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大作文的轉向,是從2017年開始的。在此之前,北京高考從未緊密地貼合具體的社會現實——當2008年全國高考1卷以「地震救災」命題時,北京高考還在討論抽象的「沙子、石頭和水」。即便2013年考了「手機」,算是有了一些當下元素,但並沒有體現任何「新時代」的特徵,還遭到了一些諸如「不是每位高中生都有手機」的批評。
2017年起,情勢陡然不同。以「說紐帶」為題的議論文,已經在導語中體現了「當今時代」的要求,並進一步具體地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打頭陣;以「共和國,我為你拍照」為題的記敘文,則更是要求考生聚焦「當今時代」下的「中國」,沒有其它題材的餘地。
沿著這條思路,2018年,北京的議論文直接要求考生以「新時代新青年」為題,「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記敘文則要緊扣時代色彩濃鬱的「綠水青山圖」;2019年,議論文要求論述「中華文明」的「韌性」,記敘文從題目表面上看只要求結合「2019」聊聊「色彩」,但導語卻明確提出:「2019年,我們隆重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歡慶共和國70華誕。」
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考生,是完全沒有能力應對2017-2019這三年的北京高考大作文題的。
而在2020年,北京高考的命題人,放了考生一馬。
根據北京青年報採訪到的消息,今年的作文題延續了議論、記敘二選一的北京特色,議論文先以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做引子,讓考生談談「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記敘文則是以當今時代每天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消息為切入點,讓考生以「一條消息」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2017-2019年這三年沉澱下來的、較為成熟的、強烈要求考生關注新時代下祖國發展變化的特質,在2020年,退化成了一個議論文題目的引子。今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題目的難度,相較於過去三年,大幅度降低。
如果讀到這裡還沒有特別清楚地理解我要表達的意思,那我就再提示一個小點:議論文的命題類型,是退隱北京高考江湖許久的「話題作文」。在所有四大作文命題類型中(命題、半命題、材料、話題),話題作文是審題扣題彈性最大的一種,沒有之一。在實際的操作中,命題人甚至貼心地進一步降低了審題和扣題的門檻,力保大多數考生不至於在審題的環節馬失前蹄。
這何止是關老爺在華容道上放了曹丞相一馬,簡直是還怕曹軍吃不飽,再奉送上一部分糧草。
fdgf
試題難度下降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突如其來的不可抗力,直接打亂了應屆高三考生的複習節奏;高考時間推延一個月,雖然帶來了複習時間的延長,但也同時對考生心理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此消彼長,今年考生的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複雜局面,而老師又沒有辦法提供充分的幫助和引導,家長更多地也只能是干著急。
與此同時,新時代祖國面貌的發展和變化,又是與時俱進的,不是說2017年的優秀文章,到了2020年還能發揮同等價值。在這樣的條件下,如果還死板地抱著前三年摸索出的優秀成果不放,考生最終能發揮成什麼樣,可想而知。如果連帶著作文成為區分率非常低的一個版塊,反而會影響最終北京高考的大局。
因此,審時度勢,放寬寫作的口子,讓每一位考生都有話可說,是本屆命題人必然要採取的策略。而選擇6月23日新聞作為話題點,則充分體現了命題人的機變與智慧。「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甚至可以簡化成「天生我材必有用」,這絕對不是一個有難度的議論文題目,所有考生都一定有法子下手。即便是高中語文的老大難,憋不出任何新鮮的例子,寫李白,寫蘇軾,寫陶淵明,寫這些老師完全不鼓勵的爛大街的俗套例子,都好歹能把這個題目應付下來,撈一個及格分。
而真正有實力、有水平的考生,或者可以天馬行空,把自己讀過的書變著花樣地遞進排布,最終抵達一個富有情懷的立意;或者可以延續前三年的路子,專注寫當下,讓自己的文章紮實、厚重,在一個遠沒有過去難的題目裡,寫出與過去題目同樣高度的作文,自然更容易脫穎而出。更不要講,今年的記敘文,也在情節設計上留下了更多的可能,擅長人物塑造和情節照應的考生,也一定能找到自己發揮的空間。
策略貼心,操作負責,考生有話說,區分度能保證。我相信,今年北京高考作文,將迎來一個皆大歡喜的溫馨結局。
作者簡介:
劉純,2003年考入北大中文系,2007年以年級第一成績保送就讀研究生,2009年(研究生畢業前)投身教育行業,11年教育行業經驗,深度參與市場上重要語文課程體系的設計與研發,培養出上百名北大清華學子。現任豆神語文學科研究院院長。
2020高考作文真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