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王公又稱木公、東王父,扶桑大帝,東華帝君。東王公,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王公焉。與金母皆挺質太直,流神玄奧,於東方漠濱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而形成,與王母共理二氣而育養天地,陶鈞萬物,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子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後經道教奉為男仙領袖,南、北二宗則奉為始祖。 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的東王公,又稱木公,東華帝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時楚地信仰「東皇太一」神,又稱東君,太陽神(太陽星君),此為東王公之前身。
東王公一詞,始見於晉葛洪《枕中書》,書中稱之為扶桑大帝,文曰:「元始天尊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扶桑大帝。」 《仙傳拾遺》說他「冠三維之冠,服九色雲霞之服,亦號玉皇君。」《真靈位業圖》將其排在上清左位,號曰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
歷史記載
對於東王公的來歷有諸多記載,《枕中書》稱他為元始天王與太元聖母所生。《仙傳拾遺》又說他為青陽之元氣,百物之先也。《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和《列仙全傳》卷一皆稱其諱倪,字君明。鍾化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先。
東王公,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王公焉。與金母皆挺質太直,流神玄奧,於東方漠濱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而形成,與王母共理二氣而育養天地,陶鈞萬物,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子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塵外記》說他居方請之上,並說方諸山在東海之內,其諸司命三十五,所以錄天上人間罪福,帝君為大司命總統之。山上有東華臺,帝君常以丁卯月登臺四望學道之品者。凡仙有九品,一曰九天真皇,二曰三天真皇,三曰太上真人,四曰飛天真人,五曰靈仙,七曰靈人,八曰飛仙,九曰仙人。凡此品次,升仙得道之時,得先拜木公,後謁金母,此後才得升入九天,人參三清,拜太上而現元始。
故漢初有小兒歌謠曰:「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時人皆不知道,只有子房往而視之,並說:「此東王公之玉童也。」聲稱昔元始告十方天人口:「吾自造言混沌,化生二儀,役御陰陽,始封皇上元君。自東華扶桑大帝等校量水火,定平劫數,中皇元年,太上玉清瓊房金門上宮接帝寶經花圖玉訣,使傳後學玉名合真之人。」故《直綱》云:「東華不秘於真訣是也。」紫府為東華帝君校功行的地方。
秦漢時,相傳海中有三島,而十洲位列其中:上島三洲,為蓬萊,方丈,浙州;中島三洲,為美蓉、問苑、瑤池;下島三洲,為赤城、玄關、桃源。三島九洲鼎峙洪漾之中。三島之間有紫府州,為東華帝君別理統傳靈官職位,較量群仙功行,自地私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轉真聖,入虛無洞天,都是由東華帝君主管。據《三教授神大全》卷一釋曰:「東華者,以帝君東華至真之氣而化生也,分治東極,居東華之上也。紫府者,職居紫府,統三十五司命,遷轉洞虛宮較品真仙也。陽者立東方少陽之氣,生化萬匯也。帝君者,位東方諸天之尊,君牧眾聖,為生物之主。」故《易》曰:」帝出手震也。」因此有「東華紫府少陽帝君」之稱。
又《真教元符經》云:「昔二儀未分,僅滓漾洪如雞子,玄黃之中生自然。有盤古真人移古就今,是曰盤古,乃是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遊行虛空之中。又有太元聖母化生天脊臂中,經百劫,天王行施,聖母道生天皇,號上皇元年,始世三萬六千歲,受元始上帝符命,為東官大帝扶桑大君東皇公,號日元陽。」據話道經記載,東王公又號青童君、東方諸、青提帝君,名號雖殊,但都有一東華。後來又給他安排姓氏,配偶(西王母)、職能(掌男性仙籍)。誕辰日(二月初六),尊稱為「東華紫府少陽帝君」
東王公又稱木公、東皇公、東華帝君等。
東王公於漢代有記載,跟漢代的陰陽觀念有關,是代表「陽」的男神。
漢代記載的東王公,可能與先秦楚地的東皇、太陽神東君等神有關。
東王公在道教被認為常常在丁卯日登臺四處觀察天下修道學仙之人的情況。所以凡是得道入仙之人,都得先拜東王公.然後再拜見西王母,然後才能飛升進入九天,再入三清境謁拜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
東華帝君就是東王公,早在漢朝中就有記載了。漢朝時期的神仙信仰都是非常樸素的,一般都是配偶神的形象出現的,比如恆娥與羿,伏羲與女媧都是配偶神。東王公和西王母也是配偶神的形象出現的,而西王母也就是後來的王母娘娘。
東王公最遲在漢代已有記載,漢代普遍可見於墓室壁畫、文字典籍等資料裡,是元始天王和太元聖母所生,西王母是他的妹妹。
漢末道教興起,王公、王母同時作為兄妹神被吸收入道教裡。道教為諸神創作出身,葛洪認為東王公是盤古、太元聖母所生,其他道經卻認為他是先天東華之氣的化生。
東王公在漢代民間,與西王母相應,被認為是代表陰陽中「陽」的神祇。同時受秦漢的登仙思想,東王公與西王母是世界的主神。
東王公
道教繼承了漢代民間的觀念,東王公主管一切登仙得道的男子,掌管仙籍。同時為他添加「扶桑大帝」的道號,認為他有太陽神的屬性。
學道之人升天時,要先拜木公後謁金母,才入三清拜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靈寶道君,最後面見天帝。
因為王公、王母有接引成仙者的神性,東晉上清派又將東王公與西王母奉為傳經的大神。
東海之內的方諸山,有諸司命三十五所,以隸天上人間罪福,東王公為大司命。
在道教裡,東王公與王母共理二氣,是育養天地陶鈞萬物的兩儀神。
東王公在碧海之上化生,有海神的屬性。同時道教中的三官大帝,有的版本認為水官是扶桑大帝東王公,主管一切水中諸大神。
在宋代,全真教逐漸形成,又將東王公奉為全真教的祖師。
漢 《神異經》
《東荒經》:東荒山中有大石室,東王公居焉。長一丈,頭髮皓白,人形鳥面而虎尾,載一黑熊,左右顧望。恆與一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設有入不出者,天為之噓;矯出而脫悟(誤)不接者,天為之笑。
《中荒經》: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裡,周圍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裡。西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
東漢 《吳越春秋》:越人「立東郊以祭陽,名曰 東皇公 ;立西郊以祭陰,名曰 西王母 。」
東晉 《枕上書》:昔二儀未分……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復經二劫,忽生太元玉女……仰吸天元,號曰太元聖母。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
南朝 《真靈位業圖》:圖中將東王公排在上清左位,號為「太微東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
顯示了東王公的太陽神屬性。
南朝 《真誥》引 東晉楊羲 《上清大洞真經》:東華方諸宮高晨師玉保王青童君
魏晉 《漢武內傳》:敢告劉生,爾師主是青童小君,太上中黃道君之師真,元始天王入室弟子也。姓延陵,名陽,字庇華。形有嬰孩之貌,故仙官以青真小童之號。
《漢武內傳》認為東王公別稱青童君。在東晉是上清派的傳經大神。
唐 《墉城集仙錄》:在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玄功,生化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墟,以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曰王公焉。
南宋 《上清靈寶大法》,所列聖位有「東華木公青童道君」
宋元 《三教搜神大全》:東皇公號日元陽父,考之仙經或號東王公,或號青童君,或號方諸君,或號青提君,名號雖殊,即一東華也。聖朝至元六年正月日上尊號曰:東華紫府少陽帝君。
明《歷代神仙通鑑》:木公至方諸……與金母二氣相投,生九子五女。
東華帝君寶誥
東華帝君寶誥(一)
志心皈命禮
清微大道,無極神君。元始之化炁分真,紫府之潛龍勿用。稱帝於方諸之山,職掌天階仙籍。立闕於碧海之上,道稱化育群生。三宮有管轄之司,八帝為無為之座。屆期登臺,南顧宛爾,紫炁東來,湛然真靜。誕迪玄功,無上之君,群真之祖。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東華大司命少陽帝主王公木父天尊!
東華帝君寶誥(二)
志心皈命禮
東皇正炁。太乙明神。道德巍峨。胸懷磊落。為眾生之大父。作萬世之尊師。道冠天人。恩覃蒼赤。紫府燒丹。育嬰兒之正象。黃庭煉道。生奼女之真形。靈根植遍於古今。至深至厚。真種播餘於宇宙。成佛成仙。奠東方之聖域。巍巍自在。護中土之神州。劫劫安寧。大悲大悲。至聖至神。東華大帝。甲乙高真。青虛一炁大天尊。
神祇形象
東王公的誕辰日是農曆的二月初六。在道教和民間信仰中,西王母掌管所有女子成仙者,東王公掌管所有男子成仙者。而玉皇為群仙之首,眾神之皇。
東王公之名的出現,戰末秦漢的陰陽觀念密切相關。所以秦漢時期,許多重要的神都成了一對配偶神。如先秦時的恆娥與羿,伏羲與女媧都被配成對,東王公也被與先秦的西王母配對。大致在三清之下、四御之上的排位。
《漢尚方鏡銘》::「尚方作竟其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飢食棗,東王公,西王母。」
杜光庭記載,在漢初,小兒於道歌曰:「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時人皆不識,唯張子房知之,乃再拜之曰:「此乃東王公之玉童也。蓋言世人登仙,皆揖金母而拜木公焉。」
《三教搜神大全》:紫府者,帝君校功行之所,夫海內有三島,而十洲列其中……三島九州鼎峙混一之中,又有洲曰紫府,踞三島之問,乃帝君之別理,遷轉靈官職位……東華者,以帝君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也。分治東極,居東華之上也。紫府者,職居紫府,統三十五司命……帝君者位東方,諸天之尊,君牧眾聖為生物之王。《易》曰:帝出乎震是也。故曰東華紫府少陽帝君。
在漢代民間,東王公西王母為彼岸登仙世界的主神,伏羲女媧則為人類始祖神。在漢末被吸收入道教。在唐與北宋時,道士的醮神名單中,未曾列有東王公,至南宋始被列入。在南宋仲勵《祈嗣拜章大醮儀》的醮神名單中,位列第十九,名「東華木公道君」
在南宋金允中《散壇設醮品上》三百六十分位真靈名單中,位列第十,名「東華上相木公青童帝君」,在南宋呂元素《黃籙羅天一千二百分位》(載《道門定製》卷三)中,作為第九狀所請的第一位神靈,名「水府扶桑大帝」,位居水府諸神之首。南宋金元時,東王公在道教排名比西王母高,明清時,民間道教則認為西王母與東王公齊平。
全真祖師
南、北二宗準備合宗時,都爭相尋祖,最後一致以東王公為共同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