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古龍作品的二十四部邵氏電影一覽【轉】

2021-02-19 古龍武俠

  

邵氏的24部古龍電影,有18部都是楚原導演的,除此之外還有華山的《絕不低頭》《血鸚鵡》,張鵬翼的《大旗英雄傳》,魯俊谷的《紅粉動江湖》(改編自《大人物》),徐增宏的《蕭十一郎》(1971年韋弘版)、嚴俊導演的《玉面俠》(即盜版的《絕代雙驕》),雖然邵氏也為古龍的小說有了推廣,但也出現了不少流水作業,總的來說,也是毀譽參半。

邵氏的古龍電影一共有這二十四部:

1、嚴俊導演的《玉面俠》(改編於《絕代雙驕》),此為影視史上的第一部古龍電影

2、徐增宏導演的《蕭十一郎》,古龍親自編劇

3、楚原導演的《流星蝴蝶劍》,造成轟動最大的一部古龍電影,開啟了古龍影視的輝煌時代

4、楚原導演的《天涯明月刀》

5、楚原導演的《楚留香》,感覺楚留香和一點紅從書裡走出來了

6、楚原導演的《白玉老虎》,古龍親自編劇

7、楚原導演的《三少爺的劍》

8、華山導演的《絕不低頭》,最忠實原著的一部古龍影視作品

9、楚原導演的《多情劍客無情劍》,景色最美的一部古龍影視作品

10、楚原導演的《明月刀雪夜殲仇》(改編於《邊城浪子》)

11、楚原導演的《繡花大盜》

12、楚原導演的《蝙蝠傳奇》,楚原最後一部經典古龍電影

13、楚原導演的《蕭十一郎》,邵氏再度拍攝,可能是音樂最好的一部古龍電影

14、楚原導演的《圓月彎刀》

15、楚原導演的《孔雀王朝》(改編於《武林外史》)

16、楚原導演的《絕代雙驕》

17、楚原導演的《英雄無淚》

18、楚原導演的《魔劍俠情》(《多情劍客無情劍》的下集),上集裡死了的林詩音在這集又活了

19、華山導演的《血鸚鵡》,華山的兩部古龍電影都是經典,原汁原味,不像楚原那樣愛亂改

20、楚原導演的《陸小鳳之決戰前後》

21、魯俊谷導演的《紅粉動江湖》(改編於《大人物》),搞笑好玩的風格,古龍電影裡這類風格比較罕見

22、張鵬翼導演的《大旗英雄傳》

23、楚原導演的《楚留香之幽靈山莊》,以楚留香之名拍《陸小鳳之幽靈山莊》的故事

24、楚原導演的《浣花洗劍》(改編於《浣花洗劍錄》),邵氏最後一部古龍電影

總體而言,分以下五個級別

一、上上(極好)

《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楚留香》、《絕不低頭》

《流星蝴蝶劍》是楚原的第一部古龍電影,本片榮獲第22屆亞洲影展最優良美術設計雙獅獎,古龍影視的繁榮跟本片有直接關係,該影片劇情原著,雖然由於篇幅原因刪除了原著的一些人物與劇情,但卻保證了原著裡每一個人物的出場且都塑造的不錯,宗華的孟星魂扮相不是很好看,但演得不錯,其實宗華只是不適合古裝,他的時裝還是很帥的。

《天涯明月刀》是楚原的第二部古龍電影,比上一部《流星蝴蝶劍》更加華麗唯美,狄龍的傅紅雪很帥,當然,狄龍此時演《天涯明月刀》的中年傅紅雪還是太年輕了,而且狄龍的氣質很陽光,不適合那冷冷的傅紅雪。

《楚留香》是絕對的經典之作,楚原的十八部古龍電影,個人認為這部是最好的,狄龍演過許多古龍筆下的男主,最適合的還是楚留香,尤其是《血海飄香》《大沙漠》《畫眉鳥》時期的楚留香,狄龍非常適合,凌雲的一點紅也是形神具備。嶽華的臉太大,雖然外貌上不適合演絕世美男無花,但是演技不俗。

《絕不低頭》可是算最符合原著的古龍電影了,符合原著度高達90%以上,且羅烈、高登都是從書中走出來的,苗可秀外形上似乎過於成熟,不適合波波這個角色,但是演技很好,宗華的外貌不像黑豹,但演技依然很出彩,出彩程度尤勝他的孟星魂。

二、中上(較好)

《白玉老虎》、《三少爺的劍》、《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之蝙蝠傳奇》、《魔劍俠情》、《血鸚鵡》

《白玉老虎》是古龍親自編劇的,爾冬陞的處女作,劇情也是大體原著,演員也好,無奈最後結局簡直團滅。

《三少爺的劍》仍然華麗唯美,雖然對原著有較大的改編,仍然不失為一部優秀的電影,爾冬陞和餘安安這對金童玉女戲裡戲外都是情侶。凌雲的燕十三更是形神具備。

《多情劍客無情劍》,一部不完美卻很唯美的電影,楚原這回不是像往常一樣室內取景,而是遠赴韓國取景,所以這部電影很華麗唯美。狄龍氣質不太適合李尋歡,但也不錯,就是飛刀被龍嘯雲的吸鐵石吸住,用扇子發飛刀太無語了。爾冬陞演阿飛就很合適了,餘安安才17歲,楚原就讓她演少婦林詩音,似乎有些虧待這個大美女了,但是餘安安也算是最美的林詩音了。最難以接受的就是井莉的林仙兒,井莉無論是外貌和氣質都和林仙兒不沾邊,楚原似乎很喜歡井莉,不管適不適合,只要是第一美女,都要讓井莉演。

《楚留香之蝙蝠傳奇》,蝙蝠島的布景很不錯,整體是《蝙蝠傳奇》和《畫眉鳥》的結合體,不過狄龍此時的顏值已經不如第一部帥氣了,凌雲的一點紅倒是依然很出彩。爾冬陞的原隨雲、井莉的柳無眉、餘安安的金靈芝、嶽華的李玉函都是比較出色的。

《魔劍俠情》是《多情劍客無情劍》的續集,比上部更加出彩,狄龍雖然不如上部帥氣,但是更符合原著裡的李尋歡了。楚原總算找對了演林仙兒的人——楚湘雲,楚湘雲太適合林仙兒了。這部井莉改演林詩音,上部死去的林詩音下部復活了,這點比較汗。井莉的林詩音自然遠不如餘安安漂亮,但氣質還是挺適合的,比演林仙兒強多了。

《血鸚鵡》又是絕對的經典之作,符合原著度達90%,在當時即將衰落的邵氏來說,實在是非常難得,梁珍妮的血奴就像是從書中走出來一般,華山的優點就是尊重原著,不像楚原那樣喜歡胡編亂造,不過白彪也太不養眼了,原著裡王風長得不難看的。


三、中中(平平)

《蕭十一郎》(韋弘版)、《陸小鳳之繡花大盜》、《陸小鳳之決戰前後》、《紅粉動江湖》、《英雄無淚》、《大旗英雄傳》

韋弘版《蕭十一郎》是古龍先生親自編劇的作品,在沒出小說之前拍的。草稿味十分濃。片中沒有小公子這個角色,也沒了玩偶山莊。韋弘演蕭十一郎是比較適合的,金霏演風四娘、邢慧演沈璧君算是比較貼切,不過鄒森演連城璧就不合適了,其實當時張翼在片中客串了一個角色,他完全比鄒森適合連城璧。

《陸小鳳之繡花大盜》,難得凌雲演一次反派,但井莉演薛冰、嶽華演花滿樓,都是非常不合適的選角,劉永演陸小鳳似乎沒什麼不妥,但卻沒有鬍子,謝霆鋒的母親狄波拉演歐陽情,算是一個亮點。

《陸小鳳之決戰前後》,不想多說的平庸之作,劉永這回總算有了鬍子,但卻是賈寶玉造型這不能忍,嶽華的西門吹雪、白彪的葉孤城,不僅角色不合適,造型也非常雷,孫建演花滿樓,孫建的長相氣質都是路人級別的。楚原倒是挺重視歐陽情的,上部狄波拉,下部楚湘雲,不過為啥楚湘雲戴那麼多頭飾?楚原是不是認為頭飾越多越美?

《紅粉動江湖》,劇情大體原著,米雪的田思思和楚湘雲的張好兒都非常合適,就是楊凡和秦歌選角不靠譜,不過也能理解,畢竟原著裡又胖又矮的豬八戒楊凡不好選人,片中直接改成了孫悟空一類的人。就是原著裡沒說秦歌長啥樣,陳觀泰來演應該沒什麼不妥,但是片中一直強調秦歌是什麼白馬王子,演員上卻找了相貌平平的陳觀泰演,導演咋想的?片子整體還是偏喜劇了一些,但也值得推薦。

《英雄無淚》,嶽華的蕭淚血、趙雅芝的蝶舞、谷峰的朱猛是是三個亮點,甄妮唱的片頭曲也不錯,但傅聲演高漸飛未免太不合適了,就外形而言,白彪和爾冬陞的角色就反了吧,這點比較汗。

《大旗英雄傳》,張鵬翼號稱「臺灣楚原」,但感覺水平還是差遠了,不過這部《大旗英雄傳》也算無功無過,劇情大體原著,結局團滅太無語。狄龍要是早幾年演鐵中棠應該很合適,可惜82年已經老了。羅莽演雲錚就太不合適了。

四、中下(較差,從這個檔次及以下不值得推薦)

《明月刀雪夜殲仇》、《楚留香之幽靈山莊》、《玉面俠》、《蕭十一郎》(狄龍版)、《圓月彎刀》、《孔雀王朝》、《絕代雙驕》

《明月刀雪夜殲仇》,雖然和《多情劍客無情劍》一樣是韓國取景,劇情卻改編失敗,葉開成了醬油,丁靈琳和翠濃都被刪除了,路小佳大叔一個。其實狄龍適合演葉開,卻演了五次都是傅紅雪。

《楚留香之幽靈山莊》,以《楚留香》來拍《陸小鳳》,實在是太雷人了,水準遠遜於前兩部。狄龍此時的容顏幾乎只剩下五分,造型也遠不如前兩部好了。戴良純倒是一個亮點,非常漂亮。

《玉面俠》,盜版的《絕代雙驕》,因為版權問題,所有人名都改了,小魚兒也變成了女性。何莉莉的小魚兒倒是比較出色,高遠的花無缺就顯老了,老戲骨谷峰的角色是燕南天,倒是一個亮點。

《蕭十一郎》(狄龍版),邵氏第二次拍攝,雖然音樂與場景比第一部好了不少,但劇情很崩。楚原用來用去都那幾個演員,狄龍完全不適合蕭十一郎,還用那個野人造型。井莉的沈璧君其實還是很符合的,但外形就差遠了,風四娘和連城璧感覺一般,唯一選對的就是文雪兒的小公子了,文雪兒確實很適合小公子。

《圓月彎刀》,其實爾冬陞演丁鵬、汪明荃演青青都是很適合的,這部電影前半段也非常符合原著,無奈後半段就毀了,居然把丁鵬演成了一個渣男,楚原的電影到此時基本已經成為流水作業了。不過羅文和汪明荃合唱的主題曲倒是不錯。

《孔雀王朝》,劇情改編依然失敗,姜大衛演沈浪倒是比較合適,井莉演朱七七就太雷人了,非常不合適。餘安安的白飛飛扮相很漂亮,只可惜只是一個花瓶,這麼出彩的一個反派居然被改成了老好人,實在說不過去。

《絕代雙驕》,非常不喜歡,傅聲的戲路演小魚兒倒是沒什麼不妥,但他那萬年不變的頭套和做作的演技個人實在受不了。伍衛國的花無缺倒是比較合適,但賈寶玉造型太雷人了,包括鐵心蘭的男裝也是賈寶玉造型。結尾居然是小魚兒配鐵心蘭,花無缺配慕容菁(原著慕容九+張菁的結合體),實在太雷人了。


五、下下(極差):《浣花洗劍》

最爛的古龍電影毫無疑問,完全就是一個同人作品,即便有幾個原著事件,但該事件涉及的前因後果和原著也完全不相同。劉永演方寶玉,完全不合適,裝嫩裝單純。其實黃杏秀是很適合小公主的,但是演了兩次,一次是盜版的《一劍鎮神州》,在這次飾演正版,無奈實在太雷,原著裡小公主是紫衣侯的女兒,和方寶玉是兩小無猜的一對金童玉女,這部電影卻把小公主改成了黑土宮主的女兒,是方寶玉身邊的臥底,雷死人了。

我估計楚原自己都沒看過原著,聽了幾個原著段落就開拍了,此時邵氏已經窮途末路了,1985年宣布停產。

【筆者寄語】:喜歡武俠的朋友請關注古龍武俠(gu6337),古龍武俠是一個最純粹的武俠世界,在這裡我們只談武俠!

相關焦點

  • 70年代的香港武俠電影輝煌異常,楚原一人撐起了邵氏的半邊天!
    大家好,這裡是三叨說武俠,今天我們來聊一聊,20世紀70年代時的武俠電影,當時的電影大多被邵氏壟斷,今天則要展示邵氏多產的劍術導演楚原的四部電影和一部來自動作導演程小東之父程剛的電影。對於武俠小說的讀者來說,武俠指的是中國電影和文學的一種特殊類型,一個側重於流浪英雄之間為控制武俠世界而進行的具有英雄氣概的故事。在張徹和劉家良這樣的導演出現之前,這種類型的武俠片已成為邵氏工作室的專長,他們對更現實的技擊武術更感興趣。七十年代初,楚原加入邵氏兄弟工作室,成為其最多產的導演之一,專門從事劍術電影。他特別擅長將武俠小說轉移到銀幕上,特別是武俠作家金庸和古龍的作品。
  • 免費電影電視劇在線觀看懷舊老電影:香港武俠電影的先驅—邵氏武打片(一)
    看到上面的標誌,朋友們, 武俠電影嗎?基因, 一定不要陌生人說到武術片,我不能談論邵氏武術電影。我們可以說, 邵氏武術是香港武術電影的創始人和先驅。編輯還喜歡觀看邵氏兄弟的武術電影。但是時間相對較晚。t,第一次, 我看過邵氏電影 是2000年以後而且大多數都是在網際網路上查看的。
  • 邵氏二十三部金庸電影,哪部最好?
    邵氏有二十三部電影是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這二十三部是:1、1967年高立導演的《儒俠》(改編自《書劍恩仇錄》
  •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精選9部最經典的邵氏電影
    即便步入沒落,但邵氏畢竟是邵氏,它的古裝片在詩詞沉墨上的寫意已然是界內難以逾越的高峰,無論墜落淫香的場面,亦或流鄉別景的難情,它好像就生活在那過往的時代,講述著那時的男男女女與社會間的種種聯繫,仿佛在以雅緩的節奏記下卷卷史冊,供日後閱者了解彼時政局。
  • 邵氏十部老電影將翻拍 張艾嘉監製鄭佩佩力挺
    1月18日,天映娛樂宣布成立「新導演創藝坊」,與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聯手推出「邵氏電影翻新」計劃,此次,張艾嘉將親自監製新導演翻拍經典。
  • 邵氏電影三十年人物圖譜
    從成立之初的激流勇進到曾經的業內霸主,再到群雄逐鹿和日薄西山,邵氏引導了和鞭策了香港電影的轉型和興旺。1987年,邵氏正式宣布停止電影製作,製作影片累計達千逾部。上世紀90年代初,海岸貢獻的錄像帶將邵氏電影大批量引進大陸,加上盜版的推波助瀾,錄像廳生意火爆,大陸觀眾才真正廣泛觀看到邵氏電影。
  • 邵氏雙子星的巔峰歲月:10部經典電影,第3部讓「狄姜」分道揚鑣
    「邵氏出品,必屬精品」,談及邵氏電影,不能不說張徹。他是邵氏的四大導演(另三位是李翰祥、楚原、胡金銓)之一。張徹門下幾代弟子,為邵氏電影帝國貢獻力量,其中不得不提的自然是被譽為「邵氏雙子星」的狄龍和姜大衛。
  • 李小龍主演四部電影,三破香港票房紀錄,最後一部敗給了誰?
    邵逸夫拒絕和李小龍的合作,也基本拒絕了邵氏電影的下一個時代。由於和邵逸夫談判未果,所以李小龍轉投當年剛剛從邵氏影業出走,另立門戶成立了嘉禾影業的鄒文懷。在1971年,由李小龍主演,並參與編劇的電影《唐山大兄》以319萬港元的票房,打破了香港影史票房紀錄。《唐山大兄》在商業上的成功,使得李小龍一夜之間成為了華人影壇的巨星。
  • 李小龍主演四部電影,三破香港票房紀錄,最後一部敗給了誰?
    在香港電影史上,絕大部分時期,電影是供觀眾娛樂消遣的文藝作品。在這樣的定位下,在邵逸夫、鄒文懷等為代表的電影投資人的推動下,票房在香港影壇成為衡量一部電影是否成功的基礎數據。所以在香港電影史上,任何一位巨星的誕生,必定伴隨著他們在票房上的號召力,如連續紅了三十年,長盛不衰的劉德華,如九十年代的「雙周一成」,如以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身份闖蕩香港的功夫巨星李連杰。
  • 古龍小說改編的電影,以下幾部有你沒看過的嗎(4)
    井莉絕對是楚原邵氏武俠片中最美的女主角!該片改編自古龍的小說《浣花洗劍錄》,五行宮武林爭霸,金河魔女聯手火魔神,欲扳倒白水宮,而雲夢歸隱,黑土被挾,浣花宮不理江湖,東瀛殺手傷了紫衣侯,寶玉求聖水,路遇小公主,學得浣花神功,盟主爭位迎巨戰,剷除敗類自有斷,本片唯一的亮點是開場對江山代有英雄出的閃回,小李飛刀、阿飛、沈浪乃至一點紅等悉數登場。 嶽華又演了一個疑心自己被綠的偽綠燈俠。古龍作品深富邏輯,人物身份不明,解謎之術為人稱道!
  • 邵氏電影裡的香港往事
    說起來,香港的黃梅調電影的興起與內地的3部電影有關:越劇電影《梁祝》、民歌電影《劉三姐》、黃梅戲電影《天仙配》,當年這幾部片在香港上映時都非常轟動。1958年,李翰祥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黃梅調電影——《貂蟬》,影片市場反映良好,還在亞洲影展上斬獲5項大獎。於是邵逸夫撥了巨資50萬港元給他拍攝《江山美人》,在當時一般時裝片票房以幾萬元計的電影界,邵逸夫幾乎被看做是瘋子。
  • 邵氏電影公司為什麼不拍電影了?
    7月20日  邵氏電影公司在1960~1980年帶是輝煌一時的香港電影大公司,公司當時的掌舵人就是邵逸夫。1985年之後,邵逸夫的精力主要投入到TVB電視臺之上,邵氏電影宣布正式停產,即便邵氏電影在停產了的20多年之後,依然是人們觀注的焦點。邵氏的影響是深遠的,就好像是一個強盛一時的王朝,就算是分崩離析了,可是在歷史上會留下這個王朝的記錄,是不會被後人遺忘的。
  •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精選9部最經典的邵氏電影,每部都值得一看
    《唐朝豪放女》即便步入沒落,但邵氏畢竟是邵氏,它的古裝片在詩詞沉墨上的寫意已然是界內難以逾越的高峰,無論墜落淫香的場面,亦或流鄉別景的難情,它好像就生活在那過往的時代,講述著那時的男男女女與社會間的種種聯繫,仿佛在以雅緩的節奏記下卷卷史冊,供日後閱者了解彼時政局。
  • 盤點邵氏電影「七種武器」 類型片輝煌數十年
    《後門》改編自香港文藝小說     古龍的武俠小說中有一個著名的系列,「七種武器」,即長生劍、孔雀翎、離別鉤等,而以改編古龍小說見長的邵氏電影公司,同樣的也有不同的「七種武器」,也即愛情文藝片、武俠片等七種常見的類型,成就了邵氏電影的輝煌數十年。
  • 邵氏電影的傳奇年代--港產片黃金時代的光影記憶
    邵逸夫創建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產電影。由邵氏投產至暫停製作期間計算,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在近30年的時間裡,邵氏電影行銷至港臺及東南亞,甚至連北美都不乏邵氏電影上映,影響力遍布世界各地,至今不衰。
  • 懷舊的邵氏電影中,很少有人知道有著名的功夫明星「邵氏五虎」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電影經歷了輝煌的時期,香港邵氏電影邵可以說是亞洲電影的一面旗幟,「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邵氏引領了香港電影的一個時代。
  • 盤點邵氏八大經典鬼片,桂治洪上榜三部,李翰祥也有兩部
    談論香港電影,始終繞不開邵氏電影,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邵氏出品的影片類型多變,自然也不缺少鬼片,今天一起聊聊邵氏八大經典鬼片,桂治洪上榜三部,李翰祥也有兩部。1、《鬼眼》:談到邵氏鬼片的話,自然繞不開桂治洪這位禽獸導演鼻祖,《鬼眼》也是其代表作品,講述了一個女人因貪佔小便宜被鬼佔有的故事,起因就是一副隱形眼鏡,鬼通過這副眼鏡就可以控制這個女人。更可怕的是結局,鬼的屍體被找到燒掉之後還是沒有消失,勢必會繼續尋找下一個對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告訴不要貪佔小便宜,要不然後悔莫及。
  • 你眼裡粗糙、滑稽的邵氏電影,我想看完所有1000部
    電懋對彩色片和寬銀幕拍攝技術的應用很遲緩,而這些新型技術在新落成的邵氏電影城成為了主流。但是由於邵氏公司致力於發展這些有賣點的新技術,他們在拍攝上放慢了速度,在「邵氏弧形闊銀幕」出現之前,1960年這家公司發行了30多部電影。但是很快年產量就跌到了20部左右。一部大型古裝片大概需要兩年才能拍出來,尤其是西本正可能同時拍攝多部電影。
  • 永遠的邵氏女星井莉
    井莉的父親井淼與楊志卿和沈勞並稱邵氏三老。早年曾在各地組織話劇演出,也加入過上海天一影片公司、中國電影製片廠。
  • 邵氏宣布停產,只有周星馳顧及舊情,苦撐起了邵氏電影的金字招牌
    那5年被周星馳撐起的邵氏電影,1985年邵氏電影宣布停產,因此香港電影格局變成了嘉禾與新藝城的雙雄爭霸,可能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邵氏電影已經宣布了停產,卻在其後的30年裡仍有電影陸陸續續的推出呢?其中靠著周星馳的幾部經典撐起了邵氏的這塊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