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月,是我國的一項古老風俗,到唐朝時興盛起來。拜月一般是在八月十五,月升之時,家家設香案,擺貢品,拜月一般都是女子的事情,祈求月神保佑家人團聚,或者得配良緣等等,男子是不參與拜月的。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唐代詩人李端的一首小詩,本詩就以拜月為主題。
拜新月唐李端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撩開簾幕仰望一彎新月,趨步下階盈盈參拜,低低的語聲幾不可聞,一任北風吹起裙帶。
唐代的女性對拜月尤為熱衷,對月低語,述說內心深處的願望,企求月的賜福,能夠得償所願。這是一個極為風雅別致的風俗。
本詩前兩句,寫少女的動作,極具動態美,「開」「見」「下」「拜」四個動詞將少女盈盈體態刻畫得絲絲入扣。
後兩句呈現的則是一種靜態美,月下少女的細語,幾不可聞。此句描寫得極為生動,少女心事自是千迴百轉,羞澀如她怎能輕易讓別人探到內心深處的小秘密?因此語聲細碎,低不可聞。聽不到她所許下的願望,只能看到月夜中的身影娉婷美妙,靜靜地拜於月下,少女專注於許願,全然不覺輕輕的北風吹拂起她的裙帶。
本詩並不寫少女許願的內容,只是通過動與靜的細節描寫來展現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內心活動,細節背後自有千言萬語,給讀者以無限的想像空間。
五代文人馮延巳也有一個詞作描寫女子表達心願,原文如下:
長命女五代馮延巳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和前面拜月有所不同的是,本首詞是一個祝酒詞。
在春日的宴會上,詞中的佳人執杯祝酒,用歌聲來說出自己的心願:一願心上人長壽,二願自己身體健康,第三個願望最旖旎溫柔的,願兩個人象梁上的燕子雙宿雙飛,夫唱婦隨,長長久久,不離不棄。
一首詩一首詞都是以佳人表達心願為題材,李端的詩寫得雋永含蓄,精巧秀麗,無限情愫盡在詩外,令人回味綿長。馮延巳的一闋詞刻畫的女主熱烈大膽,淳樸可愛,很有民歌的風格。兩首詩詞各見所長,都是精品。
我個更喜歡第一首詩,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