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原油寶虧到「倒貼」:金融機構要當好期貨「守門人」

2021-01-18 騰訊網

▲視頻截圖。

WTI原油跌入負值,牽連中行理財產品原油寶「爆雷」事件有了新進展。

據新京報報導,一些投資者指責中行在宣傳產品時隱瞞了產品高風險的特點,沒有及時移倉、平倉,還凍結帳戶導致投資者不能安全逃離。對此,中國銀行發布了關於「原油寶」產品情況的說明。

在這份說明中,中行一方面闡述了自身所起到的相關信息及風險告知責任,包括通過多種渠道,向「原油寶」客戶進行風險提示。其還表示,將全面審視產品設計、風險管控環節和流程,在法律框架下承擔應有責任,與客戶同舟共濟,盡最大努力維護客戶合法利益。

投資者不能當「甩手掌柜」,金融機構要把好關口

關於原油寶「爆雷」事件,中行和相關客戶應當說各有責任。

對於投資者而言,選擇期貨產品必須明白,期貨投資需要更為專業的市場認知,尤其是對所投產品領域形勢變化要多加關注,對可能影響近期市場走勢的事件或現象更是要保持跟蹤分析,而不能就此當「甩手掌柜」,把投資寄託於博彩式的「抄底」或「追高」,盲目投資可能會讓自己損失慘重。

但從中行角度而言,需要反思的地方就更多。

一直以來,期貨市場容易吸引高風險偏好和過度投機的投資者,但如果這部分投資者,資金面足夠卻缺乏對於期貨市場的深入了解,或者本身承受能力偏弱卻想著以小博大,他們就並非是期貨市場合格的參與主體。

這固然需要投資者自身對於期貨市場風險有清醒認知,除此之外,中行也應起到更為完善的投資者教育作用,包括是否切實履行了適當性原則。

所謂適當性原則,就是指金融中介機構所提供的金融產品或服務與客戶的財務狀況、投資目標、風險承受水平、財務需求、知識和經驗之間的契合程度。

從這個概念出發,投資者適當性原則要求金融機構有義務在對投資者進行合理調查的基礎上,包括其風險認知、風險偏好、風險承受能力等基礎測試,並告知其產品服務收益及主要風險,如此,金融機構方能向投資者推薦符合其投資目的和投資需求的金融產品。

但在這起事件中,有爆料稱,部分「原油寶」投資者一直誤以為自己購買的是理財產品,這當然有投資者自身存在的問題,但如果這一舉證屬實,那麼中行之前是否存在對投資者關於「原油寶」產品介紹說明信息不充分等問題,值得懷疑。

對此,如果有投資者就此提起訴訟,中行就需要加以舉證,從而說明自己履責是否到位。

二來,在中行「原油寶」事件前期,中行的交易時間太晚,且未按規定在保證金低於20%時強制平倉,成為主要的爭論焦點。

尤其是近期原油市場價格劇烈波動,在其他同類市場交易機構均提前完成移倉換月工作的情況下,中行是否未盡到審慎經營及勤勉義務,也需要加以考量。

最後一點:有消息稱,有投資者反映稱中行已在4月22日關閉其「原油寶」交易帳戶,原油寶操作界面內容被全部清空,包括客戶持倉情況與交易記錄等均消失不見,並表示部分地區支行已經扣除保證金帳戶。

此外,中行APP客服在回答疑問時表示,如未補足保證金,將視為欠款,銀行有權向人民銀行申請將欠款記錄納入其徵信。

▲視頻截圖。

加強專業化指導,當好期貨投資「守門人」

從中行的後續處理來看,這些動作更多傾向於維護自身利益,有簡單粗放之嫌,這不僅會對受損投資者造成情緒衝擊,而且有可能激化雙方矛盾,同時給人以規避自身責任的觀感。

從中也可以看出,無論是投資者準入把控、風控處理機制,還是善後處理機制,種種環節恐怕都有值得中行反思之處。

尤其是「原油寶」涉及投資者眾多、金額巨大,在這一重要期貨產品上,中行更應起到專業管理作用,而不能過度傾向於收益主導。

考慮到我國部分投資者群體不夠成熟、專業性較弱這一情況,金融機構更要在期貨等高風險金融產品上做到嚴格管理,包括營銷宣傳、投資者資格審核、投資過程專業化指導以及更完善的風險預警等。

這其實也為其他國內提供期貨服務的金融機構提了個醒:要更好履行期貨投資「守門人」角色,避免因管理不當給投資者帶來損失。

□畢舸(財經評論人)

編輯 陳靜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投資者欲集體訴訟中行原油寶,有幾成勝算?結果可能兩敗俱傷!
    中行原油寶事件持續發酵,部分爆倉客戶準備集體起訴中行。最終誰將為巨虧的原油期貨埋單?中行原油寶巨虧事件,給我們普通投資者哪些啟示?中行原油寶又稱紙原油,是一種掛鈎原油期貨的原油投資產品。之前小編為大家介紹原油投資產品的時候,說過紙原油的點差問題, 就是你買的紙原油產品,和國際原油期貨的漲跌幅度是不一樣的,很可能會出現跟跌不跟漲的情況。這一點,跟原油基金類似。下面原油基金和原油期貨的對比圖,很好地說明了跟跌不跟漲的性質。雖然紙原油存在點差問題,但是,很多投資者依然抵制不住所謂低油價的誘惑,自從原油價格戰開始以來,抄底原油的生意就從未停過。
  • 原油寶穿倉追蹤|中行、投資者、監管各應從這一課中學到什麼
    投資者:風險意識提高,謹慎投資一位原油寶投資者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這次原油寶事件對此後的投資理財沒太大影響,只是比較倒黴,但也讓其學習到一些。「要注意風險問題,別又中招了,」該投資者稱,「更了解期貨了,之前對期貨不是很清楚,對這塊現在了解得更透徹一些了。」他說道。
  • 龍騰霄:「原油寶」事件中爭議的實質是法治的缺位
    一、事件回顧:  北京時間4月20日晚間至21日凌晨5點,美股期貨交易時段,美原油期貨05合約跌成負值。中行未成功移倉,導致客戶巨虧。  21日,中行原油寶暫停交易一天。  22日,中行補充公告,暫停原油寶新開倉交易,不過其給出的22日合約結算價格為-37.63美元/桶,這也是當日美油05合約的結算價。  這意味著,中行原油寶客戶「穿倉」,投資者需要倒貼幾倍錢進行軋差處理。
  • 「原油寶」大結局?中行負擔穿倉損失+20%保證金!帶你完整深扒...
    客戶孫先生就嘗到了原油交易的甜頭。他對原油市場很感興趣,一直想嘗試原油投資。「這類業務槓桿和門檻都挺高的,我在這方面是新手,想先找個類似的交易品種練練手。正好看到中行新推出的『原油寶』,就想試試看。」而實際上,要理解油價為何快速下跌到20美元/桶以下,甚至為負值,既需要了解期貨的相關知識,也要了解原油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減產需要談判?為什麼油井不能說關就關?為什麼油價這麼便宜大家不多存點?什麼叫移倉?什麼叫到期軋差?摸清這其中門道,對財經小編都不容易,更何況是「投資小白」呢?
  • 「原油寶」和解協議出爐:退還多扣的保證金及本金20%
    原油期貨出現負價前所未有,是疫情期間全球原油市場劇烈動蕩下的極端表現,客戶和中行都蒙受損失。 近期中行積極了解客戶訴求,本著法治化、市場化的原則,盡最大努力維護客戶利益,已經研究提出了回應客戶訴求的意見。目前中行相關分支機構正按意見積極與客戶誠摯溝通,在自願平等基礎上協商和解。
  • 原油寶投資者:中行想賠本金20%私了,但我想公開明確雙方責任
    原油寶是否是違規產品,到底是期貨還是理財,中行涉及把期貨包裝成理財,致使投資者對其性質產生誤判,如果起初定性為期貨,很多投資者表示不會進行投資,因此並不能因投資上的專業知識欠缺導致自己要為巨虧買單。 其次,是風險評估問題。
  • 原油寶大劫案:我親歷的一夜「暴負」
    大量中國銀行的原油寶投資者不僅血本無歸,而且一夜之間成為「欠債人」。「虧了十幾萬,上百萬的人大有人在。有的人真的是虧到活不下去,甚至想到要跳樓。」「這次事件後,我明白了,誰都不能相信,包括銀行。」「這個事情給我的啟示就是,可能以後都不會購買銀行的金融衍生品了,還是買股市更靠譜一些。」4月22日,中國銀行期貨「原油寶」的投資者們經歷了難捱的一晚。在國際石油價格跌至負數的大環境下,原本正常投資或想要抄底的投資者們,被一次「穿倉」殺了個措手不及。
  • 美投資專家:美國原油基金USO是原油合約下跌的「禍首」
    原標題:美投資專家:美國原油基金USO是原油合約下跌的「禍首」 來源:財聯社周一晚間,即將到期的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5月期貨收跌於-37.63美元/桶,暴跌300%,盤中一度跌至-40.32美元/桶。
  • 「原油寶事件」警鐘長鳴,7家銀行同時按下這一業務暫停鍵!後...
    「原油寶」事件成前車之鑑,銀行風險意識增強有市場人士表示,多家銀行同時宣布暫停新客戶開立貴金屬交易帳戶,可見經歷今年4月份「原油寶」事件後,銀行風險意識增強。今年4月20日左右,中國銀行陷入「原油寶事件」風波。
  • 中行原油寶事件最新消息:1000萬以下客戶可拿回20%保證金
    同時,中行保留依法向外部相關機構追索的權利。  4月21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出現歷史負值的結算價-37.63美元/桶。受此影響,中國銀行原油寶美國原油5月合約出現了"穿倉",投資人不但本金全部虧光,還面臨倒欠銀行1-2倍錢的境地。  4月21日,中行原油寶以"聯CME確認結算價格的有效性和相關結算安排"為理由,暫停交易一天。
  • 「原油寶」事件新進展!原油寶和解協議曝光:中行將與客戶協商和解...
    備受關注的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終於有了新進展。  周二晚間,中國銀行在其官網公告稱:該行掛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的「原油寶」產品,按照美國時間4月20日CME官方結算價以負值結算,多頭客戶產生了大幅虧損。
  • 原油寶穿倉追蹤|散戶本金虧光還倒貼1倍多,中行是否要擔責
    2020年3月中旬,孫菲在瀏覽中國銀行APP投資產品時,發現大宗商品版塊有一個原油寶產品,裡面可以交易原油合約,也就是俗稱「紙石油」,該產品掛鈎境外原油期貨合約。當時,正值全球油價暴跌。 「因為大家都在消費,覺得石油是比較保險的,所以覺得投資這個是穩健的。」孫菲說,「因為我們平常都開車,覺得油價不會跌到哪去。
  • 原油寶「穿倉」親歷者:爸媽養老錢都虧掉,要賣房才能還倒欠銀行的錢
    據中行官網介紹,「原油寶」是指中國銀行面向個人客戶發行的掛鈎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產品。但據多位投資者告訴連線Insight,購買「原油寶」時,銀行並未被告知是屬於期貨且有投資風險,因為沒有投資門檻,導致很多無力承擔風險的投資者「入坑」。
  • ...原油寶投資者對接律所,欲起訴中行!律師:當前最重要的是收集證據
    4月24日,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注意到,在一個中行原油寶事件維權群內,已經有700餘人填寫表格,以統計個人姓名、所處位置、購買量、損失金額等相關信息,並著手起訴中國銀行。 群內逾千人慾起訴中行  中行原油寶事件持續發酵,記者注意到,著手集體訴訟的中行「原油寶」維權人已經突破1000名,且不斷有新的投資人諮詢如何加入集體訴訟。
  • 原油寶穿倉追蹤|投資者怒斥產品漏洞,巨虧這鍋中行該不該背
    次日,中國銀行再次發布公告稱,該5月美國原油合約4月22日結算價格將按照4月20日CME官方結算價-37.63美元/桶結算。這意味著「穿倉」事件正在發生,廣大散戶投資者不但虧完了本金,還將倒貼銀行一倍多資金。一位投資200多萬的投資者告訴澎湃新聞,連同本金在內,他虧損了600多萬元,欠銀行近400萬元的債務。
  • 待收近26億平臺被訴無法提現 後P2P時代如何投資?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屢上熱搜,背後的擔責問題備受關注。收益高的不安全,安全的又收益低。當投資不僅僅是投資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又有什麼樣的投資產品能夠兼顧安全和收益呢?(來源:21CN聚投訴)除了無法提現外,另據自媒體互金通訊社採訪到的多位出借人表示,隨手記還涉嫌隨意篡改用戶收益數據。其中,某用戶正常應得利息為9千多,後來發現收益數據變成了1萬以上,按照平臺確權算法,之前已結算的利息要從出借人現有的本金裡扣,這樣一來要多扣好幾百現金。「現在幾年下來不僅沒賺,還倒貼了。」該用戶無奈道。
  • 石油都能跌成負數 買基金會賠到還錢給基金公司嗎?
    而只要收益高於銀行定期和國債的,或多或少都有一定風險,這就是咱們理財路上的攔路虎,買產品之前首先要知道最大能虧多少,而不是想著賺多少,比如這次沒有槓桿的原油寶,誰也想不到遇到極端情況,油價跌成負數,可能倒貼錢,恐怕現在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但卻發生了。那麼我們投資的其他沒有槓桿的理財產品呢?
  • 原油期貨黑天鵝事件推手,竟然是一家小機構?
    殺傷力堪稱期貨市場的「911」,連大洋彼岸的中國投資者也被套牢。但就在資本市場哀鴻遍野之際,一家來自英格蘭的「小公司」卻通過一波操作,短短幾小時狂賺6.6億美元,成為最大贏家! 定於4月21日開始實物交割的WTI5月原油期貨價格暴跌約300%,收於每桶-37.63美元,歷史首次跌入負值,約合人民幣-266.12元;一時間,國內眾多「紙原油」產品陷入風波,其中,中國銀行的原油寶掛鈎境外期貨業務出現了巨額虧損,有投資者甚至要倒賠銀行數十萬到數百萬元。
  • 驚天一夜,原油讓多少人破產?
    昨夜,美國原油(紐約輕質原油期貨5月合約)暴跌300%,從開盤價18美元,一路雪崩式下跌,到0,到-,一直跌至-40.3美元,最終收盤價-37.63美元。-37.63美元?!這是什麼概念,白送給你一桶油,還倒貼你37.63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