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非自行車迷而言,老實說,如果不懂一些基本規則,觀看職業自行車賽就會特別無聊。但是一旦你懂了一些「皮毛」,如領騎衫的顏色是怎麼回事?突圍是什麼?……比賽便會顯得更生趣。
隨著2020年環法的臨近,想要「入門」的觀眾們不妨看過來。從「黃衫為什麼是黃的」、「環法中死過人沒」到「有中國車手參加過環法嗎」,今天,小編將盤點環法中14個冷知識,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樂趣。
●比賽中車手如何小便?
環法一般都是在每年7月開賽,長賽段加上炎熱的天氣,意味著pro們要在自行車上補充大量水分,水喝多了想要上廁所也是不可避免的。在開賽後5到10分鐘內,比賽節奏比較悠閒,尿急?在路邊隨便停下,放水,這就麼簡單。這點時間完全不耽誤比賽,在比賽前期,車手們完全有足夠的時間趕上主車群。
一旦主車群速度上提,車手們仍是使用這種策略來撒尿。只不過,最好是等待比賽的間歇,等夥伴們一起「放水」,畢竟小集團追擊比一個人孤軍奮戰容易得多。
但是,尿急並不意味著pro要減速,要知道,你還可以在騎行過程中小便。具體的操作方式嘛,左手放在車把上,右手拉下短褲……這也是為啥有些車手騎行過程中看起來有點怪怪的。
●誰贏下最多的環法總冠軍頭銜?
取消的不算,畢竟大家都知道阿姆斯特朗曾拿下七個環法總冠軍。根據《環法自行車賽:文化史》(The Tour de France: A Cultural History)的記載,答案是雅克-安克蒂爾 、米格爾-安杜蘭 、埃迪-莫克斯和貝納-伊諾 ,這四人分別奪得五件黃衫,躋身「環法五冠王」行列。
●自1903年創辦以來,環法中斷過嗎?
是的,環法也中斷過,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導致共11年環法無法舉行,分別1914年至1918(一戰期間,1919年重啟)和1940年至1946年(二戰結束後兩年即1947年才重啟)。
1914年環法開賽沒幾天,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作為協約國法國是參戰方,有幾個環法冠軍在戰爭中死亡。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很早就被打敗和佔領,期間的法國政府是納粹的傀儡,環法一直沒能舉行,二戰結束後,緩了兩年環法才重新開始。
●為什麼總成績領騎衫是黃色的?
很簡單,L'Auto,即如今法國《隊報》(L'quipe)的前身,是最早發起並贊助環法的贊助商,而L'Auto報紙顏色是黃色的,所以本質上來說這就是一種廣告營銷。同理,環意的總成績領騎衫為啥的粉色的呢?因為環意背後的《米蘭體育報》是粉色的……
●有車手在環法賽中死亡嗎?
遺憾的是,在環法歷史中,共有四名車手在賽中死亡。1910年,阿道夫·赫裡爾(AdolpheHeliére)在休息日溺水身亡;1934年,弗朗西斯科·塞佩達(Francisco Cepeda)在下坡過程中摔入溝中喪生;1967年,湯姆·辛普森(Tom Simpson)死於服用安非他命之後的心臟病發作;1995年,法比奧·卡薩特(Fabio Casartelli)裡在摔車事故中頭部受創身亡。
●車手們休息日都在幹啥?
說是休息日,但車手們可沒有睡到自然醒或是出去逍遙,他們還在騎騎騎!雖然不至於像比賽日一樣騎超長距離,至少他們會短途騎行,放鬆肌肉避免腿部抽筋。根據專業隊醫的說法,短途的騎行(PS:PRO們所謂的短途,時長大約3小時)有助於抑制炎症,讓肌肉保持良好的狀態,為即將到來的艱難賽程做好準備。
●為什麼沒有女子環法?
在很多人看來, 運動,尤其是像騎自行車這樣艱難的運動,就是一種男性化的運動,只有那些超級man的男人才能做到。所以,即使時代發展到現今,女性已經融入部分運動領域如跑步等,但像網球-自行車運動仍為男性所壟斷。
歷史上也存在過女子環法,在80年代,女子環法曇花一現過。今天,在環法期間有一項名為La Course的女子賽事,但賽程僅一天。
●有多少人觀看環法?
根據組辦方的數據,在轉播的幾周時間內,每年約有190個國家35億人收看環法,這也使環法成為世界上收視群體第三大的體育賽事。(要知道,超級碗的觀看人數只有1.144億左右。)
●環法賽史中,年紀最大/最小的車手是幾歲?
兩者都出現在1904年:50歲的亨利·帕雷特(Henri Paret )是環法史上年紀最大的車手,而20歲的亨利·科爾內特(Henri Cornet)則是環法史上最年輕的。科爾內特同時也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黃衫車手。最高齡的黃衫得主現於1922年環法,時年36歲的比利時人菲爾曼·蘭博特(Firmin Lambot)登頂總成績榜。
●環法獎金有多少?
根據2019年環法的獎金情況,總獎金數為2,291,700歐元。獲得總成績冠軍的獎金為50萬歐元,亞軍可得20萬歐元,季軍則是10萬歐元,獎金依次遞減。賽段冠軍獎金也很可觀,第一名能拿11,000歐元。衝刺積分總榜和爬坡積分總榜排名前八的的車手將拿到25000歐元到2000歐元的獎勵不等。車手還可以通過途中衝刺和爬坡點贏得獎金。能獲獎金的還有最佳車隊和最佳年輕車手等獎項……
●車手們會公開比賽數據嗎?
只能說是有時候……要知道車手們辛苦一天了,晚上還要記得傳數據,想想也是很辛苦。一般來說,就衝刺賽段而言,VELON網站會及時公布獲勝車手的數據。另一方面,你還可以留意下一些頂級PRO的Strava帳戶,如貝納爾、皮諾和格萊佩爾等。
●PRO們在環法中的使用的胎壓是多少?
每名車手和機械師都有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胎壓,雖然這通常是絕密的,但也有一些一般性的指導原則。
考慮到天氣/個人偏好等變量,平路賽段的胎壓是8到8.5巴,計時賽是9.5到10巴。平路賽段中,前輪為115 psi,後輪為125 psi,計時賽則為130-135 psi。
通常前輪會比後輪少10psi,以增強操控性。如果是使用開口胎,則必須保持在110-120psi,以避免蛇咬的狀況。
●環法戰車有多重?
在20世紀初的環法中,我們常可以看到,車手們騎著重達40磅的單車爬坡下坡。荷蘭自行車雜誌就曾展示過一輛1903年環法的戰車,重達39.7磅……還是固齒的。如今,整車的重量不到15磅,但也不會再低了,因為UCI有嚴格的限制,整車的最小重量是6.8公斤,也就是14.99磅。
●有中國車手參加過環法嗎?
答案是有的。2014年,中國車手計成代表捷安特·禧瑪諾車隊參賽環法,並最終完成了21個賽段的艱苦考驗,創歷史地成為首位完賽環法的中國車手。值得一提的是,計成同時也是國內目前唯一完賽三大環賽的車手。
圖片來源於ASO及視覺中國
編輯:哈比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