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愷哥
試想一下這樣的畫面:
一件令人痛心的案件發生後,人們第一時間做的不是追蹤後續、進行反思,而是迅速打開手機攝像頭,設置打賞功能,蹭起了熱度——
這不是憑空的假設,而是魔幻的現實。
2020年12月12日,韓國「素媛案」的原型罪犯趙鬥順刑滿出獄,這起讓群眾義憤填膺的事件,被數十名蜂擁而上的網紅,活生生演變成了一場鬧劇。
2020年12月,趙鬥順刑滿出獄,韓國網紅蹭起了罪犯的熱度,直播斂財。/新聞截圖
「素媛案」的直播鬧劇:
以公正之名,行斂財之實
趙鬥順出獄,很早之前就引起了民眾的抗議:
此前,不論是趙鬥順性侵幼女的案件本身,還是「妻子每年都跟著受害者搬家」「希望能和受害者見面」「在獄中一天做1000個伏地挺身」「獄友曝光趙鬥順性慾過度」的傳聞,都足以讓韓國民眾感到不安。
在趙鬥順出獄前,近百萬韓國民眾曾經數次聯名向青瓦臺上書請願,希望能夠阻止趙鬥順出獄,然而,根據韓國法律的原則,法院無法對其重新判刑。
2020年12月12日,趙鬥順刑滿出獄。
明明是因為他而推動的一系列司法量刑改革,卻沒能實施在他身上,不論是對受害者還是對關注此事的群眾來說,都像一口悶氣憋在心中,實在不吐不快。
因此,在趙鬥順出獄的第一天,就有數百名民眾自發前來,朝他扔雞蛋、破口大罵,用行動表達不滿,呼籲大家不要因為犯人出獄,就忘記了這個案件。
在不少人眼中,這些行為著實為大家出了一口氣:
「這麼喜歡監視跟蹤別人,那你也好好享受一下這種天天被人監視跟蹤的感覺吧!」
「這是好事啊,既然法律無法制裁這個罪犯,那就讓群眾行動起來,最好24小時都有人接力監視,省得他又跑出去犯罪。」
然而,與此同時,韓國的數十名網紅卻開始打著「反對性暴力」「伸張正義」的旗號,火速包圍趙鬥順所住的小區,做起了現場直播。
網紅們直播的理由冠冕堂皇,但仔細看看他們直播的內容,與案件本身相關的寥寥無幾,更多的是在販賣憤怒,消費群眾的情緒:
在這些網紅直播裡,有人直播吃炸醬麵,有人用言語挑釁警察;有人脫下衣服衝向警察,直播間中立刻有人打賞了5萬元韓幣(折合人民幣297.2元);
有人多次給趙鬥順點到付的外賣,說「他不吃的話,再拿回來給我吃吧」,還有人聲稱在外賣裡加了毒藥;
還有人關掉趙鬥順所住居民樓的煤氣閥門,並揚言只要有足夠多的關注和點讚,自己就會闖進趙鬥順家,為大家伸張正義……
不管內容是什麼,只要在標題中加上「趙鬥順」三個字,直播的點擊率就會直線上升,趙鬥順所住的小區,儼然變成了最新的網紅打卡地。
然而,這些打著正義旗號的抗議,只是一場可笑的鬧劇。當地律師表示,這種行為對伸張正義完全沒有任何作用,反而白白浪費了警力和納稅人的錢。
趙鬥順本人的「報應」遲遲未到,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卻受到了嚴重騷擾,短短兩天內,附近居民對這些網紅的投訴就多達100多起,最終有8人被警方立案調查。
不少鄰居直接斥責這些網紅:
「現在喊得這麼起勁,12年前你們做什麼去了?你們粉絲數增加、訪問量增加,不就是為了錢嗎?」
那麼,這些網紅做這樣的一場直播,到底能賺多少錢?
有網紅公開了自己的直播收入:從12月12日到14日,這位網紅在趙鬥順家門口連續直播了3天,光是播出趙鬥順出獄後回家的畫面,就吸引了多達730萬人收看。
3天下來,他的廣告收益高達1500萬韓幣(折合人民幣9萬元),再加上直播間的打賞和禮物,總共賺了1700萬韓幣(折合人民幣10萬元)。
到目前為止,只有這位網紅聲稱「雖然在直播中沒有做出違法的事情,但對周圍居民造成了困擾,出於愧疚,會將這些錢捐給當地的福利機構」;而更多的網紅,在拿到足夠的廣告收益後,轉頭就奔向了其他熱點現場。伸張到一半的正義,戛然而止。
這些網紅究竟是在追求所謂的公義,還是在借這波熱度攫取利益,答案不言而喻。
連罪犯的熱度也要蹭,
這屆網紅的吃相太難看了
如果你以為這種蹭熱度的網紅直播,只會出現在趙鬥順這樣極端的個例上,那你就錯了。網紅蹭命案熱度的行為,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2020年7月,杭州來女士失蹤案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 不少網紅博主帶著相機跑到來女士所居住的杭州三堡北苑小區,對小區保安聲稱自己是來拍抖音短視頻、搞網絡直播的,在保安阻止後,也瞅準時機,趁保安一個不留神,強行拍下幾張照片。
命案的熱度給網紅們帶來的流量,顯而易見——曾經只有不到三百人觀看的博主,在來到杭州三堡北苑小區之後,直播間的人數就瞬間破萬,關注量也蹭蹭往上漲。
然而,這種蹭熱度的投機行為,卻令小區居民十分反感:
「對著4幢(居民樓)咔咔就是一陣猛拍,也搞不懂這有什麼好拍的。人家家裡出了事,他們一點也不懂尊重。」
2020年9月14日,四川阿壩州金川縣的拉姆被前夫唐某用汽油燒傷,在醫院進行搶救時,餘超娃、眼鏡弟弟,汶川小財神等網絡主播,打著拜訪拉姆的名義,來到了拉姆所在的四川省人民醫院拍攝視頻、進行現場直播。
有的主播一個月來四次,有的主播在拉姆去世後還繼續來到醫院「打卡」。目睹這一切的陳先生說:「(他們)說是去探望她,其實就是為了蹭熱度、蹭流量,直到後來平臺給他們限流,才有所收斂。」
這些博人眼球的直播,到底對案件起到了什麼幫助?拍個小區照片、錄個醫院畫面,就能給受害者伸張正義了?
如果真的有這么正義,那你怎麼不去跟進警方對案件的處理進程,反而跑來這裡拿無法動彈的受害人當噱頭?
更有甚者,為了博出位,沒有案件也要自己「創造」案件,蹭自己的熱度:
2020年12月2日,俄羅斯一位名為ReeFlay的網紅,在直播中為了獲取1000美元的打賞費,將當時懷有身孕、僅穿內衣褲的女友鎖在門外,最終導致女友在門外被活活凍死。
當他發現女友可能已經身亡後,還拖著女友的遺體走進房間,並對著鏡頭哭泣自責,在警方趕到後依舊沒有停止直播,並聲稱「我什麼也沒做」。
相似的例子還有不少:2016年6月,直播博主靳某發布了一段視頻,在視頻中手持棍棒,並揚言只要視頻點擊量超過5000,自己就會砸身後的警車。
被警方抓獲後,靳某聲稱自己其實並沒有膽子去砸警車,只是想用這種方式博取網友關注,給自己漲粉。
2016年,靳某在直播中為獲取熱度,揚言要砸警車,被警方抓獲。/新聞截圖
「直播犯案」的網紅們,迎來了怎樣的下場?目前,俄羅斯網紅已被警方拘留調查,製造謠言的靳某,也被處以行政拘留14日的處罰。
在這兩起事件中,執法與監管部門都認為,除了網紅本人,直播平臺沒有及時關閉直播間,存在管理漏洞,而觀看並煽動博主的粉絲,也要承擔被追責的後果。
層出不窮的蹭熱度事件,不禁讓人疑問:這樣的人血饅頭,你們吃得不心虛嗎?
不是所有行為,
都配叫伸張正義
「為什麼要反對網紅直播命案?我覺得網紅直播挺好的,讓更多人了解和聲討這個惡魔,這樣他就更難出來作惡了。相比更惡劣的殺人犯,網紅只不過是讓大家看到想看的東西,繼續關注這個案子,讓他們賺一點錢又怎麼了?」
在趙鬥順這樣極端的個例面前,我們總是容易對直播的網紅們報以寬容。然而這種寬容,往往容易演變成對網紅蹭熱度的變相默許。
知名犯罪學家唐納德·克雷西,就曾經引用過「舞弊三角理論」,來解釋網紅們是如何利用群眾的同理心,給自己鑽空子的:
他認為只有同時具備壓力、機會、自我合理化這三個要素,舞弊行為才能真正形成——
首先,作為一名網紅,每天都要承擔引流、漲粉、變現的壓力。這個時候,恰好發生了一起聳人聽聞的命案,群眾們對這個事件都報以極大的關注,機會來了。
在群眾的默許下,網紅們將自己的行為進行合理化,套上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帽子:
「我不是在蹭熱度,我是在為民眾伸張正義,退一萬步講,就算我在蹭熱度又怎麼樣,這種事情我不做也會有別人來做。最起碼我讓這個案子受到了關注,我這麼辛苦,賺點錢不可以嗎?」
的確,案件應該受到關注,壞人應該得到懲罰。但我們要警惕,「伸張正義」是好事,不等同於他們做的事情就是在「伸張正義」——
這種人就好像那種平時無事發生,一旦有人出事,就站出來說「我們是很好的朋友」的人一樣。他們試圖把自己塑造成直播屆的「V字仇殺隊」,但實際上只不過是靠蹭熱度謀生的螻蟻,賺夠了錢就走人,所謂的正義早就拋諸腦後:
「拍一拍小區樓不可以嗎?最起碼我還讓更多人關注了這個事件。」
「再怎麼說,我也維持了案子的熱度,去一下醫院直播又怎麼了?」
引起公眾對案件關注的方式有很多,但以一己私利為目的的蹭熱度式直播,絕不可取。這種直播不僅對案件本身沒有任何幫助,還消費了觀眾的情緒,徒增他人的困擾。
2013年上映的電影《素媛》,就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原型案件的關注。/劇照
英劇《黑鏡》第二季中的《白熊正義公園》,就用一個更極端的故事,引發了人們的思考:
女主是一位虐待女童的殺人犯的幫兇,人們認為法律對她的懲罰還不夠,便決定抹去她的記憶,將她關進白熊正義公園,每天都會在公園裡進行一場主題表演:追殺女主,讓女主也體驗恐懼的滋味。
這個主題表演每天都會重複上演,人們可以買票進公園,參與這場表演,成為站在路邊拍攝女主被追殺的冷漠看客。
《白熊正義公園》中,不少觀眾化身為冷漠的看客,拍照直播女主被追殺的全過程。/劇照
有人說做了這樣的壞事,不管被拍攝還是被追殺,都是純屬活該,但更多觀眾則反思:
不少人喊著伸張正義,用以暴制暴的方式去制裁女主,但他們所做的事情,和她又有何不同?
在現實生活中,網紅們的直播當然沒有這樣極端。但仍有不少網紅為了眼前的流量與利益,蹭起了案件的熱度,最終觸犯了法律,因尋釁滋事、製造謠言等罪名受到了懲罰。他們的所作所為,顯然與伸張正義的初衷背道而馳,最後給人們帶來了什麼?無非是一地雞毛罷了。
連罪犯的熱度也要蹭,這屆網紅真的是可憐又可恨,再不收斂,就等著被收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