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在這炎熱的氣溫中匆匆走向盡頭,屬於七月的激情狂歡又即將到來。百屆環意的神劇情似乎還發生在昨日,期待已久的環法也即將到來。
在日常騎行中常常被拉爆,那都不是什麼大事。但在這個屬於環法的七月裡,我們還是有必要裝一下「老司機」。下面,小編為你奉上基礎環法觀賽指南,助你在這個七月,裝得順利。
比賽天數、日程
2017年環法將會於7月1日-7月23日舉行,總天數為23天,包含21個比賽日和2個休息日。
自從1903年開始以來,環法都是在每年的夏季舉行,每次賽期23天,平均賽程超過3500公裡(約2200英裡)。另外,由於2018年環法與俄羅斯足球世界盃撞期(6月14日-7月15日),明年的環法將比原定時間推遲一周舉行。也就是說,明年環法具體舉辦時間將會是2018年7月7日至7月29日。
賽段的分類
9個平路賽段:第2、3、4、6、7、10、11、16、19、21賽段
2個個人計時賽賽段:第1賽段、第20賽段
山地賽段:第3、5、8、9、12、13、14、15、17、18賽段
詳情可參考《環法線路公布:全程觀看or五公裡黨 你來決定》
▲2016年環法第十一賽段前,身著黃衫的弗魯姆和身著綠衫的薩甘,站在前排等候發車
領騎衫的顏色及其意義
黃衫:在環法中被授予總成績第一的車手的榮譽衫(從1919年開始)。環義大利公路自行車賽使用的是粉衫,而環西班牙公路自行車賽則為紅衫(2010年開始)。
綠衫:在環法和環西中被授予衝刺積分最高的車手(衝刺王)的榮譽衫,而環意則為紅衫。
▲在2016年環法中,身著圓點衫的馬伊卡(左)與身著白衫的耶茨(右)
紅白圓點衫:在環法和環西中被授予爬坡積分最高的車手(爬坡王)的榮譽衫,而環意則為藍衫。
白衫:在環法和環意中被授予25歲以下總成績最高的車手(新人王)的榮譽衫。由於自行車選手的成熟期較長,往往年近30才能達到職業生涯的頂峰,故此獎項是為鼓勵年輕車手而設。但要注意在環西當中,白衫代表的是全能衫,是獎勵總成績、衝刺積分、爬坡積分綜合排名最高車手的榮譽衫。(想問環西賽的綜合排名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哦,那是將車手在三個排行榜的排名進行相加得到綜合積分,這個積分越小排名越高。)
積分的計算方式
積分總排名:一場比賽最終結算成績。這是基於車手完成比賽所累積時間,從少到多進行的排序的名次。(參賽車手總成績排行榜。這是基於每一位車手完成環法全部賽段比賽的累積用時,從少到多進行排名,車手總排名第一位意味著他的計時、爬坡等各方面綜合能力較強。)
衝刺積分:每個賽段都會設置幾個途中衝刺搶分點(包括平路衝刺點和爬坡衝刺點),前三名到達搶分點的車手將根據先後順序獲得相應的衝刺積分。另外,部分賽段終點也設置有衝刺搶分點。若該賽段終點有設置賽段衝刺點,則車手在賽段衝刺點獲得名次後,可同時獲得衝刺積分與減秒。(其中減秒是直接應用到總成績上的)
爬坡積分:由比賽中設置的眾多爬坡點的積分累積。比賽中,爬坡積分明顯傾向高山賽段和山頂終點的冠軍。那是因為,在高山賽段和設置山頂終點的賽段中,高等級的爬坡點較多,所以相應能贏得的積分也多。拿到HC級爬坡賽段的第一所獲得的積分,相當於拿25個四級爬坡首位才能湊到的積分。
其中,前十名通過不同等級的爬坡點,車手們所獲得的對應積分如下:
HC級爬坡:25-20-16-14-12-10-8-6-4-2分;
一級爬坡:10-8-6-4-2-1分;
二級爬坡:5-3-2-1分;
三級爬坡:2-1分;
四級爬坡:只有首位通過的車手獲得1分。
一些名詞解釋
GC:指的是General Classification即積分總排名。
PC:即衝刺積分榜,Points classification的縮寫。
MC:即爬坡積分榜,Mountains classification的縮寫。
ITT:指的是Individual Time Trial即個人計時賽。
皇后賽段:指的是能夠決定多日賽最終排名的關鍵性山地賽段,通常有數座難度很大的山峰。
火車:指的是隊友在前面做苦力,保護主將,為主將節省體力的戰術。(對應的有衝刺火車或是山地火車)
▲2016年環法第四賽段中,京科夫車隊的火車
兔子:指的是在一個賽段中領先於主車群的一個或一小隊車手。這一小隊車手可形成領先集團,輪流帶風擴大優勢。相對的,「抓兔子」指的就是車手追上領先車手或集團的「抓捕」動作。通常領先者被追回後,與主集團再次結合成為大集團。
帶風:在高速騎行過程中,車手的大部分體力是消耗在對抗空氣阻力(風阻)上。因此,車隊為了保護隊內的主將,一般都會讓副將騎在集團的前方,以此達到節省主將體力的效果。
跟風:車手騎在其他人或車子後方,來降低風阻,節省體力。
10K黨:指只觀看最後10公裡比賽的觀眾群,類似的還有5公裡黨、2公裡黨。
一些花邊小知識
⊙領騎車手要比跟風車手多付出體力,跟在集團裡的車手甚至只需付出領騎車手40%左右的體力。
⊙同一個集團通過終點沒有時間差。同一個集團過線的車手,完賽時間都按集團頭名計算。
⊙從2005年開始,比賽規定:如果選手在賽段最後三公裡摔倒,也可以獲得車手所在集團的成績。但是,這個規則在計時賽和山頂終點的賽段不適用。
▲帥帥的衝刺手——基特爾
車手的角色分類與其對應的職能
主將:車隊中最好的車手,車隊中的其他車手為其服務,以實現在總成績或總積分上的目標。
副將:車隊中的工蜂,負責照顧好車隊的主將和其他明星車手。副將為主將帶衝,遞水送食物,在主將遇到機械故障時將自己的車輪甚至整車讓給主將使用。
帶衝手:專門在衝刺時給衝刺手領騎的車手。在帶衝手尾流的掩護下,衝刺手等待最終的衝刺時機,隨後帶衝手讓出線路給衝刺手進行加速。比如馬克·倫肖就曾經是卡文迪什的王牌帶衝手。
爬坡手:體重輕,在爬坡路段佔優,具有極高的功率體重比。
衝刺手:指的是衝刺能力強的車手,在比賽中一般指的是衝刺主將。擁有極高的瞬時功率。
(此處向大家特別推薦一段很燃的視頻——《35個上帝視角告訴你 衝刺勝利如何取得》)
常見車隊戰術
輪風:車手們在高速行進時為了降低風阻,輪流進行接上前人、退下、跟車等動作。
斜線陣戰術:車手組成的集團在長直道遇到橫風(側風)時會進入斜線陣避風,集團會努力自覺保持這樣的隊形。另外,遇到強烈側風也是有意突圍的車手衝出大集團的好時機。
空中加油:在山地賽段,車隊的一個或者多個副將加入突圍集團;然後主將再擇機發動進攻,突圍追上本隊副將後,副將給主將帶風節省體力,將主將帶到一定範圍內之後把主將彈射出去。
衝刺的看點
平路賽段的高潮當然是終點前的大集團衝刺,衝刺手以時速70km或以上的速度一較高下是很酣暢淋漓的。不過除了最終衝刺的幾百米,車友還可以留意各大車隊在最後10km就開始的佔位大戰,強隊會早早把火車往前排,佔據有利位置,保護衝刺主將。
另外,若是在陡坡衝刺,那需兼顧速度感和爬坡,而且衝刺時間更長,堪稱更精彩的決勝表演。
計時賽段的看點
▲計時賽新王者——迪穆蘭在2016年環法第十三賽段表現出色
純粹以用時的多少來決定比賽結果的比賽,這時候沒有集團,也沒有進攻,摔車事故的發生概率也比大組賽低很多。比賽的關注點就是車手之間或者車隊之間的時間差距。
在純速度的較量下,關注點只剩下只有車手和車輛本身了。而往往計時賽場也是各自行車品牌最激烈的戰場,在計時賽上,你會更容易陷入深不見底的自行車壕車坑中。對於車手本身,觀眾則可以關注其騎行姿勢與TT車設定,盡情地欣賞車手的個人魅力。
在科普了這麼多基礎知識後,相信大家都對自行車公路賽事有了最基本的了解。所以應該怎樣科學地觀看此次的環法呢?答案就是——跟著我們美騎環法專題看比賽、互動呀。
如果您還有其他疑惑,也可移步至評論區留言、討論。
車友照片分享牆版塊開通啦!!!
參與方式:將騎行照片發送至公眾號後臺就有機會在美騎微信公眾號首推裡和大家分享你的騎行照片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