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警察,影視作品的呈現似乎早已讓人們的腦海裡形成了這樣的印象:這是一個出生入死,與惡貫滿盈的犯罪分子鬥智鬥勇的群體,他們所經歷的,不是《無間道》裡梁朝偉飾演的警方臥底所經歷的生死考驗,《寒戰》裡郭富城追擊匪徒時的驚心動魄,就是《白夜追兇》裡燒腦的抽絲剝繭。但實際上,「警察」這兩個字所承載的內涵要遠遠大於這些藝術化的熒幕形象所截取的那部分。
日前,由上海市公安局和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製作,東方衛視和嗶哩嗶哩聯合出品的全景式警務紀錄片《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作為紀錄片《巡邏現場實錄2018》的升級版,這把鏡頭從巡邏現場拓展到了窗口接待、執法辦案、社區警務等民警日常工作的每個環節,以更豐富的素材和更細膩的紀實風格呈現了一線基層警務人員的工作實況,展現了上海這座世界級大都市光鮮亮麗的背後那些無數不為人知的默默付出。
與影視劇或傳統電視法制新聞節目中那種過度聚焦於帶有警示意義或具有戲劇化衝擊力的特殊案例不同,《派出所的故事2019》把視角下沉到平凡的日常細節,著力於通過全景式的日常敘事,以一種樸素而真摯的方式告訴人們,人們的煩惱有多少,民警接到的警情就有多少;警察每日不得不面對的各種「雞毛蒜皮」,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的日常,警與民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這種敘述不僅打破人們對警察這個職業群體的種種浪漫想像,化解輿論旋渦中所積累的種種誤解,更以「接地氣」的真實內容和表達方式激發人們對警察這個職業群體的理解,對自己所生活的這片土地和家園的認同。
在《巡邏現場實錄2018》播出後,有網友曾在社交平臺寫了這樣一段話表達自己的感受:「我毫不掩飾地喜歡這座我生活的城市,以及這個城市的味道,而《巡邏現場實錄2018》符合了我在這座城市中生活時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感受。」《派出所的故事2019》延續了前作一貫的煙火氣,以接警、處置、結果為線索,多重敘事、復調主題解構事件,雖然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每一幕都是透著氣息的真實生活。節目在播出四集後就已經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共鳴,取得了豆瓣9.2分和B站9.8分的觀眾評分。有網友表示,「看完節目後的感受是警察真的太不容易」。
《派出所的故事2019》延續了海派紀錄片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一貫的創作理念,即以小人物的平凡故事為對象,呈現日常生活裡的人世百態。近幾年,東方衛視領銜創作的《急診室的故事》《人間世》等人氣紀錄片,以特定職業群體、場景和社會關係為表現對象的紀錄片,則是對聚焦日常這一創作理念的深化和提升。從《巡邏現場實錄2018》到《派出所的故事2019》,海派紀錄片創作者們把關注的目光從醫生轉向警察,在繼承過去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也不斷探索新的創作手法,尤其是以全景式的內容和結構呈現警察與市民之間的「魚水關係」。
創作理念的提升對創作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派出所的故事2019》拍攝歷經6個月,11名導演、近30名攝像分成三組,每組駐守一個派出所,在兩周拍攝周期內跟著民警們晝夜不休。攝製組蹲點了包括軌交在內的22個派出所;遇上颱風天、國慶長假這樣的特殊時期,增加了14個短期拍攝點。全市400多個派出所,共拍攝了36個。最終拍攝素材時長累計高達6320小時,後期團隊更是扛住了1:632的片比壓力,在海量素材中遴選典型案例及基層民警代表,力爭將最有代表性、最具暖心、最富有正能量的內容呈現給觀眾。
正是因為有如此紮實的拍攝過程和如此豐富的素材,《派出所的故事2019》才能紛繁蕪雜的日常細節中抓住十幾個關鍵的主題線索,把大城小事背後的警民互動模式以有血有肉的方式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也正因為這種極具真實感的現實主義風格,《派出所的故事2019》才能延續海派紀錄片一貫的親和力和感染力,直抵人心。從普通人的日常,到醫生和警察這些特定群體的職業場景,以《派出所的故事2019》等為代表的海派紀錄片作品不斷為中國當代電視紀錄片的創作注入新鮮的活水,也為未來以弘揚正能量為主旨的紀實類影視作品創作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和有益的啟示:把眼光聚焦於百姓日常的悲歡離合,回應人們真正關切的命題,以他們能夠感同身受的方式講述這個時代的人和事,我們的影視作品才能有真正的感染力,才能在營造互信和諧的社會氛圍、講好中國故事方面,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作者:黃典林,系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副教授
文章來源:2020年2月12日《光明日報》
周四22:00
全景式警務紀錄片
《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
大城無小事 平凡亦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