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老電影《布拉格之戀》

2021-03-03 安娜的三千亂話

(1)

英國老帥哥丹尼爾.戴.劉易斯,今年剛好六十歲,這是他早年的作品。屏幕上的他總是冷峻、多情而善變,即使在西方電影史上,也很難找到他這種類型的。憑著《我的左腳》(1989),《血色將至》(2007)和《林肯》(2012),他三度問鼎奧斯卡影帝,史之唯一。

在《布拉格之戀》中,他飾演的託馬斯是風流多情的腦外科專家,擁有顛倒眾生的容顏,在情場上無往不勝。幾乎沒有女人躲得開他嘴角微揚時綻開的迷人一笑。一笑傾城,再笑傾國,大抵如此。

他貪戀女色,遊戲床笫,如同他的外科手術刀,精準地切割探索身體最原始的活力。護士、秘書、服務生、家庭婦女、畫家,都是他的杯中之物。他討厭一切情感和名份的捆綁,也從不和女人過夜,既不在女人家裡過夜,也不讓女人在他家裡過夜。---- 他有很多方式拒絕女人留他下來。

直到有一次,託馬斯在鄉下出診做手術,遇到了澡堂酒吧的女侍應生--特麗沙。對他一見傾心的特麗沙隨後敲開了託馬斯在布拉格的家門,從此沒再離開。

 

 

現年53歲,當時24妙齡的法國女星朱麗葉.比諾什飾演特麗沙,作為上世紀90年代法國影壇片酬最高的女星,諾姨的成就足以睥睨眾生。全球A類電影節中最著名的三個電影節(威尼斯,柏林,坎城)的影后桂冠她都拿過了。她還獲得過美國戲劇最高殊榮的託尼獎,和法國電影最高殊榮的凱薩獎。2008年,她開始全球個人畫展旅程,繪畫天才驚豔業界。可惜除了《布拉格之戀》,我只看過她的《英國病人》,以後有時間再找她的片子來看。

大概七八年前,朱麗葉.比諾什來過中國,記得她當時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說過一句話:我們偷生於世上,愛是惟一的出路。特麗沙找到了她的出路,但是託馬斯呢?

《廊橋遺夢》裡金凱對弗朗西斯卡說,「我以前有過很多女人。但是,在你之後,我不會再有其他女人。」託馬斯當然不會傻到對特麗沙說出這句話,他了解自己,他做不到。有了特麗沙之後,他依然豔遇不斷,情人眾多。

這是一個很好的本能對抗自我失敗的例子。奧地利精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把人的本能比作一個大前房,裡面擁擠居住著各種人類本能的精神興奮群。有個叫前意識的衛士日夜守候在這間大前房的門外,考察、檢驗隨時想衝出房門的各種原始的衝動。在託馬斯身上,那位衛士失職了。

託馬斯愛特麗沙嗎?當然愛,非常愛。

 

他娶她。原以上帝的名義終身守護她。

 

她為他的縱情聲色妒忌發狂,夜不能寐。他無言地抱緊她,為她唱起催眠曲。

 

蘇聯入侵布拉格。已經成為攝影師的她奔走在坦克和機槍間,拍下許多珍貴的現場照片交給外國記者,她因此被當局扣押審查,他始終都在她身邊守護。

 

他們一起離開動蕩的布拉格,居住在日內瓦。她忍受不了他與舊情人的愛欲糾纏又跑了回去。他奮不顧身地追上,在混亂中與她相守。--- 他明明知道這一次跑回布拉格,有進無出。--當局沒收了所有入境者的護照。

 

她備受精神折磨,離開城市,在鄉村開始自耕自給的田園生活,他也始終追隨。布衣粗糧,雙手刨土,握慣了手術刀的精緻雙手,甘願種地割草。

也許在他看來,性是生命中極輕的東西,只是遵從身體的本能而已。而對她的愛,卻是生命之重,無論世界如何變換動蕩,竭盡所能去守護她。她所有的問題,他都能用心回答,唯有一句,他答不上來。「我不明白人們不愛的時候怎麼能「做」愛?」他低頭,無語。

 

穿梭在愛情和肉慾之間,託馬斯認真而且清醒。他自覺愧對妻子,只能報以更多的愛。聽起來這像是個悖論,然爾這是事實。

電影的結局,我覺得不能再好。鄉野公路上,夫婦倆驅車出行,雙雙在一場車禍中遇難。鏡頭沒有直接表現車禍場面,那一定不會太美,兩人出行的影像停頓之後,畫面交給了託馬斯的情人,一位已經旅居美國的畫家。她拉到一封來信,寫信者告訴她託馬斯夫妻去世的消息。

活了一生,愛了一生,沒有一分鐘是多餘的。羅素說,參差多態,乃是世界的本源。只有玫瑰與茉莉一起開放,世界才是最美的。

(2)

理解這部電影,要深刻了解1968年發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政治運動。這條政治之線始終貫穿著整部電影,一個落後腐敗的社會制度如何深刻地影響了普通人的生活和他們所有的選擇。

 

捷克斯洛伐克是前蘇聯同盟國,當時的第一書記杜布切克發起了名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體制改革,廢止了新聞審*查制度,力主黨內民主,試圖建立一個人性化的社會主義制度。此運動遭到了以俄羅斯為首的蘇聯軍隊的嚴酷鎮壓。8月20日深夜,蘇聯軍隊帶著5000輛坦克武裝入侵布拉格,僅用了6個小時就佔領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幾十萬的捷軍全部繳械。第二年春天,捷共極左份子胡薩克上臺出任總書記,政治改革的幼芽被徹底掐滅。

 

影片中有個鏡頭,特麗沙循著炮聲走到了街上,託馬斯緊緊抓著她的手,生怕她被轟鳴而來的坦克撞倒。坦克發出強烈的燈光,把整個屏幕都點亮了,這大概隱喻著蘇聯強大的統治力量。布拉格的市民不滿蘇軍入侵阻止政改,爆發了聲勢浩大的流行,特麗沙自願行使記者的功能,在槍火中拍下了很多照片,甚至冒死拍下了一位俄國軍官拿槍指著她的臉部特寫。

 

託馬斯是傑出的腦外科專家,按電影中他所就職的醫院院長的說法,他是科學家。像所有正常人一樣,他憎恨共*產*主義的集權統治,討厭俄羅斯人,在酒會上罵駐俄軍官惡棍,寫過諷刺當局的文章。這篇文章後來成為當局壓制他的理由,以他的工作要挾,逼迫他向當局懺悔,甚至讓他公開宣稱熱愛共*產*主義。

 

所以,託馬斯失去了工作。做腦部手術的精準雙手,開始擦玻璃,洗車,賺取一點生活費。特麗沙也不再被允許攝影為生,她去了小酒吧裡做招待生。影片的部分採用了黑白膠捲,光線暗淡,人影模糊。不人性的社會制度,生活其中的人,誰都逃不過被它扼殺和迫害的命運。

 

託馬斯夫婦給他們的寵物狗取名為卡列寧,這條狗先於男女主人離世。卡列寧這個名字挺有意思,是俄小說《安娜.卡列寧娜》中安娜丈夫的名字。他是一名忠實的共*產*主義信徒,刻板冷酷的俄政府的官僚。

結束。

  

相關焦點

  • 表現「性」的題材電影《布拉格之戀》
    影片名稱:布拉格之戀外文名稱: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出品時間:1988導演: 菲利普·考夫曼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 / 朱麗葉  輕和重的說法是這部電影的點題之處,似乎可以比作中國文化中的陽與陰。作品也許想用這種比喻詮釋男人和女人的不同,男人崇尚自由而女人重視歸屬。
  • 【一路走來一路讀】布拉格之戀
    我曾在多年以前,憧憬在布拉格一座不為人知的小教堂舉辦婚禮,是因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及考夫曼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布拉格之戀》。每當我想到布拉格這座城市,腦海中都會浮現出茱莉葉比諾什那雙憂鬱的透明的褐色眼眸。在查理大橋下面,有一座列儂之牆,是上世紀鐵幕時代,文藝青年們借紀念列儂之名,宣洩憤懣和壓抑之情的塗鴉。
  • 布拉格之戀——屬於布拉格的素年錦時~
    在布拉格彷徨而行的卡夫卡,看到的是,「黑暗角落似乎有些詭秘的街巷、緊閉的窗戶、骯髒的庭院、嘈雜的酒店等等」,卡夫卡熟悉布拉格,雅努施說「他不僅熟知宮殿、教堂,而且也很了解舊城區的裡面,直到『穿越之家』。
  • 限制級電影《布拉格之戀》,鏡頭可以敘事,也可以如此性感有哲學
    一部老電影,但是卻有那個年代獨特的魅力,而這個獨特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的大尺度,還有它所表達的東西。片名:《布拉格之戀》從片名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部愛情片,但同時,它還有另外一個譯名,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我沒寫錯
  • 魯智深的布拉格之戀
    由那兩本書,我又聯想起一些著名的電影和書籍,例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布拉格之戀、東京愛情故事……於是,我突然發現一個挺奇怪的問題——為什麼不同國家的人,都那麼喜歡描寫他們各自的首都?為什麼以各自首都為背景的故事,那麼地打動人心?
  • 《布拉格之戀》,墮落與飛翔
    抱歉,我帶走了卡列寧這部由美國導演菲利普·考夫曼1988年執導的影片,改編自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故事背景是1968年的布拉格,蘇軍入侵捷克的時候,當時昆德拉的所有作品被從國家圖書館和書店中撤掉,並解除了布拉格電影學院的教職。電影是小說的圖解,但又不完全忠實於它,電影是視覺的藝術,它具體的燈光影像色彩聲音肢體表達和唯美的畫面賦予文本一種全新的體驗和詮釋。所以雖然抽離了小說艱深晦澀的理性探討,依然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影片。
  • 《布拉格之戀》愛情這份不能承受之「重」
    電影《布拉格之戀》對於她來說,布拉格就是她靈與肉的歸屬。02這樣一部又純又欲的影片,我每看一遍都會更喜歡一點。裡面有愛情的寬容與嚴厲。03《布拉格之戀》最厲害的地方在於,浪漫主義的人生追求在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安娜·卡列尼娜》中說:「 愛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燒起來,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
  • 《布拉格之戀》愛情這份不能承受之「重」
    電影《布拉格之戀》「 自從上帝把人一劈為二,所有的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遊著尋找那一半。愛情,就是我們渴求著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影片改編自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在一座靜謐的小鎮上,英俊的託馬斯與靦腆的特蕾莎相遇,一見鍾情,不久後結為伉儷。但由於託馬斯偷情成癮,二人在糾纏與欺騙中度過了艱難的七年。特蕾莎想要擺脫這種羈絆,可彼此的相濡以沫又是如此難能可貴。對於她來說,布拉格就是她靈與肉的歸屬。
  • 提名過奧斯卡,卻被米蘭·昆德拉嫌棄,《布拉格之戀》的成與敗
    電影改編名著,就如同豪門聯姻。有的成就一段佳話,強強聯合,錦上添花,比如我們之前講過的《亂世佳人》,而有的則成了一段「孽緣」,相看相厭,比如今天要講的《布拉格之戀》。但據說,當年原作者米蘭·昆德拉看完電影以後非常生氣,聲稱電影和他的書根本沒有關係。從那以後,他甚至拒絕了一切想要購買、改編他作品的請求。而且顯而易見的是,與其他的名著改編作品相比,《布拉格之戀》的知名度確實差了。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 橙子影院|《布拉格之戀》
    根據米蘭昆德拉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改編的電影《布拉格之戀》,應該算是成功的,至少在選角上。三位主演的表演很到位。
  • 布拉格之戀,未刪完整版百度雲下載
    本片是1988年美國十佳影片之一,獲1989年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改編劇本提名,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女配角(莉娜·奧琳)提名,並獲英國電影電視協會最佳改編劇本獎,美國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獎。(港) / 布拉格的春天(臺) / 布拉格之春 /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 沉重浮生電影簡介本片根據米蘭·昆德拉的同名小說改編。
  • 美國愛情電影《布拉格之戀 (1988)》高清中字
    以下文章來自:doremi微號(微信號:gh_e2de305bfe0a)美國愛情電影《布拉格之戀 (1988)》高清中字導演: 菲利普
  • 電影密碼:菲利浦·考夫曼《布拉格之戀》
    《布拉格之戀》《布拉格之戀》是米蘭·昆德拉的著名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改編的,一部不太能看得特別透的電影。當代的作家都特別善於用電影的方式來表達和寫作,而昆德拉是受到當代各種藝術影響的一個作家,受到各種流派影響還是挺多的,所以電影和他小說之間的差距不是特別大。很多名著改編成電影後,都會碰到小說內涵被簡單化的尷尬局面。何謂輕重與孰輕孰重你們上我的課你會發現我是一個特別重講故事的老師,一個好的電影腳本一定有個好的電影框架,這就是好故事。
  • 戀上布拉格,愛上維也納--東歐之春自駕攝影團招募(布拉格、維也納、湖區深度)
    這個名字叫做布拉格的城市承載了太多的歷史,太多的故事,每一條石板鋪就的老街巷,似乎都在訴說著過往,每一幢矗立百年的老建築,似乎都在等待著懂他的人。       儘管冬天的布拉格總是陰鬱多于晴朗,人們走在路上會感覺寒冷,但是不得不說,我們的運氣不錯,出發前就說想看看下著雪的布拉格,真的就讓我們趕上了。當白雪覆蓋滿城紅色的屋頂,那是另外的一個布拉格,透露出冬日特有的沉靜之美。
  • 《布拉格之戀》——漫漫迷途,終有歸途,孰輕孰重,各自思量。
    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文藝青年們的必修課,讀昆德拉的作品和讀金庸作品的人基本是相看兩生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描寫了英俊瀟灑放蕩不拘的外科醫生託馬斯與特蕾莎和薩賓娜三人之間的感情生活。
  • 《布拉格之戀》:生命中孰輕孰重,男女各不同
    根據米蘭昆德拉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改編的電影《布拉格之戀》,應該算是成功的,至少在選角上。三位主演的表演很到位。
  • 重溫《布拉格之戀》:靈與肉的對立與統一以及輕與重的換位與迷失
    重溫《布拉格之戀》:靈與肉的對立與統一以及輕與重的換位與迷失像孫燕姿的那首《遇見》裡的一樣:「我遇見你是最美麗的意外,終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 一切愛情皆從遇見才開始,醫生託馬斯長相英俊,並且是個獵豔高手。
  • 布拉格:永不消退的浪漫與熱情,吳亦凡王麗坤的電影拍攝之地!
    徐靜蕾執導的愛情電影, 由吳亦凡、王麗坤等人領銜主演。還記得當初這部電影是在哪裡取景的嗎,就是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啦。 比較有印象的是布拉格老廣場,布拉格聖維塔大教堂,還有查理大橋,因為這三個地方也是很多人旅遊會去打卡的地方。現在我們一個一個的來說吧。 布拉格是捷克首都,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 。其最著名的廣場是老城廣場。 老城廣場的中心是揚·胡斯雕像。 廣場最具特色的古建築是自鳴鐘。
  • 《布拉格之戀》50部——經典愛情電影合集(修正版)
    電影描述個人難以融入現實社會的困境中,因此轉而尋找夢想中的另一種生活,帶著濃厚的自傳色彩。人類不斷向極限挑戰,但最後以回歸大海為終,為一部藍色調的電影。影片是根據韓國一部頗為流行的網絡小說改編而成。影片講述一個義大利普通的六口之家,卡拉提,從1966年到2000年間的風風雨雨生老病死的故事。
  • 布拉格:戀人們最想牽手走過的地方
    布拉格,聽到這三個字就會讓人念念不忘,或許是因為那首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總能帶人迷失在布拉格老城的節奏裡,或許是因米蘭昆德拉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