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茶性、品茶香、學茶藝 貴陽晚報小記者領略中國悠久的禮茶文化

2020-12-23 貴陽網

貴陽訊 12月19日,「行走的課堂」貴陽晚報小記者團走進止廬茶舍舉行小小茶藝師活動。了解茶的起源、學習茶的禮儀,小記者們觀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領略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的同時,對中華民族悠久的人文歷史和精神有了更深一步的認知。

「茶樹屬於種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山茶目,山茶科的一種多年生的常綠木本植物,壽命可達幾百年之久。」活動一開始,國家一級茶藝師,國家二級評茶師涓子老師從什麼是茶說起,就茶樹分類、什麼是茶葉、茶的起源等給小記者們娓娓道來。

了解了有關茶的知識後,老師拿出一罐罐形態各異的茶,請小記者們辨認中國六大茶的區別。

點香焚香除妄念,洗杯冰心去凡塵,涼湯玉壺養太和,投茶清宮迎佳人……小記者們圍觀學習茶藝,並雙手奉上一杯遵義紅茶,對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謝。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孫維娜 圖文)

編輯:胡家歡

統籌:汪東偉

編審:幹江沄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學茶藝?從三個方面告訴你,茶藝的好處
    國人自古愛喝茶,我國傳統茶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茶文化的相關體系發展的已經十分完善,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 我國茶文化都有著不同的傳播形式,由此也能夠看出這種文化的適應性極強, 茶藝文化作為茶文化體系下的一大分支,學習茶藝能夠傳播和發揚我國茶文化。
  •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品國學經典,學傳統茶藝
    茶藝老師教同學們學習茶藝茶禮,了解茶文化,體會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同時國學老師為家長們講解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老師為同學們講解了茶的起源,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最早發現並利用茶,茶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唐代陸羽所著《茶經》系統的總結了唐代以及唐代以前茶葉的製作,品茶的經驗,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
  •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工會舉辦首次職工茶藝講座
    來源:中工網中工網訊 樓外秋風颯颯,室內茶香嫋嫋,為豐富教職工業餘文化生活、拓展精神生活視野,11月20日中午,蕪湖職業技術學院校工會茶藝協會在正德樓九樓活動室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茶藝講座。講座特邀學校人文旅遊學院(蕪湖市茶藝協會會長、國家一級茶藝師)老師楊陽擔任主講。在古琴優雅婉轉的旋律中,楊陽向大家介紹了茶的歷史、茶的起源、茶的分類以及茶的文化價值;在大家初識茶文化的基礎上,楊陽還展示了各類精美茶具、演示了茶葉的衝泡程序、茶事禮儀和品茗技巧。對於老師們間或提出的各種問題,楊陽均一一做了詳細解答。
  • 日本藝人學中國長嘴壺茶藝,僅用一天!中國師傅說兩個字後就慌了
    中國人喜歡喝茶,這是眾所周知的事,中國人喝茶的歷史十分的悠久,茶可以說是伴隨著中國人走到了今天,而經過長時間的積澱,中國的茶文化也是十分的深厚,茶藝,漸漸的也是一門學藝,因為中國人喝茶的這個嗜好,還誕生了很多特別厲害的茶藝師,而對於外國人來說,可能看著是感覺中國的茶藝十分的簡單。
  • 上海桃浦社區「統戰之家」開展茶藝交流活動
    中國臺灣網4月28日桃浦社區訊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嬋聲片影斜。」茶中見禮,茶中悟道。為弘揚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3月29日下午,桃浦社區「統戰之家」開展了「品香茗傳茶藝,話友誼敘衷情」——桃浦社區各界人士茶藝交流活動。
  • 品味茶香禪韻領略藝術魅力 秋季佛事展、茶博會昨開幕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君寧 圖/本報記者黃曉珍)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幻化為禪韻茶風的素雅空間,19萬平方米的空間仿佛沐浴在佛光與茶香的禪意世界中——昨日,第十五屆中國廈門國際佛事用品(秋季)展覽會(以下簡稱「佛事展」)、2020中國廈門國際茶產業(秋季)博覽會(以下簡稱「茶博會」)拉開盛幕,並同期舉辦2020中國廈門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秋季)展覽會、2020中國廈門國際茶葉包裝設計
  • 品美食,學文化——記日本文化社飲食文化活動
    >郝曉老師認真講解日本飲食風俗與文化2020年11月20日,鄭州市第四十七高級中學日本文化社的社員們早早地來到活動教室,期待著課程的開始,因為今天,是社團一年一度的品美食,學文化活動!  一、學一學郝曉老師認真地給大家講解日本的飲食風俗和飲食文化,教授簡單的飲食有關常用表達,並且給大家布置一個任務,學習後每個人都要能夠準確說出自己選擇的食物的名稱以及同桌選擇的美食的名字。大家認真地跟著老師學習,記錄。
  • 武夷山功夫茶藝解說詞
    功夫茶藝是目前中國最流行、最具民族特色的茶藝。它講究的是茶品的選擇、茶具的精巧以及衝泡者的從容有趣。它所詮釋的不再是簡單的說茶、論茶,而是上升到了一定的精神高度,以"品茶"為手段,達到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的目的。 武夷山功夫茶藝是眾多茶藝中的一朵奇葩,它帶有厚重的文化色彩和濃鬱的地方特色。
  • 展示茶藝 傳承文化
    雙手分別劃出優美的弧線,輕輕放下杯子,醒杯、醒茶、奉茶……鑫小軒茶藝的工作人員蘇暢一氣呵成。經過五年的磨練,每當有客人來時,她的唯美展示都會給大家留下一個個美好的瞬間。然而,單單是店內專營的普洱茶泡茶禮儀,蘇暢就學了好幾個月。
  • 品茶·品書·品生活︱共迎「國際茶日」,與您開卷「嘆茶」
    2019年11月,第74屆聯合國大會宣布將每年5月21日設為「國際茶日」,以讚美茶葉對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價值。由圖書館與社會閱讀專委會組織參與編寫、匯集古籍、民國文獻、全國各省地方茶文獻的《中國茶文化資料集成》一書也即將出版。東莞圖書館特推出了品茶、品書、品生活的系列活動,與您一起開卷「嘆茶」。
  • 滄海一聲笑~琴音伴茶香~
    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茶——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我國作為世界茶葉和茶文化的發祥之地,其茶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其茶區之廣,茶類之多,茶事之盛、茶藝之精,可稱得上世界之最。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學習專業的茶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工作內容,提升個人修養、還可以為您拓展交流平臺,提高生活質量。
  • 長嘴壺茶藝是傳統文化中一枝獨秀的技藝
    長嘴壺茶藝是中國茶藝的奇葩。長嘴壺是我國一種獨特的茶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長嘴壺茶藝表演是項群眾喜愛的民俗文化,是我國茶道的一環,是茶文化的一部分。長嘴壺茶藝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和觀賞性。沸水在長嘴中流過,自然降低了溫度,水就不會太燙,最適合泡茶,特別是泡蓋碗茶。
  • 毛惠雲‖茶禪一味四月天——專訪茶藝大師範增平
    而對於範增平先生,卻似乎是一種習慣,採訪過程中的最大感受就是,作為中國一代茶藝大師,對於茶的體悟,他已經達到了禪茶一體的境界,而這境界,就是簡單的做人境界。在迎澤大街木真香與範增平先生隨意聊著,沒有沏茶,品了白開水,範先生說這叫茶香自在。
  • 茶藝基本知識 - 品飲的要義
    泡茶,是指用開水將品茶的內含化學物質浸出到茶湯的過程,由此而形成的技巧和茶藝稱之為泡茶技藝,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衝泡,並因此積累很多經驗。要泡出一壺好茶並不容易,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藝和方法。二.擇水中國歷來講究用水,明代許次紓《茶疏》寫到:「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明代張源《茶疏》「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曷窺其體。」「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陸羽《茶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泡茶用水,天然水最好,而且透水還需活火煎。
  • 茶:香氣逾千年 杯小乾坤大
    後來,女兒成了中國茶葉博物館的一名茶文化培訓師,帶父親品安溪鐵觀音、飲武夷巖茶……如今,老趙學會了從形、色、香、味等角度品茶,還把從女兒那裡「偷師」學來的茶藝分享給朋友。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與國人相伴千年,早已融入華夏文明的基因。
  • 古老技藝走進鄉村少年宮 棕編 茶藝成了孩子們最愛的「新玩具」 在...
    傳承了上百年的古老技藝在校園裡重放光彩,鄉村學校少年宮讓學生一個個都成了傳統文化的「傳承人」。 新都區龍安小學 新繁棕編有了小小傳承人 昨天中午,在新都區龍安小學的一間教室裡,十多名學生圍坐一圈,只見他們的手指在棕葉間不斷翻飛,不一會兒,桌面上就出現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蜻蜓、蜘蛛、螳螂等小昆蟲。
  • 攀枝花學院、四川覺茶之旅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聯合舉行第十三屆茶藝...
    攀西商界網報導(記者 熊毅)6月30日,攀枝花學院、四川覺茶之旅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聯合舉辦的第十三屆茶藝師班畢業感恩謝師雅集茶會在攀枝花學院凌雲樓二樓茶藝室舉行。氤氳熱氣,環於指尖,一炮一沏,而後茶香四溢。學生優雅地拿起茶壺,溫杯、撥茶、高衝,「秀」起了茶藝表演。
  • 貴州省中小企業星光培訓工程「多彩貴州 水潤茶香」培訓在貴陽開班
    7月10日,由貴州省工信廳主辦,貴州茶先樂茶文化有限責任公司承辦,貴州省天然飲用水行業協會協辦的貴州省中小企業星光培訓工程「多彩貴州·水潤茶香」培訓班在貴陽開班,來自全省近百家水企的100餘人參加此次培訓。
  • 2020北京國際茶業展 | 共赴茶香之約,鳳牌紅茶與您共品好茶
    北京國際茶業展作為茶產業內的品牌精品展會,此次會通過組織最強大的參展陣容、絢麗的茶藝表演、高端的世界茗茶品鑑會、精美茶席設計、經典的茶葉茶具展示、具有活力的傳播互動及精彩的茶事活動,為廣大茶企及茶葉愛好者帶來一場茶業視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