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丨不讀辛棄疾,你就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男子漢」

2021-01-09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嶽飛在朱仙鎮大破金兵,意欲「直搗黃龍府」,淪陷的山河有望恢復了。

可是,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嶽飛班師回朝。

「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這一年,一個叫辛棄疾的人出生了,兩年後,嶽飛去世,如果嶽飛能活得久一點,一定會和這個叫辛棄疾的人成為知己。

對於辛棄疾,你了解多少?

別人家的孩子,將軍,能臣、打仗好、詞寫得好……

詩詞君卻覺得,「真正男子漢」更適合他。

01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在《三國演義》裡,形容某位將軍英勇非常,會說「於萬人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

辛棄疾也能做到。

辛棄疾是山東濟南人,北宋滅亡後,山東成了淪陷區。

他出生時,「靖康之恥」已經過去十幾年。

時間並沒有消解辛棄疾對故國的懷念,他拉起了一支隊伍,和金兵打起了遊擊。

他投靠義軍首領耿京,不想,辛棄疾的朋友,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偷了帥印投降金兵。

耿京就要殺了辛棄疾,辛棄疾立下軍令狀:給我三天,我一定抓到他,否則,甘願就死。

辛棄疾帶了一隊人馬去追,直追到金兵營帳中,那義端也知辛棄疾的厲害,馬上跪地求饒:

「辛大將軍,你面如青兕([sì],古代指犀牛),你力大無窮,你勇猛過人,就饒了我吧。」

辛棄疾手起刀落,義端身首異處。

勇猛得不要太過分。

英雄的事跡不止這一件,趁著辛棄疾去南宋聯絡的時機,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了。

等到辛棄疾回到山東,張安國已經做了濟州的知州。

辛棄疾集了五十人馬,到濟州求見張安國。

張安國和金將喝了酒,正得意,辛棄疾直接擒住張安國,帶領眾人突圍而歸,金國人追都追不上。

這一年的辛棄疾,才23歲。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

後來,辛棄疾曾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形容南朝宋武帝劉裕,而這又何嘗不是青年辛棄疾的寫照呢?

勇敢、能承擔,是一個男子漢必備的品質。

在勇敢這方面,辛棄疾就沒認輸過。

處在敵佔區,而不忘故國,是為忠義。

兩次深入敵軍中,擒殺叛徒,又豈是一個勇字可以完全概括的呢?

02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南下歸宋,矢志抗金,一生未休。

英勇過人的辛棄疾到了南方,做了官,不能馳騁沙場,卻依然不忘抗金事業。

他埋頭寫就《美芹十論》,詳細分析敵我雙方情況,建議進軍山東,因為金國在山東的軍事部署相對薄弱,再圖中原……

富有戰略眼光的《美芹十論》,並未被採納。

可辛棄疾逮著機會,就會陳述自己的主張,踐行自己的想法。

他在湖南當安撫使,就整頓軍紀,令出必行,建立了一支「飛虎軍」。

飛虎軍在南宋地方軍隊中,雖然不是人數最多的一支,卻是發揮最大戰力、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支。

後期南宋正規軍不堪大用,地方軍隊紛紛建立,飛虎軍作為代表,屢屢被調往前線戰鬥,聲名顯著。

這支軍隊,還令金兵聞風喪膽,可見一斑。

辛棄疾有想法,有能力,有追求,有志向,卻一生不得志。

他是北方的「歸正人」,朝廷總有猜忌,不願予以高職。

《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記載辛棄疾臨終時,大呼:「殺賊!殺賊!」

故事不知真假, 但是,辛棄疾矢志抗金的想法,貫穿始終,毋庸置疑。

辛棄疾晚年寫就一首《鷓鴣天》,道盡無法實現夙願的感慨。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年少歸國,年近古稀辭世,歲月悠長,初心不忘,卻未得始終。

只有一腔肝膽留在人間,激勵著後來人。

03

所不朽者,垂萬世名,

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宋史·列傳·卷一百六十》

在軍中,在政壇上,辛棄疾有勇有謀有原則。

在為人朋友上,辛棄疾一樣豪氣幹雲。

辛棄疾辭官後,開始了在上饒的閒居生活。

有一天,一個叫陳亮的人來拜訪辛棄疾,兩人一見面,喝酒暢談,好不痛快。醉後,倒頭就睡。

可陳亮剛剛經歷了一場牢獄之災,心裡犯了嘀咕,這辛棄疾剛剛說話不多,會不會殺我滅口呀?

晚上起來,偷了辛棄疾一匹馬,走了。

逃走幾個月,陳亮給辛棄疾寄來書信:借我十萬塊。

辛棄疾如數與之。

後來,陳亮再訪辛棄疾,兩人成了好友,抗金是兩人最愛談的話題。

送走陳亮後,辛棄疾寫下名作《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把酒長亭說。

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

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華發。

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

兩三雁,也蕭瑟。

——《賀新郎·把酒長亭說》(節選)

陳亮回了一首,辛棄疾又寫了一首,來來回回,各寫了三首詩,由此可見,兩人情誼之深。

結交好友,只因志趣相投,而前嫌不計,辛棄疾讓人好生敬佩。

是真名士自風流,唯大英雄能本色。

辛棄疾和朱熹交好,朱熹去世時,他的學說被定為「偽學」,昔日的門生朋友,沒人敢去弔唁,只有辛棄疾不畏禁忌,前往哭祭。

還留下了一句留傳千古的悼詞:「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有這樣一個豪氣幹雲的朋友,朱熹泉下有知,亦會感到安慰吧!

詩詞君只想說:這樣的朋友,請給我來一打。

待人真誠,待友俠義,這樣的人,不是男子漢,是什麼呢?

每每讀到辛棄疾的豪放詞,都如一股熱血貫在心頭。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辛棄疾就是如此!

武能上戰場殺敵,文能寫就治國方略;

能對國家忠義,能對友人俠義。

走到人生盡頭,依然不忘初心。

有人說:這世上,有一種人的生命目的,並不是為了存在,而是為了燃燒;

向來詩酒猖狂,縱酒揮刀,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

如果世間有男子漢,一定是辛棄疾這樣的吧!

相關焦點

  • 不讀辛棄疾,你就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男子漢」
    這一年的5月28日,一個叫辛棄疾的人出生了,兩年後,嶽飛去世,如果嶽飛能活得久一點,一定會和這個叫辛棄疾的人成為知己。對於辛棄疾,你了解多少?別人家的孩子,將軍,能臣、打仗好、詞寫得好……詩詞君卻覺得「真正男子漢」更適合他。
  • 不識辛棄疾,你就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男子漢」!
    不識辛棄疾,你就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男子漢」!,你了解多少?別人家的孩子,將軍,能臣、打仗好、詞寫得好……泉小娃卻覺得「真正男子漢」更適合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泉小娃眼中的辛棄疾吧!
  • 春節作文 7(觀影《辛棄疾1162》)
    王斌      一個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成為真正的男子漢?辛棄疾,真正的男子漢,我崇敬你。 「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首《青玉案·元夕》,是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代表作。這句詩也是我最喜愛的。是這句詩改變了我對中國古詩詞的認知,在它之後,我便尋找這首詩的作者。
  •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
    他的詩詞有的豪放不羈,抒發內心的壯志;有的詩詞清麗嫵媚,表現了他內心的柔情。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後、吹簫聲斷,倚樓人獨。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但試將一紙寄來書,從頭讀。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只礙離人目。
  • 青玉案的案是讀àn還是ān,辛棄疾是詞人還是將軍,你知道嗎?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又稱稼軒居士。他本應是一個叱吒風雲、縱橫沙場的將軍,奈何生不逢時,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復失地,沉迷歌舞享樂。本文不討論這首詞本身,單說青玉案中的「案」到底怎麼念。是讀àn還是ān呢?其實都不對,應該讀wǎn,該詞牌來自於漢代張衡《四愁詩》中"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句。第二個問題,辛棄疾是詞人呢還是將軍呢?在我們後來人看,辛棄疾以詞留名於後世,和蘇軾合稱「蘇辛」,扛起來豪放派的大旗。
  • 鐵血硬漢也有似水柔情,辛棄疾寫下一首詞,嫵媚程度不輸李清照
    說起辛棄疾,大家都知道他是豪放派詩人,但是在歷史上辛棄疾也是一位馳騁沙場的鐵血戰將。辛棄疾22歲既參加了義軍,23歲就 「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帶領50人將叛徒張安國從有5萬人看守的敵營中截出,也是這一站讓他成名,大漲宋軍士氣。
  • 王凱新劇《清平樂》中的「樂」到底讀什麼?詩詞大會冠軍都讀錯過
    《清平樂》是唐代教坊曲名,正體為雙調8句46個字,兩宋名家晏殊、辛棄疾等人都在此牌下寫過經典作品。名字取得很有寓意,但不少網友卻讀錯了這個「樂」字,這個字不念「le」,應該念「yue」, 這一點王凱在微博上其實是親自給大家科普過的。為什麼會念「yue」,大家明白了它是唐代的一個教坊曲名,其實就能理解了,這裡的「樂」是絲竹管樂的樂,不是快樂的意思。
  • 讀辛棄疾,看真英雄
    辛棄疾的詞跟別人不一樣,他是英雄,所以他的詞帶有英雄色彩和個性。讀到「沙場秋點兵」,才知道原來「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寫的就是點兵場景。在以前詞裡,很少出現真正的沙場、戰場。早期的詞作,基本上是女性文學、都市文學,大多是在沙龍、歌樓妓館裡頭演唱的流行歌曲。從晚唐溫庭筠以來,詞以婉約為本色,以女性美、柔軟美為基調。到了辛棄疾這裡,「沙場秋點兵」,充滿了男性的力度美,改寫了詞史的審美趨向。
  • 硬漢辛棄疾很「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唱,不輸李清照
    一心想要上戰場,驅除金兵,收復中原故土的好男兒辛棄疾,內心也有脆弱的時候。他的詩詞有的豪放不羈,抒發內心的壯志;有的詩詞清麗嫵媚,表現了他內心的柔情。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後、吹簫聲斷,倚樓人獨。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但試將一紙寄來書,從頭讀。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
  • 辛棄疾的經典詩詞
    辛棄疾是中國文壇豪放派的代表,詩詞成就與東坡齊名,人稱「詞中之龍」。《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辛棄疾與眾不同,底氣足,不迂腐,是因為真打過仗,萬軍縱橫,渡江南來。他聊兵戈戰事,和範仲淹的「塞下秋來風景異」類似,是有生活體驗第一手材料的。蘇辛並稱豪邁,但蘇大鬍子是空曠灑脫,辛棄疾就古拙雄奇。這倆一個浮遊半空找跟UFO聊天,一個噼裡啪啦拍欄杆,不是一路。因為有底氣,辛棄疾也不稀罕喊口號。
  • 辛棄疾「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到底在誇誰?詩詞大會難住33人
    在南宋文壇,辛棄疾是不可忽視的存在,然而做好一個文人並不是他心中所願,沙場秋點兵才是他真正的嚮往。求而不得,他半生都在「醉裡挑燈看劍」的日子裡嗟嘆。這些愁苦無奈,都被他寫進了一首首經典詞作中。因為所有的感受都發自肺腑,所以他的文字總是很有感染力。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是他的經典詞作《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請看全詞: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曾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
    辛棄疾被稱為「人中之虎,詞中之龍」。22歲參加起義軍,後歸順朝廷,荊軻之後,燕趙雄風終於一人一劍。辛棄疾最「熱血」的2首詞,曾經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原來,我一直不曾讀懂他。連王國維都曾說「南宋詞人,堪與北宋詞人頡頏者,唯一幼安(辛棄疾)耳」。文壇上描寫戰爭的詩詞數不勝數,但大多都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描寫,而辛棄疾的詩詞,可不僅僅是用蘸滿墨跡的毛筆就能寫出來,他是真正從戰場廝殺出來的。
  • 辛棄疾用典最多的一首詞,圓轉流麗,梁啓超評價:這才華學不來
    辛棄疾用典最多的一首詞,圓轉流麗,梁啓超評價:這才華學不來。能集豪邁與婉約於一身卻毫無違和感的辛棄疾,無論是沙場抗敵還是案前執筆,都流露出獨特的魅力。辛棄疾的詩詞佳句,或直接或間接地詮釋出他本人的豪情滿懷、傲岸不羈。在辛棄疾留下的眾多詩詞中,有一首用典最多,也驚豔眾人。
  •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鐵血男兒也有柔情似水的辛棄疾,辛棄疾是豪放派的巔峰詞人之一,他與許多文人不同的是他曾經奔赴過前線上戰殺敵,也正因為他的這段經歷,才使得辛棄疾的詞風豪邁雄宏,筆觸大氣有力而極具感染力。但你知道嗎,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的時候,溫婉清新、意境優美,很難相信錚錚鐵骨的辛棄疾也可以將一腔豪氣化作綿綿的兒女情長。
  • 詩詞|贛州一泓清江水,訴不盡,道不破,辛棄疾的一腔報國無門情
    喜歡詩詞的小夥伴可以點個關注,作者長期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古詩詞的賞析與理解,這裡定時有優秀的詩詞分享於你,祝願你我可以共同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裡滋潤心靈。更多內容點擊下方名片即可閱讀。前言縱觀中華歷史五千餘年,在絕大多數時期,我們都領先於世界。但是同時,由於歷史的周期性與封建王朝衰敗的規律性,不可避免地,也會被異族所侵擾。
  • 總有一句詩詞讓你難以忘懷: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讀詩詞,容易讓人痴迷。究其原因,詩詞有讓人難忘的魅力。讀李白,忘不了他的浪漫與狂放;讀蘇軾,忘不了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讀辛棄疾,不僅被他的文武雙全所震撼,更惋惜他「天涼好個秋」的落寞。看,詩詞就是這樣,總有那樣的一句,讓你感同身受。今天,安久和大家一起欣賞劉過的一首詞,也是《宋詞三百首》中的經典作品,不可錯過。
  • 沒有黃子韜的真正男子漢我不看
    讀高中那會,同桌妹子在瘋狂的追EXO,每天拿著海報讓我認準每一個人,小編要是認錯了就會遭受來著她狠狠的白眼,但是小編唯一不會認錯的就是黃子韜,他是我認住的第一個EXO成員。這多虧了他的「黑眼圈」啊。 小編最近在追《真正男子漢2》雖然大夥都在刷女明星的素顏,but小編完全是為了看黃子韜好嗎!!!
  •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闌珊何意?詩詞大會難倒不少高手
    一首詞,到底要寫成什麼樣,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在筆者看來,其實只要後世提到某個詞牌,首先想到的便是這首詞,無疑就是成功了。那麼筆者現在問個問題,提到《青玉案》,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是不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年,王國維說辛棄疾這首詞是做學問三大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讓這首詞紅得發紫。但事實上,對於這首詞中某些字眼的意思,卻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
  • 辛棄疾最不豪放的一首詞,末尾1句是人生第3境界,人一生要讀一次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
  • 電影課: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1162》
    耿京在山東聚集人馬,號稱天平節度使,調配管轄山東、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軍馬,辛棄疾在耿京手下做掌書記,就勸耿京作南歸決斷。僧人義端,好論軍事,早先辛棄疾有時跟他有來往。等到辛棄疾在耿京軍中,義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棄疾)勸他投奔耿京,讓他做了耿京的下屬。義端一天晚上,竊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殺辛棄疾。辛棄疾說:"請給我三天為期,不抓到他,再殺我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