沉默表達了所有的無奈和惆悵,以及現實的悲哀,此時沉默的力量比起爭吵的碰撞更能深入人心。


《憤怒的公牛》

若論及沉默的瞬間的藝術手法在電影中的運用,導演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當屬代表人物。在電影《憤怒的公牛》(Raging Bull)的中,幾乎每個打鬥場景都會以一段更顯安靜的橋段開頭,這樣Scorsese就能做些事情,比如酷烈地切入猛擊中,但這些都強調了影片的主題,比起有聲的音樂、吶喊、喝彩,這樣的聲音處理方式更具有表現張力。在此後執導的多部電影中,Scorsese都到了這一手法,而且運用得更加爐火純青,比如《無間行者》(The Departed)、《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禁閉島》(Shutter Island)等。


《無間行者》


《華爾街之狼》


《禁閉島》

我們將通過以下這段視頻向大家簡單介紹馬丁•斯科塞斯對這種聲音藝術表現手法的運用

請戳視頻 ~

推薦閱讀: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經驗  | 電影《帕特森》聲音設計師Robert Hein創建主角身上的「詩意」世界


產品 ▲ | RØDE無線手雷宣傳片使用體驗


作曲 | 娜塔麗·波特曼主演影片《第一夫人》——Mica Levi作曲欣賞

相關焦點

  • 電影《活著》中聲音藝術的運用
    ,但對於電影創作中的聲音藝術運用的研究尚處於一個起步階段,多數人並未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因此本文就以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作品《活著》為例來對電影創作中的聲音藝術進行研究,以此來能夠為我國聲音藝術在電影中的運用添磚加瓦,從而為後人的研究提供些許的理論幫助。
  • 《自衛的藝術》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消亡
    推薦傑西艾森伯格主演的這部荒誕現實主義黑色幽默電影:《自衛藝術》,卷西簡直太適合演這種弱小無辜的腹黑男角色了,這應該是日本和空手道被黑的最慘的一次了,哈哈哈哈!卷西簡直就是美國林志穎,永遠長著一張娃娃臉,十幾年都不會變老,讓人羨慕不已!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想起了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裡面的一段話: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 電影《沉默》中真的沒有上帝的聲音嗎?
    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遠藤周作同名小說《沉默》,對遠藤周作來說,「沉默」並不代表上帝不說話,而是上帝如何在沉默和痛苦中對世人說話。以下為馬德裡的歸正教會牧師約瑟·塞哥維亞的評論分享,他是西班牙福音聯盟神學委員會主席,也是世界福音聯盟與羅馬梵蒂岡進行神學對話的代表之一。
  • 電影《沉默》中真的聽不到上帝的聲音嗎?
    這部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遠藤周作同名小說《沉默》,對遠藤周作來說,「沉默」並不代表上帝不說話,而是上帝如何在沉默和痛苦中對世人說話。洛特-加龍省裡哥在傳教與尋訪過程中,經歷種種現實的衝突與掙扎,體會到人性的軟弱,對基督信仰進行更深層的思考。與基督教世界推廣的其他電影相比,《沉默》這部電影中的對話包含了更多基督教教義,深刻地反思神的恩典與人的棄教、相信與背叛的沉重議題,觀眾可能不容易理解片中欲傳達的理念:費雷拉神父面對德川幕府的禁教令,如果不宣布棄教,幕府就會多殺一個信徒,那麼,神父到底要選擇神而殉教?
  • 來看電影:電影裡的沉默,無聲的愛.
    電影中的沉默並非與生俱來的。暫且不談《布穀鳥》或《海的沉默》的情節式靜默,《印度之歌》的刻意聲畫分離,或《聾啞部落》式字幕對白聲音全無的實驗性表達。讓我們來談談從不能拷貝沉默的默片。無論是那部為好萊塢也為世界影史唱「響」致敬之歌的《藝術家》(The Artist, 2011),或者更早之前阿基·考裡斯馬基翻拍自1921年默片的《尤哈》(Juha, 1999)和號稱「20世紀最後一部默片」的《浮生狂想曲》(Tuvalu, 1999),還是去年由電影學者、默片修復專家Richard Meyer投拍的義大利偽紀錄片《廢墟中的愛情》(Love among the Ruins, 2015
  • 再思最揪心的電影《沉默》:在徹底的沉默中傾聽上帝
    《沉默》這部花了20多年籌備、拍攝,並攬獲奧斯卡提名、美國電影學會獎年度佳片等諸多榮譽的震撼巨作。>幾乎是我看過最讓人揪心的電影,觀影過程中我幾次緊張、痛苦、沉重到無法呼吸。可能對於基督徒來說,這部電影中所承載、影射的苦難神學,意味著太多 即便我再喜歡這部電影,卻始終沒有勇氣再看第二遍。對於那些遭逼迫的基督徒來說,活著比死去更難受,可我們為什麼還殘喘的活著?神為什麼還讓我們這樣活著?
  • ✟ 解讀電影《沉默》中上帝的聲音
    與基督教世界推廣的其他電影相比,《沉默》這部電影中的對話包含了更多基督教教義,深刻地反思神的恩典與人的棄教、相信與背叛的沉重議題,觀眾可能不容易理解片中欲傳達的理念:費雷拉神父面對德川幕府的禁教令,如果不宣布棄教,幕府就會多殺一個信徒,那麼,神父到底要選擇神而殉教?還是選擇人以挽救其他無辜信徒?
  • 電影 | 電影中的聲音.
    聲音在電影體驗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於編劇來說,寫作的時候也需要關注到聲音。對於導演和製片來說,前期籌備時必須要了解聲音。以下一些知識點,幫助你初步認知在電影中,聲音設計師/錄音師們都在尋求什麼。你可以在創作初期就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基於省錢或者省事的角度,幫助你獲得更好的成片質量。
  • 沉默的銀幕:第二電影工坊 x CathayPlay 影視藝術交流
    而這兩部影片將在11月1日--11月8日「沉默的銀幕」中共同展映並進行學術交流。這兩部影片也於之前在CATHAYPLAY上線。在商業電影盛行的市場氛圍和投資環境下,獨立電影、藝術電影從業者的作品少有與大眾接觸的渠道。大約五年前,Cliff在海外影展上看到一批中國電影,其中包括顧桃、張贊波、趙亮等紀錄片導演的作品。
  • 商業片與藝術片 |重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105
    然而就是這少量的電影、才是美國電影真正生命之所在。美國搞電影的人自己都說,除了少量藝術精品,好萊塢生產垃圾。製造垃圾的理由是:垃圾能賣錢,精品不賣錢。《美國往事》、《末代皇帝》從籌劃到拍成,都是好幾年。要總是這樣拍電影,片商只好去跳樓……  既然藝術片不賺錢,怎麼美國人還在拍藝術片?這是最有意思的問題。我以為,沒有好的藝術片,就沒有好的商業片。
  • 電影中的藝術,原來如此美妙
    電影如今已經變成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但電影是一門容納攝影、繪畫、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結合體,因此從專業的角度來講,當我們僅僅從劇情或是特效等方面評價一部電影的時候,未免就顯得有些片面了。那麼究竟怎樣才是分析一部電影好壞的正確姿勢呢?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從電影的文本意蘊和藝術形式來分析一部電影。
  • 《七宗罪》裡的聲音藝術
    在聲音中體味一場完美的犯罪,體味人性的掙扎與無奈。「電影思維是用影像和聲音進行的藝術思維。「沒有聲音的電影,就好比不會說話的美女。聲音的元素在電影裡尤其重要,特別是恐怖、懸疑電影,聲音就更加關鍵。而《七宗罪》裡的聲音更是堪比藝術、經典。
  • 拉片教程:電影中聲音的運用
    卓別林但今天的電影可以說即使沒有畫面也同樣是一種藝術,因為它來自聲音。錄音技術的發明為有聲電影打下了基礎,讓無聲片時代成為過去。錄音師如今電影中的聲音在影視藝術作品中已經有著和畫面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時甚至還會超過畫面的重要性成為影視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
  • 免費 8.8「沉默之聲」無聲電影配樂 與《銀漢雙星》相約玉河現場
    、單位/學校、聯繫方式至:rsvp@beijingcenterforthearts.org 郵箱報名2016年8月8號立秋之夜,「沉默之聲」與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玉河現場」聯合呈現早期中國無聲電影中的重要作品《銀漢雙星》(1931),現場將由著名京胡表演藝術家趙宇領銜配樂
  • 必看電影之二十五——沉默的羔羊: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沉默的羔羊  一部讓人驚心動魄的偵破片  一部令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的心理分析片  好萊塢最令人激動的恐怖片之一  1991年出品  導 演:喬納森·戴米  主 演:朱迪·福特斯    恐怖片是好萊塢最令人激動的類型片之一,然而長久以來,它卻難登大雅之堂,與奧斯卡等電影大獎一直無緣,不過好萊塢的電影大師從未放棄過對理想恐怖片的追求和對奧斯卡的衝擊
  • 《沉默的羔羊》:一部有史以來取得最偉大藝術成就的恐怖電影
    作為恐怖電影的《沉默的羔羊》,是唯一橫掃奧斯卡的同類型電影。這部電影於1991年在美國上映,導演是喬納森戴米,主演分別是朱迪福斯特和安東尼霍普金斯。這部有史以來取得最偉大藝術成就的恐怖電影,橫掃了1992年的奧斯卡,獲得了當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五項大獎。而更為傳奇的是,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安東尼霍普金斯在影片中進出場16分鐘,成為了有史以來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出場時間最少的演員。
  • 《保持沉默》上映 周迅臺詞最多的一部電影
    原標題:《保持沉默》是周迅臺詞最多的一部電影   「你有權保持沉默,但是……」是刑偵類影視作品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電影《保持沉默》的片名正是來自於此,面對案件的重重疑點,周迅飾演的律師讓她的當事人行使了沉默權,劇情即由此展開。作為一部改編自真實弒母案的電影,《保持沉默》早在2016年8月就曾經定檔,但直到2019年8月23日才經過不斷的剪輯、調整後正式上映,甚至有觀眾開玩笑問導演周可《保持沉默》是不是一出緊扣標題的行為藝術。
  • 歡樂好聲音裡的影視藝術
    影視是科技性藝術,聲音在電影中的出現,是在技術問題解決之後。聲音進入電影後,影像藝術就不僅是時空複合藝術,而且是視聽兼備的藝術。聲音構成了影視藝術語言系統中的聽覺元素,它與畫面影像一起成為構築影視形象的藝術形態。
  • 電影《沉靜如海》:越深情越沉默
    拍攝於2004年的法國電影《沉靜如海》,一如影片的名字,寧靜至深。如此細膩,如此深沉。關於戰爭的影片,有各種方位的呈現和詮釋。
  • 「沉默之聲」中國無聲電影配樂影展:紅俠+大友良英 小玩意+片岡一郎
    沉默之聲-中國無聲電影配樂影展,系由北京怒瀾電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影資料館聯合主辦,挑選十五部目前僅存的中國二十至三十年代無聲電影膠片進行數字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