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首詩歌而被熟知的當代詩人,有這15位!

2021-01-18 國學大觀

導讀:因為一首詩歌而被熟知的詩人,有這5位!本文收錄整理的是當代詩人,非近現代詩人。

1、餘秀華

餘秀華,1976年生於湖北省鍾祥市石牌鎮橫店村,詩人。 以一首《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被大眾熟知。

餘秀華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使其行動不便,說起話來口齒不清。高中畢業後,餘秀華賦閒在家;2009年,餘秀華正式開始寫詩;2014年11月,《詩刊》發表其詩作;2015年1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為其出版詩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同年2月,湖南文藝出版社為其出版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

2015年1月28日,餘秀華當選湖北省鍾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6年5月15日,餘秀華的第三本詩集《我們愛過又忘記》在北京單向空間首發。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

——餘秀華

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

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

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

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

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

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

把一些讚美當成春天

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

而它們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

2、舒婷

舒婷,女,1952年出生於福建石碼鎮,中國當代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原名龔佩瑜,從小隨父母定居於廈門,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她以一首《致橡樹》被大家熟知。

《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託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3、顧城

顧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顧城17歲開始寫作生涯,給各個報社雜誌投稿。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隱居紐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謝燁隨後不治身亡。

一代人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4、海子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當代青年詩人。海子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等。

《亞洲銅》是海子的成名作,也是最早為海子帶來廣泛聲譽且奠定他日後在中國詩壇重要地位的傑出詩篇。全詩所包蘊的深邃豐富的歷史文化及生命情感內涵,使它在海子數量眾多的充滿純粹抒情色彩的詩篇中顯得卓爾不凡,分外引人矚目。

亞洲銅

——海子

亞洲銅 亞洲銅

祖父死在這裡 父親死在這裡 我也會死在這裡

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

亞洲銅 亞洲銅

愛懷疑和愛飛翔的是鳥

淹沒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卻是青草

住在自己細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亞洲銅 亞洲銅

看見了嗎?

那兩隻白鴿子

它是屈原遺落在沙灘上的白鞋子

讓我們——我們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亞洲銅 亞洲銅

擊鼓之後 我們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臟叫做月亮

這月亮主要由你構成

5、北島

北島(1949年8月2日—),原名趙振開,「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出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湖州。中國當代詩人、作家,為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間詩歌刊物《今天》的創辦者。

北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定居香港。著有詩集《陌生的海灘》《北島詩選》《在天涯》《午夜歌手》,散文集《藍房子》《午夜之門》《時間的玫瑰》《青燈》和小說《波動》等,代表詩作有《回答》《一切》,作品被譯成20餘種文字。

《回答》

——北島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

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冰川紀過去了,

為什麼到處都是冰凌?

好望角發現了,

為什麼死海裡千帆相競?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

只帶著紙、繩索和身影,

為了在審判前,

宣讀那些被判決的聲音。

告訴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縱使你腳下有一千名挑戰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藍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聲,

我不相信夢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無報應。

如果海洋註定要決堤,

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陸地註定要上升,

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

新的轉機和閃閃星鬥,

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來人們凝視的眼睛。

6、席慕蓉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倫·席連勃,當代畫家、詩人、散文家。原籍內蒙古察哈爾部。

1963年,席慕蓉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66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完成進修,獲得比利時皇家金牌獎、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獎等多項獎項。著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七裡香》、《無怨的青春》、《一棵開花的樹》等詩篇膾炙人口,成為經典。

一棵開花的樹

——席慕蓉

如何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

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

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當你走近

請你細聽

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而你終於無視地走過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7、汪國真

汪國真(1956-2015),男,1956年6月22日生於北京,當代詩人、書畫家。1982年畢業於暨南大學中文系。

1984年發表第一首比較有影響的詩《我微笑著走向生活》。1985年起將業餘時間集中於詩歌創作,期間一首打油詩《學校一天》刊登在《中國青年報》上。1990年開始,汪國真擔任《遼寧青年》、《中國青年》、《女友》的專欄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國真熱」。

2015年4月26日凌晨兩點十分,汪國真去世,享年59歲。 4月30日,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我微笑著走向生活》是汪國真第一首比較有影響的現代詩。 該詩直抒情懷,雖短小卻精悍,於1990年4月20日發表。

我微笑著走向生活

——汪國真

我微笑著走向生活,

無論生活以什麼方式回敬我。

報我以平坦嗎?

我是一條歡樂奔流的小河。

報我以崎嶇嗎?

我是一座莊嚴思索的大山。

報我以幸福嗎?

我是一隻凌空飛翔的燕子。

報我以不幸嗎?

我是一根勁竹經得起千擊萬磨。

生活裡不能沒有笑聲,

沒有笑聲的世界該是多麼寂寞。

什麼也改變不了我對生活的熱愛,

我微笑著走向火熱的生活!

8、余光中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藝術碩士。先後任教臺灣東吳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臺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併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臺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鄉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鄉愁 余光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9、西川

西川,1963年出生於江蘇徐州,19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文系。美國艾奧瓦大學2002年訪問學者。現執教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西川自80年代起即投身於全國性的青年詩歌運動。他和海子、駱一禾被譽為北大三詩人。出版作品有《深淺》《大河拐大彎》等。其創作和詩歌理念在當代中國詩歌界影響廣泛。出版有詩集《虛構的家譜》(1997)《大意如此》

虛構的家譜

——西川

以夢的形式,以朝代的形式

時間穿過我的軀體。時間像一盒火柴

有時會突然全部燃燒

我分明看到一條大河無始無終

一盞盞燈,照亮那些幽影幢幢的河畔城

我來到世間定有些緣由

我的手腳是以誰的手腳為原型?

一隻鳥落在我的頭頂,以為我是巖石

如果我將它揮去,它又會落向

誰的頭頂,並回頭張望我的行蹤?

一盞盞燈,照亮那些幽影幢幢的河畔城

一些閒話被埋葬於夜晚的蕭聲

繁衍。繁衍。家譜被續寫

生命的鐵鏈譁譁作響

誰將最終沉默,作為它的結束

我看到我皺紋滿臉的老父親

漸漸和這個國家融為一體

很難說我不是他:謹慎的性格

使他一生平安他:很難說

他不是代替我忙於生計,委曲逢迎

他很少談及我的祖父。我只約略記得

一個老人在菸草中和進昂貴的香油

遙遠的夏季,一個老人被往事糾纏

上溯300年是幾個男人在豪飲

上溯3000年是一家數口在耕種

從大海的一滴水到山東一個小小的村落

從江蘇一份薄產到今夜我的檯燈

那麼多人活著:文盲、秀才

土匪、小業主……什麼樣的婚姻

傳下了我,我是否遊蕩過漢代的皇宮?

一個個刀劍之夜。販運之夜

死亡也未能阻止喘息的黎明

我虛構出眾多祖先的名字,逐一呼喊

總能聽到一些聲音在應答;但我

看不見他們,就像我看不見自己的面孔

10、趙麗華

趙麗華,作家,詩人。其作品偏重口語風格,語言簡練、風格沉著,以樸素的幽默感勾勒人與世界的關係。 [1]

2006年9月發端於網絡的「趙麗華詩歌事件」由于波及之廣、影響之大、持續時間之長,被媒體稱為自1916年胡適、郭沫若新詩運動以來的最大的詩歌事件和文化事件。趙麗華詩歌作品,及仿製趙麗華詩歌風格的作品被稱為「梨花體」,在網際網路上擁有大量反對者、擁戴者和模仿者。

趙麗華是以「梨花體」詩歌被大眾熟知的。 給大家摘錄兩首。

《一個人來到田納西》

——趙麗華

毫無疑問

我做的餡餅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2、《磨刀霍霍》

——趙麗華

先用砂輪開刃

再用砂石打磨

再用油石細磨

最後用面石定口

這位來自安徽的磨刀師傅

態度一絲不苟

手藝爐火純青

我掂著這把寒光閃閃的刀上樓

樓道無人

我偷偷擺了幾個造型

首先是切肉

然後是剁排骨

最後是砍人

11、鄭小瓊

鄭小瓊,女,1980年生,2001年來東莞打工並寫詩,有多篇詩歌散文發表於《詩刊》《山花》《詩選刊》《星星》《天涯》《散文選刊》等報刊,作品多次入選年度最佳等選本,曾參加第三屆全國散文詩筆會、詩刊第二十一屆青春詩會。獲得「利群*人民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等多項大獎,與韓寒、邢榮勤、春樹等一同入選「中國80後作家實力榜」。

黃麻嶺

——鄭小瓊

我把自己的肉體與靈魂安頓在這個小鎮上

它的荔枝林,它的街道,它的流水線一個小小的卡座

它的雨水淋溼的思念頭,一趟趟,一次次

我在它的上面安置我的理想,愛情,美夢,青春

我的情人,聲音,氣味,生命

在異鄉,在它的黯淡的街燈下

我奔波,我淋著雨水和汗水,喘著氣

——我把生活擺在塑料產品,螺絲,釘子

在一張小小的工卡上……我的生活全部

啊,我把自己交給它,一個小小的村莊

風吹走我的一切

我剩下的蒼老,回家

12、靈遁者

靈遁者,男,獨立學者。原名王銀。1988年5月出生於陝西綏德縣。現居西安。 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 代表作品《觸摸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變化》,《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全》,《筆有千鈞》《非線性波動》《偉大的人類》,《從今往後》《空瓶子》等。其作品樸實大膽,富有新意。靈遁者是中國80後獨立學者,其散文,詩歌,科普作品流傳甚廣。但他本人沒有任何協會頭銜。

靈遁者以一首《假如我是一道光》被大眾熟知。

假如我是一道光

——靈遁者

假如我是一道光

我的思想也許就不會等於零

我也就不會像個孩子一樣痛哭

我會被你們所有的人嫉妒和羨慕

我僅有的一秒鐘就是你們眼中的永恆

我可以穿越很遠的夢想

不管那是寒冷還是炎熱的時空

假如我是一道光

我的愛情就不會停止和冷卻

它會始終自己照亮自己

它會始終在旅行的路上

可是假如我是一道光

我害怕我不知道時間的意義而無聊

我害怕我不知道旅行的方向而孤獨

我害怕在你還沒有看到之前我早已遠去

可是我依然願意自己是一道光

即使在虛無的空間中骨碎消散

也能從虛無中再次回來

哪怕是億萬年,億億萬年的等待

我都不會下跪

絕對不會

這就是我想作為光而存在的意義

你只是看到了我

你卻永遠也捕捉不到我的足跡。

13、許立志

許立志,男,1990年生,廣東揭陽人。90後深圳詩人,曾被譽為打工文學接班人,於2014年10月1日墜樓身亡,警方疑為自殺。

《夢想》

——許立志

夜,好像深了

他用腳試了試

這深,沒膝而過

而睡眠

卻極淺極淺

他,一個遠道而來的異鄉人

在六月的光陰裡

流浪或者漂泊

風吹,吹落他幾根未白的白髮

那些夕陽沉睡的傍晚

他背著滿滿的鄉愁

徘徊於生活的十字路口

這疼痛,重於故鄉連綿萬裡的青山

弓著腰,他遍地尋找

媽媽說的夢想

2011-6-12

14、烏青

烏青,男,原名鄭功宇,1978年10月1日出生於浙江省玉環縣,網絡先鋒詩人,小說家,影像製作人。因「廢話體」詩而走紅網絡。摘錄幾首他的詩歌,大家欣賞。

《一種梨》

——烏青

我吃了一種梨

然後在超市裡看到這種梨

我看見它就想說

這種梨很好吃

過了幾天

超市裡的這種梨打折了

我又看見它,我想說

這種梨很便宜

2、《對白雲的讚美》

——烏青

天上的白雲真白啊/真的,很白很白/非常白/非常非常十分白/極其白/賊白/簡直白死了/啊。

網友仿版

《對開會的讚美》

仰頭問上帝地球人最愛幹啥?/上帝說:愛開會/真的很愛開會/特別愛開會/賊愛開會/極其愛開會/啊

《對首堵的讚美》

四環橋上的車隊真堵啊/真的,很堵很堵非常堵/非常非常十分堵/特別堵特堵/極其堵/賊堵/簡直堵死了/啊

《對A股的讚美》

盤上的綠彩真綠啊/真的,很綠很綠/非常綠/非常非常十分綠/極其綠/賊綠/簡直綠死了/啊

高仿:《對烏青的讚美》

你寫的爛詩真爛啊/真的,很爛很爛非常爛/特別爛特爛/極其爛/賊爛/簡直爛死了/啊

15、食指

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 ),山東魚臺人。朦朧詩代表人物,被當代詩壇譽為「朦朧詩鼻祖」。高中畢業。被稱為新詩潮詩歌第一人。

食指之所以取名為「食指」。一是因為:「郭路生的母親名叫石維元故有 「石之子」之意。二:在中國,作為詩人,無論是寫作還是生活都存在無形的壓力。但別人在背後的指指點點絕損傷不了一個人格健全的詩人。三:食指先生少時尊師,「師」與「食」諧音。

相信未來——食指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當灰燼的餘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

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

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悽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10),

我要用手掌 那託起太陽的大海(11),

搖曳著曙光(12)那支溫暖漂亮的筆桿,

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13)——

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們對於我們腐爛的皮肉(14),

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

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

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

我堅信人們對於我們的脊骨,

那無數次地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

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相關焦點

  • 四位詩人精彩對話,演繹詩歌「四重奏」
    臺上,四位詩人的對話妙趣橫生;臺下,眾多詩人、評論家和詩歌愛好者認真聆聽,掌聲、笑聲不斷,不少青年詩人還現場向詩壇前輩提問求教。「武漢的年輕人依然『很年輕人』,熱乾麵依然『很熱乾麵』,讓我感覺這個城市非常有活力、很『彪悍』。」他感慨地說,大家重新投入到生活中,依然願意聽音樂,願意唱歌,願意親近詩歌,這就是一種重生的信心。談及詩歌與民謠的關係,周雲蓬幽默地說,古代的很多詩詞都是唱出來的,詩歌和民謠就像青梅竹馬,幾千年以前就在一起。現在可以溯本求源,讓詩與歌這對愛侶重新在一起。
  • 《新譯外國詩人20家》:呈現當代世界詩歌最新圖景
    《新譯外國詩人20家》是《詩刊》「國際詩壇」欄目近兩年最新作品的合集,選取了世界各地多位有影響力的當代詩人的作品,精選譯者進行翻譯推薦。所選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性、現場性和前瞻性,反映了當下世界詩壇最前沿最優秀的一批詩人的寫作成果。
  • 四詩人縱論四重話題 武漢詩歌節演繹詩歌四重奏 星光滿天是留給...
    舒婷、陳仲義、葉延濱、楊克、李少君、劉向東、傅天琳、周雲蓬等100多位全國詩人、評論家匯聚江城。作為武漢詩歌節重頭戲的「中國詩人面對面」活動,卓爾書店創始人閻志對話詩人楊克、李少君、周雲蓬,圍繞詩與民謠、詩與自然、詩與時代、詩與武漢四重論題暢談。現場氣氛歡快,詩人們才思飛揚,金句迭出,引得現場觀眾不斷會心而笑。著名詩人舒婷也受邀出現在觀眾席,活動結束後,為圍上來的讀者籤名。
  • 教授詩人華清獲「十月詩歌獎」
    吉狄馬加、舒婷、陳東捷、楊克等數十位詩人、作家參與並就新時代的詩歌展開研討。在本屆詩會期間還頒發了2019年度「十月詩歌獎」,詩人華清、扶桑和馬驥文獲獎。授獎詞這樣說:「張清華以強力批評家身份活躍當代詩壇,同時又變身詩人華清實踐詩歌創作,為讀者奉獻出了眾多極具分量和特色的詩歌佳作,《上個時代的夜鶯及其他》就是其代表性作品之一。這組詩既有當下日常場景的呈現,又有對往昔的回溯和未來的瞻望,詩人嚴峻的目光穿梭於不同時空,時而見證,時而指認,即使壁立幽微也洞見光明與人心,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華清詩歌兼具抒情和哲思的優雅品質。」
  • 致敬青春 | 「青春詩會」參會詩人詩歌手稿展示特輯(九)
    讓我們記住這十一位詩人的名字:李鋼、朱雷、柯平、龍鬱、薛衛民、王家新、張建華、饒慶年、雷恩奇、牛波、李靜(女)。指導老師為李小雨。其中饒慶年(1946年生於湖北蒲圻(今赤壁市)羊樓洞鎮,1995年11月17日病逝於武漢,時年49歲)、朱雷(1947年8月2日生於吉林省白山市,2014年4月15日因病逝於吉林通化,享年67歲)、李小雨(1951年10月26日生於河北省豐潤縣,2015年2月11日因病於北京去世,終年64歲)三人先後離開了人世。
  • 「當代詩歌在線」本期推薦詩人—燈燈
    詩 人 風 採【詩人簡介】燈燈,當代女詩人,現居杭州。出版詩集《我說嗯》《餘音》等。曾獲《詩選刊》2006年度中國先鋒詩歌獎、第四屆葉紅女性詩歌獎、第二屆中國紅高粱詩歌獎、第21屆柔剛詩歌獎新人獎、第十五屆華文青年詩人獎。參加《詩刊》社第28 屆青春詩會。
  • 推動當代詩歌發展 2020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成功舉辦世界詩歌譯介圓桌會
    ,中國翻譯的發展促進了當代詩歌的發展,對中國當代詩歌的構建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隨著中國當代文學的崛起,當代漢語詩歌亟待在更廣泛的範圍中發聲。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一方面就是為了創造中國當代新詩的輝煌,同時也希望推動世界詩歌掀起新的激流和浪潮。
  • 「中國詩人面對面」演繹詩歌「四重奏」
    圍繞詩與民謠、詩與自然、詩與時代、詩與武漢等四個論題,四位詩人展開深入而熱烈的討論,獻上了一場妙趣橫生的詩歌文化盛宴。他說,大家依然願意聽音樂,願意唱歌,願意親近詩歌,這就是一種重生的信心,感覺武漢很「剽悍」,非常有活力。在周雲蓬看來,古代的很多詩詞都是唱出來的,詩歌和民謠就像青梅竹馬,幾千年以前就在一起,現在可以溯本求源,讓詩與歌重新和好在一起。李少君認為,民謠是一種心靈獨白,與詩具有天然的親近感,兩者都是在尋求心靈的呼應。
  • 中國當代微信詩人‖ 第 942期 ‖香港詩人臉譜專輯(五)
    著有自譯中英對照《林琳短詩選》。詩歌作品散見於《世界詩人》《詞刊》《人民日報》《香港詩人》《香港文藝報》等報刊。詞作歌曲榮獲多個國際藝術節金獎,並在中央電視臺播映。2019年榮獲俄羅斯普希金詩歌藝術節「絲綢之路國際詩歌藝術銀獎」。現為香港詩人聯盟副社長、《香港詩人》報副總編輯,香港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長、《香港音樂文學報》編輯,中華香港國際筆會副秘書長。
  • 快訊:中原詩歌節同仁李鋒榮獲第4屆亞洲詩人獎•批評獎
    >詩人獎·批評獎  李鋒頒獎詞】 他一直致力於中國當代詩歌的「田野調查」和詩歌文本的細讀。對詩歌的熱情和真誠,使得李鋒的詩評文字更有溫潤質感,或抽絲剝繭,或曲徑通幽,或另闢蹊徑,最終抵達詩歌的秘境,對當代詩歌的遴選和細讀,直接參與和見證了中國當代先鋒詩歌的發展進程。特授予第4屆亞洲詩人獎∙批評獎。
  • 第二位十佳揭曉 | 2019年度漢語十佳詩人:陳克華
    >                                            臺灣詩人陳克華以《手機》《至神秘》《這時代》三首詩歌滿額入選磨鐵讀詩會的「漢語先鋒·2019年度最佳詩歌100首」。
  • 門外漢說詩: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必須了解的問題
    近期重溫了艾青的《詩論》《古人論協作》,謝文利的《詩的技巧》等書籍,對詩歌有了一些新的認識,特以此文拋磚引玉。一、什麼是詩歌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和詩歌愛好者必須了解的問題。若不知詩為何物?怎能稱詩人或詩的愛好者 ?豈不是笑話!什麼是詩?
  • 拉美詩歌雜誌《筆記本》首次為中國詩人辦特刊 莫言、吉狄馬加...
    據悉,本次「中國當代詩歌」專刊由北京語言大學教師、目前在智利大學任教的西班牙語翻譯家孫新堂策劃並翻譯,收有中國當代詩人、作家莫言、吉狄馬加、李少君、周瑟瑟等20人的詩歌。「經過漫長的等待,中國當代詩歌開始進入拉美,打破了中外翻譯不平衡的狀態。」
  • 中國當代微信詩人‖第549期‖上海詩人臉譜專輯(二)
    無數的人擁擠,打開一扇門又一扇門裡面的人似乎有永遠走不完的門你經過時,看見有影子從窗戶飛出雨一直在下,雲還在一層一層壓下來你要爬過一座坡,一座坍塌的土坡腳印都是水窪,擠滿了聲音你站在上面,看見周圍都是黑色的黑色的湖水,黑色的泥潭而你心裡,裝著一首詩就在你折返時,
  • 2018年武漢詩歌節音樂會 臺灣著名詩人鄭愁予深情朗誦《歸航曲》
    詩歌早已寫入這座城市的基因,溫暖著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滋養著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  10月20日,2018武漢詩歌節拉開帷幕。近百位詩人、評論家聚首江城,談詩讀詩,讓詩意瀰漫整個城市。本屆武漢詩歌節由《中國詩歌》編輯部、卓爾書店等主辦,聞一多基金會等單位協辦。
  • 四川詩人雨田憶流沙河:在詩歌落寞的年代,先生為詩歌站臺
    視覺中國 資料11月23日,著名詩人、作家、書法家流沙河先生因病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8歲。流沙河,1931年出生於成都,本名餘勳坦。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詩集》《故園別》《遊蹤》《臺灣詩人十二家》《隔海談詩》《臺灣中年詩人十二家》《流沙河詩話》《鋸齒齧痕錄》《莊子現代版》《流沙河隨筆》《Y先生語錄》《流沙河短文》《流沙河近作》等。
  • 推薦子善(趙毅)《當代詩人作家檔案》認證專輯
    夏夜叮蟲有毒草。來黃天,去黃天。持有全城,不見做神仙。」智叟眼睛一亮,這不是我寫的《梅花引》嗎?好生感動……       此時,中飯已過。智叟把玫瑰花獻給了彈琴人,取過筆,在紙條上寫「誰知天上有多少星星」,叫彈琴人把紙條給一個將來的趙女士。拍拍屁股走了,很傷心。      趙女士打開紙條,「誰知天上有多少星星」。意是「天知道」,這次他真的傷心了。
  • 讀書|對當代詩歌的展望,不諧和音與反常性(強烈推薦)
    一百多年以來有越來越多的例子在表明一種風格,在這種風格中不諧和音獲得了獨立。它成為了一種物自體。而這就使得,它既不預備某物,也不預示某物。不諧和音並非無序狀態的承載者,正如諧和音也並非確定性的保障。」這完全也適用於詩歌。這詩歌的晦暗是有意為之的。波德萊爾就已經寫過:「不被理解,這是具有某種榮譽的。
  • 致敬青春 | 「青春詩會」參會詩人詩歌手稿展示特輯(十五)
    十五位青年詩人從天南地北紛紜而至,熟悉的名字,陌生的面孔,一旦相聚,便融匯成一個親密無間的詩人家族。或許團結、緊張已經成為「青春詩會」的傳統,或許一切認真的藝術家走到一起必然產生這種團結、緊張的氛圍。為時二十二天的第六屆「青春詩會」就是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度過的(摘自「第六屆青春詩會側記」——王燕生、雷霆)」。
  • 娛道文化戰「疫」|當代詩人戰疫情詩歌作品專輯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如螢火一般,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無常中,中國的詩人們,滿懷生命熱枕,譜寫生命的力量。娛道文化戰「疫」|當代詩人戰疫情詩歌作品專輯另一個消息也令我淚目黑龍江省一個80歲的老人郭淑瑛為疫情捐款5萬元她說:「國家有難了,我就想捐點款」她不是大款 也不是名人她實實在在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她走路雖然顫顫巍巍但她的身影在我的眼中 比大款更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