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雙魚E被問得最多的幾個問題之一,就是「港幣和美元會脫鉤麼?" 乏善可陳的聯繫匯率制因為最近經濟政治的各種因素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作為身處香港的金融界人士,也恰好利用過港幣美金 7.75 - 7.85 聯繫匯率範圍做過些無腦交易,覺得還是寫些什麼,表達一下見解。
港幣的聯繫匯率存在了37年,1983年10月,港幣正式以7.8的匯率與美元掛鈎。在此之前的一年,港幣匯率慘遭對美元匯率由 6 到9.6 的滑鐵盧。源起大家也都能猜到 - 柴契爾夫人於1982年訪華討論香港回歸事宜。
這37年中,聯繫匯率制也進行了一些微調。其中最主要的由7.8一個點擴展到7.75 - 7.85 匯率範圍是在2005年6月完成的。在那之前,港幣經歷了一場史上最嚴重危機 - 97-98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對港幣的狙擊。如果我們拿那個時候的數據與今日的數據來比較一下,那麼我們至少可以得出的一點結論是,今時今日,香港金管局對於聯繫匯率的控制完全不成問題。
1998年香港資本外流量峰值為GDP的5%及貨幣基礎的34%,如果將這個比例放到2019年GDP和2020年5月的貨幣基礎,等同於1,280億 - 5,800億港幣。而5月底香港外匯儲備為34,287億港幣,外匯基金美元支持資產總值為19,142億港元。
以下是香港金管局發布的數據圖,外匯儲備 / 貨幣基礎一直穩定在2倍左右。
那麼二季度港幣持續釘在最強端 7.75 的原因是什麼呢?大概如下
美元隔夜利率LIBOR 持續低於港幣隔夜利率HIBOR有大約100bps, 作為匯率釘住的兩個貨幣,這就提供了貨幣利率的套利機會,賣出美元/買入港幣,然後用外匯掉期平掉風險,賺取正收益(俗稱carry trade)
火熱的IPO市場引起的港幣荒。6月網易,京東的回歸就如同當年阿里回歸港股一樣,凍結了天量的港幣打新資金。除了這兩個最大的名字,6月底一窩蜂10幾支新股一起上的熱鬧行情,也著實讓港幣捉了個急。尤其是一些爆熱股動輒200倍,300倍的超額認購,就算本身募資額不大,幾個一起上也是壓力山大。
進入第三季度,由於金管局幹涉聯繫匯率制向貨幣市場注入的流動性,使得LIBOR與HIBOR之間的利差減小,carry trade失效,從而也緩解了IPO港幣荒的壓力,港幣在過去的幾天裡已慢慢向弱端移動。雖然市場預期第四季度將有更多的中概股回歸,不乏超級deal,以及因此更多股票南下通的資金需求,但是在經過二季度,尤其是6月壓力測試後,相信總體港幣會慢慢離開最強端。
就好像債券分析需要考慮兩點(有沒有錢還,願不願意還)一樣,聯繫匯率製作為一種人定的制度,除了是否有能力捍衛之外,還需要考慮是否有意願捍衛,或者是否有外部力量能夠影響這種意願。新冠,國安法,香港特別關稅區,各種力量的交織,讓意願這個詞也顯得猶為重要了。
雖然之前對於美國要幹涉香港聯繫匯率制的議論紛紛,但是Trump最近確認不會將此作為手段制華算是消除了這一說法的不確定性(雙魚E 竊認為的確也是能力有限,港幣要盯住美元,何時說要美元的批准?)
另外八卦一個看空港幣的急先鋒 Kyle Bass, 這位永遠看空香港的基金經理由去年社會動亂就開始做空港幣,6月更是發行了一個新基金,準備動用200倍的槓桿賭未來的18個月,港幣會脫鉤。雙魚E的回應是,我終於知道那些穩賺不賠的外匯期權是誰賣給我的了(類似賭港幣對美金會升值超過7.75 或貶值超過7.85)。當然,如果有誰想要照抄一下他的策略,雙魚E也可以給個意見,免2% 管理費
最後想說的是,一家之言不負責大膽預測一下,長期來看,的確港幣美元的聯繫匯率制必定會改變。隨著香港與大陸的經濟紐帶更為緊密,港幣的人民幣化應該是一個歷史的必然。如果大膽腦補一下如果脫鉤?那麼之後港幣盯住的大概率會是人民幣,或是以人民幣為最大比重的一籃子貨幣。當然,這是建立在人民幣無論是固定匯率制還是浮動匯率制都能遊刃有餘地在國際上立足,不懼各方勢力的打壓為基礎。央媽要更強,才能接收管教港幣這個繼子呢。