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闌珊何意?詩詞大會難倒不少高手

2020-12-21 美詩美文

一首詞,到底要寫成什麼樣,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在筆者看來,其實只要後世提到某個詞牌,首先想到的便是這首詞,無疑就是成功了。

提到《虞美人》,我們想到的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是成功的;提到《念奴嬌》,我們想到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是成功的;提到《聲聲慢》,我們想到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李清照是成功的。

那麼筆者現在問個問題,提到《青玉案》,大家想到的是什麼?是不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年,王國維說辛棄疾這首詞是做學問三大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讓這首詞紅得發紫。但事實上,對於這首詞中某些字眼的意思,卻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詩詞大會曾出過這樣一道題: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燈火闌珊」指的是什麼地方?選項共有三個: A.燈火昏暗的地方 B.燈火明亮的地方 C.沒有燈火的地方

其實只要讀懂了《青玉案》這首詞,這道題就不難答對,答案是A。「闌珊」這個詞在古典詩詞中其實是經常出現的,一般來說形容春天的景色較多,意思是:悽涼、凋零。後來這個詞也有多種引申意,可用來表示消沉、窘迫等。白居易、龔自珍、納蘭性德等人,都曾在自己的詩詞中用過這個詞。那為何還是難倒了詩詞大會上不少高手呢?原因有二:

首先,闌珊這個詞看上去確實挺美的,特別是這個「珊」字怎麼看都像是個明快美麗的詞,問題就出在這個「闌」字上,這個字一直就有殘和盡的意思。其次,就是辛棄疾這個寫法確實不太符合很多人的常規思維。原詞的下闋是這樣的: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人在元夕當日,於人海茫茫中尋找心中的那個他,然後在驀然回首間,在人群中發現了他。如果在電影中,這其實是一個很美的鏡頭:此時男主眼中一切都沒有了,只有女主站在燈光下對著他淺笑,一束光打在她臉上,滿滿的仙氣。如果這樣理解,那燈火闌珊處的意思必然是燈光明亮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突出表現出詞中「他」與其它人的不同。

但這只是一般人常規思維,辛棄疾顯然不是這個意思,事實上如果辛棄疾真的把這個「他」安排在燈火通明處,整首詞的意境就減了大半。宋詞講究開與闔,詞的上闋以及下闋的首句,其實寫的都是元夕節燈火通明、熱鬧非凡的場景,這是詞境的大開之筆。但到了落筆處,卻突然詞境一收,用燈火昏暗處與前幾句形成鮮明的對比,大闔之筆。 這是辛棄疾的巧妙安排,也是這首詞精妙處之一。

只這輕輕一筆,辛棄疾就讓這首詞變得朦朧絕美,以至於對於這首詞寫得到底是什麼,如今尚無定論。如果這僅僅是一首愛情詞,雖然當時女字旁的「她」還未發明,那也完全可以用「伊」來表示。所以很多人認為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其實只是曾經的詞人自己,那個年少的渴望建功立業的辛棄疾。王國維稱這首詞是做學問的最高境界,其實說的大概就是驀然回首後又遇見那最本真的自己。

800多年前,詞中之龍用這寥寥數字,詮釋了宋詞的婉約之美,開闔之境。他當年驀然回首到底看到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這首詞的存在卻讓我們記住了800多年前的那個元夕之夜。一首詞定義了一個詞牌,這就是辛棄疾的筆力。這首詞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人會背,卻常常理解錯這兩字!
    」,就引用了宋代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一句話:「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比如名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闌珊」二字,就曾難倒了不少的讀詞人。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闕開始寫人,從穿金戴銀的胭脂俗粉,寫到了與眾不同的「那人」,兩相對比之下,讓詩人忍不住去尋找她,希望能多看一眼。找來找去回頭一看,卻發現她正在「燈火闌珊」處。很明顯,這裡的「闌珊」是用來形容「燈火」的,因而有「稀疏,零落」之意。
  • 辛棄疾這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到底該如何理解?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所以聊辛棄疾詞中的這一句,是因為這句太有爭議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從本義上理解「那人」就是辛棄疾的心上人,或者燈市中其中一位陌生女子,都沒有毛病。二、以王國維為代表性的「境界」含義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朝的元宵節沒有宵禁,單身男女可以大膽地走街賞燈,向意中人表達心扉。放燈時間為五天,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許嵩的《千百度》靈感來源於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詞句震鑠古今,更是成為王國維人生三境界裡的第三層意思,頓悟之後是豁然開朗。
  •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中,有兩顆瑰麗的耀眼明珠懸在高空,一個是唐詩、一個是宋詞,提及宋詞又分為兩派,一派是以蘇軾、辛棄疾為首的豪放派,一派是由李清照為首的婉約派。
  • 每周新歌 |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本周新歌有一句詞,像一個回味悠長的尾音,讀罷,便在心頭盤桓不去,掀起一圈又一圈記憶的波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街上的美人,頭戴美麗的飾物,笑語盈盈的從人群中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熙攘的人群中千百次地尋她無果,卻在突然回頭時,發現她就站在零落疏落的燈火間。【釋詞】① 青玉案:詞牌名。取自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一詩。
  • 詩詞大會主持人龍洋錯用辛棄疾的千古名句,康震皺眉,觀眾質疑
    一:辛棄疾的「燈火闌珊處」到底何意大家都知道,這句詞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在很多人眼裡,這是辛棄疾最好的詞作之一。它向世人證明了,辛棄疾不但能寫豪放詞,也能寫婉約詞,而且還能寫出自己的風格。因為寫得夠有意境,這首詞也入選中學課本多年。
  •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少年沒有再說話,只是平靜地一刀揮下,把沖天的頭顱掛在一旁,然後轉身離開。人若負我,我便殺人。這一刀,少年已經等了三天。少年的名字,叫辛棄疾。「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辛棄疾,輕易組成了兩千人的隊伍。後來,又與附近有足足20萬人馬的天平軍合在了一起。裡應外合,光復河山,就在今日。這一刻的辛棄疾,熱血沸騰。
  • 《辛棄疾1162》: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照見了自己
    辛棄疾歸來後,招募了五十人敢死隊,束馬銜枚,闖入了金軍地盤。辛棄疾以五十人,衝進五萬人的金軍大營,生擒還在暢飲的張安國。隨後快馬疾馳,日夜兼程,將張安國押送至南宋政府,將其處斬。以上便是,辛棄疾戎旅生涯中最為光輝的時刻。也是他在日後不得志時的經常回憶。
  • 【將進酒Bar】詞豪辛棄疾:一切柔情,皆在燈火闌珊處
    上饒的房子被燒後,遷居瓢泉新居,喝多後說看不見平時的幾座山峰,懷疑山被什麼人半夜推走了……那是被甩了一記耳光的北伐夢,像雷聲隆隆在胸中一直作響……辛棄疾的詞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他繼承了蘇軾豪放詞風但不止於此,他用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寫出了對整個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他的「將軍百戰身名裂」「錚錚鐵馬」,與南宋小朝廷的「剩水殘山」「煙柳斷腸處」千年對望。
  • 辛棄疾「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中佛狸何意?詩詞大會難倒33人
    蘇軾的詞作更多時候給人的感覺都是信手拈來,讀完只覺酣暢淋漓痛快至極;但是辛棄疾的詞很多時候雖然讀完也覺得慷慨激昂,但是其中有些字眼卻讓人難以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辛棄疾寫詞的時候有一大特點,那就是酷愛用典,倘若對於他詞中使用的典故不是很了解,那麼想要讀懂辛棄疾的詞並不容易。
  • 詩詞大會:龍洋開場用錯辛棄疾的名句,導師低頭,現場氣氛很尷尬
    2020年1月,龍洋以主持人的身份登上了《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舞臺,然而卻在一次開場白上出了糗,她錯用了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千古名句,以致於導師們感到十分尷尬,紛紛低頭,觀眾們也質疑其專業性。 在開場致辭中,龍洋講到:每一期節目,總是能在燈火闌珊處看到五位導師……
  •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為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
  • 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的英雄豪情》作者/葉嘉瑩 節選自《南宋名家詞選講》我從小就特別喜歡稼軒詞,我伯父喜歡藏書,他收藏了一套精美的稼軒詞,是元朝的木刻版本,我曾把那套書放在書桌前。有人曾問我:「葉老師,你平生念了這麼多人的詩詞,如果在這些詩人詞人中找一個人與你做朋友,你願意找誰?」我想了半天,最後說只能是辛棄疾。
  • 愛玲,你在燈火闌珊處.
    你在燈火闌珊處文 |林碧愁悠悠的我,踏著夢的旋風,輕輕的走在燈火闌珊處。我想一個人立在這裡,等你的出現,這樣,我可以靠近你,用我的小手捧起你那已蒼老的臉龐,仔細看它,是否仍是有無限的哀愁,凝視那雙眼神,是否有一種悽愴之意。
  • 李準基《步步驚心麗》: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宋代 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真愛,沒有理由;如果可以說出為什麼愛一個人,那可以確認不是真愛了。愛情的確是一種感覺。「情人眼裡出西施」是不介意容貌的感覺,「心有靈犀一點通」更是心心相印的感覺,「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是不願意分離的感覺。因為這種感覺,愛情中的人兒,甚至從來不確定對方到底長得美醜;甚至從來不清楚對方的優點缺點;甚至不知危險來臨時為何只想著對方。
  • 電影課: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1162》
    辛棄疾以500人的兵力奇襲了5000人的金兵大部隊,奪得了大量糧草。辛棄疾一戰成名,威震全軍。義軍首領耿京任命辛棄疾為掌書記。其間,辛棄疾的舊友和尚義端前來投奔。辛棄疾欣然接納了他。不料,義端和尚竟盜得義軍大印投金。辛棄疾獨自半路截殺義端,奪得大印,令義軍首領耿京大為讚賞。
  • 回眸,你在燈火闌珊處微笑
    記憶中的那片柳林裡,總閃著一雙美麗的眼睛,就像故鄉嫋嫋的炊煙,綿延著我的視線,隨它蜿蜒盤旋,飛往昊昊雲天,去感受聖潔純瑕的溫暖。人生數十寒暑,每每感慨歲月的短暫,當生命的土地不再油綠,一聲嘆息幾多留戀,回顧逝去的時光,那是用熱誠點綴的畫苑。
  • 莫幹山闌珊山居-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莫幹山民宿闌珊山居民宿』,大概就是得名於此。一步入莫幹山民宿闌珊山居民宿,映入眼帘的北歐暖色系風格,給無垠的山谷增添了幾絲溫暖之意。桌遊,撞球,棋牌室,桌球,各種娛樂設施齊聚闌珊。走進一樓的用餐區,彬哥都會提前準備好新鮮水果迎接「家人」,在這裡,你可以自由暢談生活,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 我尋你千百度,你是否在燈火闌珊處?——許嵩《千百度》
    在何二元編寫的《大學語文》中,許嵩的《千百度》赫然在列。與之同列的,還有周杰倫的《青花瓷》。我沒看過這本書,所以有這麼個問題:《千百度》的作者可以寫許嵩,那《青花瓷》的作者寫誰呢?是寫詞作者方文山還是曲作者和演唱者周杰倫?當然,我沒有要拿兩人作比較的意思,比來比去,有什麼意思?
  • 龍洋用錯了一個成語,將辛棄疾原意弄反了,王國維聽到後都會生氣
    這個詞就是燈火闌珊,在總決賽中龍洋是這樣說的:「五年的時間,中國詩詞大會的路越走越寬,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令人感動的是,不管什麼時候,驀然回首,五位老師總在燈火闌珊處,守護我們的詩心和詩意。」顯然,在龍洋的語境中,燈火闌珊是聚光燈照射,人們關注的焦點,一個非常繁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