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驤Ⅱ :田野考察文獻檔案展將沁陽博物館開幕

2021-02-19 中國書法網

編者按

這是一個遲到一年的展覽。本月24日,蹇驤Ⅱ :田野考察文獻檔案展,將在歷史悠久的沁陽博物館開幕,將集中展示考察成員在沁陽、鞏義地區大量的田野工作。展覽也將首映此次考察的紀錄片《先知與鹽》,以及首發黑皮書《蹇驤Ⅱ :田野考察藝術項目文獻檔案集》。光年文件機構也在第一時間將此次田野考察文獻集奉獻給大家 : 詳情看文末購買信息。

蹇驤II

田野考察藝術項目文獻展(沁陽、鞏義站)

開幕時間:2018年6月24日上午10:00

展覽時間:2018年6月24日—7月30日

展覽地點:沁陽市博物館


展覽期間的講座和對談:

【1】講座:《從認知到實踐:民間書法文獻及其思想》

主講人:曾翔

時間:2018年6月24日14:00-15:30

地點:沁陽市圖書館

【2】講座:《如何展示和討論?書法研究及實踐的邊界問題》

主講人:朱培爾

時間:2018年6月24日16:00-17:30

地點:沁陽市圖書館

【3】對談:《地方知識的必要性:藝術人類學作為方法論和在地實踐》

參與人:蹇驤II所有參與成員,沁陽當地文化學者、當地藝術家

序言

 light-year  /編輯

「在一場風中洞悉古往今來的所有信息;

從木頭的開裂聲中獲悉生命的全部意義」。

 

「蹇驤」—田野考察藝術項目,是民間自組的學術團隊的自發行為,田野考察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完善歷史的書寫以及自身的心智。我們不違背歷史,更不違背自己親歷的遭遇。我們將以不定期的方式展開探討,以文獻的方式拷問。文本材料、民俗檔案、珍稀遺蹟和現實生活中追尋的鏡像,從歷史地理學的視角,考察地域文獻和本土化的歷史基因,以及如何應用於自己,生長成堅強的面孔和軀體,來面對全球化今天的政治、經濟、宗教現實。

藝術項目的第一站,我們選的是曲阜。在2014年出版了文獻檔案集《蹇驤Ⅰ》,且在曲阜師範大學舉辦了文獻展。在之後的兩年裡,我們逐漸建立了微信公眾平臺(光年文件機構),藝術實體空間(光年文件機構,北京),並參與了西北地區田野工作---耀州窯陳爐古鎮的「半神博物館」項目;考察了關中「血社火」儀式;河北地區的中山、常山、封龍山、定州;西北地區的漢中、寶雞、天水、通渭;河南的沁陽、鞏義;邊塞新疆的吐魯番;甘南藏區等地。所以由「蹇驤Ⅰ」啟程,我們從未停下來,而且工作越來越系統化,考察對象也從最初的書法文獻到如今的整個傳統藝術,直至現在的藝術人類學理念的產生。

出版《蹇驤Ⅱ》,且選沁陽、鞏義作為出版專題,原因有三個,一是因為此地區的藝術文獻非常特殊;二是目前所掌握的資料比較完備,足夠出一本資料詳實且非常獨特的文獻檔案;三是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資源到位。但我們相信,隨著我們的知識、閱歷、能量的增長,其他專題也會儘快出版。此次的主旨還是延續《蹇驤Ⅰ》,以書法作為進入歷史和敘事的起點,書法太特殊了,尤其在當代,書寫所紀念的是中國傳統人文集體記憶的事件。

 

通過此次藝術項目,我們更加明確了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它不再只是視覺審美的,而是社會學提問的;不再是將文獻本身神話的,而是批判疑問的;不再是書房中的審美想像或與古人神交的聯想,而是在田野中的實地調查,書法就在山石上、在道觀裡、在街上、在廁所裡……在社會中的每一個角落;文獻也不再是古代留存下來書跡的獨角戲,而是眾多學科(包括藝術學、哲學、人類學、歷史學、宗教學、社會學、心理學、生態學等)的大合唱。

 

沁陽、鞏義的田野工作,讓我們集結了更多的智慧力量,為全新理解沁陽的社會人文景觀以及書法文獻提供一個多元化的可能。以此次田野考察作為燃點,激發更多的靈感和更開闊的知識景觀。


 以下圖片為

此次活動主要呈現的部分文獻檔案以及

《蹇驤 Ⅱ : 田野考察藝術項目文獻集(沁陽、鞏義站)》目錄及部分內頁



1、封面及目錄部分




2、彩頁圖片部分

3、牛皮紙圖版及日記部分

4、文本研究部分

5、文獻圖錄部分

6、手稿與臨摹創作

7、紀錄片

後記


書法在當代的研究和創作變得非常複雜,「五四」以後書法的文人傳統被割裂,書法成為一種現代意義上的學科以及偏重形式探討的專門藝術,這實際上又縮小了書法作為「總體藝術」的強大能量,所以「蹇驤--田野藝術項目」旨在通過藝術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及在地實踐的工作,團結一批藝術家參與這種新型的、綜合的、跨學科的研究實踐方式,這也是一種藝術及學術實驗,用一步一個腳印的田野深描工作,期望為中國的書法研究和實踐貢獻一種新視野和新方法。

人類學家歐文·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1892-1968)提出了宗教藝術中的視覺交流理論。他用「圖像志」(iconography)描述對觀眾如何依據蛛絲馬跡辨識宗教繪畫中的人物的研究,「圖像學」(iconology)指對藝術的文化背景的探討。在文藝復興藝術中,一個女性手拿桃子,代表了誠實 。古希臘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手持獅子皮。在本書的編輯中,我們用「圖像志」的方式將古代石刻書法及沁陽、鞏義的田野形象細節交給觀眾,用文字解讀它們背後的因果。通過這些細節試圖讓觀眾理解其中的真實。

此書繁重的編輯工作到最終付梓完全仰仗各界領導、朋友及單位的鼎立相助,他們分別是沁陽市文聯、沁陽博物館、山東滕州吉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光年文件機構,他們所做的貢獻有力推動了書法研究及創作領域的當代進程,我們在此鞠躬致謝!

當然我們能力有限,所想與所做還是有很大距離,書中也難免存在一些瑕疵和謬誤,希望廣大讀者不吝指正,以便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提高進步。

《蹇驤》編委會

2017年4月16日

光年出版

「蹇驤」—田野考察藝術項目,是由藝術家陳量、何效義、喬棕於2014年發起的民間學術團隊考察行為。團隊將以不定期的方式展開探討。三年來團隊手收集了陝西、甘肅、河洛、曲阜、鄒城等地方大量的文本材料、民俗檔案、珍稀遺蹟和現實生活中追尋的鏡像,從歷史地理學的視角,考察地域文獻和本土化的歷史基因,以及如何應用於自己,生長成堅強的面孔和軀體,來面對全球化今天的政治、經濟、宗教現實。(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本公眾號微店購買☟第一輯和第二輯都有。)

業務聯繫電話:15899791715(可加微信)

————中國書法網微信公眾平臺————

關注熱點,傳播最及時的書畫資訊;

堅守傳統,打造專業書畫權威平臺。

投稿及廣告推廣合作請聯繫:

廖偉夫  13510562597(可加微信)

QQ:19689887

郵箱:cmlwf@126.com


往期經典

(直接點擊標題可進入瀏覽)


書畫高清資料

起居何如——米芾手札高清全集

傾仰情深——趙孟頫手札高清大圖全集

起居佳勝——蘇軾手札大全

雖遠為慰——王羲之傳本手札墨跡十三帖

極感遠意——黃庭堅手札大全

名家訪談

【對話名家】補硯齋訪談錄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上)

【名家面對面】系列專訪之一 —— 石開先生訪談 (下)


經典專題

《石渠寶笈》特展布重量級展品搶先看!

「還原大師——何紹基的書法世界」展覽作品欣賞

不愛江山愛丹青——宋徽宗 趙佶 書法專輯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國展學術論壇實況報導


推薦展覽

事茗——東一書畫雅集

陳忠康精品書法展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最全記錄)

"守正——全國百家楷書邀請展」

"望嶽——南嶽紀遊書畫展

傅志偉篆刻展

山房寫字——廖偉夫書法作品集

相關焦點

  • 《中芬三江民間文學聯合考察文獻彙編》發布會暨「民間文藝田野...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輯楊群在致辭中提出,芬蘭的民間文學在全球處在領先位置,而廣西擁有豐富深厚的民間文學基因,中芬兩國專家在廣西三江縣的聯合考察可以說是高水準的合作隊伍,將散布在民間的故事進行整理,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學術價值。本書收集了所有參加考察的民間文學工作者的勞動成果,體現了他們為此付出的心血,對於民間文學也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 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
    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Shanghai Waves Historical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檔案文獻展覽」開幕
    最可愛的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檔案文獻展覽」在遼寧省檔案館舉行了開幕儀式。 此次主題展覽,遼寧省檔案館深入挖掘館藏紅色檔案資源,從20餘萬卷革命歷史檔案中,精選出檔案文獻、歷史圖片、視頻資料等500餘份作為展件,其中包括來自中央檔案館、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的一些珍貴檔案史料。
  • 紀念作家張愛玲誕辰100周年,香港大學紀念文獻展上線
    9月28日,「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在張愛玲母校香港大學(以下簡稱「港大」)美術博物館官網上線 (www.virtual.umag.hku.hk/eileenchang100)。港大美術博物館官網「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張愛玲百年誕辰紀念文獻展首頁。
  • 【老齊出品】碧血丹心--紀念沙孟海誕辰120周年書法篆刻藝術大展暨文獻展」今日在京開幕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民盟中央、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碧血丹心——紀念沙孟海120周年書法篆刻藝術大展暨文獻展」正式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開幕了。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終身教授、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等。此次紀念活動的主要舉辦地在北京,從11月28日至12月6日,系列活動分為三部分,包括一個展覽、一次紀念會和三場學術研討會,即:沙孟海書法篆刻藝術大展暨學術文獻展,傳承、跨越與典範:紀念沙孟海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全國「書法學」學科建設與發展學術研討會。
  • 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本周末開幕
    在第13屆上海雙年展「水體」今秋盛大開幕之前,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將於2020年7月31日至11月15日隆重推出「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重現52位/組國內外藝術家的60餘件歷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
  • 清華校慶啟動雲展覽,200餘件窗口影像構成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
    當天上午,一場特別的展覽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這就是「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雖然該館暫未向公眾開放,但此次展覽的策展人蘇丹還是戴著口罩,為到場媒體做了詳細的導覽,這場特殊的開幕式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了直播。
  • 「守望原鄉」2018首屆廣安田野雙年展於武勝∙寶箴塞盛大開幕!
    12月16日13:00正式開幕!展覽現場本次雙年展共有來自中國和全球九個國家的35位(組)參展藝術家作品呈現在廣安,經過幾個月的多次實地考察,策展團隊與藝術家多次討論方案和緊張有序的布展工作,「守望原鄉」2018廣安田野雙年展於
  • 吳佩林主編:《地方檔案與文獻研究》第三輯目錄(附導言)
    出版有《清代縣域民事糾紛與法律秩序考察》(中華書局,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清代南部縣衙檔案研究》(中華書局,合著)等3部,在《歷史研究》《法學研究》《檔案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申斌,山東濟南人。先後在山東大學、大阪市立大學、中山大學獲得歷史學學士、文學碩士、歷史學碩士學位。曾擔任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助理,現為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
  • 「滄海一粟,壯麗一生——劉海粟文獻展」於2020年12月9日開幕丨AMNUA現場
    由南京藝術學院主辦的「滄海一粟,壯麗一生——劉海粟文獻展」於2020年12月9日正式開幕。今年跟這個展覽同期開幕的,我們把這個展覽中間其中的一塊的敘事,關於海粟先生兩次歐洲遊歷的內容抽離出來,我們又專門做了一個紀念劉海粟第一次歐遊90周年的文獻展,其實就是大家可以看到的一個很小的篇章,我們把它無限的放大,在上海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甚至這個展覽引起了很多在北京的學者的關注。
  • 梁思成林徽因特展開幕
    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聯合主辦,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上海藝術品博物館聯合承辦的「窗裡窗外——梁思成林徽因特展」於28日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開幕。副市長吳以環出席開幕式。
  • 上海博物館對今年尚未開幕的特展展期做了相應調整
    上海博物館已於3月13日起恢復對外開放,其中,「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等展覽將延期。據悉,上海博物館近日對今年尚未開幕的特展展期做了相應調整。而受歐洲和北美地區疫情影響,原定於2020年下半年舉辦的「瓷映蒼穹:中西陶瓷交流大展」(暫定名)和「義大利博爾蓋塞博物館珍藏油畫展」(暫定名)將延期至2021年上半年舉辦。
  • 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辦「電影萬歲——吳貽弓紀念特展」
    坐一下《城南舊事》中的桌椅,朗誦小英子最喜歡的「我們看海去」;或者,走進《闕裡人家》,推開「老孔家」的大門,看五代同堂的孔門全家福…… 9月12日下午,一場特別的展覽在上海電影博物館開幕。由上影集團指導、上海電影博物館主辦的「電影萬歲——吳貽弓紀念特展」正式開幕。
  • 最神秘的「卡塞爾文獻展」即將啟幕,你所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
    圖片:致謝卡塞爾文獻展documenta文獻展自1955年開始,每5年於德國卡塞爾舉辦一次,每次為期100天。這一由藝術家兼策展人阿爾諾德·博德(Arnold Bode)創辦的「百日博物館」起初旨在對當代藝術進行展示,將德國藝術從戰爭中大規模被納粹破壞、流失或轉賣的窘境中拉回正規,重新趕上國際當代藝術的潮流。
  • 京劇藝術家馬連良誕辰120周年紀念展亮相首都博物館
    「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 (攝影 陳毓娟)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毓娟):12月22日,「龍馬精神海鶴姿——馬連良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
  • 在文獻檔案裡搜尋民國無錫
    10刊載了晚報新聞採訪中心林潔潔主任採寫的報導,全文如下:  或是完成一人一檔的民國名人小型綜合資料庫,或已整理出600萬字的無錫秦氏家族和鄉邦文獻,或是延續家族的業餘文化生活方式……在無錫,有這麼幾個60後和70後,他們經常聚會、一起走訪,目標只有一個:  「民國無錫還塵封在無聲的各種檔案文獻中,留存在一些家族後人的記憶裡,需要我們吹去舊紙之塵
  • 上海電影譯製厂部分譯製片檔案 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上海電影譯製厂部分譯製片檔案 將申報檔案文獻遺產 2020年12月07日 10:04   來源:解放日報
  • 曾熙李瑞清同門會書畫文獻展,呈現張大千呂鳳子等所受影響
    12月25日,「南曾北李 藝道傳薪——紀念曾李同門會成立九十周年書畫文獻展」在上海筆墨博物館開幕,呈現曾熙、李瑞清師生書畫藝術成就。曾熙(1861-1930),衡永郴桂道衡州府(今衡陽市)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緝,號俟園,晚年自號農髯。中國傑出的書法家、畫家、教育家,海派書畫領軍人物。
  • 海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省博開幕 展出文物超300件
    海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展出的300多件文物引起市民極大興趣。海口日報記者蘇弼坤 攝12月22日上午,「海南稽古 南海鉤沉——海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海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分「海南歷年考古工作」「海南田野考古」和「南海水下考古」三個篇章,共展出文物300多件,通過線下展覽和線上直播的方式,全方位為觀眾呈現海南考古70年曆程。「海南歷年考古工作」篇章全面呈現了海南建省前、建省後兩個階段的海南考古工作。
  • 重慶育才中學公布一批珍貴檔案文獻資料 抗戰時期兒童美術教育在...
    重慶日報全媒體消息,自製木炭條畫畫,全校師生步行一夜到國泰電影院看話劇,舉辦抗日兒童畫展…… 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9月2日,重慶育才中學公布了一批珍貴檔案文獻資料,解密抗戰時期鮮為人知的故事,這些生動而鮮活的史料給當下學生藝術教育不少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